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415:如果申请可以重来,我这次会注意什么?

avatar 2
Warald
151963
271
今天是美国时间4月15。尽管在这之后还会有ad/offer发出,但是过了这天,今年秋季入学申请算是结束,后面即使再来录取,也是捡漏了。

每年都有很多人失意,尤其是申请人数永远在上升的CS。有的同学也许拿到了录取甚至梦校的录取,但是仅此一个,如果恰好没申请这个学校呢?是否就是失望甚至两手空空?
同时,实现了申请目标的同学也不少。有的人按部就班,结果也是波澜不惊;有的人惊心动魄之后,中了彩票!

1. 如果申请可以重来,你会给2018年的你什么建议?what would do you differently?
2. 回首申请,你觉得你做对了哪些地方?有什么心得可以分享给大家?

作为一亩三分地地主,也想作个调查:
3. 你觉得有什么东西,会带给你的申请带来很大帮助,但是地里目前又没有的?
  • 535
置顶回复
收起
avatar 333705
sebaschen
1. 如果申请可以重来,你会给2018年的你什么建议?what would do you differently?
(1) 早点提交,如果死线在12月15号的,可以在12月5号就提交了,越早提交越好
(2) 可以把TG在前一年就考掉,花更多时间在准备文书
(3) 早点DIY把SOP/CV 给学长姐,透过Linkedin去找connection
(4) 参加实习和竞赛多认识申请的同袍,一同准备更有心得。
(5) 早点开始攒大米

2. 回首申请,你觉得你做对了哪些地方?有什么心得可以分享给大家?
(1) 找了5个教授写推荐信,全都是做过科研或是做过专案的,言之有物,并定期与老师们联系情感
每个教授都不只是老师,更是我的朋友,推荐信不马虎,还有美国教授的connection,记得半年前就跟教授沟通。

(2) 18年被全聚德后,透过一年半沉淀,发几篇科研,发现确实改善了自己成绩不好的情形,已拿到admission
(3) 申请保底放1,2个就好,只申请自己真的上了以后想去的,不要只申请到了保底校,又不去念书,那干嘛申请?
(4) 多申请跟CS相关,但是不限于名词为computer science 的program
(5) 没找中介,中介是要让你有学校念,不是让你上最好的学校,它们只会打击你自己的信心,不要懒惰
自己来。
3. 你觉得有什么东西,会带给你的申请带来很大帮助,但是地里目前又没有的?
我觉得Quora上很多大牛教授会给许多application上对于SOP和推荐信上给出实质建议,大家可以去查查。
大米 25
1
Warald+25
avatar 462647
summitRPXT
415已经过去多日,得以空下来总结一下这次PhD申请。明天成都面签,虽然99%被check吧,也提前给自己积点好运。
回答问题之前,先介绍一下自己的背景吧,以便有个参考:

本科学校及专业:HIT,EE/ECE(微波、电磁场)
本科成绩、排名:92.94/100;1/19(专业),2/253(学院)
IELTS:Overall 7.5, 8(L) 9(R) 6.5(W) 6.5(S)
GRE:V162+Q170+AW4.0
科研:二作会议,一作期刊待投2篇(AWPL和OE,历经千辛万苦目前已经都在peer review了),还有一篇review待写
其余:美赛、电赛、数学竞赛(唯一一个拿奖的)、各种奖学金
申请结果:
CCNY@CUNY, PhD, Offer(最后去的这个,所以放前面了)
UCLA, MS, AD
U-W Madison, MS, AD (拒掉了PhD面试,所以给了MS的AD)
Ohio State, PhD, Offer
NUS, PhD, 被我提前拒掉的Offer(看老师朋友圈,他最后要了个复旦的学长)

1. 如果申请可以重来,你会给2018年的你什么建议?what would do you differently?

Tip 1: 尽早确定目标,有针对性地准备

之前一直把美国留学排除在外,因为实在是负担不起这笔花销。我是去年三月才知道原来可以美国直博的,才知道GRE可以速战速决。现在想起这些,连我自己都对当时的见识短浅感到很无语了。因此,直到去年4月底我差不多才真正开始准备GRE,套磁也没有得到什么积极的回复,由于申请的方向比较小众,选校也花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
如果可以重来,我觉得我可以准备得更充分,至少申请的时候更有底气。
Tip 2: PhD申请真的很讲究匹配度,如果导师不介意你是外行,一定要留个心眼
这一点在我开始申请前就早有耳闻,但到自己申请结果完全出来后,才真的深有体会。
(1)从申请结果来看,一共申请了12个学校,有5个给我Offer/AD我已经很满意了,都是和我方向极其match的组,最后也去了自己非常喜欢的组。剩下给拒信的7所学校里,有5所学校我就没找到和我研究方向匹配的导师。剩下两个UCSD和Duke(一个是圈内大佬D.R. Smith的母校,一个是他现在工作的地方),以及MIT这种神校,自然是看不上我这种大陆渣渣本科生,也就当买彩票了。
(2)在拿到某学校录取后,我发现导师方向和我感兴趣的方向只有五毛钱的关系,于是我向组里的师兄打听导师情况,师兄说挺好的blabla。等我最后拒掉没几天,他又打电话说“其实情况并不是那样的,当时我也是寄人篱下不便多言,幸好你有没来,真对不起你blabla…”(为了尊重给我录取的学校以及那位导师,在此不便透露更多细节了,大家自行体会~所以,读博选导师真得多留个心眼啊)
Tip 3: 相信自己
由于不自信,最开始也是找了中介。整个申请下来,我觉得我完全可以自己顺利完成这次申请,从自我评估到选校,从CV到PS到推荐信,都是我自己主导并改了无数遍的;每次提交网申,也是自己检查了几遍的。
当然也很感谢中介的辛勤付出,帮我节省了很多网上去找经验贴并且仔细琢磨的时间,以及解决了填网申、联系小密、催小密update、寄成绩单这种无聊至极的体力活,让我得以在申请结束的同时完成了本科毕设。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连自己几斤几两都不清楚,如果连PhD申请都不能自己完成,将来PhD怎么顺利毕业呢?

