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ICC的三大罪和H1B

avatar 232875
11g12c
14633
10
细数ICC的三大罪和H1B

在美国IT行业,contract的工作占有很大份额,再加上万恶的美帝要我们外国留学生办H1B签证,可恨的是每年还有配额限制,更可恨的是这几年的H1B都是一周就抢光还要抽签(lottery),确实真的跟买彩票似的。所以新毕业的学生在找工作中,越来越多的可能会接触到ICC ( IT consulting company), 因为这个行业里面印度人占了绝对多数,所以有人说是 Indian Consulting Company, 对于华人创办的就说是CCC,Chinese Consulting Company.

ICC不是一个新行当,只要有contract, outsourcing就有ICC,也不是美国独有的,但是因为可恨的H1B, ICC在这里就变成美国特色的ICC. 它不是猎头,它把毕业生招来做自己W2员工,给他们(让他们)找客户项目工作,给他们解决身份。听起来很美,但版上为什么一提到ICC,几乎全都是口诛笔伐?

就像努尔哈赤和大明撕逼,以七大恨祭天起兵,版上对ICC也总结有三大罪,大略为剥削,造假,不稳定。 ICC在客户拿到钱只给干活的员工一部分,剥削剩余价值;ICC指示员工夸大简历上的项目经历,在简历上造假;ICC签的都是contract的工作,经常换工作不稳定。

我知道有不少毕业生在硅谷的startup做full time 工作,工资很低但鲜有抱怨,因为没有具体的横向数字比较,更过分的是有些startup公司是有意为之,他们让学生用OPT工作,一年就再换一批,都给最低工资,他们没有everify,不给延期,当然不会给办H1B。利用的就是廉价劳动力。但是在ICC你知道客户付多少钱,而自己只拿到多少钱,所以一比较就感觉被剥削了。关于ICC的剥削手段,可以看这个文章, “行业内幕,ICC是如何赚钱的”----http://www.1point3acres.com/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97731&extra=page%3D1%26filter%3Dtypeid%26typeid%3D327%26typeid%3D327

ICC的简历造假,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也是最多人诟病的。一个刚毕业的学生,要去跟人说自己有3年的经验了,确实挺难为情的也挺有压力的。所以如果有别的路子,很多人也不愿意选择选择撒谎。因为H1B制度加上印度人从他们本国运人过来,美国的这个IT contract求职市场也真是一个畸形的产物, 如果在中国我们不可能把自己简历造假得这么夸张。 想象一下,这几年申请H1B抽签都在每年25万左右,每年只有8万5的名额,其他15万人去哪里了?难道都回国了吗?那些在北新泽西大学被钓鱼的同学,但凡有办法他们谁愿意去啊。版上有个人说的很好,那些刷题能去FLAG的,谁会考虑去ICC做contract.

Contract的工作意味着有可能半年或一年就要换地方,对于结婚有家庭孩子的同学来说是一个问题。不过对于H1B来说却是另一回事。在科技公司做full time 被雷也是经常发生的事情,一旦丢了工作,H1B也没了,必须要马上找到一个公司愿意帮你transfer. H1B 没有grace period, 你可以和公司商量迟一点上报移民局revoke你的H1B,有些公司可能没得商量(不用你了,弃你如如敝履),有些公司HR要月底凑够一批再做paperwork会同意。但最主要的还是你的最后一张pay stub上面的日期。如果你又丢了工作,又得重复这个流程。 如果在ICC,这个就没有问题,你换不同的客户公司做项目,你的employer没有变,不用transfer H1B.

ICC 已经存在了几十年,无数的人在ICC毕业离开(搞定了H1B获得绿卡搞定了工作),这些人大部分选择低调不愿意在公开论坛讨论这段经历,毕竟可能有简历造假的过去,不愿意别人知道。而那些热烈讨论的又多半没有真正经历过,大多道听途说。ICC总归是个存在,也许是个灰色的不完美的存在,是个美国特色的存在,这么多年来,功罪在人心,希望有经历的人来讨论讨论,客观,理性,也可以告诉后面的学弟学妹,当你在美帝山穷水尽的时候,也许还有第一条路,运气好的话就柳暗花明了。
  • 5
1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