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金融New Grad上岸记录(商科求职经验分享)

avatar 613419
Bubba_Luo
14052
24
在地里潜水多年,发现帖子多是STEM专业相关,商科人数甚少。特意分享自己在加拿大的金融求职经验,回馈论坛。觉得有用的记得加米噢!
相关背景:UAlberta商学院23届毕业生。金融专业,全奖入学,大三大四全A毕业。疫情期间在国内刷了一份互联网和四大咨询的实习。加拿大本地经验比较吃亏,只在银行当过兼职teller和卡加的一个Credit Union做summer intern。22年底通过CFA一级。英语口音和沟通自认为在中国留学生里已经很不错了。

TL;DR:历时10个月,共申请约120个岗位,拿到9个真人面试,最终收获1份offer,上岸成为卑街金融民工。

详细过程:大三暑假(22年七八月)开始申请,当时目标是大公司New Grad Training Program。类似于国内的管培生,公司会提供正式的课程培训,配对生涯导师,一年内去几个不同的部门轮岗学习,属于内部培养对象,未来升职加薪也更具优势。工作地点我首选卡加。一是实习时的生活体验不错,二是房价、消费水平比较适宜,三是因为AB省提名的关系更好拿枫叶卡。(结果阴差阳错去了多伦多……

从九月初开始陆续收到面试邀请。首先是一个温哥华based的精品投行,专做基建领域的M&A。能过简历关和网测我已经是受宠若惊。和HR简单聊了下过往经历和职业规划后被拒,猜测是因为缺乏相关实习。

第二个面试岗位是卡加某四大的ESG Consultant。面试前特意捋了自己的实习和科研经历,尽量往ESG、Net Zero、Renewable Energy这些热门环保方向靠。初面的流程都在意料之中,过一遍简历,然后答几个行为问题。自认为能稳过,结果周末后被拒。回想大三申请summer intern还进了第二轮case interview,今年反而退步了,真是唏嘘。

第三个面试是某五大行的Commercial Banking Graduate Program。第一轮是将全加拿大候选人集中起来的一个线上coffee chat。我点开会议链接,看到其他收件人的电邮域名就知道自己寄了:清一色IVEY, Queens, UBC, UT。名校生果然不同,自我介绍环节天花乱坠:精通四国语言、创业、社团主席、S&T实习、去世界各地打商赛……我就搞不懂了,这么牛的BG,不去冲IB/PE,来跟我这种辣鸡争Credit Analyst工作,真是不留一条活路啊。群面之后杳无音讯(被神仙虐完之后我也不好意思follow-up了)。

第四个面试来自一个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公司在卡加的分部,整体流程极其繁琐。先是电话初筛,过了之后HR给我发了一份80多页的技术文档,让我周末读完,下周技术面会考。好在自己这学期有上一门风险管理的课,所以对期货相关概念比较熟悉,顺利通过二轮背靠背技术面。最后一轮要求自选一条金属期货新闻,然后做5分钟的presentation。当时我口贱问了HR,知道要从9个候选人中选出一位幸运儿,就猜到自己必寄了。凭着赌博的心态,我硬是花了整个reading week做PPT。然而面试官态度极其敷衍,我做pre的时候连没正眼看过屏幕,Q&A也是提一些毫不相关的问题。一个星期后收到模板拒信,心思全喂狗了。

除了网上海投简历,九十月份我也非常积极参加学校的career fair和company info session,找师兄师姐改简历,疯狂在领英刷posting。除了上述的四个真人面试外,还收到了两个保险公司的one-way video interview(经典Hirevue了)。形式和高考听说考试差不多。先在屏幕上给一道题目,接着30秒准备,然后录一段两分钟以内的回答,贼恶心人。无语的是提交后石沉大海,甚至大半年后登上去网申系统还显示pending状态……
因为十一月份备考CFA,十二月份忙着期末考试和圣诞旅行,所以这两个月都没认真投工作。这学期课上碰巧认识了一个韩国卷王(现在已经进了五大行做investment banking analyst了),给我指点了不少路子,才知道原来加拿大的养老金投资行业这么吃香:门槛适中、工资高、福利好、成长空间大、hours也没投行那么变态。在他的支持下我开始准备一月份的招聘。可能是因为有CFA一级的加成吧,我拿到了三家省级养老金的intern/full time面试,可惜全部铩羽而归……西边的一家面试体验很棒,但最后因为经历不匹配而落选;东边的一家急着要人,不愿意等我三个月才毕业入职;最离谱的一个,说我面试回答得太完美,像机器人背稿子,表现得不自然,把我拒了,真是乌鸡鲅鱼。

