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Fall申请总结】 数理金融-小弱的申请总结(牛人勿入,节约时间)

avatar 10701
aKisspy
4166
7
恩,好好写申请总结,值不值得看大家来评价。

背景:中南财经金融工程本科应届,G1430 T106,GPA 3.7,水实习三个,聊胜没有的几个社团活动。

拒我的学校:CMU MSCF(第一dream school)Cornell(第二dream school)NYU(第三dream school)Boston U(WL默据),Fordham,UIUC,Purdue和USC估计也都默拒的事情了。(看到这大家觉得我杯具不?)

录取我的学校:IIT数院MMF,Rensselaer-Lally商院FERA,CGU-Drucker商院MFE1w奖,SUNY-Stony Brook数院MQF,UMN-数院MFM。

最终决定去的学校是UMN的MFM,时间2年,数院USnews排名20+,应用数学6,项目起源于精算,历史不超过5年。课程包括补习大学数学和金融数学的6个小方向,和商学院(USnews排名20+)有合作。地点在Minnesota州首府,据说是个舒适的中等城市(30-100w人口),气候接近我国东北,环境优美,治安良好。

现在上流水帐。

怎么想到出国?

第一阶段:年轻人总想体验更多新鲜事物。高三到大学初期,觉得自己的生活太平淡,同时知道很多朋友都出去读本科了,所以就萌生了到美国念书去的想法,开始了解出国的各项事宜,但在时间上有犹豫。虽然在大一-大二的暑期就去上了新东方,那时候还是不确定要出国读研的,有可能读完研再出去。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掐着时间在大二下考了一次GMAT(720),指望研究生毕业成绩依然有效。

第二阶段:开始把出国和前途联系到一起。随着进入大二阶段,专业学习开始深入,对自己的学业和事业的规划也提上了议程。首先,越来越觉得,分析金融世界的现象很有乐趣,金融衍生产品很奇妙很精巧,金融创新也非常有吸引力。而金融教育最尖端的当属于美国了,所以能在那里读一个硕士在我看来真是非常棒的事情。但是2008-2009的金融危机之后,就风云突变了。中国经济突飞猛进,而美国一蹶不振,就业惨淡,留学生就业陷入低谷,黄金时期毫无疑问已经一去不返了。金融是个实践学科,地域性强,以就业为主要导向,而且对经济风向嗅觉非常敏锐,多少中国学生至此对留学持观望态度,重学习的投向国内名校的怀抱,重能力的掉头杀入职场。说到为什么我依然走了下去,还是上一段的留学初衷,我相信好的大学教育所需要的师资和实践基础不是几年就可以逆转的,尤其是金融工程专业,虽说国内的金融创新发展势头正猛,时间的积累需求,制度的不可逾越,要达到美国市场的程度还真不是指日可待。即使是比较读了2年硕士回来就业和直接就业的状况,相信只会好不会差。

第三阶段:实质性备战阶段。大二-大三的暑假一结束,刚刚弄完数模,基本上就定位专业,了解申请的项目对考试的要求,发现基本上,金融数学/金融工程/数量金融更偏向GRE,那就考呗,开始着手准备GT。一切都是按部就班的,先把GT通通报了。10月先一战了T,有点小失误,刚上100,11月买了红宝,1月上新东方,来年3月G机试,6月G笔试,8月二战T,9月DIY开始。看上去我的整个大三都是在和这些考试作斗争,其实还真没花多少功夫,T两次共计准备了5-6个星期,陈琦说G考6遍以下红宝是纯裸考么,我就过了5遍还不到的样子。原因还是那次GMAT的功劳,备战GMAT那段记忆真的飘渺了,但现在看来,这第一次接触的效果真是不可忽视,为之后的其他考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DIY过程

8月底-9月,了解学校,我也没什么特别的渠道吧,参加过一次学校展览,9月在北京,网站上看基本信息,论坛上挖掘风评,打电话骚扰一下中介,联系在美国的师兄师姐同学朋友,还有所谓的套磁(咱这水平基本就是骚扰教授啊)。(那谁,你还记得那时候我用你新开发的系统搜北美校友信息不?)列一张excel表格,把感兴趣的学校信息记录并且分析,包括学校的位置,教育资源,就业资源,申请热度等,当然也有对申请人的要求和申请材料的要求。最后得出一个最终名单,这就是选校的结果了,我当时的名单上是15个,顶尖的3个,中等的7个,保底的3个。

