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 一战161+170+4.0经验整理(希望有一点点小帮助呀)

8164
21
2017.6.17 GRE一战 verbal161,数学170,写作4.0。看到成绩想哭啦~
直接把自己写在公众号上的放在这里,希望能够帮到大家一点点。
-------------------------

考试前第三天,从公益研究院赶回学校,然后在寝室学G。到十一点的时候,发现要做的事情还只完成一半,刚练习的作文一点也不出意料的没有写完,心里突然被沮丧填满,泪水一下子就涌出来了。也许,真的会考不好?考试前一个晚上,比平时更早的睡了,结果凌晨三点被可恶的蚊子咬醒,心里一沉:也许,明天在考场上会打不起精神,发挥更差?

所以,阴沉沉的天气突然阳光明媚才是最让人开心的事情吧。

昨天发完朋友圈,很多同学留言想问我怎么准备考试的。这篇文章可能也不能写出“长征路上”的十分之一般复杂的感受,但我尽可能的完整地叙述清楚吧。

真正开始高密度准备G大概是在二月底回学校的时候。但是背单词是从去年的10月份开始的——那个时候,每周有四天实习,从传媒大学站到团结湖站,往返的地铁上,把再要你命三千的小三千、大三千过了一遍。然后用周末的时间,会写写作文,做陈琦的24套。

真的非常打击人。

长这么大没有因为英语考试背过单词,但是GRE就是不背单词题目都看不懂。而且GRE特别看重的逻辑,在我这里就是一个巨大的短板。在寄托天下、太傻上面看一些经验贴,都说可以先摸底考一下。我记得自己看了OG之后,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因为有80%的题目都没有把握,选词填空基本没有全部认识选项的题目。都不用考,大概都能知道会是一个多么惨淡的结果呀。

GRE就是一个面目狰狞的大怪兽,一点也不让我觉得英语是自己以前喜欢的那个样子了。可是山在那里,我挪不动它,只能自己登上去,再走下来。

倔强的我仍然没有选择报任何的培训班。所以整个备考期间,我都是隔一阵就在论坛上逛一逛,看看有没有写的好的经验贴,然后再调整自己的准备方法,使用的资料。其实,这样做也是有好有坏的。不好的就是,大家众说纷纭,非常多的好资料,反而不知道在有限的时间段里,要用哪一个了——所以,这也是在让我们学会选择,学会假借他人之力,同时了解自己。

其实现在回过头去想,在交了考试费之后的三个月的时间,自己备考远远没有那么“技巧高超”,而是简单粗暴地刷了很多很多题。昨天整理的时候,发现基本上不同的很厉害的考生提到过的资料,我都做完了:从陈琦24,到陈圣元句子填空,再到新东方1100,还有考满分网上所有的verbal题目.etc。issue的官方题库,三分之二写了全文,剩下的都写了提纲。所以,这次考试,阅读碰到了三道原题,填空大概是四道反复做过的易错题,argument是自己几个月之前写过的。我知道自己有点笨,那就多拍几次翅膀,那就早一点起床。但不能只做笨鸟,要做有一点思考力的笨鸟。

所以,一直支撑我的一个小信条就是:知其然,一定要知其所以然。

于是在一开始,电脑桌面上就放了三个空白文档:GRE数学错题,GRE阅读错题,GRE填空错题。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它们一点点被充实。填空错题整理出来了800多道,阅读错题大约200篇。在临考的最后几天,其他的资料基本都放在一边,他们成了最亲近的伙伴。

整理错题、改错题的时候,其实很容易就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比如会用自己的记忆而不是用全新的角度去看题目,比如看到了答案然后再去说服自己。所以,为了避免这样的误区,每道错题的答案我都是用批注的方式,而不是直接写在题目的下方。填空题比阅读题更容易凭借记忆做,所以填空题我选择了一周再回过头做第二遍。第二次还错的题目,会用另一个颜色做标记。这一遍就会写下分析,比如为什么错了,是没看清题,还是没找对原文的根据balabala,以及解决的办法。问自己四个问题:为什么a是错的?为什么c是对的?a的哪一个点让我误认为它是对的?c的哪一个点让我错误地判断为了不正确?久而久之,就会发现一些错题的规律,常见的题型,哪些句子很容易出题目。进入考场前的十分钟,它们就成了“金水”。到17号之前,阅读错题只改了一遍,第二遍改到三分之一。填空题改错改了两遍。