2. 回首申请,你觉得你做对了哪些地方?有什么心得可以分享给大家?

(1)和本科毕设导师沟通挺多

a.在此万分感谢我的本科导师,带我做些有的没的,还能顺便发几篇文章。在多次交流中对所做的方向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在做东西的过程中,从老师口中、从众多文献里“认识”了我申请的学校里的那些圈内大佬们。
b.也感谢他指导我写了PS中那一段精彩绝伦的洞悉专业应用前景的话,成了我每次面试的必备台词。
c.再感谢他凭借好友关系推荐我去NUS某老师组,给我免了第一轮面试。虽然最后没有选该老师,但也感谢他为我争取奖学金,告诉我学院面试侧重点。期待以后和他合作!
(怎么还写成致谢了?)
(2)选校够细
选校大概是我整个申请过程花费时间最多的了。毕竟方向比较小,想找一个方向完全匹配的导师真的太困难了。大概流程分三类:
a.学校官网->学院官网->Faculty,然后一个个看;
b.直接Google学校名+申请的具体小方向,然后点进网页看看提到了哪个老师或PhD candidate,再去找他所在的组;
c.看我毕设以及之前做的东西的参考文献,都是哪些学校哪些组的文章,然后去找对应的lab;
d.专业相关老师推荐。
如果没有特别深的名校情结或者和我一样申请方向很小众,个人推荐优先级d>c>b>a。毕竟要凭空想或者单看各种biased世界排名,就决定去哪个学校读PhD,既困难风险也大。
(3)脸皮够厚
按时间顺序说一下这一点吧:
a.为了确定我感兴趣的组是否在19fall有钱招博士生,我疯狂发邮件套磁,直奔主题。老师不回我就发第二遍,再不回我就换谷歌邮箱再发一遍。事实证明这样骚扰虽然可能招人烦吧,还是有点效果的,为自己省下了一两所学校申请费。(当然事不过三,隔段时间第三封再不回我也就放弃了。)
b.要推荐信的时候,脸皮也挺厚的,空手套白狼的感觉。最后通过某老师的推荐信套到一个威斯康辛。
c.在大佬面试我前,厚着脸皮把毕设的附带论文初稿(还带着不少typo的那种)发给他了,果然成功吸引了他的注意力,争取来一个带五年fellowship的offer,最后也就随了这个大佬。
(4)语言成绩和GRE考试都给了自己最后一次机会
截至2018年8月,其实我雅思是7.0,GRE是一战324+3.5,也够申请PhD了。奈何自我感觉良好,寻思自己英语也不是这个水平吧,于是分别再考了一次,最终结果也没让自己后悔。
所以啊,很感谢自己在申请前给了自己最后一次机会。

3. 你觉得有什么东西,会带给你的申请带来很大帮助,但是地里目前又没有的?

