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统小硕跨行业跨地域换工作过程+出国经历回顾(篇幅长、废话多,慎入)

avatar 1267
micki_q
77237
132
时间倒退到今年一月初,跟我相亲相爱一年半的1point3acres.com 即投奔加州肥沃的土壤。彼时的我热泪盈眶地握着joyce父母的两双手,恋恋不舍道:叔叔,阿姨,这一别不知道什么时候还能再见——我大概,这辈子再也吃不到叔叔做的一桌子好菜了。我(的胃)会非常、非常想念你们的!TT


然而就在距当下不久的一个月后,我将很凑巧地移居加州,同届时凑巧要去看望自己宝贝女儿的joyce父母做的海鲜大餐重逢。叔叔,阿姨,虽然知道你们一定会吐槽“说好的这辈子不再见了呢!为什么这么快又要见到这个每天只想着吃吃吃的小胖子了!”,但此时此刻的我只要一想到很快又将吃到叔叔做的竹笋咸肉汤和醉蟹,心里就充满了欢欣和期待呢!


为了庆祝能够顺利将自己从MA搬到CA,潜水已久的我决定趁着地里欢庆六周年之际凑个热闹,来总结下自己这段时间的找工经历。一来做个回顾,二来为地里被排山倒海的CS贴霸占的找工版带来一缕统计的春风,三来对一直以来帮助了自己许多的朋友们表达感谢。


由于本人平时潜水严重,很多朋友大概不知道我的风格。那么我就在此稍微说明一下:


本人废话多!很多!非常多!!


喜欢看纯干货的朋友们可以点右上角了,本贴注定将会是一篇废话很多的长贴。然而喜欢看故事的朋友欢迎驻足,我们可以一起讨论讨论生活的烦恼、人生的目标、四月的新番,之类的。


既然已经做了警告,我想也就没什么好顾虑的了,不如在找工经历之前顺带把出国以来的经历也回顾一遍吧。我有一个忠实读者,天天对我催更——我相信就算全世界其他的人都看不下我的长贴,家母也一定会认真地读完我的废话的。在此顺祝全天下的母亲节日快乐!


本帖大纲如下,欢迎选择重点观看:


个人经历
  • 人生导师
  • 第一次找工作
  • 跳槽的契机
  • 第二次找工作

面试准备
面经
Offer选择和谈工资
总结&致谢




下面开始正文。






个人经历




先来简单地介绍下自己背景:


本科学校/专业:非五大名校的985、211高校,在国内排名20左右。简言之就是厦大。
本科专业:STAT,做的研究偏金融和经济方向。

本科成绩:呵呵。系里130号人大概处于30左右。
MS学校:东北地区某以水项目和娱乐八卦闻名的常青藤高校。简言之就是疙瘩。
MS专业:BIOSTAT生统,做的研究偏machine learning方向。

MS成绩:呵呵。反正也不是top。
实习经验:Master第一年暑假在纽约一家healthcare的startup做了三个月的实习。Master第二学期起做RA直到毕业,为期一年半。

工作经验:在麻州一家小的不知名的market research公司做statistician,将近两年。
下一份工作:即将前往加州SF某startup从事DS工作。
性格:一点也不懒,一点也不贪吃,根本不会每天都上b站看动漫,根本不喜欢打游戏,从来视金钱为粪土,完全不拖延。


看了以上高度浓缩的概括,相信大家对我是什么样的一个情况也有了基本了解。那么我就从头开始说起吧。




人生导师的由来


我有一个学土木工程的同学,天天跟我感慨他入错了行。“为什么你每次都那么清楚自己要做什么?” 我的同学困惑道。“那是因为我有人生导师嘛,” 我总是这么回答他,“如果你在岔路口的时候也有个人生导师帮你指点明灯的话,就会少很多不必要的烦恼了。”


我的人生导师,在这里毫不夸张地说,就是W大


可以说我很早很早前就开始关注W大写的各种分析文了,有多早呢?我给大家一个直观的感受——那个时候W大的博文是在MSN space上写的。科科,想不到吧?一亩三分地的主站是在09年才建立的,bbs也是随后才开通。因此我也是地里最早的几批注册用户之一(昂!快看我1字开头的四位数UID!比早期版主@joyce1322 的还要靠前!)。那时候统计申请还并不热门,太傻和寄托等论坛里的统计申请资料也寥寥无几,信息量比较大的介绍基本都来自W大早年的那些博文。


