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申请总结】我的申请 全记录 -- 从入门到精通 (完 6/19)

avatar 10906
ilnlh
18044
87
本文记录我的申请全程,从自我定位到决定何去何从,主要针对MS申请,间或会提到一些PhD的方面,仅供参考;相对更适合几乎从零开始的在职朋友。(难得也标题党一回,呵呵)
因为申请阶段大部分时间都混在地里,也从很多地里同学(特别是地主)的经验和信息中受益,所以先写在这里了;如果大家觉得有用,欢迎到处转载,我会在完成后转到太傻和寄托。
PDF版本下载:
文中含有App暂不支持的附件,请到论坛下载
PS:我的“牛校”定义为985/211以上级别。

个人背景(没有最差,只有更差):
本科:很普通的二本学校(名字我就不写了,写出来大家也没感觉,也没见到过校友)
GPA82.6 (排名大概10/200,但是学校大多课程给的分数都很低,而且去年换系统时把我们这届以前的数据都丢了,所以开Rank证明无果)
G620+800+4T92 (S17) / 98 (S20) (其实后面的成绩就免费发了一份给UCLA,当时重考主要是担心如果被USC录取了要读语言)
PSCV自己写的,推荐信一封自己写的、自己学校AP(毕业设计导师)签字,两封同事写的(一位曾经是Bell LabDMTSTaiwanese,一位曾经是我们公司中国分部的COO),CU-Boulder要求4封推荐信,找另外一位同事写的(现在在OracleTester Manager
申请时5年多工作经验,美资IT咨询公司,各种和研究无关的项目;零零碎碎加起来一年左右在美工作经验

申请结果(全部都是CS,而且基本都是突出SE方向):
ADNortheastern Univ. (61/91)UC-Irvine (28/45)
REJUCLA (14/24)UCSD (14/37)UMass (20/107)CU-Boulder (39/79)Ohio State (28/54)Iowa State (63/91)
PendingUSC (20/26)UC-Davis (39/42)


不像牛校的同学那样,身边牛人扎堆,我身边有很多很多的普通人,不乏对生活现状感到郁闷、压抑的,特别是走上社会面对生活中的各种现实之后,也有不少人期待有所改变,但是又想不通到底应该怎么走,希望我的小小成功经历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鼓励和激励吧,真心希望能够帮到更多的人,也祝你们好运。
1point3acres.com

对各种申请筹码孰轻孰重的讨论到处都有,我觉得关键是尽量不要留下短板、然后把某一或几方面做强。对于MS申请来说,GPA和本科学校背景都是重要的筹码;而对于PhD申请来说,科研成果和研究方向的匹配则可能更为重要。本科学校背景和GPA是我的短板,学校还把我们的电子版成绩丢失了 以至于无法证明Rank,但既成事实无法改变,埋怨、失望都不解决问题,只能尽量把其他方面的功夫下足,虽然结果不是很令我满意,但也算有所收获了;当然也不要妄想千疮百孔还能拿到名校offer,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GPA绝对值较低(<85)但Rank不错的同学可以考虑去开Rank证明,虽然不保证一定有用,但总不会有坏处吧。


关于GT/GPA

读这篇帖子的同学大多应该已经考完GT了吧,有个好分数自然开心,如果G不很高又没机会再考的同学也不用太担心,上了1300基本上也就无差别了,即使分数更低也还有大把机会,工科很少对AW成绩有要求;如果T的成绩不好还是建议考虑刷一下分数,特别是口语,卡T成绩的学校还是有不少的,一般来说总分100+、口语23+(或者20+)就没问题了,具体可以参照我下面介绍的方式做个记录。1point3acres.com可以作为参考,但切勿偏听偏信。

对还在准备GT的同学说几句,考GT只是一个开始,我们的目的是申请出国,而决定录取的因素有很多,不要为了GT而耗费太多机会成本(比如GPA、科研机会、时间精力等),GT成绩达到一定水平(G 1300+ / T 100+)基本就可以了;很多学校对GPA的最低要求是3.0或者3.2,不过低于3.5一般就处于劣势了;要注意短板效应。