9月-10月,写材料,ps改了十几版,算少的了。Essay写了7-8篇,这也算少的了,因为我申请的商学院不多。这个过程比较痛苦,要思考很多,关于自己,关于他人,关于整个环境,关于怎么把个人发展和适应环境结合起来。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写职业规划,把我认识的行业内人士都骚扰遍了(对你们致以隆重的感谢),这样写职业发展扯不扯啊?会不会显幼稚啊?差不多,这一关怎么都是要过的,而且这个阶段互相帮助很重要,尤其是相近专业的,大家能互相启发,互相提醒(对飞友门致以真挚的感谢)。

10月-11月,填申请表格,完成一些必要的手续。这是DIY里面最琐碎的环节,非常非常琐碎(所以有人请中介,当然中介不会有自己负责的,那就坑爹了)。不难,但很容易出错,常见错误有:帮老师提交推荐信签自己的名字,寄到A学校的材料寄到了B学校,给A学校的文书页眉页脚还写着B学校……我是一个比较不细心的人吧,努力克服这些错误还是挺伤脑筋的。还记得第一份完整投出去的材料是CMU,花了差不多一个月,到10月28凌晨终于点下了那个submit,几乎是在Deadline上,当时心里那个美啊~一回生二回熟,后来的申请表格做起来就快很多了,2-3天搞定一个不成问题。

1月投出去最后一封申请,开始等消息了。最先来的是cmu的拒信,然后是BU的WL,然后ad和面试就纷纷扑来,Fordham在上海的面试可以说是我面试历史上的低谷,不提……

现在也临近4月15了,总结来看申请状况符合预期吧,顶尖的全军覆没,保底的也拒了一个,最后拿了一把中等的ad,差强人意吧。如何分析选校,我觉得要理清思路,把自己从四面八方纷纷扰扰的评价和信息中解脱出来,仔细想自己要的是什么,教育产品?就业平台?移民机会?尤其重要的是,出国的初衷是什么,虽然关于未来的计划要审时度势,但是人内心的偏好,渴望是应该保持一个大致方向的,也就是立长志。以及未来其他方面的打算,理想的生活环境,家庭状况等。

我之所以最后选择UMN明尼苏达双城,MFM金融数学硕士项目,考虑的还是更符合我心意的课程安排,更强大的教育资源,虽然明州地处偏僻,经济不温不火,但在目前这个时期,和我个人的状态下,理性对待留美就业问题,冷观金融风暴的中心,静心读两年书,积累知识和技能,还是一个符合我心意的选择。短期目标也就是如此,希望未来的2年扎实走好每一步,借用申请时期一个好友的签名:未来无论在哪个国家,哪个城市,理想的工作和生活都不会遥远,而我今天做出的选择也不会后悔。

申请心得:

1. 推荐DIY。DIY是对自己,对行业认识的一个提升,同时锻炼专业和人际能力。申请不是很难,可以摸索中学会,时间也就是几个礼拜,也不会付出多高的代价。当然如果很忙,找个靠谱点的中介做一些琐碎的事情还是可以的。

2. 定位。我的定位还是比较准的,顶尖是碰碰运气,中等的是希望较大,保底是志在必得,结果还真是如此。其实定位也不是很难的事情,当时我觉得自己是本专业第一届,也是充满了对不确定的恐惧。一是学校资料搜集很重要,有兴趣的同学甚至可以开发一个评分系统,二是对自己的认识,自己的背景和个人偏好(综排控?专业控?地点控?)

3. 各方面背景的偏重,对于我这个偏技术的商科专业来讲,招收的对象比较多样化,更不好评价什么背景了。从CDer报offer/ad的情况来看,有这么几个优势如果具备的话是不错的。高学历名校有优势,其实拿着PhD去年金融工程硕士都是有的,还有几个名校控非清北不收(可以理解~)。高Gpa和高gt大家都适用,其中可能gt更重要一些,gt中呢t更看重一些(110以上)gpa则上了3.5就都差不多了。牛推荐更不用说。理工具备较多管理类经济类活动/二专/商科实习是个优势,商科具备全职经验/实习/相关项目经验是个优势,国际交流背景在中档的学校可能会看重,高端和低端的一般也没什么用。

4. 还有一个提醒,对想和我一样走金融工程道路的同学说的,其实如果你觉得自己的人生规划下能且有必要安排进PhD的学习,而且能静心学出来,不妨试试申请PhD。原来我总是认为商科PhD难到高不可攀,实际上也没有那么遥远,还是看到不少成功申请的案例。因为目前的就业形势下,门槛越来越高,很多分析岗位的还非PhD不招收(当然强人本科也可以做很强大的技术,这些都是不定的,不要因为写了这么一段来喷我啊)。
7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