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名校PhD申请的曲线救国法,大牛勿入

9539
71
实际上,某紫在申请季后期就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感觉自己再思考下去可以开中介了哈{:4_112:})。其实早就想和大家探讨了,但是一直也忙project,也有朋友也建议我没必要在已经结束的事上浪费心思了。但是终究还是想解惑,此外也想听听大家的声音。如果本帖最终可以统一出一个结论,或许还能给后来人一点启示呢。
问题
如果想去名校读PhD,而自身背景又不是特别特别强硬,先申请一个Master(特指授课式,包括meng)然后再套词转PhD的曲线救国方法,是否可取?
(很可能很多人都想说,这种问题还有讨论的价值吗?这要都行,大家不全都申请Master去了?但是如果有时间和耐心,不妨看看下面我的分析和看法?)

我的分析

1. 首先,我在早前的文里也提过,PhD申请比Master变数大得多,而且一般来说,同档次的学校PhD一定比Master要难。而随着诸多名校Master大量扩招的潮流,Master申请难度也有所降低。总之,一句话,名校的授课式Master,一般会比本校的PhD容易很多。
2. 其次,PhD申请看重的综合背景,可能不纠结三围,而名校对研究经历可能更加看重。这样一来,对于三围不错的,而研究背景相对弱的同学,名校的Master和PhD申请的成功率将进一步拉大。
3. 最后就是Master转PhD的可行性了。个人觉得,只要你个人还是有兴趣读PhD,本校的优势,总比海外一个对方可能都不知道的学校要大得多。而且可以接触到教授,套词什么的都方便多了。据我所知,也没有那家PhD指明不要授课式Master的学生。大不了重新申请一次,只要能搞定教授,应该都不会挂掉。当然了,你,要能,搞定教授。

我的看法:

曲线救国理论上是可行的,但是有得有失。至于到底是否可取,那就看个人了。

Pors:
1. 能给自己进入名校以及接触大牛的机会,有希望永远胜过没有希望。
2. Master这个过渡期我觉得还是很有必要的。其实直博貌似近20年才兴起的,看老一辈的简历,很少有直博的。Master可以弥补本科缺失的课程,进一步提升实力,应对接下来的挑战。3. 部分顶级名校授课式Master也有当TA的机会,有的比PhD拿的钱不少些。

Cons:
1. Master很可能需要很大的额外开销。
2. 一边应付课程,一边要handle research,可能还要套词,任务量之大,没有足够的毅力不一定能坚持下来。
3. 如果转PhD失败(还是很有可能的,影响因素太多,特别是funding),可能就真的和PhD失之交臂了,真要是这个结果也得接受,老老实实工作或者重新申请去。

我的建议(建立在一段非常后悔的经历之上):

对于PhD申请者,如果不是非常确定自己是超级大牛,强烈建议混申几个名校Master。很多时候,虽说有选择可能比没选择更加纠结,但是我坚信有选择总是比没选择强。如果能多一个名校的master,说不定就有可能做出不同的选择。

最后申明,本帖只讨论技巧,不对事不对学校不对人,请勿对号入座,谢谢合作。如有任何见解,欢迎回帖讨论!

补充内容 (2014-4-26 09:19):
本文提及“曲线救国“的一个assumption是申请者对读PhD有很大的兴趣

补充内容 (2014-4-27 00:37):
今天一个朋友说,我是搞申请搞上瘾了。555…………

补充内容 (2014-5-7 15:10):
澄清:楼主不会去考虑开中介的哈,如果接下来有时间定会常驻一亩三分地论坛,和学弟学妹们分享经验。
  • 9
71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