我的GT总结:
Gtaisha.org
AWtaisha.org
T一战:taisha.org
T二战:taisha.org



定位

出国代理(中介)又可以称为出国咨询,既然是提供咨询服务,也就是和我们IT咨询同一个性质。先挖掘需求,然后尽量掌握各种相关的信息、资源,根据需求制定计划并实施,如果在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或者有新的需求变化,则即时分析并对方案做出相应的调整。

首先挖掘自己的需求,MS还是PhD,美国、加拿大、欧洲、香港还是新加坡,TOP10TOP50TOP100还是看教授,一定要offer还是可以考虑(部分)自费,春季还是秋季,等等。。。 如果一开始自己完全没有想法,那么就多了解些对应的信息。

比如对于MS还是PhD,如果之前有研究经验自然会好很多,但是一些同学可能完全不知道读PhD到底要做什么,读完了MS如果继续PhD是否可以少读两年、是否申请会容易些等等,其实这些的问题可能早就有其他人问过了,首先可以去各大论坛搜索,同时可能会发现很多外国学生、教授写的相关文章,另外 对于时间充足的同学来说,可以去看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学校、专业的教授们的网页,有不少教授都写了一些关于自己对于学生的期望、或者描述了一些如何做PhDFAQ,甚至可以去读一些paper,看看自己是否有兴趣做研究等等,当然这些都只是初步印象,不必着急下定论,后面还可以边申请边摸索。这里有一些链接,虽然标出了学校,不过很多方面都是相通的,另外下面也会上传一些相关资源。

Notes On The PhD Degree (Purdue): cs.virginia.edu
How to Be a Good Graduate Student (Indiana): cs.indiana.edu
Advice for Foreign Students Wishing to Pursue Graduate Study in Computer Science at UCSC: users.soe.ucsc.edu(这里还包括了一些其他人的相关文章,强烈推荐)
Advice for Prospective Research Students (Virginia): cs.virginia.edu
To Prospective Graduate Student (UCI): ics.uci.edu
Applying to Graduate School in Computer Science (A U.S. Perspective) (UCSD): cseweb.ucsd.edu

How-To Guides: homepages.inf.ed.ac.uk(强烈推荐The Researchers Bible
cs.bris.ac.uk

Tao Xie (@NCSU) 的主页:people.engr.ncsu.edu
Philip E. Agre (@UCLA) 的主页:polaris.gseis.ucla.edu
Philip J. Guo (@Stanford) 的主页:stanford.edu(推荐去看一下Writings部分,特别是stanford.edu

Computer Science Conference Rankings: www3.ntu.edu.sg

强烈建议大家自己多读一些材料、多了解一些信息,然后根据自己的情况作决定,对于更喜欢拿来主义的同学,这里有个精简版的分析:

简单来说,如果要读PhD,一般不是名校出身就是已经有些研究经验的(否则,说实话成功的概率本身就不大了,这是现实),有经验的自然不必说了,名校的也可以好好利用校友资源,这类同学大多都是混校内BBS的,还可以多向师兄师姐请教下,什么学校更喜欢招本校的学生、什么教授什么特点等等,总体来说教授的研究成果和名望以及和自己研究方向的一致程度是需要优先考虑的;如果要读MS,首先基本上就要做好自费准备了,既然花钱去读书,就要看性价比,学校的声望就相对重要了,不管是以后回国还是要留美工作;如果要想留美 就要考虑学校的地理位置,特别是那些非TOP10级别的。


对于我个人来说,本来一心想读PhD,因为觉得可以省钱,自己毕竟不富裕、家里更是没什么支持(我也不希望再花父母的钱),而且一开始对自己有些盲目自信。随着对PhD的了解越来越深,明白PhD并不是聪明、有热情就一定能拿下来的,也慢慢对自己的认识越来越清醒。我的三无(非名校背景、低GPA、缺乏研究经验)基本上已经宣判PhD申请死刑了,再加上自己的年龄因素,最后我放弃了PhD的申请、转而申请MS(有些事情我们很难面对或者不想承认,但是一定要认清事实,否则后果要自付);而申请方向也最终定位为Software Engineering,特别是考虑到自己的工作经验对于SE的申请和学习都有帮助,即使以后要继续PhD研究也更有基础。