于是,在默默看了两年W大的帖子之后,我于09年夏天,终于鼓起勇气给W大写了第一封邮件。那封邮件后来据W大本人回忆,有7500字之长——当然我是绝对不相信的。你们看我说话如此言简意赅,应该也能理解我并不是会写这么长邮件的人。虽然我更愿意相信是上了年纪的W大记忆出现了偏差,但毕竟需要给人生导师一点面子,我们就姑且先接受7500字这个设定好了。


总之写了一封7500字连我自己都嫌弃“太长不看”的邮件之后,W大他很快地给予了积极回复。信中的每个问题都highlight出来作单独解答,最后更是寥寥数语就帮当时不知前路该怎么走的我看清了现实,想通了很多事情,实在是获益匪浅。


之后我就厚着脸皮开始频繁骚扰W大——直到现在。私以为当W大最初打开那封邮件的时候,就应该提起警觉——毕竟这是一个动不动就会写7500字的人啊……


并没有想到的是,那封7500成为了我跟一亩三分地结缘的契机。虽然我在地里向来不怎么活跃,但在那之后我认识的很多重要朋友,人生中很多的转折点,都同一亩三分地密切相关。请注意这不是打广告,是在陈述事实。




第一次找工作


后来来到美国,第一学期过得其实相当不如意,每天处在强烈的自我否定中,看到天空都是灰的。情绪低落之下找到了个intern,顺便也找到了RA的机会。想了想前路迷茫,就又跟W大写了封长邮件说了下近况发了一通牢骚。当时W大给我了两点建议:
1. 想清楚自己是要找工作还是读phd,通过暑期的intern和RA亲身感受,早早地开始考虑这个问题。
2. 保证领先的重要前提是自己不断地思考并改进,请再接再厉。


瞧,多么鸡汤(此处为褒义)的建议。人生导师的称号可不是白当的。建议虽然鸡汤然而很管用。我当时确实在找工和申PhD这两个选项之间徘徊了很久,也对前路该怎么走做了一些思考。最后果断选择找工作,是因为在我心目中传统的phd一直都是那种很聪明、对学术有高度热情、愿意一身钻研其中的人才。我承认自己并不具备这样的素质——首先我并不聪明,其次我也不是那种非常努力的人,再者我对学术的热忱和钻研精神并没有到达我心目中phd的那种程度。我知道W大一直认为统计专业读了phd将来的职业前景才会有宽阔的上升空间,然而我觉得这样的自己就算读了phd也算是对这个degree的亵渎(意会就好,这里我想不出合适的词),这样的我读出来永远和那些热爱学术的phd有着无法填补的差距。很多人会说你可以做两手打算,一边申phd一边准备找工作。我最初也是这么想的。但是turned out to be我是个不喜欢给自己留退路的人,因为我觉得有的时候给自己留了另一条路的话会导致自己对于两个方向的准备都无法尽全力。两件事都不能达到最好的结果的话,还不如从一开始就破釜沉舟地尽全力把一件事给做好。当然这只是针对我个人而言。我认识有朋友很聪明、也很愿意下功夫,同时做N手准备并且每件事都能达到很好的效果。我只是认为这样对自己不适用——因为我是个惰性挺强的人,一旦知道有退路就会有所怠惰不尽全力。所以好孩子请勿随便模仿,很多时候做两手准备也是很有必要的。


总之经过了繁忙的两个学期,迎来了找工的季节。哥大的生统专业找工作有一个非常不利的因素,那就是学校Public Health学院的求职网站和career fair基本是HPM (Health policy management) 和epidemiology的天下,校友贴出的主要都是healthcare consulting和nonprofit的posting,就算名为data analyst也并不适合biostat学生的skill sets,如果将来想坚持走统计这条路,那么学院求职网站上的工作可以说几乎没有合适的职位。主校区资源丰富的lionshare我们并不能使用,因此找工作好像也就只能海投了。


作为biostat的研究生,我不想去药厂,也不想做SAS programmer,对银行和保险公司的职位也不感兴趣。可以说,当时的我并不知道自己可以去哪里。找工作本就艰辛,你还挑三拣四,还要不要混了。


