MFE毕业回国找到Quant Trade工作

avatar 156721
quanthoc
21359
39
[align="left"]过往经历:[/align][align="left"]北京三流211院校,管理类专业本科;海外普通院校数学系Master[/align][align="left"]Intern:开始找工作时只有一个商行实习,之后有量化实习*1,研究所*1[/align][align="left"]Rej:明确拒绝30+,默拒无数;曾被某券商6个部门拒绝。[/align][align="left"]offer:某私募量化研究员(税后6500包食宿交通、半年后开始算bonus)、某券商自营量化研究员+交易员(薪酬保密)[/align][align="left"]最终选择:券商自营[/align][align="left"] [/align][align="left"] [/align][align="left"]金融危机后,相关法案的修改,外资IB剥离了自营业务,只剩下sellside,收入大不如前,还做不到work life balance。因此,十几年学生生涯看过的那些外资投行的传奇,trader独领风骚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了。中资券商因为资本雄厚,政策向中资券商倾斜,这些年管理规模水平真是大的夸张。于是这些外资投行的海外岗,我一个都没投,毕业头也不回的回了国。[/align][align="left"]我深知论坛上有很多能力、学识、背景都远超过我的大牛们,若上述我的理解不正确,那是因为我实在水平不行,视野有限,还请你们海涵。[/align][align="left"] [/align][align="left"]主动海待[/align][align="left"]我是Master班上最后一个找到工作的。我的GPA只有3.0,绝不是好学生;我没有“在什么时间办什么事”的观点,一直按部就班的按照自己的节奏行事;我没有牛推,甚至连校友的推荐也没有找过。原因很简单,靠关系找工作谁不会,找到也不是因为自己的实力得到别人认可。这一切,在用人市场上都意味着一个道理:我是一个屌丝。父母曾经瞒着我找朋友帮忙,当我接到电话恍然大悟后,委婉的拒绝了他们的邀请。我太希望自己的实力(而不是关系)得到认可了。[/align][align="left"] [/align][align="left"]2014年初结课,过完年开始找工作。直到2014年11月面总裁、收到offer、入职,终于长舒一口气。也许是我自己太low,也许是胆子小,怕煮熟的鸭子飞了,面试时不敢问salary和bonus。大年二十八,看到手机短信上的bonus,脑子咣当一下,脑溢血差点犯了,才知道我原来能值这价钱;当即给爸妈买了以前他们不舍得买的礼物,过年再封了个红包给父母,让他们操了快一年的心得到些安慰。[/align][align="left"] [/align][align="left"]那些日子[/align][align="left"]三月开始,在深圳一个八平米的农民房里投简历,基本没有回应;后来捡了一条流浪狗,每天花10块给他买狗粮,自己每晚8点去超市买5块钱的盒饭吃一半,剩下的第二天吃。当时是熊市末期,市场波动小,我每天T+0玩一下,赚20-150块再银证转到卡上取出来,这段时间真是经济危机到我每天非常紧张,因此每个细节都记得特别清楚。[/align][align="left"] [/align][align="left"]期间电面了几家,聊完后反复回想面试中什么话该说,什么话说得好,犯了什么错误,下次哪里要改进;慢慢地也不见回复,在焦急中逐渐不抱希望;然后来了另外一家公司的面试,遂重复前一步,周而复始。[/align][align="left"] [/align][align="left"]这时候我捡的流浪狗得狗瘟,我动用了自己从来不动的应急钱救它,花钱如流水,还是没救活。大哭一场,昏天暗地(我是男的)。在他最落魄的时候,同样落魄的我救了他。看着他从皮包骨变成有点肉的、毛发渐浓的样子,我就知道我会像他一样,逐渐走出低谷。换句话说,他是我精神的支柱。他突然走了,而且就在我的怀里突然断气,那种感觉没法形容。[/align][align="left"] [/align][align="left"]人就是这样,在穷途末路的时候,总有股力量在冥冥中暗暗帮你。四月接到另一个城市某券商量化实习通知(以转正为前提),遂前往。第一个自己找来的实习,我以为这种试用就是走个过场,看你这人言行举止行不行,因此帮部门里不同业务的人办了很多杂事(不懂拒绝),结果本职工作做得不够好,领导不让转正。