背单词70%的时间用的就是再要你命三千的app。前两个月每天大概100个,后面一个月每天300个,大三千就这样用排队、挤地铁、坐车、睡前放空的时间过了五遍。我觉得单词一定要学会联想。比如看到wicked,邪恶的意思,就可以自己发散,还有哪些同义词,反义词,近义词,如果只能说出寥寥几个,就可以去webster(app和网站我都用的)上面查,然后记下来。走在路上的时候,可能脑子里会突然冒出一个单词,但是想不起来意思了,就写在手机的备忘录里,回去的时候再查意思。还有就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东西,比如跑步的时候看到星星,就会想闪亮的怎么表达的呐?善良的又是怎么表达的呐?然后就会有一个小剧场了。除了再要你命,佛脚词汇也是很好的资料,24个list加上短语,过了三遍。因为不是用的实体书,所以在过的时候,就把自己觉得词义很偏或者完全不认识的记到一个文档里了(“书本要越读越薄”)。中间还把SAT的Barron词表过了一遍,复习了大概一半,操作方法一样。不过Barron里有很多真的很难的词,记得看到什么有比幽闭恐惧症、心脏专科医生的时候,心里真的有点难过。记忆曲线是不骗人的,重复+及时复习,正确率就跑不了啦。我觉得记单词有一个小小的成就感的时刻就是,因为掌握了一些可以相互替换的词,所以写作的时候,用词也不会那么捉急。另外,在大三千背到第四遍的时候,我发现有很多的单词长得太像了,specious,spurious,spacious之类的。所以开始有心地积累记录这样的词群。后来看到有人提到了mangoosh的词汇手册,在他们的官网上下载了一个,是一个很有新意的资料。

句子填空,可能笨的方法就是能够让语感充分发挥出来吧。麟渡兮填空是很好的资料,里面归纳了不同的句间关系、提示词,按类别整理了很多有价值的题目,可以用来学习。刷题的话,做完了新东方1100(没有做easy级的),陈琦24套,考满分上的mangoosh,陈虎皮三空180,填空500题,陈圣元句子填空还有Princeton,OG上除完整模考部分以外的题。除了陈圣元填空买了一本二手书,其他都是在下了pdf,对着电脑做的。mangoosh的难度逐步加大,hard以后的题目可以留到自己准备得比较充分了再做——当时做very hard太挫败了,正确率只有20%多。做题目,也是扩充单词量的一个途径,所以不要吝啬把遇到的生词都记下来呢。

阅读想要多说几句。我记得最开始的时候做,心里唯一的想法是:GRE小姐你能不能说人话呢?文学评论、天文地理这样的文章,非常的晦涩,充斥着超级多下辈子可能也用不上的术语、专有名词。怎么办呢?第一个办法就是,在练习完、校订完之后,我会对一些我比较感兴趣的文章里面提到的人、作品去多了解一些,在维基百科上搜,然后看背景资料。这样子是培养兴趣,让自己更熟悉它们的语境,而且也是延展知识的好办法呀。第二个办法,还是硬着头皮刷题。纯做题目,36套是感觉最好最好的材料。我一共做了三遍。GRE阅读真题(202篇)、考满分阅读机经(101题)也是完全贴近真实考试难度的,做完一遍,心里至少有底一些了。而且因为自己其实对历史、社会学很感兴趣,GRE很喜欢考的女权主义,奴隶制,殖民地什么的,做起来会开心很多。逻辑单题有一个逻辑十套的资料,可以放到准备中程的时候突击训练。在考试前的十天的样子,因为没有题目可以做了,找到了一个宝贝:GRE佛脚阅读。虽然考试前也还剩下五分之一,但觉得是很好的资料。

