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文科同路人求职过程及现状

avatar 204
Tracy
20354
49
上周收到Warald邮件,告诉我地里开了文科求职的专版。从2006年到2016年,我也算在文科这条路上走了十年,很高兴按Warald的提议把自己这些年关于文科求职的有限见闻及感想写下来和大家分享。

我本人本科专业是财务管理,毕业后在四大工作,第一份工作干得很不好也很不开心,就回家乡城市考研念了教育心理学的硕士,2009年硕士毕业后直接来美国中西部一所综排100专业排名20左右的学校读教育心理学的博士。2015年我开始动手转cs,2016年用cs和财物管理的背景找到学校所在地的小公司码工职位,同年底拿到了博士和cs硕士学位。2017年我很幸运地抽到H1B,2018年换到了大公司工作,目前正在办绿卡。虽说地处偏僻小城,来美国十年时间也认识了一些同在文科路上的同学和朋友,把我有限了解到的她们(这十几人中只有一人是男生,所以用了“她们”)的经历分享给大家。因为转了cs的缘故,我本人在美国几乎没有文科求职的经验,所以只能把身边人的故事大概写下来(排列的顺序没有规律,先想起来谁就写谁)。

A同学:A是我非要要好的室友和朋友,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联系和对彼此生活的关心。A和我并不是一个专业,她的专业也同属文科的大类,类似于marketing。A和我同年赴美,用三年时间读完硕士就去工作了。A是英语专业出身,口语非常标准流利,性格外向,头脑聪明,非常能干和上进 - 总而言之是个非常优秀和个人素质很高的人。当年念书的时候A对于读博士不感兴趣,志在早点进入职场。由于文科只有12个月的OPT,她在求职策略上很明智地选择了主攻学校的行政职位,这样就不必靠运气抽签H1B。由于具有在学校国际办公室的assistant经历,她很顺利地拿到了好几个学校的电话面试和onsite,工作内容基本都是在国际办公室负责招生和program coordination。最终A签下了一个小学校的已经内定了人选(打广告本意只是走过场)的职位 - 她exceptional的面试表现把内定的候选人都比了下去而拿到offer,足见A有多么出色。A找到工作的时候我还在苦读教育心理学的博士,而且刚刚生了孩子,生活和学业压力山大,觉得她能找到一个肯办H1B又不用抽签的工作真是熬出头了。A是打定主意要留美国的,她也从内心认同美国的文化和价值观,非常喜欢这里的生活,那么如何解决短期和长期的身份问题就成了一个很大的挑战。她遇到的第一重难关是H1B,虽然学校给办又不用抽签,要证明她的职位非招她这个外国人不可却很有难度。因为很少招外国人,学校的律师也没有经验,我印象中她的H1B被RFE了几次,加上学校律师办事死板和拖拉,她在12个月OPT到期的前一周才拿到H1,还好有惊无险。办好了H1B,第二重难关是绿卡:一样的问题,很难证明她的职位只有她这个外国人能干,学校的律师也不是很给力。A的工作表现特别出色,同事关系也非常好,除了身份的困扰之外,在我看来她的职业发展是前途一片光明,想想就让人振奋。可是尽管A和学校都在努力推动,在入职两年多以后A的绿卡还是没有着落,于是她跳槽了。A的第二份工作非常耀眼,是一所牛校国际部的类似职位,她的老板非常欣赏她,她目前已经是director的title了。刚开始第二份工作的时候,A决定一定要安心干到拿绿卡为止。第二份工作的绿卡办理同样艰难,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PERM几乎是过不去的坎儿。幸好A的老板非常帮忙,给她找了一些教课的机会,这样她就能作为faculty来办PERM。这个积累和准备材料的过程非常漫长,她第二份工作干了三年才交上140,之前的PERM还被RFE了一次,几经折腾下来,140通过的时候离她的6年H1B到期已经没几个月了,好在又一次有惊无险。第三个难关是续H1B,也被RFE,后来用140续的,这一关也闯过去了。很喜欢她的老板去了别的学校,她因为绿卡正在办理而不能跳槽,目前除了等排期之外也没有办法大展宏图(我相信以A的能力如果有了不受限制的工作许可一定能发展得非常非常好)。学校的工作有点在于稳定福利好,所以A只要耐心等待两年,她的曲折故事在拿到绿卡之后肯定是个happy ending。
本帖隐藏内容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
本来想一口气写完的。。。好久不码字了觉得好累啊,容我下次再写,如果大家喜欢看的话:)
  • 93
置顶回复
收起
avatar 204
Tracy楼主
总结:我的一点浅见(一次写完)
尽管文科在美求职可谓困难重重,我故事中的同学们大多数也找到了不错的归宿。找工作的时期可长可短,但职业归属却不是在参加面试或者拿到offer的那一刻决定的,很多事情需要提前好多年的规划部署,尤其是对于文科人来说,想好自己适合什么样的道路很重要。