关于直博申请的主题分享

感觉地里大多数都是奔着硕士去的,或许申博的大佬们都非常低调吧,尤其是本科就申请的。不过如果有人分享这些经验,或许能给后来的申请者们一些参考和鼓励吧。
大米 87
5
棉花糖2+1很有用的信息!
Scarlettna+1谢谢鼓励 正在申请PHD
WaaaaaaterLily+1太强了
洛水星河+1太强了,这些特质都是我缺失的
Warald+80
avatar 294938
SebastianJia
几乎全是教训。
背景:美本top20
1. 如果申请可以重来,你会给2018年的你什么建议?what would do you differently?
这已经不是给2018的自己的建议了,这是给大学四年的自己的建议。
提早规划, 力气要往一处使。美本,大一大二的时候,觉得一定要找工作,像周边的美国同学一样,早点独立,但却发现除了cs以外的专业,很多都很受身份限制,很难找到工作或者实习。大三上学期,认认真真投了30-40个公司,全拒之后,才开始认真考虑读研读博的事情。大三下甚至到大三结束的暑假,只能强行找一个自己并不是很喜欢的research,来为申请做准备。然而,真正到申请的时候,却完全不想申请自己暑假做的research的方向,因为真的不感兴趣。这样折腾来折腾去,真正留下在自己履历上有分量的内容寥寥无几。申请了10所学校的phd,5所学校的master。有一个学校给了school visit,但因为funding不够,没法给我phd offer,所以我的phd申请全拒。所幸给我写推荐信的教授人都很好,估计说了我不少好话,master倒是录了几个还不错的学校,但跟身边的朋友同学,已经差了太远了。
找工作和做research,最好能够同时进行,这样在一个方向上碰壁的同时,还有另一条路可以走。我大三结束的暑假开始做research,才开始准备GRE,才开始思考读什么方向,才开始寻找要去什么学校,找什么导师。身边很多朋友,大一暑假没有intern,回国就开始准备GRE。或者在前几届申请结束之后,跟学长学姐约饭,聊聊申请的经验和教训。提早准备,向同一处去努力,真的很重要。
2. 回首申请,你觉得你做对了哪些地方?有什么心得可以分享给大家?
原本是一个脸皮薄的不行的人,但是为了要到有分量的教授的推荐信,硬是厚着脸皮赖着教授。为了推荐信准时上交,想尽了办法让教授身边的phd们帮忙去旁敲侧击。
还有一点就是准备GRE。因为我申美本,准备SAT的时候,基本就背完了GRE单词(当时英语阅读基础真的太差了,所以只能通过增大单词量来尽量弥补),所以这一点上,我算是提前准备了。花了20天的时间,拿到了330+的分数。
选择学校。所幸申请的时候并没有全部都申phd项目,不然就只能回国了,而且选择的时候,我询问了教授的意见,并且选了几个保底的program。

3. 你觉得有什么东西,会带给你的申请带来很大帮助,但是地里目前又没有的?
新人,不敢说地里目前没有什么。但是和教授的沟通,和学长学姐的沟通,确实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大米 21
2
端木安_+1赞一个
Warald+20
avatar 303538
ftshijt
做的对的事情:
1. 特别早考出了语言成绩,而且都是两次内考过,感觉之前准备的比较充分,所以尽量之前多准备,而不是想着考一次之后再看看,这个无论是对自信心还是精力的消耗来说都是很好的选择
2. 很早就联系老师加入实验室接触具体的项目,尽管加入的不是决定的未来研究方向,但是很早了解了相关的科研流程,对后面进一步的软知识储备都是很好的帮助

重来一定要考虑的:
1. 一定不要把眼光只看着校内,能去联系暑研之类的一定要联系,尤其是在学校国际知名度不是特别高的情况下,和自己身边的同学相比,尽管多了很多研究上的成果和GPA上的优势,最后仍然结果相比差一些...最后发现从经历上的差距只有一个暑研,一个好的暑研不仅带来经历上的提升,还会附加一个有竞争力的推荐信
2. DIY选校的信息收集要系统化,自己选择DIY,但是当时选校过程中没有真正的系统整理学校的信息,最后申请结束了才发现还有很多适合自己的项目没有申,但却申了一些自己可能没有那么希望去的项目。很大程度上当时的选校只是简单从脑子里蹦学校,然后去学校官网和地里查对应的情况。
3. 最后,申CS的bar会不断提高...真的不是开玩笑,前几年的数据一定要妥善分析
大米 11
2
友崎文也+1赞一个
Warald+10
avatar 304520
geronimo
19fall。如果能重来,我绝对不会申请全部的ee项目。本科是帝都某985 ee专业,虽然成绩还可以,但是确实对这个行业不是很喜爱,5 out of 10的水平。其实也是多方面的,既无法想象自己当一辈子ee工程师的样子,也是因为家里人没有一个人在工科领域工作(老师医生什么的),家里对ee的态度也比较模糊。最后申请的时候,对方向做出了抉择,要么转码要么做金融,前者我同样没准备好,而且因为自己和家庭的原因,我已经决定回北京工作,996秃头的压力和本就对代码不是那么痴迷甚至有一点点排斥的态度让我望而却步;选择做金融相关的东西看似简单但是也是回到了起点吧。最开始高考选校就是打算学数学或者国内金融工程相关专业,无奈考的实在太差,好学校好专业去不了,去学工科也是我自己一个人决定的。经过了实习的摸索,我发现mfe是最让人感兴趣的东西,但是我申请的时候为了求稳还是申了很多ee项目,只申了少数ieor项目来通过选课方式学习量化的东西。因为目标就是回国而不是留美,这样混个名校和补足量化知识还是可行的。最后去了最开始就心仪的项目,但是我申请的ee却一点也不想去。比如我会把哥大 ee换成 哥大 MS&E OR等项目,也是申请季的遗憾吧。不过无论如何,这是一段全新的旅程,无论结果如何,我很开心我会去做我喜欢的东西。
大米 11
2
友崎文也+1赞一个
Warald+10
271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