我的申请可以分为两部分,2010年初的时候(2月初过完年到3月初)我尝试过英国的PhD申请,第二部分就是9月份二战T之后申请美国的学校。英国的申请绝大多数是免费的,虽然当时相对比较盲目,但是对于初步入门起到很好的作用。因为一开始我连自己到底要申什么方向都不知道、甚至连CS有哪些研究方向都不清楚,仅仅知道申请PhD需要陶瓷,而关于英国学校CS的状况信息又很少,所以我做了几件事情:

1.到处查资料深入了解PhD到底做什么、拿到PhD之后能做什么等等信息,其实如果有心的话资料还是很多的,详见上面给出的链接。慢慢对PhD的规划了解了,当时还是很向往的,也觉得自己的性格比较适合读PhD,而且英国的PhD是三年,年龄问题也好说。

2.到各学校网站找中国研究生的联系方式,尝试询问本校CS招生情况以及本校CS的强势研究方向。注意简要说明自己状况、直截了当提出问题,可以自己制定一个模版,但不要一次问太多问题、不要一次发给太多人。当然会有不太友善的回复,毕竟谁都不愿意被骚扰,特别是陌生人,自己放宽心就好;但是很多同学都会简单介绍下学校的强项和推荐一两位教授,更是碰到一个很热心的PhD 对我的每个问题都有问必答,不过也要注意适可而止并做好自己该做的功课。

3.找到自己可能感兴趣的方向的教授,尝试读paper,主要看AbstractConclusion,然后看引用的paper,同时慢慢了解各大会议、期刊的缩写和重要性。看到同类文章中被引用多的paper就去scholar.google.com下载来读读,大多paper都会引用作者自己以前的paper,而那些不是作者本人paper往往就是大牛的。这样慢慢也会发现自己到底对什么感兴趣。

4.尝试写技术陶瓷邮件,我这种三角猫功夫自然没有几个教授理睬,但也会碰到个别教授希望看到更具体的建议和计划,我也曾经努力看paper并且认真写过一篇极其外行的research proposal;虽然最后无疾而终,但也让我更清楚认识到自己申请PhD的障碍。

之后准备PSCV和推荐信等,也算是打下了一点基础,半年后申请美国MS时更有对比;同时对网申流程有了基础的认识,还了解到一些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比如我们学校老师的邮箱会收不到一些申请系统索要推荐信的邮件,这直接导致我被IC拒掉,而且人家明说我不是211学校毕业的,所以不能在缺少推荐信的情况下做出例外考虑。

W大每年也会帮忙给大家做出一些简要的分析,虽然可能分析、建议的内容 自己之前已经有所了解,但即使有一两句话是自己没想到的 也就有意义了,毕竟W大的经验更丰富而且这是义务的,我想大家也能体谅;只是注意不要在大家都开始申请了才来定位,那时候大家也都忙的。

补充内容 (2013-8-5 21:16):
一点update:本人已于12年12月毕业,目前在三藩工作(summer intern return offer),回头来看 选择加州还是比较明智的,不过那也只是另一个开始而已;祝大家今年申请好运!

补充内容 (2013-8-5 21:18):
¢∞§¶;ao–¡™£¢∞§¶;ao–«æ…‘“÷≥≤·˚∆øˆøœ∑′®;¥¨ˆøπ¬˚∆˙©ƒ∂å

补充内容 (2013-8-5 21:20):
∆∆∆∆∆∆∆∆∆∆∆∆∆∆∆∆∆∆∆∆∆∆∆∆∆∆∆∆∆∆∆∆∆∆∆∆∆∆∆∆∆∆∆∆∆∆∆∆∆∆∆∆∆∆∆
文中含有App暂不支持的附件,请到论坛下载
  • 43
87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