领导托人力给我传话,可以继续实习,不考虑转正,应;哪知道第二天通知我转到另外一个业务组,纯打杂。这时我才恍然大悟:赶我走。[/align][align="left"]没和实习小伙伴说。不明就里的他们问我,最近你脸色怎么这么难看。不想被他们知道,于是换上笑脸每天打杂,什么活都干。或许是我的做事态度还不错,组长也知道我受了委屈(亦或许她心地好、为人处事足够圆滑),我走的时候,专门请我吃了餐饭,心存感激至今。同部门有些同事专门来无奈的拍拍我的肩膀,看来在某些方面还是得到了肯定。可惜的是,在量化组那边,我被踢走后和两位位师父因为尴尬交流甚少,毕竟教会我很多东西,我在心底还是对他们心存感激,希望他们不要误会。[/align][align="left"] [/align][align="left"]走的那天,天空一下子放晴了,大太阳。我知道自己的晴天也不会太远。[/align][align="left"] [/align][align="left"]经过这么一段令人难忘的日子,我一下子也成熟了不少。人情世故、职场相处方式、察言观色,自认为有了跨越式进步,人变得有城府了。有城府,在券商这个行业,绝对是个褒义词,它意味着你兜得住事、承受得了压力、不会轻易透露出底线,领导放心给这样得人安排事情。究其本质,券商就是中介,就是sales。因此,无论技术岗还是支持岗,在与不那么熟悉的人接触时,都要练就“说好听话,做漂亮事”的本事。做到这两点,别人就会用“聪明”、“成熟”等字眼来形容你,离拿到offer也不远了。想通了这一点,心理的阴霾也就一扫而空,接下来按部就班,我知道自己能找到工作。[/align][align="left"] [/align][align="left"]刚休息了一周,接到一个实习面试电话。我记得当时正值周末,我在菜市场买鱼正准备付钱,于是一边和卖鱼阿姨比划着讨价还价,一边回答machine learning , arbitrage & derivative pricing的问题。一切顺利,晚上烫好西装衬衣,第二天就去实习了。这里是一个小券商的研究所量化岗,我有幸碰到了一位如兄长般的好领导。他虽然不懂量化,但也不会逼着我出成果,而是给足了时间让我和小A两人慢慢研究。小A是国内知名财经院校Finance毕业生,英国Top3学校finance master,根正苗红的科班,量化水平也非常不错。与他共事的这段时间,也是我专业水平提高最快的一段时间,我们从读别家研究所的报告,两人一点一点读完读懂,到找到他们逻辑的错误,做出比对方好很多的策略,我俩都在一点一点成长。有意思的是,有一天我们读完一篇报告把它批得一文不值,隔天那个写报告的人就给我们打电话约面试,人生就是这么奇妙。[/align][align="left"] [/align][align="left"]说回领导。其实我们来的时候,领导就告诉我们不一定能留下。出于职业态度和操守,我和小A都认真工作。期间领导嗅出新三板是块大肥肉,新成立一个组,由五个平均从业不足两年的年轻人来写报告。吹一下我们的成果,我们早7晚11(自嘲seven eleven)干了两周,结果一炮而红,至今那个组,仍然是全市场新三板研究里最有影响力的小组之一。领导这些都看在眼里,在实习期快结束时,主动把别的部门领导叫来推荐我们过去。深思熟虑觉得自己志不在此,如此干下去也不会有持续不断的热情,婉拒之。(与领导至今仍有联系,心理充满感激)[/align][align="left"] [/align][align="left"]此时已是10月下旬,2015年校园招聘都开始了。虽然还是没有拿到offer,但这时候却越发淡定:不是我水平达不到要求,而是时机还未到,不急,伯乐就在下一个路口;心里也已经对自己有了清晰的定位,那就是:[/align][align="left"]1)离开研究所,进入前台部门(券商、基金、私募),即使是小券商的前台,也不去大券商的中后台部门[/align][align="left"]2)不投北京的岗位,留在南方[/align][align="left"]3)二者冲突时,优先考虑后者[/align][align="left"] [/align][align="left"]把这几条写在工作日志里,就出去吃晚饭了。走在路上,TOP1邀请我去实习……挂了电话我就笑了。自己越发内心越发平静淡定,机会就越发找上门来,之前那些错过的机会,就让它随风飘逝吧。[/align][align="left"]最终还是婉拒了TOP1研究所,因为我只爱前台。[/align][align="left"] [/align][align="left"]OFFER[/align][align="left"]经过三周的online &onsite,一张数学卷子+两道程序题+两次面试,最终拿到了一个管理规模15亿+、15年30+级别的私募量化岗。