1. 无论你的目标是留在美国还是回国,文科博士的出路比硕士要好一些。这主要是因为在美国有博士学位就可以申请要求博士学位的工作,这样以来办H1B和绿卡都容易很多,在国内有博士学位才可能进高校--当faculty是文科无论在美还是回国都很重要的一个出路。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或者愿意读博,这种情况下的大多数人就需要通过别的方式解决在美的身份问题--最好有个能帮上忙的配偶,日子会容易很多。不过长远来看,有了博士学位还是职业前景更好一些,故事中的A也在准备读博,为的就是能在学校里继续晋升。当然,不读博的另外出路就是转cs,故事中的G就是这样,只要能找到大公司的码工工作,H1B和绿卡基本都不是问题。如果决心转行,果断放弃博士以便尽早开始码工的职业生涯是很明智的。我之所以没有放弃博士也是因为开始转cs的时候博士毕业已经弄得差不多了。如果我在读博早期就决定转行的话,估计就quit博士了。

2. 说文科在美国求职难,其实根本的障碍还在于身份。如果你有无限期的工作许可,坚持找下去总有找到的一天,最好的找不到,一般的职位肯定没问题,干几年再往高处跳,路都能闯出来。故事中凡是通过婚姻解决了身份的同学,都找到了还不错的工作。在有身份掣肘的情况下,文科同学需要非常优秀才单打独斗地能在美国生存下去。

3. 文科博士应该提早规划职业生涯,想好自己将来想做什么。如果想当教授,M和K的道路很值得借鉴:从入学那天起就订下一套可执行的目标放在portfolio里,然后抓紧时间一项一项去完成。如果不确定是否能找到教职(找教职有时候需要你的导师有很强大的connection),不妨在漫长的博士期间积累一项统计或者编程之类的硬技能傍身(E和N的例子就是这样),这样在求职时能有更多选择。

4. 生活是一个整体,事业和家庭会互相牵制互相影响。在一门心思奔事业的时候,请尽量减少家庭方面的变量。例如A,多年丁克没有孩子来分心,老公在家工作所以她可以自由选择工作地点。E,K和M在开始工作前也是一直单身。在需要顾及家庭的时候,请暂时降低自己在事业方面的预期,或者把实现职业理想的时间线拉长一些,放弃又快又好的想法,例如J,L和P。生活最终都会落实到过日子,一个人的日子,两个人的日子,两个人带着孩子的日子,都是生活,都需要拿出一套解决方案来平衡事业和个人生活,这是每个人都必须面临的课题。只是对于文科人来说,可能会在某些方面受到特别的局限,需要更大的智慧和更充足的耐心。当然,也有少数在国内有家有孩子的人会抛家舍业来美国读个文科博士,是否值得就见仁见智了。