当时发生了两件事情:
1. @joyce1322 在地里发了个帖子:
1point3acres.com
2. 一年没有联系的W大给我发了一封邮件:
Preview



两件事的关联就是W大觉得Joyce公司的那个职位适合我,鼓励我去申。然而这一百封往来邮件中的前二十封左右的对话大概是这样的:


W:这个适合你,建议你去申
我:欸,真的吗?我的背景真的合适吗?我觉得我不行呢。
W:他们职位要求是高了一点,不过你的简历骗HR还是没问题的,姑且试一试吧。
我:那我考虑考虑……
(一个半月过后)
W:有下文了吗?
我:啊,之前我回国玩了,还没投……
W:你抓紧时间啊,我听说他们已经筛了很多人的简历了。你对这工作感不感兴趣啊?
我:感兴趣!我这就投!
W:他们已经onsite了四个人了,你move得太慢了!
我:是太慢了……Joyce姐刚刚告诉我他们现在暂时不收新简历了。
(一周后)
我:Joyce姐告诉我他们又开始收简历了!
W:唉,你赶紧去好好翻下Joyce的就业帖子学习下。
我:好的!
……


现在回想起来,我甚至可以隐约感觉到W大当时想砸开电脑屏幕一边敲我脑袋一边吼“你还能再拖一点吗!!”的心情……同学们,人生导师也是不好当的啊,面对熊孩子要控制住自己狂躁的心情也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呢。


顺便你们大概注意到了,这个时候我对@joyce1322 用的还是Joyce姐这样的尊称。科科。


后来,后来发生的事情就如这个帖子(1point3acres.com)里所说,我顺利地拿到了面试,找到了工作。由于太过顺利,基本上我只面且中了这么一家,成功地转了行,迎来了人生的又一个转折点。


当时Joyce同学正在四处找室友,一般工作上的同事并不经常互相做室友的,但是Joyce同学脑袋缺根筋,我脑袋也缺根筋,我们一拍即合,于是在2013年那个草长莺飞的六月,我来到了波士顿旁边的Waltham小镇,和joyce过上了没羞没臊的同居生活。白天上班一起工作,晚上下班了在家一起玩游戏看视频以及四处觅食,周末一起出去玩,放假见见家长,一对24/7都不分开的超强连体婴儿就这么诞生了。想想也挺……奇葩的。毕竟么,一般来说白天见晚上见天天见,就算是夫妻也会相看两相厌的…然而各缺一根筋的我们俩,就这么顺理成章地成了关系好得不能再好的朋友。对于这点,我是完全没法说这跟一亩三分地一点关系都没有的。


当时得知我跟joyce成为室友的朋友曾对我惊呼:什么?我的女神怎么会跟你做室友!你怎么可以就这样把我心目中的女神给拉下神坛!赔我女神!——这位同学,你这么说就不对了。女神就不能有室友吗?女神跟我做室友你有多大意见哦?你女神的适应能力可比你不知道高明到哪里去了,我跟她谈笑风生!信不信我再去找个女神做室友气死你啊?(路人:警察叔叔,就是这个人!)


后来组里新招进来的三个新人妹子也都是通过一亩三分地这个平台招进来的——我们也不是没试过别的途径和组织招人,实在是一亩三分地里收到的简历质量比较高,让人无法拒绝……随后这三个妹子都顺利发展成了一起玩耍一起觅食的小伙伴。Again,我实在没办法说这些跟一亩三分地一点关系都没有。




跳槽的契机


言归正传,回到工作的话题。我总的来说是个很slow的人,大脑slow、做事也slow、性格更是slow得让急性子joyce抓狂,工作开始的最初一两个月各种一头雾水,而在好不容易能较为熟练应对大多数情况之后,公司发生了一些变故。组里最senior的人,从老板到senior statistician,一个接一个地走。留给新上任半年的新老板,joyce,我,还有其他几个新人一个措手不及。之后没几个月joyce也心生去意,我知道这件事是必然要发生的,只能一边默默抹泪(请不要笑)一边祝福她好运。接下来的一年里来到波士顿后认识的朋友们一个接一个地离开波士顿地区,大部分都被加州这个小妖精给勾搭走了。这种感觉就好像你玩心跳回忆,通过放学一起回家、周末一起去游乐园植物园博物馆约会、四月参加运动会两人三脚、七月去海边浴场看烟火大会、八月去岩洞探秘、十月去看红叶、十一月一起文化祭、十二月一起圣诞晚会、一月一起新年祭拜等等各种途径,和里面的妹子刷了一年的好感,爱心刚刷满,第二学年一开始之前攻略的妹子们就集体转学…我这时候的心情,想必大家都能理解,是非常非常郁闷的。


