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迟到的宏观总结---面向EE顶级PhD项目

avatar 82581
thuzhangg
5324
13
引子

话说为什么要写这篇申请总结呢?一是响应一些学弟学妹的要求,造福未来的学弟学妹以及实验室的后辈;二是聊作为近几年的生活的一个阶段性总结吧,感谢在这一路上帮助我走下来的亲朋好友,由于感觉阵容太过庞大,就不一一@了,否则好好的总结便变成了一个点名,多没意思。最后决定下来是要去大M了,前两天也才刚刚同学校发去了回执,做下了最终的决定。对于未来希望来找我玩的朋友,以及或许会到M进行类似暑期实习等等的学弟学妹,也欢迎来寻求我的帮助。我在暑期去UCLA实习的时候,全靠了一群愉快的小朋友以及非常helpful的一群学长,才在太平洋的西岸快乐生存了下来。所以我也希望自己能在未来将类似的温暖带给别人。

申请结果与背景

作为总结的比较核心的内容,我先说说自己申请的学校,结果,与背景吧。

主申方向:electronic device
Offer: Berkeley EECS PhD, MIT EECS PhD
Rejection:MIT ME, Harvard SEAS, Stanford EE, Caltech EE, Princeton EE, UIUC MSE
Still No News: Cornell EE, Umich EE, UCLA MSE

本科学校与专业:THU 微电
GPA:91.7
GRE:151+169+3 Toefl:R L S W 29 27 22 22
科研经历(申请前):3 段
publication(申请前): 1 一作 journal publicated (IEEE Trans. on Elec. Dev.), 1 二作 journal manuscript, 1 3作 journal submitted ( Phys. Chem. Chem. Phys.)
海外经历: UCLA 暑期科研
推荐信: 1 THU 科研大BOSS, 1 UCLA 暑期科研大BOSS, 1 THU 任课老师 三封推荐信都是很正面的强推, 其中前两个BOSS在我主申方向里,也是很有影响力的

从整体的结果来看,个人对于今年的申请是很满足的,虽然其中也有一些不明白或者出人意料的地方,比如我从头到尾就只有俩offer。但由于Berkeley 以及 MIT是全球在我们方向发的最早的两波offer,所以基本上1月31日伯克利结果一出来,我便已经认为完成了自己今年申请的目标,不再会留有什么遗憾了。而2月5日的MIT结果一出来,我便已经对更多的申请结果无欲无求了。于是绝大多数人的等offer的煎熬阶段才开始,我便已经结束了。所以在等offer期间的心理煎熬要如何克服,我是没有什么经验好分享了。

到底是什么决定了申请

其实很多人特别纠结这个问题,而且很多人的看法都是很不一样的,而且事实证明,不同学校,不同教授对什么最care也是有个体差异的。以下看法仅仅代表个人对于最顶尖的一小波学校申请的理解。

1. 本科学校很重要
对于顶尖的学校以及牛BOSS来说,一般会很看重申请人的本科的学校背景。最近和一个同学闲聊时他告诉我,他用Berkeley的邮箱进行套磁联系教授,得到回复的几率就明显比用Tsinghua邮箱进行套磁联系教授得到回复的几率高。其实这并不是偶然现象,在三月份去MIT campus visit的时候,碰到的去了的录取了的华人,也基本都是来自THU,PKU,台湾大学,新加坡国立,以及美国海本比如UIUC的同学。而去Stanford访问的同学也告诉我,大S的EE PhD的大陆学生,也基本是 THU 和 PKU的。所以本科学校好的,在申请的时候会占到不少优势。

2. 自己申请的核心专业方向的GPA很重要
对于PhD录取的时候,老师对于GPA会尤其看重与自己所做专业方向相关的核心GPA。比如做器件的就会特别看重物理和器件课程的成绩,做电路的老师就会特别看重电路课程(如果高频的话还会有器件和物理)的成绩。最后给我offer的老师,也是在再三确认了我所学过的电路课程后,才给了我一个offer。这里顺便提一句,这是因为我申的是器件,但是最后给我offer的老师是做电路的。国外的教授们对于学生的课程哪些重要,还是有自己的一套判断标准的,如果认为自己在对方老师也许感兴趣的课程上做得特别好,不妨将这点highlight出来。比如我自己的物理,器件和电路课程GPA就有接近94分。
不过也不能说总GPA不重要,因为总GPA不够的话,也许一开始就被小秘给刷掉了。比如今年Stanford的EE PhD 对于我们学校,大概就有一个92分左右的先刷人的线。而且对于THU的话,如果总GPA达到了某系的第一二名,申请自己的本专业方向,MSBCHP总是至少能中一两个的