我的观点来自于身边人和自己的经历,必然受到我特定经验的局限--我们就读的并不是美国顶尖的一流高校,只是个中档的州立大学,每个人的背景,天赋,才能和境遇也各有不同。一句话,我和我的同学们都是普通人,没有谁轻易实现反转乾坤的传奇。我们都是在现实的constraint之下,背负着预定的十字架,然后努力作出在当时看来最好的选择。可是,普通人也有普通人的力量和光辉,坚持不懈过好属于自己的人生就是普通人最大的成功。

目前能想到的就是这些,欢迎大家讨论和补充。
大米 114
5
shinnyhu+1赞一个
Whitney1997+1很有用的信息!
camebacker+2给你点个赞!
ziyaointl+2给你点个赞!
HQ12345+1给你点个赞!
avatar 204
Tracy楼主
看了这么多故事,想必大家也腻了。接下来我争取写一些总结规律的内容,希望能让大家像我回首往事时体会到的一样:“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相比单纯地讲故事,总结规律得甚至一些,尽量避免误导他人或者三观不正的见解。
avatar 204
Tracy楼主
最后三个同学从读博士找工作这个角度看属于不那么成功的案例,但我相信她们目前所拥有的生活也是自己喜欢的。

Q同学:Q同学和我同专业,和P同学是一起入学的,而且两人最终都没有留在美国,但她们之间的对比是鲜明的。Q年龄比较小,开始在我们专业读书的时候正是谈恋爱的年纪,她本人也是个爱好广泛(cosplay,网上写小说,参加国内的综艺/选秀节目,拜访名人,etc)而性格活跃的人,且能看出是在很幸福很安闲的环境中长大的,是个思想单纯的乐天派,没什么危机感。Q的玩心比较重,以至于我一直都有种把她看成本科小妹妹的错觉,而不是和我一样的博士同学。Q在博士期间谈了两个男朋友,最终都由于觉得对方不够成熟而分手了(可是特别成熟稳重的也和她玩不到一起啊)。我感觉Q的内心不是一定要留在美国的,否则不会对科研和未来的身份完全不操心,直到快要毕业找工作了才发现自己一篇文章也没有,就是着急也没办法了。尽管以Q的情况回国也能过得很好,Q对国内的找工作情况却并没有提前了解,她自己也有些后悔没有专心科研,好在最终导师还是让她毕业了。有了博士学位,回国找工作就好办多了。Q快毕业的时候也试图在美国找个博后干一干,最终好像没有找到。不过话说回来,家境优渥的女生在国内只要单身或者老公给力,日子比在美国苦挣苦熬滋润多了。