小伙伴们纷纷离去奔向更好的前程,在当前的公司又渐渐开始觉得学不到新东西,不想为绿卡而束缚在当前公司太多年,而跳槽的话又不知道凭着一年多的经验能跳到哪里,心情苦闷的我,在2014年7月的时候给W大发了这么一封邮件:
Preview



当时这串邮件里只包含了五封对话:
我:W大我很郁闷,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
W:不管选择哪个,最关键的是不要来回摇摆浪费时间。一旦做了决定就努力奋斗,加油!
我:W大,还有一件事……joyce想找你帮忙介绍男喷油。
W:再见!
我:W大,等等……


然而W大并没有理睬我。可见人生导师其实也是有相当冷酷无情的一面的。


至于这个email thread后面的那80封,则是是今年W大挖坟挖出来的,具体情况稍后详谈。


这么短短的几封邮件往来,对我起了重要影响。这之后我确定了两件事:
1. 我不会为了绿卡在自己已经不感兴趣的工作上继续呆很多年。我需要跳槽。
2. 现在不是跳槽的时候,然而我需要为跳槽做准备了。


关于跳槽这件事,我其实有做了这样的思考:现在的market research这个行业已经了解得差不多了,自己对之兴趣也是有限,最主要是在里面用到的统计方法、研究的问题大体也了解的差不多,并不想长期在这个行业做下去;as usual,药厂、银行、保险……这几个行业我也不想去。那么剩下的可以去的行业,似乎也就只剩IT了。


有朋友这么评论道:虽然排除了所有自己不想去的行业,但你怎么就知道剩下的那一个,会是你喜欢的?这又不是名侦探柯南,你可以像柯南那样扶着眼镜说“当排除一切不可能之后,剩下来的,无论你多么不愿意相信那就是真相。” ——你对IT行业了解有多少?你怎么确定自己了解IT行业之后,就不会讨厌它呢?


诚然,我是无法反驳这个说法的。但是无论听别人怎样说一个行业如何好与不好,对于自己没有接触过的我都无法切身感受到。如果现在跳去IT行业是个错误的决定的话,那么至少我还是可以在那之后更加明白自己最想去的究竟是什么行业吧。总之,我也不知道这个决定是否正确,但是我想先朝这个目标试试。因为再不济我都知道,自己并不想在现在的行业做下去。


去年,也就是2014年的五六月份的时候,我出于玩玩的心态上起了coursera上rice university的那一系列CS基础入门课。第一门是interactive programming with python,当时的心态实在不能说是为了学新东西,着实是因为这门课从作业到考试都是在做小游戏,虽然简单,但跟着上下来也是做了好几个小游戏,非常有成就感。之前一直没有想要好好学习python,但是因为这门课开始提起了兴趣。


在7月经历了和W大简短的对话之后,我虽然还没有想好什么时候跳槽合适,却明确了一点——那就是要想顺利跳槽的话还有很多东西还要学。比如,统计的基础再打打好;再比如,CS的基础要学一点;再比如,big data的基本情况要了解到,etc.。以此为契机,我开始有序地上起了coursera和edx上的CS入门和算法课,到后面甚至有些与换行业找工作并不相关的课我也会视个人兴趣而上。也许最开始上online courses的想法有些功利,但很快就变成单纯喜欢时不时学点新东西的体验。后来找工作的时候我也一直没有落下之前没上完的公开课——就算那些课可能与找工作并没有什么直接联系。


有个朋友曾经表达过这样一层意思:离开学校开始工作之后,如非必要,我们再也不会像在学校时那样一直学习着大量新鲜知识,学习新东西的速度也会大大降低。而大脑这种东西,你不再好好用它的话只会越变越钝,因此有必要时刻学点什么保持自己大脑吸收新知识的能力。有时候be a lifelong learner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让自己的大脑能够比别人多存储多少知识,而仅仅是为了保持大脑的一个敏锐度。记忆会衰退,学再多的知识也会一直遗忘,100%记住所有学过的东西是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的。