时间来到3月份,挣扎了大半年的我依旧颗粒无收。想想大三暑假时踌躇满志,觉得自己势必上岸,没有做申研的准备。现在眼看就要毕业了,公寓的租期也快到,我特么要何去何从。这个月只收到了另一个五大行Commercial Banking Associate面试,也是疫情三年来第一次现场面试。Manager问了几个情景问题,但是对我的回答都不太满意,气氛很尴尬。而且一番交谈后,发现这个岗位本质还是销售和客服导向的,不太符合我的职业兴趣,考了CFA用处也不大,遂握手言别。

到了四月份我心态已经完全爆炸了。term project和final接踵而来,家里人又不断push,让我从低做起,就算是柜员、卖保险之类的工作都接着,然后曲线救国。拜托,我辛辛苦苦卷了四年,拿全奖全A,刷实习考证,就为了做这种sales职位吗?在绝望之中我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一个世界级金融分析公司的面试。比较有趣的是,面试我的HR、Manager、和Director都在美国。我感觉南边的文化要更加自由和开放:愿意给**机会、注重候选人的技术和逻辑。加拿大这边招个entry level的analyst都要求2-3年工作经验,面试问的那些行为问题在我眼里也是bullshit,完全体现不了实际工作能力。

面试过程也是一波三折。原本在学校订了自习室,结果发现wifi信号非常弱,视频面试起码断线了十次……终面和本科最后一门final落在同一天,至此我已经身心俱疲,实在拿不出更多精力来搜岗位、改简历、准备面试。周末我飞去安省的一个远房亲戚家暂住。寄人篱下的日子,经历过的人都知道有多难受。那几天我心乱如麻,做了无数Plan B:去朋友开的公司里打杂挣零钱、求以前实习的公司给return offer、办香港人才签证、甚至直接回国内就业……总之我对北美就业市场是要死心了。等了一周,我收到求职季第一份以“Congrats”开头的电邮。Offer里的工资福利入职日期我全都跳过,直奔最后一页签名然后秒回给HR。范进中举大概就是这感受吧。

目前已经上班几周了,总体感觉非常不错。团队内部相处得很轻松愉快,管理层提供很多支持,工作环境更是顶级。压力当然也有,毕竟金融行业,节奏快,肯定不可能像以前实习那样摸鱼混日子。我个人超级珍惜这个机会,希望能尽快熟悉业务,成为一名合格的portfolio analyst吧!

写完流水账之后,再分享一下我的留学/求职心得体会:

1. 慎重选择来加拿大读商科。加拿大经济体量小,金融业只能分华尔街的一杯羹。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New Grad就业堪称地狱级别的内卷。中国留学生首先语言就有劣势,又缺乏本土实习经验。我身边的朋友要么gap一年继续读硕(=延迟两年失业),要么就是做financial advisor一类sales导向的工作。这里没有歧视的意思,只是可惜他们明明有学位和专业知识,却做这些高中文凭就能做的工作,实在是屈才了。

2. 以移民为目的的话,真的不如去读trade school做技术蓝领(采矿、电焊、护理、开叉车之流)。学费便宜、耗时短、工资高、市场需求大,毕业走FSW和各种省提名,枫叶卡简直白送。怎么看都比读金融会计强。

3. 假如你死心塌地读商科,最好还是选一些技术性强的项目,比如:Quantitative/Mathematical Finance,Business Analytic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读Marketing、Strategy、HR这些水专业,怕是白人都找不到工作。

4. 地域因素非常重要,有条件还是去安省的几所商科名校,千万不要为了省学费而去草原三省和大西洋四省。几个所谓的大城市商科岗位都极其紧缺:蒙特利尔要会法语、卡加本质是个能源中心、温哥华高消费低工资,毕业了还是得往大多投简历。可是你一个USask的,凭啥跟人家Ivey HBA或者滑铁卢的coop学生争呢?