R同学:R同学和我同时入学我们专业,同个导师,只是她是从硕士开始读的(所以R和E彼此特别熟悉)。R的背景是真正意义上的outlier:国内中专/高职毕业,工作后遇到了一个去中国交流的美国小私校的工作人员,通过某种方式帮她申请去了那个小私校念本科(貌似有经济援助,因为R的家庭不可能支付起美国本科的学费),她美本毕业后申请来我们专业读研,我导师那时正出于新faculty招兵买马阶段,就录了她。她来美国应该是通过很清晰合理的途径,我之所以写得这么语焉不详并非本意,而是她的叙述我听得不怎么明白,只抓住了有限的信息。这是因为,她只会讲粤语,不会讲普通话,我们之间的交流只能通过英语进行,而她的英语口语说是停留在初中水平也不为过。尽管R敢于开口讲任何她能讲出来的英语,也能滔滔不绝地说下去,她的英语却不是我能理解的版本。如果只是accent的问题,听多了总会习惯,天天一起同窗上课,早晚有听懂的一天。R讲英语的问题在于很多单词的音节都是不全的(比如student她的发音是stu),单词结尾的辅音很多时候也不发出来(比如build发音为buil),这就无法知道她要说的是哪个词了。我在美国念书和工作的环境中都是美国人占大多数,因此有机会发现native speaker对带有各国口音的英语听力是强于非native speaker的(比如我第一份工作的PM能听懂我都听不懂的中国英语,现在这份工作的经理听得懂印度英语,而我只能靠她翻译)。R的特殊之处在于,她的英语连native speaker都听不懂,只能半猜半蒙。文科上课很多是seminar的形式,主要时间用来让学生发言和讨论。每次课堂讨论的时候R想表达什么我都是云里雾里的,即便是偶尔听懂的部分我也觉得没有逻辑不make sense。那时我就很不厚道地纳闷:这样的人怎么读博士?说到这里不得不承认我的势利眼,从来没有真心把R当成自己的peer,甚至嫌弃她的存在拉低了自己专业的档次(就好像我自己很有档次一样,其实我哪有资格看不起自己的同学)。E就比我善良得多,始终以平等的态度对R,如今回想往事我觉得非常惭愧。我们专业的博士毕业之前有两个大的milestone,一是comprehensive exam,通过之后就成为Phd candidate,二是博士论文开题,也就是proposal,通过之后毕业就是学生可控的,即学生只要做完了proposal里承诺的数据收集分析并且写完论文的最后几章就一定能拿到学位,最后的论文答辩反倒只是走个过场。comprehensive exam的强度是让人扒层皮的,但我们专业的中国人没听说有不过的,只是过程非常难熬(我考完comprehensive病了一个多月)。proposal是比较凶险的,有人花了很久很久都走不到这一步,毕业也就无从谈起。我转cs之后就很少去教育心理学系了,R的情况是后来听E说的。她好歹通过了comprehensive成了candidate,proposal却一直写不出来,过程想必极其艰难,以至于她自己放弃了。要知道R这么传奇地一路从中国折腾到美国,经历过多少困难和挫折(她说刚来美国的时候上课几乎听不懂英语),恐怕最不缺乏的就是毅力和打鸡血的精神--能让她放弃的,看来的确是毅力和鸡血无法解决的问题。我对E谈起当初自己狭隘的想法,E竟然也表示赞同,她说R最终也明白了自己的定位。R毕竟是作为candidate退出的,学校给了她一个高于硕士低于博士的certificate,算是让她的努力和成就得到了相应的认可。R比我还大几岁,没有博士学位,单身,国内无工作,家庭帮不上忙。这情况不用她自己判断,我都觉得她一定得留在美国。经历了一些波折之后,R和一个美国白人结婚了,现在已经有了宝宝,照片上的她笑得和从前一样灿烂而精神,充满了对生活的热情。

S同学:S是和MNO一个专业的博士,她先在我们专业读了硕士,想申请博士却找不到愿意带她的导师,就申请了MNO专业的博士。这样的选择原本更好,因为本来我们专业就没有MNO的专业好找工作,S看上去也是聪明努力,能读下来博士的样子。S也是大龄读博,老公在国内,在我生孩子的时候S的孩子已经上小学了,S一直把孩子带在身边在美国上学。S的经济条件很好,她不需要急着挣钱,完全可以从容扎实地读博,而她也是这么做的。出乎大家意料的是,多年博士学习之后,S竟然考不过comprehensive exam,而且据说试了不止一次,最后系里也不给机会了(comprehensive的概念就是不能无限考下去,两次还是三次fail就只能quit)。S的优点在于执着,换了一所学校搬家到别的州继续读。这么多年,S的孩子从一个小学生已经成长为高中senior,后来更是离家在美国上大学去了。S的老公不来,她也不放弃学业回去,不知道将来打算作何安排。S已经失联很久,她后来的情况也是听O说的,所以我不清楚她当前的状态,只能祝愿她得到了自己想要的。
大米 100
1
Warald+100
avatar 204
Tracy楼主
再写四个。。。