当然我没有那个朋友一样强悍的大脑,可以同时take六七门公开课,以收集certificate为乐。我能做的也就是在上班之余take个一两门或者两三门公开课,从头上到尾,作业跟着做好,防止自己变得更笨而已。


除了公开课,在上班的时候我也更加“有侧重点地”积极,不满足于做routine的无聊的事情,有机会就跟隔壁组的CS phd大哥多学点他们做事的方法;跟喜欢看统计书籍的老板讨论统计问题;思考能从customized的project中学到什么新东西。通过这样,在日复一日无聊的上班时间里,把自己在学校里淡忘掉的一些统计知识又慢慢拣了起来。




第二次找工作


二月底的时候,朋友告诉我他们IBM的一个team在招Data Scientist,虽然当时觉得自己并没有准备好,不过还是先把简历(那时候连简历都还没改好)托朋友投了过去。于是IBM路线开启。


正在这时——还记得前面那串84个对话的邮件吗?没错,人生导师他挖坟了!内容如下:还在考虑换工作吗?有没有开始找了?我知道有个小公司挺不错的在招人,我可以帮你找到内推,你要不要试试?这种时候当然是感激涕零地把简历双手奉上好吗?于是startup路线也开启。


后来三月中上旬的时候觉得自己准备得差不多了,托朋友投了Facebook,一个星期后收到HR联系。于是Facebook线开始。


这三家就是我主要在面的公司了。IBM路线虽然开的最早,但是他们二面结束之后有整整一个月都在面其他candidate来确定final round的名单,所以竟然也同startup路线和facebook线汇聚到了一起。最后四月初三家全部进final round,协调onsite花了点时间,最后四月底挑了几天一起面掉了。


基本上我面的也就这三家公司了。期间每每觉得找工作无望的时候,就会猛投一顿简历,也收到了一些小公司的电面,但由于电波不符合,都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被挂了。


总结一下这次找工作的成果:
主投公司:IBM,facebook,某startup
海投拿到电面的小公司:twitch,coursera,slice
onsite的公司:IBM,facebook,某startup
拿到offer的公司:IBM,facebook,某startup


申的都是data scientist的职位。


前后时间跨度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就找到工作,下意识里最先想到的竟然是:终于不用担心房租到期后露宿街头啦!万岁!


之所以会因为这种事情欢呼雀跃,纯粹是因为我出于“不留后路”的习惯,在四月份该决定房子要不要续租的时候,忍痛跟leasing office按了手印发誓“房租到期时我一定搬走”——尽管当时并没有找房租到期后可以住的地方,也并没有找新室友。面临着“房租到期时没有找到工作+没有找到新室友+没有找到可以住的地方”只能露宿街头的危机,当时的我只是摆了摆手,自我安慰道:现在当然是全力准备面试最重要啦,这种麻烦事就交给future micki来考虑吧!


我充分相信如果那个最坏的情况真的来到,五月份的micki会恨不得抄起家伙怒揍一顿四月份的micki的。幸好这种情况没有发生,不同时间点的micki也不用因为推卸责任的问题而大打出手了,考虑到这一点,我的心情当然是如释重负的,实在是非常开心。


总之找工作真的是一件非常容易让人抑郁的事情,期间会不断地产生自我否定的想法,觉得自己这个也不行,那个也不行。埋头沉浸在找工作之中并不利于身心健康,人的气场会变暗沉,onsite的时候面试官也会觉得你这个人不有趣不想跟你做朋友。所以尽管是在全力找工作,还是要好好吃饭,好好追新番,好好跟朋友出去玩耍的。想看的电影不要憋着一定要去看,事先约好的同学聚会也不要因为在找工作而推脱掉——聚会的两天时间并不会扭转战局,一个好的精神状态很重要




面试准备

关于面试准备,先推荐地里一个帖子:1point3acres.com


至于我个人的话,找工前的准备有以下这些:
  • 学python
  • 学算法
  • 学database相关(主要是sql)
  • 了解了下map reduce(最后面试中并没有用到)
  • 统计知识复习(包括linear regression,inference,GLM,categorical analysis,statistical learning,probability,longitudinal analysis)
  • 好好修改了简历,准备好简历上每个小点相关的扩展