3. 关于Publication与科研
对于我们专业方向,这个还是很重要的。如果做器件的话,实验与超净间相关的经历可以说在很多地方是必不可少的。我今年被Princeton拒绝的一大原因就是在我的科研经历里面,没有超净间的fabrication经历,在当时面试的时候,教授再三强调了这个问题。
对于科研这块儿的重要性要怎么看呢?我认为如果是属于TOP School的Top GPA的人,这一块儿是有点以后想做的方向的相关经历就好了,最好把这个当做发现自己真正兴趣的过程。而对于GPA不是那么Top的人,或者本科学校并不是那么好的人,就必须得在这里努力下工夫了。要想申到很好的学校,最好要有一定的科研成果。科研成果一般有几种体现方式,教授的推荐信,Publication,某比赛如挑战杯获奖以及专利。在这里面我认为体现方式的从好到坏可以是


大牛教授的强推里的对成果的细节化的高度赞扬>Top Journal/Conference 1st-author Publication> Good Journal/Conference 1st-author Publication>Top Journal/Conference 2st-author Publication......

我之所以只列了这几项,是因为只有当科研做到了这几项的水平的之后,才可能几乎只靠科研拿到很好的录取。个人认为一般什么非国际性or国家的知名的大赛获奖是没有什么用的。专利可以加分但是起不了决定性作用。对于国内的学生,要找到超级大牛的推荐信有时候并不是那么容易,所以做出好科研成果并以一作身份发表在好的地方便是非常重要了。如果只能有水文或者非1作2作的话,虽然没什么大用,但是从无到有还是一个很大的突破,能加分不少的。如果计划走靠科研申请的道路的话,就建议早加入实验室,我的第一篇文章从开始做到最后网上能查到用了整整一年半时间,其中写稿投稿就花了一年。

4. Relationship与推荐信
学术界是个圈子,所以推荐信是很重要的。一般一个推荐人是大牛且是强推,或者一个推荐人把学生推荐给自己的好朋友的时候,推荐信会很有用。而且一般有用的是科研推荐信,就是细节描述你的科研成果,科研态度,科研潜力的推荐信。我有两封推荐信是这样的,分别来自国内的BOSS与美国UCLA的BOSS,前者是有一篇一作论文,一篇3作论文,后者只有manuscript,它虽然没有在申请前发表出来或者投稿,却在UCLA的大牛教授的推荐信中被很好的称赞与细节描述了。我相信它们都在我的申请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这样的推荐信的获得一般是在科研的过程中获得的。
对于确定了推荐人,我们最好要同他商量选校,因为推荐人会知道哪些地方我们申请起来会比较容易,哪些地方他的推荐信会比较好用,当然这是在学生做得好的前提之下。

5. 关于一些关键性的获奖
不同领域的关键性获奖都会对申请有帮助的。在EE方向,一些物理,数学,计算机的全国性or世界性的奖是很有用的东西。比如Stanford的一个光电教授的组里,一大堆国际物理竞赛的金牌。这样的高含金量的比赛获奖,有时候会对申请起很大作用。

6. 如何看待海外经历
我对假期的海外经历是支持的,但是对于学期内的海外经历并不是持有特别支持的态度。前面说到的5点几乎是决定申请的核心集合。但是很多时候,海外研究经历反而打断了自己的科研计划与安排,这种时候还是不要去的好。不过如果能在某个不影响国内的科研的情况下借助某个假期去某个大牛老师的组里做科研,那肯定是极好的。我就是在我的第一篇文章已经投出去的情况下,大三暑期去了UCLA大牛教授的组里实习的。暑期实习的时候,还是建议大家尽可能去到顶级的学校或者顶级BOSS的组里。