M同学:M同学的博士就读于我们系比较好找工作的专业(类似于教育统计学),她在博士之前拿了一个美国其他学校的硕士学位,博士跟着领域内数一数二的大牛(其实应该说是数一,因为她的领域就是她导师开创的)。M比我大一岁却一直独身,所有时间都可以用来做科研。她的导师很会指导学生,在她刚入学的时候就制定好了培养计划,要求她在毕业前完成一个portfolio,里面包括涵盖教学科研会议文章发表等faculty必备技能的各项指标,非常量化而易于管理。M头脑聪明,个人能力出众,成就动机强烈,只用了四年时间就一步一个脚印地完成了portfolio里的各项任务,并且找到一个Tier2大学的tenure-track faculty职位(目测绿卡是没有问题的,还没听说过大学不给faculty办绿卡),在我眼中堪称模范。M长相身材都很好,一直不少人追求,可是她对于择偶似乎过于慎重,以至于防范心理占了主导地位,直到工作几年之后才和一个学校的同事成家。L很快有了孩子,事业家庭都上了正轨,目前应该是正在为了tenure努力吧。

N同学:N是这19人中唯一的男生,和M同个专业,也算我的师兄(他曾教我开车,非常感激他),我入学的时候他已经读了几年课程都修完了,却直到我毕业一两年后才拿到学位。N的本科是国内top 2,聪明和天赋是不用说的。也许是个性佛系的缘故,他似乎从不急着毕业,每天高高兴兴过着在我看来一成不变的生活,系里的老师也乐得有这么个专业知识和科研经验都很丰富的assistant一直用着。L最终到了一个前五十的名校做了statistician,开始工作之前一直独身(我们这个偏僻的小地方也确实不利于解决个人问题)。L有比较强烈的美分党思想,估计不可能回国发展,以他的水平和职位级别,搞定绿卡肯定没问题。

O同学:O同学和M还有N是同个专业,却由于和导师配合不好(且导师完全不给奖学金)而中途quit了博士,转念了一个survey methodology的硕士。O是个高挑的美女,却一直坚持自己奋斗(我要是有O的外在条件一定会把找到足够优秀的男朋友放在第一优先),毕业后在我们学校找了一个办H1B的职位。O工作表现出色,领导很满意,无奈我们学校的原则是不给staff办绿卡。上次和O见面,她一直愁的就是绿卡的事情,可是想换工作却很难。后来听说O有了男朋友,希望两人一起奋斗能让她的留美之路少一些坎坷。

P同学:P同学和我一个专业,是我的好朋友。P的本科专业是历史学,当年是F2跟着攻读基础科学专业博士的老公来美国的。P大概比我晚三年开始在我们专业先读硕士再读博士,因此我们没有一起修过课,只一起开过组会。P的个性温和,待人处世善良而有分寸,给本科生教课的时候深得学生爱戴(我们专业的博士生大多有作为instructor of record的授课经历,而我们面对的学生都是pre-service teacher,是将来要当中小学老师的,因此对instructor的教学方法与态度非常挑剔)。P在我眼中是个恬淡而有想法的人,她很明白自己以家庭为中心同时要保有自身稳定收入的主张,因此P的老公坚决要回国发展的想法就决定了P的未来职业发展地是国内高校。P在读博之前完全没有教育学的知识和科研背景,记得她在完成硕士论文的时候很为统计分析struggle了一段时间。虽然有些困难,P还是坚持读完了硕士和博士,中间还生了孩子,没有毅力是办不到这些的。相对于我这种总觉得自己的努力没得到应有回报的糟糕心态,P可谓是“努力加倍,期望减半”的良好榜样。她的科研态度端正,工作认真,博士期间完成了很不错的文章发表记录,中间和老公孩子异国了很长时间,可谓付出不少。由于求职目的的定位明确,P最终找到了二线城市一所211 高校的心理咨询中心faculty职位,只有有限的教学要求(对她来说是小菜一碟),几乎没有科研要求。P刚回国的时候有两三个学校都在和她谈offer,她最终的选择也是她结合自身愿望和家庭情况的结果。P刚回国就有了第二个宝宝,她说估计自己几年之内都不能在事业上投入太多精力,很满意自己目前的工作性质和环境。现在P的一家四口团聚在房价和消费水平都不高的二线城市,夫妻俩都有稳定的高校或者科研院所工作,应该说是把事业和家庭平衡得非常好了。在P往国内投简历的那个时期我碰巧和她经常见面,听她说国内好一些的高校对文章数和文章档次有着硬性要求,她也因此碰壁过,甚至想赌气去哈佛大学作博后(她老板能推荐她去,只是她因为想和家人早日团聚而放弃了),省得被国内大学的招聘人员拿文章数和文章档次鄙视。
大米 102
2
困兽犹斗+2太有才了!
Warald+100
avatar 204
Tracy楼主
多谢各位的回复和评分,继续写,争取尽快把样本中的19个同学早点写完,再总结一下自己的浅见。