换做半年,甚至两个月前,我一定像抓住救命稻草般马上答应,下周就上班。这次我找了个理由,拖他两周。期间不断的拿offer去催吊着我的两家,试探着他们的诚意有多少。那家已经拒我5次的券商仍旧说漂亮话(打官腔),我琢磨了一下决定既然它帮我当备胎,我也把他当备胎好了。就这么一直等着等着,很快就到第二周的周五了,准备下午下班前给私募打电话确认下周到岗。[/align][align="left"] [/align][align="left"]在开篇写的时候,我就在想怎么描述收到现公司offer时的情形。写到这里才发现,此刻的心情上是如此的平静,或许是因为这一切都是我的努力应得的,也就没什么激动的了。那天快吃午饭了,我正斟酌着如何和私募老板说我accept offer。一个陌生电话打来,张口就说:“是XxX吧?你来我们这的吧?一会儿给你份入职申请表,今天下午填完马上给我”。“好的”。中午也没啥心思吃饭了,扒了两口就回来,果然申请表已经在我邮箱里了。填表、检查、检查、再检查,终于在下班前填好reply回去。这一次,不会有什么问题了。[/align][align="left"]两周后,拿到offer,要求一个月内入职。打电话给私募老板表示抱歉、销股票账户、收拾行李、订好机票,突然有了心情看看这座呆了7个月的城市。黄昏的日落里,这个城市是多么的安静、美好,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让我喜欢。我想起5年前在北京的下午,同样是黄昏日落,听着钟楼的钟声,一群鸽子从窗过。那时的我多么年轻多么阳光,也多么无知,无知到一无所有也毫不畏惧;现在身居南国的我,已有些许城府,也稍微多懂得了一些东西,没有了当初的锋芒,但收起棱角的我,终于向资产阶级迈出了一小步。而我,也终于和过去,说再见了。[/align][align="left"] [/align][align="left"]最后是几点总结,希望拿经验的筒子们可以忽略前面直接看过来:[/align][align="left"]1. 早早找到工作不一定好。很多人为了找工作而放弃了自己的梦想,美其名约"先填饱肚子,再追求理想",我是不认可的。从我的找工作经历来看,各位也能看出,我不按常理出牌,枭雄的性格。当我每天开心的干着自己喜欢的工作时,那批没想好就早早从了不喜欢的offer的朋友们,都开始后悔了,目前正到处托关系换工作想进入front desk。目前看来,可能性不大。经得起煎熬、能独立思考、笑看冷嘲热讽并扛到最后的,才是纯爷们儿。上天给的奖励,自然不会少。[/align][align="left"]2. 国内的Quant技术含量确实不如国外高,但trading是门艺术,coding永远不是最重要的,好的idea和strategy、对市场的深刻认识才是第一要素。2月9号开始的期权时代,可能会让整个市场有重大变革,待观察。[/align][align="left"]3. 国内而言,招聘方最关心的,还是coding能力和熟练程度,math & statistics够用就行了。CS系出身,数学又好的同学找工作真是太方便了。另外,1-2次用心做的量化实习必不可少,除了专业技能,很多课本里没提到,工作中常需要注意的业务细节才是最重要的,面试时最看重这些。[/align][align="left"]4. 托关系找工作无可厚非,但个人认为,其结果一般不那么让人满意。要跳槽走人时,人情债太重,很难开口。包袱太多的人,注定走不远。[/align][align="left"] [/align][align="left"] [/align][align="left"]quant工作,就像手里握着一张digital option,其收益率如下面code所示[/align][align="left"] [/align][align="left"]if skill < strike then[/align][align="left"]offer = 0[/align][align="left"]else[/align][align="left"]offer = 1 [/align][align="left"]msgbox "新员工入职登记表已发至您的邮箱,请……在一星期内报道"[/align][align="left"]end if[/align][align="left"] [/align][align="left"]晚安,祝各位未来的quant找到自己理想中的工作。[/align]
  • 15
39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