7. 关于文书
我认为文书是很重要的,一个好的文书能够体现出自己的实力,它不会让一个离MIT或者Stanford十万八千里的人进入这些学校,但是会保证有进入这些学校的实力的人有更大几率进入这些学校;而一个很烂的文书则会让实力很强的人申得异常凄惨。文书是需要自己花很大的时间与力气去准备的,也最好有人能帮自己修改与润色。最好的的文书应该是科研与细节都是自己的,结构是讨论出来的,语言是native speaker修改过的。我的文书是自己准备,然后与GGU(我报的留学咨询机构)里的MIT学长讨论,并让他们的native speaker工作人员语言修改完成的。经过讨论与修改,自己最后的文书比仅仅自己一个人写出来好多了。

8. 关于英语
对于别的方面实力都很不错的人,只会有低的GRE和托福成为拖累,不会有高的GT成为加分。一般Toefl 100分, GRE 320就够所有的了。如果要申MIT的话,好多系都会要求雅思。我就因为没考雅思于是没有申成MIT的材料系。对于英语的话,我其实是没有准备太多的,GRE几乎就是裸考一次过(考前做了几套陈虎平36套的阅读练速度),托福倒是好好用TPO练习过听力,并且考了3次才上100,并且和GGU的工作人员练习过不少口语,感谢陪我练习口语的Diana。
在英语方面的建议就是不要浪费太多时间,我都几乎没太care过这个东西,教授也从来不会care。
不过对于本科学校知名度不太高但是GPA很高的同学,有种说法是需要靠GRE和TOEFL来验证他们的GPA是不是不水。我不知道这个说法的正确性,但还是小心为好。

关于要不要找一个留学咨询机构帮忙

我最开始找留学咨询时候抱有的想法是:“在申请的路上,自己所拥有的资源不能比别人少。如果在申请的道路上因为非自身条件与努力程度,而造成了不如别人的申请,那就太吃亏了。”我就是抱着这样的想法才在最开始报了留学咨询机构世毕盟的。

如果大家要报名留学咨询机构的话,我建议一个可行的方法就是,多和几个机构约一下见面面谈,并且在面谈之前自己准备好一系列测试问题,和几家机构都面谈完了,了解并比较清楚了,再做出最后的决定。我当时就是用这样的方法走了好几家咨询机构,并做了一系列的测试。其实有些机构了解的还没我了解的多,这样的机构,能靠谱么?所以大家如果计划找留学咨询机构的话,一定要集中时间多加比较,找到自己觉得最靠谱,并且自己最被重视的那家。我经过自己的一系列测试,最后选择了清华东门外的世毕盟GGU。

在整个留学咨询过程中,一定要自己当主要的参与者,不要把什么都交给别人办;自己是主要的,然后根据自己的问题找咨询机构帮忙并寻求建议才是好的做法。申请最顶尖的学校尤其要这样。

无论是选择咨询机构,还是真正的申请,不要让懒惰使自己留下遗憾。

关于申请得花多少时间

我上大学前便计划出国了,因而整个出国准备过程算是从大一进校努力学习便开始了;而全职的文书网申时间则是大四上到12月13日前的两个多月的时间。出国留学不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准备要趁早。

末了

我一直觉得,每一个人要到最后收获一个自己十分理想的成果,必定在先前要经历一段想起来都会让自己感动的努力过程。我是相信天才的,但我也肯定努力。我认为最终最伟大的成果总是来源于努力的天才。最近网络上流传的比较多的一个新闻是关于我们学校一个CS的校友由于过度疲劳工作中猝死的消息。我对此表示很惋惜,但是我对这样强度的工作其实是习以为常了,几乎大三的一年我都是在类似的工作强度下度过的,为的就是在大三这关键的一年,自己的科研能拿出东西,成绩能进一步提高,并对出国的准备和相关知识做到尽可能全面的了解。

我絮絮叨叨写了这么多,也就是希望能帮助看到这篇文章的未来的各地的学弟学妹能对申请有个更清晰的认识。将来大家自己有结果之后,也希望能将看法经验分享出来,供更多的后辈参考。时间有限,很多细节便不再详述了,有问题的话欢迎问我,我会尽量尽快回复的。
  • 16
13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