I同学:认识I同学的时候她在我读博士的学校上本科,是国内大学2+2项目过来的,她的丈夫当时也在我们学校读本科。I同学丈夫的家境很好,一到美国就开始办理投资移民,目前估计还在等排期,但她应该是没有身份之虞。I一早就有自己的职业规划,本科期间就打定主意读教育专业的博士,将来像在大学作faculty。她让我帮忙修改过上课的essay,英语写作水平和文科生所需要的思想性都非常好,我那时就觉得只要她不放弃,博士肯定能读下来。后来她申请硕士和博士都很顺利,只是硕士毕业的时候曾经struggle过收集数据的时间太长(文科的数据都是从人类研究对象身上采集的,因此获取数据的难度比较大,时间也很长,这是拖累文科科研出成果或者快速“灌水”的主要因素)。I很有毅力,坚持完成了硕士学位也拿到了博士录取,过程中生育了两个孩子,自己带孩子教育孩子还要操心家务和学业,日子过得很辛苦。尽管拿到博士录取的时候她说完全没有曾经期盼的兴奋,但能看出她对教育领域的科研还是保持着兴趣和热情,又没有等米下锅的挣钱压力,想必一定能拿到博士学位。衷心希望I能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成为faculty。

J同学:J同学和I同学是一个专业,也同样有家有孩子。不同的是,J的老公在国内有稳定工作,没有陪她出来。J在国内一个小学校有稳定工作,当初是借着孔子学院出国交流的机会了解到我们学校的,她觉得这个经历打开了自己的眼界,于是申请过来读硕士。她读书期间和我相识,聊过将来读博士的打算,提起自己的硕士论文选题也非常兴奋。我当时早已拿到文科博士和cs硕士,第一份码工工作也干了两年了,正在忙着刷题换工作,因此J对硕士论文的兴奋之情并不能打动我。听她提到老公不愿放弃工作来美国,我只暗自觉得她的留美之路不会顺畅。我问她对家庭和在美国的身份问题怎么打算,J的回答让我觉得她也没有经天纬地的手段,日后必然遇到所有想在美国发展事业并长期留下的中国人都会遇到的困扰。J和我基本同龄,已经人到中年,她老公不愿放弃一切来美国从零开始仅靠J漫长的甚至可以说尚未开始的文科学术之路搏一个不确定的未来是很可以理解的,在我看来也是理性的选择。当然,如果J的老公或者J自己能在美国找到稳定高薪又解决身份的工作,那就另当别论。从J的生活习惯和朋友圈内容可以看出,她心思细腻,热衷于中式饮食以及小资小清新的生活方式。然而,有家庭的女性赤手空拳来美国自谋生路实在是很需要先驱者那种特有的粗糙和无畏--你得做好准备牺牲掉很多让生活看起来很美的事物。出于某种原因,J拿到硕士学位后就回国和家人团聚了,仍在原单位工作。J也许还会回美国读博,但这已经成了很不确定的far future。