5. 从进商学院的第一天起,你就听到prof/guest speaker无数次提起networking。在我看来,networking的本质不是要内推,而是获取信息。作为小镇做题家的我是饱受信息茧房之苦。上大学前没听过四大会计所,更不提高盛中金麦肯锡,只知道隔壁村有个伯伯做律师赚了很多钱。在知乎上听说投行券商收入高,但完全不知道他们是做什么业务的,连买方卖方都傻傻分不清。为了打破信息不对称,就要厚着脸皮去社交,在领英上约人coffee chat,主动去了解行业内幕、薪资、发展路径、工作压力。方向比努力更重要。你在branch做十年teller,升到manager就算是天花板了,可是赚的钱还没刚毕业的总行analyst多。

6. Coop招聘一般是提前4-8个月,New Grad则是提前一年。比如到了23年8月,四大所/五大行会陆续放23年12月(winter)和24年5月(summer)的Coop/intern posting,还有24年5月/9月入职的New Grad。投行的话更变态,我23年1月已经看到大摩在招24年的summer analyst了。如果你是spring毕业,建议提前一年的七八月开始准备。New Grad项目都是卷中卷,如果到了11月还没收到offer,那就可以转移目标,先提升一下简历,到了来年三四月再投普通的entry-level岗位。正常公司都是缺人了再招,需要immediate start,不愿意等你大半年才毕业入职。

7. Job hunting策略:用Indeed搜索,再用LinkedIn network。个人感觉Indeed的算法更加精确,在LinkedIn上搜analyst能出来一大堆乱七八糟的manager、director……我是在Indeed上搜索“analyst”、“new grad”、“entry level”这些关键词。如果有合适的,就去LinkedIn顺藤摸瓜。因为有的recruiter和hiring manager会做广告宣传,这时候就可以发个InMail客套一下。千万不要怕丢脸,最坏的情况就是人家不鸟你,你不会有任何损失。以我的个人经验,只要你足够礼貌、言简意赅,80%的人都会回复。

8. 我的求职原则是精确制导,反对海投。看到一个posting后,我会思考:假如这公司给我offer,我会不会接?如果不会接的话,那就没必要浪费双方时间了。确认兴趣后,我会针对job description(JD)来修改简历。这里给大家一个建议,可以在简历的顶部列一个highlight/key competencies栏,然后套用JD里的关键词,比如:“One year's coop experience in real estate”、“Strong communication skills gained from XXX”、“working towards CFA/CPA designations”……这样HR第一眼就知道你qualified,你也省了时间,不用改简历的正文部分。关于简历的格式、规范、内容我还收集了不少模板和文章,但因为版权问题就不在这里放了。感兴趣的可以私信。另外千万不要造假,背调公司会打电话去核实的,翻车了得不偿失。

9. 除非posting明确要求cover letter,一般情况下我不会写,因为实在太扯了……我申请的根本原因就是我在找工作,正好你在招人,真谈不上啥儿时梦。求职信一般对于小公司比较奏效,因为申请人数少,HR有可能一份份地读小作文。而像微软亚麻这种大公司,随随便便就能收到上千份申请,谁还有心思领悟你的情怀。直接用Applicant Track System(ATS)扫一遍关键词,机筛后发OA和phone screening。

10. 我个人的面试通过率很低,怕误人子弟了,就只能给一些general的建议。正常情况下,面试官都会要求你在开头做一个自我面试。这部分完全在你的掌握之中,可以提前准备好。总结一下简历,讲个一分钟就比较合适了。此外要准备一下动机问题,最经典的三件套就是“为什么投这个行业/公司/岗位?”。加拿大面试官还特别喜欢考行为问题(behavioral question),比如:“Tell me a time when you XXX“,”Did you experience XXX in school or workplace?”。最后的反问环节也是个展示自我能力/兴趣的好机会,一个有深度的问题能让你从竞争者中鹤立鸡群。如果我面试一个资产配置的岗位,就问:“What's your opinion on the traditional 60/40 asset mix?“;面试衍生品相关的岗位,就问:“How is the Black-Scholes Model applied in the industry?”。

11. 别浪费心思在刷绩点上,加拿大雇主根本就不care。就算是门槛高的行业,拿个3.7也绰绰有余了,完全没必要死磕4.0。申研就跟教授打好关系,找工作就充实简历(实习>技能/证书>项目>社团>志愿者)。

12. Case Competition的话见仁见智。我个人是一次都没参加过,因为投入产出比极低。有这时间还不如在学校做TA或者图书馆兼职,起码有钱赚,也能当正式工作经验放简历上。无法理解LinkedIn上的逼王们怎能乐在其中,打个商赛还能发篇抒情长文,各种感悟感谢,我看了都生理不适……

暂时码到这里,以后会持续更新。感兴趣的话可以在私信加个LinkedIn。Stay tuned!
  • 92
24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