面试阶段准备的东西,有以下这些:
  • 训练product sense
  • brain teaser
  • prob题目



以上项目仅供参考。


接下来说下我觉得比较值得一提的几个准备的点:


1. brain teaser和prob:
brain teaser和prob这两样东西呢,有点鸡肋,你觉得没什么用,但说不准什么时候就被考了。面IBM和facebook的时候我就有被考到,据说google的QA面试也会考。这两样可以通过做绿皮书里的题目来快速突击。


绿皮书的全名:amazon.com
因为需要看的只有里面的brain teaser和probability两章节,所以你也无需买全本,可以选择dropbox.com下载。


我不是个很喜欢看书的人,能少看的书尽量少看,因此书方面我只推荐这一本,其他的我觉得都没必要一定看书的。


2. statistical learning:
其实就是machine learning啦。在统计领域里换了个名字改叫statistical learning了而已。这门课在学校有修过,所以复习的时候主要就是看hastie&tibshirani的网课来做复习的:
lagunita.stanford.edu


CS和我们统计的学machine learning的角度挺不一样的,因为是学统计出身的,我更喜欢hastie和tibshirani的切入角度。


这门课强推啊,两个牛爷爷跟说相声似的将machine learning的基本概念讲的深入浅出妙趣横生。内容很简单,吃饭时候看看就可以了。因为里面有些对话很搞笑,这个网课的视频我看了两遍!科科,请叫我痴汉。


虽然内容简单,但是应付面试是绰绰有余的了。




3. product sense
这个我觉得超难准备的啊……我自身product sense本身就弱,所以也没有什么经验可以说,只能推荐从1point3acres.com 姐的这个帖子开始练起:1point3acres.com
也可以通过做地里或者glassdoor上的一些面经来锻炼自己。


这个我也说不好准备,欢迎大家留言分享经验!


4. 统计知识
这个没什么好说的,大家都是学统计的,随便搞搞就行了。


一定要说的话,前段时间从老板办公室捞了本书:
amazon.com


这本书很薄,我也只是(被老板逼着)稍微看了下里面stat testing和bootstrap两章,觉得讲的挺好的,入门程度的细致。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找来稍微看下。没必要买书,如果下不到pdf的话不看也无所谓。




面经


两家小公司的面经我之前有在地里分享:
1point3acres.com


我onsite的这几家因为NDA的缘故没办法说详细的题目,就大概说下每轮都考了什么好了。

本帖隐藏内容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

题外话:这家startup在onsite之前的面试过程中给我挫败感最重,因为每次进入下一轮的时候,人生导师都会轻描淡写地说道“哦,这个是内推的人帮你说了下,你才进下一轮的,不然也没有这个机会的”。虽然是实话,但是——真的让人很有挫败感的好吗?……说实话,I have strong mixed feelings。一方面,想到没有人帮忙我连onsite都进不了,就觉得非常感谢给我带来这个机会的人;另一方面,想到没有人帮忙我连onsite都进不了,就觉得自己非常没用,负面情绪排山倒海地扑来。


当时听说同期竞争的还有斯坦福的统计phd,吓尿了的我这样对W大说:我觉得自己只能做个炮灰了。


人生导师难得措辞严厉地回复道:你现在是换行业找工作,本来就要比别人下更多功夫,如果连你自己都放弃了,那也没人能帮得你了对吧?


这一榔头又将毫无自信的我给敲醒了。诚然,我智商不是很高,又不是超努力,天赋也远没有很多其他统计出身的人高,但是这确实都不是自暴自弃的理由。当时我正好在看一个美食动漫叫食戟之灵(没错,我就是有心情在这种时候还不忘看热血漫),里面男主的爸爸曾经这么形容过男主:一般人遇到障碍的时候都会想“对手太强了,所以输是必然的”,“输给天赋高的人也是没有办法的”,“天才会一直赢下去,这肯定是理所当然的”……像这样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给自己的设个界线,并从而止步。男主缺少的恰恰就是这种意识。虽然他并没有做厨师的天赋,但是对于自己不足的部分会平静面对,从不放弃地坚持到现在,这就是他的强大之处。