K同学:K同学是和我同系同专业的博士,她的导师是系里的学术明星。先说结论:在我看来,K是我所有同学当中最与众不同的一位,文科的学术之路就是专门给K这样的人准备的。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K是中国人中极少数能做到丝毫不为名利所动,一心只追求自己觉得有意义的理想和目标。这里所说的名利,并不是指扬名天下或者身家过亿,而是普通人辛苦追求的房子车子和稳定工作,还有绿卡。K的可贵之处不仅在于她的选择,更在于她的内心丝毫不受名利困扰,也不计较个人得失,做事只为事情本身(我深深羡慕这个我曾经自以为拥有过,其实并不具备而且今后也很难具备的特质)。K的早年生活十分坎坷,她以各种非自然的方式先后失去父亲和母亲,一直跟着祖辈长大。K是个敏感而情绪丰富的人,这样的成长经历给她的人格留下了很深的刻痕,她在内心深处一直孜孜以求地追问着人生的意义。K比我早一年来美国,一开始选择了统计专业读硕士,而且通过了qualify考试,可以读博。尽管知道统计专业好找工作,她还是不喜欢,觉得没有意义,硕士之后就申请了我们教育心理学的博士,比我晚两年入学。K一直单身,有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也非常聪明和勤奋,很快就成了导师的重点培养对象。K的导师是那种“你不来找我我也不会找你,但毕业标准岿然不动”的带学生方式,K是非常少见的和他频繁见面沟通的学生。K不出所料地按时拿到了博士学位,博士期间该有的教学科研paper发表一样不缺。临近毕业找工作的时候,K有两个机会,都是博后,一个远在欧洲,另一个就在她博士期间合作的科研机构,位于离我们学校一个小时车程的大城市。因为曾经合作过,美国的这个科研机构对她非常满意,表示这个职位随时给她保留,她什么时候愿意来都可以。K选择了去欧洲,因为那里的课题她更喜欢,对她来说做的事情更有意义。当K对我说她无所谓是否留在美国的时候,我完全相信她能说到做到。K并不是不懂人情世故,也不是只知道苦读的书呆子,她的爱好广泛,对他人对生活都有着丰富的感受,待人真诚不求回报,能够很容易地和他人建立连接。也许K能够不为现实所束缚反倒是因为看惯了世道艰难和人情冷暖,明白了只有遵从自己内心认可的选择才能找到只属于自己的意义。她多年孑身一人飘在国外,却每天都高高兴兴地品尝着日常生活的滋味,从没见她孤独寂寞或者消沉抑郁过(相信这些情绪她早年都体验过不少),我不知道她是怎样做到的。我知道的是,K一定能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因为她能够始终以快乐,耐心,充满好奇的心情坚持独行在只属于自己的路上。在我看来,这是近于圣者的精神,也是文科人最宝贵的品质。

L同学:L的博士专业是political science,比我早一年来美国。L很能干也很有义气,在我们这个小城市有不少朋友。L的专业比教育类专业更难找到工作。她大龄读博,又不是独身主义者,因此博士期间还要考虑婚姻问题。因为领域不同,L的专业水平我并不了解,只知道她和A一样高度认同美国的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虽然她没有对我明确表示过,我相信L属于立志长期留美的人。L在博士期间尝试接触过不同国家和文化的人,最终和一个亚裔美国人成了家,和我一样在博士期间生了宝宝。L的丈夫学的是牙医,毕业后也当上了牙医,L在博士中途就跟着丈夫去了别的州,然后一边带孩子一边弄毕业,想来也是非常辛苦的。目前L是否拿到学位不清楚,只知道数据收集曾经成为她毕业论文的很大障碍。好在L没有身份之虞,近两年还是在学校和政府机构先后找到了工作,至于是否达到她当年读博时的预期就很难说了。L其实是个重视家庭和关注生活品质的人,她的丈夫对她很好,也有稳定的高收入,相信她的日子会越过越好。还是衷心希望L能够或者已经拿到博士学位,在拥有美好家庭的同时也能实现自己事业上的抱负。
大米 101
2
杰克成+1给你点个赞!
Warald+100
49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