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大牛口语满分的秘密【完结篇】

avatar 219776
beimeihaoge
1418
1
口语阶段总结(Part4)——BY Cara Wu
Task5&6在出题方式上跟Task3&4差不多,同样是听一段对话,或一段讲座,但没有阅读材料作为辅助,因此对听力和笔记要求更高。
Task5[align="left"]听力部分:长度:1-1.5分钟左右;内容:对话男女双方讨论一个出现的问题,并得出两个解决的办法。[/align][align="left"]口语部分:需要考生说清对话中讨论了什么问题,有什么解决方案,并给出你的选择和理由。
[/align][align="left"]听力内容通常能够归纳出1 problem + 2 solutions式的结构,这两个解决方案大概有的三种来源:[/align][align="left"]1.对方给出两个建议,这种情况最多;[/align][align="left"]2.自己给自己两个建议;[/align][align="left"]3.双方各出一个建议。[/align][align="left"]
[/align]听力部分需要注意听的细节是:
  1. 谁有困难? 一般出现困难的是对话中的一方,要仔细听到底是男生还是女生,方便作答。
  2. 什么困难?


常考困难类型:1. Time or schedule conflict2. Academic paper problem3. Course Registration Problem4. Dorm Problem5. Car Problem
听力的重点是分析:对话中讨论的“矛盾”到底是什么?出现问题的那个说话者,他本来想要干嘛?到底有什么阻碍了他达成这个目标?
例如:对话中,男生向女生道歉,说本来说好了给女生周五晚上代班,可是却因为要排练,不能去了;而女生也约好了跟朋友去看电影,也没时间再找别人给她代班了。到底问题是什么?是男生爽约了?还是因为女生要去看电影,不能上班?
按照上面的两个问题,我们这样思考。女生本来想要干嘛?她想找人星期五顶她的班。什么阻碍了她?她找的代班男生要去排练,现在时间来不及找别人了。
所以问题是:由于被放了鸽子,女生找不到人给她周五代班。
听完问题,再来听两个解决方案:要听清每个方案的优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一般来说缺点会有明确的signal words提示:But,However;或者由特殊语气体现。
Task 5 作为唯一一个询问考生观点的题目,我们不仅要归纳复述听力内容,还有选定一边,给出理由。
回答的逻辑框架大概是这样:复述问题 General Description of Main Problem
复述方案 Two Possible Solutions
选择方案,表明态度 Personal Opinion / Choice
阐明理由 Supporting Reasons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如何开展你选择这个方案的理由。一般有这两种说法:该方案的第一个好处 + 该方案的第二个好处 好处可以是说话者自己对话里的解释,直接引用即可;还需要自己有新的立意,得出另一个好处。
该方案的好处 + 未选方案的坏处 +我选的方案的坏处怎么解决 既引用对话里的解释,又解决了该方案的顾虑,最推荐用这种方式回答。
最后的三点注意事项:
Task 5记笔记很重要,一定要注意细节,方便说口语时能有具体的例子。对话最好采用T字型的记录方式!表明态度时,一定要坚定而又毫无犹豫的说出自己的选择,都没有对错之分。阐述选择的详细原因时,可以运用对话中的信息,不要照搬原话,自己paraphrase。也可以提到自己的经历,言之成理即可。
Task6
听力部分:长度:听一段60-90秒的讲座;内容:涉及生物学,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等。一般为传统的总分结构,即:General topic→sub topic 1 (definition1+example1)→ sub topic 2 (definition2+example2)需要很明确地听出听力中给的两个解释。口语部分:需概述Lecture的主要内容,详述具体细节和例子,时间大概是60秒。
Task 6的特点:
没有阅读材料 只需要复述内容。因此对听力和笔记的要求很高。练习方法参考听力部分学术讲座的练习方法。口语听力的笔记与听力的笔记不同,需要在能听清楚的基础上,记得越详细越好,一定要着重记录细节,方便复述的时候突出细节。一般情况下,讲lecturer的教授都会告诉听的人这段话主要讲什么,他们会从一个现象、一个概念或者一个问题出发,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或者就之前提出的现象开展论述。
典型提示句:Last time I talked about… So today I’d like to talk about ……
Task 6 的注意事项:抓住讲座的核心信息,在自己能够说完的范围内,尽量多的增加细节;

重点复述教授举的例子而非学科概念;注意逻辑,两个例子之间要有逻辑连接词加以过渡;

·之前的部分也有~~需要的小伙伴自己翻或者私信我·下一次将会开始更新阅读部分哦~~如需转载请注明!
  • 5
1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