总结一下就是:不管需要跨越的障碍有多强大,都绝不厌于挑战,就算实力差距悬殊,也不要让失败终究只是失败, 而是不断地从失败中思考进步的可能。就是这个idea在我整个找工面试过程中最自我否定的时候支撑了我一直走下去。我觉得吧,有时候缺自信是没办法的事情,因为你确实就是个弱鸡,确实就是有很多不会,跟你竞争的也确实有很多很牛逼的人,这种时候要给自己找自信是何等困难的一件事啊……所以还不如不找了,认识到自己有很多欠缺的地方,就这么没有自信地努力提高自己还不足够强的地方好了。与其沉浸于缺乏自信的自我否定中,不如从这种情绪中抽离出来,好好想想对策。单纯的自我否定,和单纯的自信心膨胀很多时候都并没有什么好处。


一不小心不仅安利了一部热血美食漫,还鸡汤了一下。真是罪过罪过。






Offer选择和谈工资


三家offer都出来后,我也稍微纠结了下,最后还是decline了IBM和facebook。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整个面试过程中那家startup给我的感觉最好。
面试的过程不仅是公司在面你,你同时也在考察这家公司的文化以及做的事情是否自己喜欢,这是一个双向审核的过程。三家面下来,这家startup从氛围到团队都是我最喜欢的。一个人除去每天十小时的睡眠时间,剩下的14个小时里有8小时都是在工作中度过的,也就是说工作占据了你清醒时间的一半以上。因此找个自己喜欢和开心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我选择这家startup的首要原因。


2. 我觉得这家startup更能锻炼我想要提升的能力。
IBM那个组做的目前主要是offline analysis,他们的model和tool都是已经build好的,工作可能会比较无聊。而且那个组做的东西跟我在当前公司做的东西比较像,不能达到我转行的目的。
fb的product data scientist重business analysis而不看重statistical analysis,也不会涉及到什么coding的工作。去了fb的话,我相信我的business sense会得到极大的锻炼,但是统计方面可能会遗忘很多,coding方面的技能也会被扔得很快。
而这家startup的DS职位给我感觉既做很多统计,也会需要很多coding,也会要锻炼business sense,还会有师父耐心带你做事,很符合符合我想要锻炼的方向。
期间还参照了W大的这篇博文:1point3acres.com


3. work-life-balance
fb的DS听说压力很大啊,大家都会自发地经常加班。我觉得这与我投奔加州小伙伴开开心心过日子的初衷相违背。


另外,facebook的名气确实让人很难割舍……所以我到现在都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做了一个足够好的决定。startup固然有它的risk,但是我想,既然现在就能去facebook这样的地方,那么future micki应该也是能再被fb这样的公司录用的吧,那不如就让现在的micki稍微做个risky的决定,在startup磨练个几年吧。所有其他顾虑还是交给future micki处理好了。


我最后谈工资的过程是这样的:
  • A先出package,
  • 在B出package前把A的package告诉B,于是B会相应地在A的基准上提出一个更好的package,
  • 然后再在C出package之前把B的package报给他们,这样C会相应出一个比B好点点的package,
  • 再把C的package告诉B,并且告诉他们虽然C给的钱多,但自己其实更想去B,只是二者package有差距不具可比性不好做决定呢……
  • B会辗转反侧一晚上,第二天给你尽力match C的package,告诉你我这么有诚意了你可一定要来啊
  • 最后你就可以拿着这个package开开心心投奔B啦

这么无耻的方法必然不是我自己想出来的,从第四步开始都是人生导师教我的,科科。




总结&致谢


写到这里也差不多了。数了数发现自己写了一万多字,真是一不小心又破了纪录。总之,能在两个月不到的时间里就迅速搞定工作,我觉得自己这次的运气也挺好的。最后能去自己喜欢的地方工作,全程离不开人生导师W大和热心前辈小K姐的帮助。我知道自己周围有不少其他同学在很棒的公司拿着不菲的工资也做着很有意思的事情,因而我的经历也许并不算什么。尽管如此,依旧希望能够对正在找工作的或者正在准备换工作的朋友们起到一定帮助。


此外我还要感谢一直以来给与我帮助和鼓励的joyce,ch(不知道论坛id),以及听我牢骚的前辈安安(可能没有论坛id),还有一直被我蒙在鼓里直到最后才知道结果的巴巴麻麻——多谢你们的支持!


最后满地打滚求勾搭地里在加州的小伙伴们!


以及打个广告:
地里有6-12月在San Mateo附近找房子的妹子吗?真心诚意求合租!
  • 230
132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