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英国/欧洲失败经验分享以及求建议

avatar 1124884
FTandyyyyy
8056
69
背景:国内字节,阿里各工作了两年,累积也有 6 年的工作经验,主要偏 Node 和前端。疫情之后决心要 run 到英国或者欧洲,或者美国/英国/欧洲远程也可以。结果受到社会的毒打,分享一下求职的失败经验,求评论和建议

第一次失败 7 - 9 月份:
经过:从字节出来之后玩了 2 个月,然后准备英语面试几个月,找了一些印度佬的模拟面试。7 月份开始投国际知名互联网大公司的简历(Google,Amazon,Uber 等),收到了 Google ,Uber 等的面试邀请,但是基本都是一轮游,基本没有小公司的面试邀请。

总结的失败原因:
  1. 简历投递策略制定错误,只专注投大公司,没有怎么投小公司,以及没有分散不同渠道去投,没有从中小公司拿到面试感觉以及经验直接面的大公司。
  2. 没有把整个技术体系换成英语词汇,英语水平不达标,回答一些技术细节知道但是很难表达出来。
  3. 认知错误,其实欧洲前端或者全栈岗位算法难度不会特别高,但是却浪费了大部分时间在 Leetcode 上,ROI 极低。
  4. 压力处理有问题,通过打游戏减轻压力导致更没有心情和精力投入到面试准备。
  5. BQ 问题回答得不熟练,欧洲市场特别在乎 culture fit,令人感觉不够专业。
  6. 盲目的自信,自以为工作经验够,而且可以讲出项目亮点,中国大公司背景加持,轻视并且调查准备不充分。


总结的改进:
  1. 简历投递渠道改进,不专注于投递大公司,因为本来就竞争激烈,专注于中小公司。扩展渠道,欧洲有很多本地的招聘网站,不止于 Linkedin
  2. 把日常生活/娱乐/学习的材料都换成英语,隔绝中文互联网圈。
  3. 请欧洲人当 mentor 了解当地的就业市场,每周固定一次 conversational 的 italki 口语练习
  4. 日常自录视频回答技术问题以及 BQ 问题,逐步改进
  5. 停止做 Leetcode,多关注欧洲的技术通过油管/Twitter,看欧洲公司技术栈都用什么,个人项目里面把技术栈都实践一下
  6. 不打游戏处理压力,交个女朋友,健身,睡眠
  7. 每个面试邀请对公司做好调研,把所有材料导入到 GPT 建立针对公司的咨询专家,然后把每轮面试可能问的问题跟专家练习一下
  8. 持续拥有谦逊,不耻下问的求学态度,因为相当于切换职业赛道,一切都是新的,放下大公司和多年工作经验的包袱,了解问题一定要到最深处,不能盲目的自信


这些总结在 10-12 月有在持续的执行。

12 月初开始投递简历。目前在经历第二次的求职。然后一上来面了一家我觉得很棒的公司,但是还是一轮游,给一个斯坦福本硕/前 Meta 的 team leader 给 reject 了,自信心再次受到打击。我心里觉得自己已经尽量去改进了,但是感觉还是好难。目前的一些难处:
  1. 中小公司的 reject 概率还是很高,基本 60-80 个投递只有一个邀请
  2. 回答技术问题有时候还是会太 verbose,信息传递不到位,给面试官印象太差
  3. 中国人在一些 reverse job hunt 的平台基本不会被选择,投递那些平台基本没有意义
  4. 欧洲快过圣诞,而且目前不是求职旺季,职位相对来说比较少


大家看看有什么更好的建议吗?我最近快崩溃了,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远程都没有

补充内容 (2023-12-18 11:29 +08:00):

12.18 更新————

目前的策略受版主以及各路高手的建议,已经发生了彻底和调整和改变了。目前投递策略是这样的:

1. 重心投递几种类型,公司不分大小:在欧洲有分部的美国公司;非常包容开放支持完全 remote 的公司;明确表示可以支持 visa 的公司。

2. 重质量不重数量。因为跨背景投递海投基本很难过筛选,所以针对匹配的公司,对简历做裁剪,输入 JD 到 freewordcloudgenerator.com 拿到一些可以输入到简历的关键字,自然融入到简历里面,尽量先过筛选的关。

3. Cover letter 和一些小诀窍过筛选系统:用自定义 GPT 结合 JD 和个人简历输出一个 Cover letter;简历系统里面的 visa sponsor required 选项尽量填 NO;注册一个英国的虚拟号码,用来填简历系统和放在简历里面;

补充内容 (2024-01-08 22:59 +08:00):

01.08 更新————

更新投递策略:
12月的 dead month 投了 20+ 英国伦敦的中小不知名公司的岗位,还是有几个 HR phone screen 机会,但是基本都不给签证。有两家居然是德国分部给签证,英国分部不给签证,所以对中小公司来说其实在英国办理签证手续其实成本会更大。

而且有些英国 HR 的英语语速真不是人呀,大部分能听懂,但是要跟上他们母语语速节奏应回答问题不显得那么格格不入是有点难度。目前感觉下来伦敦还是更适合那种具有深度专精技能的岗位(例如 ML),或者本身就是具有顶级背景的码农,双硕士学位的斯坦福老哥这种。

目前转移战场到欧洲的德国,芬兰和荷兰,大公司的岗位这个月也开始陆续开放了,会看看有没有一些大公司的机会。
  • 68
69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