最迟在考试前三个月的时候,一定要限制自己做题的时间。有三个问题的长阅读,一般要在7分钟内搞定,单题(包括逻辑)2-3分钟。gre阅读一定不能够跳读,虽然会有要侧重读和略读的。那么怎么把在读懂的前提上加快速度呢?我发现大家都会提到阅读文章里的长难句。所以中间有一段时间,用《长难句大黄书》、《多层阅读法》,每天大概分析20个长难句。抽丝剥茧之后,逐渐发现,有很多变态的句子,其实仍然是主谓宾,把握了中心词,就不会很难理解了。关于阅读的改错,我有坚持一个特别的习惯,也是在看其他人的经验的时候发现的。就是遇到了那些非常长,且非常难懂、正确率很多的文章,可以把他们作为精读的素材,放到文档里。然后怎么操作呢?用一句话归纳每一个段落的大意(要凭借自己的记忆),总结整篇文章的thesis statement,然后一句一句读,思考哪个地方很可能会出题目,写出作者的观点和每一个段落的作用。还有两个好资料属于技巧总结的,一个是花儿阅读,一个是吴中东阅读。花儿阅读过了两遍,把有用的东西整理出来,完成里面的阅读题,会有一些不一样的感受的。吴中东因为时间实在是不够了,就只看到四分之一的地方。

数学是中国孩子最得心应手的啦。但有很多前辈都提醒不能大意。做猴哥难题112(做了一遍),张巍老师难题170题(做了两遍),你会发现GRE还是很会挖坑的呢。OG上面的quantitive部分,一定要仔细读,可以把不认识的术语摘录下来,然后例题也都做一遍吧。有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很容易混淆的:比如odd是奇数,而不是念起来发音像是“偶数”。再比如0是偶数,1不是质数。这些都可以在错题集子里记下来,考试前复习。这一次考试的时候,第二套数学题,有几道其实都并不是完全确定,但是很幸运都按照自己的理解做对了。两套题目都做了两遍,虽然都没有发现错误,但是仔细一些是错不了的。

最后是作文。因为成绩还要等待十天才能出来,所以不能叫做经验,只是在这里记录下来这足够跌跌撞撞的故事吧。在GRE里面是最先开始考的——对写作非常薄弱的我来说,有一点早考早解脱的意味。在考试前两个星期,找到了一个很方便的计时写作的网页,然而我没有一次是在一个小时的时间把两篇文章写完了的。印象很深刻,有一次跳出来的题目是:艺术是用来怀疑的,科学是用来证明的,请阐述你的看法。我直呆呆地盯着屏幕看了三分钟,完全不知如何下笔。这当然属于超出正常考试节奏的题目了。对于我,一些话题还是能够有比较特别的想法,可是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审完题目,确定思路,再敲完,实在是很大的挑战。所以,有的issue题目,如果那一天很疲惫,我就训练自己在一分钟之内构思好提纲,不写完整篇作文。然后会去网上搜,不同的人的写作角度是这样的。

写作是一个需要输入的事情,尤其是issue的写作,如果没有例子的支撑,文章会很干瘪,也很难自己用500多字论述道理的。这应该是准备GRE最开心的部分了,因为一直就在读国外新闻媒体,逛quora,还有一些professor的blog的习惯,也在读像英文的经济史、小说、牛津通识读本,有喜欢的句子、故事就会记下来。而且后来我会想到,大学四年上过的这么多课程里,其实有很多原理、观点、案例,所以在没有限时的时候,会自己有意识地用上它们。虽然对issue”恨得咬牙切齿”,可是在我心里,这才是真正的写作。对比高考作文题,它们本身就有更大的价值。政府怎么花钱,应不应该放弃那些前景不明的研究,学生应不应该被要求学习专业之外的课程。这是一个多好的让自己去思考更多问题的机会呀。

argument相对就简单一些了,根据题目的instruction,可以去总结一些固定的表达方式,但这一定不是照搬别人的。而且逐渐地发现,逻辑漏洞存在的地方,往往是,调查可能不够科学,因果关系倒置,没有考虑其他更好的方案,绝对的类比(认为a可以照搬b的经验)等等,这样就能比较快地破题了。
  • 69
21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