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托福90到gre一战159+170+3.5

avatar 180826
xx1994
5843
6
0.写在前面
本文是我2015.4.11考完gre后第二天写的,由于当时作文还没出分,怕败人品就没谈作文了。现在在选校阶段,看到一亩三分地上东西还蛮多的,作为新手没什么积分,就把本文粘过来希望赚点分。。。
标题是楼主实情,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准备gre之前我的英语水平很不均衡,语法语感都不错,单词极差。。。所以经过gre单词的洗礼之后补上了短板,才能在短期有了质变。

1.考试概况
昨天运气还是挺好的,碰到的是q的加试。三个q的section的难度大致是3>1>2,个人猜测第二个应该是加试,三个q总体还是蛮容易的,没有不会做的题。关于v的总体感觉是填空比pp2要容易,阅读难度大致相仿吧。
在做第一个v的时候我犯了一个弱智的错误,可能还是太紧张了,居然在做第17题时认为只剩3题。一般剩最后两个阅读的时候我都会先做题目多的那个,于是我就先跳过第17题逻辑题,去做后面那个阅读。最后一个阅读感觉有点难度,我基本是读了两遍才勉强读懂,然后做完19题后以为这个阅读的题做完了。。。回去做17题,做完后又纠结很久,磨蹭够了才看review,结果。。。。发现第20题没做时只有40几秒了,又是个要定位的题,草草选了答案,很不确定,然后开始break
break的时候我在想会不会因为第20题让我刚好进不了hard。。。第二个v做了几题后,基本判定不太可能是hard,关于20题的遐想再次闪过。。。不过很快我也就重新把注意力集中回来了,第二个v仍是感觉填空比较简单,做完觉得正确率应该还可以。
到了最后一个q我基本已经体力不支了,以至于做到后面10题时四肢有麻木感。。。不过我还是坚持做完后检查,把时间用完。
考完后看见分数精力又立刻回来了。

2.对GRE的认识
Q1
Other than just a communication tool, language plays a far more _____ role in human civilization, the carrier of thoughts, which ironically happens to be ______ by the majority.
A.menial D.neglected
B significant E.considered
C prudish F.impaired
答案 BD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
我们的绝大多数思考都是以语言为载体进行的,用语言描述存在,基于语言推理结论。而GRE就是在诠释如何用英语承载思想。
没有表达效果一样的句子,只有不够敏感的读者。GRE的句子很绕,但是它绝不是故意刁难考生,而是为了更精准的表达思想。若是换成一种结构很简单的“同义句”,表达效果很可能会大打折扣。

Q2
Ironically, despite xx always tried to depict the world with _____, in the process of shaping his own behavior, ____, instead of resonability, always became the major source of motivation.
A rationality D exuberance
B intelligence E emotion
C fealty F fallacy
答案 AE
考GRE前我托福跪了两次,不堪的经历。。。准备托福很难像准备GRE那样可以用emotion来激励,因为GRE更深刻,也更精妙,每一个题目都是一个鲜明的观点,富于启示性。
英文长句子的内在关联性可以完美地与语法契合,而这往往是中文难以做到的。中文的美主要体现在它的灵活与变化,而英文的美则体现在它表达复杂思想时的惊人效力。

3.备考

单词
直到考前我的单词水平也不容乐观,虽然我70%的时间都在背单词。。。红宝核心词汇80%左右的记忆率,100%眼熟率。红宝拓展背到list 33就放弃了,而背过的红宝拓展记忆率也是极低的。3000比较扎实地过了一遍,可是仅一遍,之后没有再复习,估计记忆率大概最多也就60%左右(当然,主要因为里面有很多就是红宝核心词),眼熟率大概80%吧。
不过,这样的单词量对我来说也基本够用了。

花多少时间背单词,单词背到什么程度,这些都是因人而异的。只说“因人而异”是正确的废话,所以具体的细节我会稍后解释。

由记忆特点决定单词书。
背红宝还是背3000,这是几乎每一个考GRE的人都纠结过的问题。
单词书和词典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
一个是用来记的,一个是用来查的。
所以一本好的单词书,“好记”是第一位的,准确性次之。
3000比红宝详细,红宝比3000好记。
然而,每个人对于“好记”的要求是不同的,对于“准确”的要求同样也是不同的。很多人喜欢3000胜过红宝。3000每个单词的释义条目数和释义长度是远高于红宝的,很多人背完红宝书还是不能充分理解单词的意思,但背完3000就感觉茅塞顿开。然而,高清晰度的释义是有代价的,那就是单词更难背。可这对比较善于记单词的人来说不算什么,还是可以顺利地背完。而对于另一些人来说,释义的高清晰度价值却并没有那么明显。
一个词的本意和引申义大多数是一脉相承的,这是语言的自然发展规律,把它们分成不同的释义分别记忆有时候没什么必要。举一个例子,acerbic,既有“酸”的意思也有“尖酸”的意思,可这种引申是自然而然的,而且在中文中也有同样的引申。即使你不知道它的引申义,在具体语境中把它看成是一种修辞手法,也可以很自然地得出它的意思。
其实很多熟悉的词脑子里的第一反应不会是“它有几个意思”,而是“它是什么意思”。举个例子,中文的“熟”,既有烹饪层面的意思,也有形容知识掌握程度的意思,但它们真的是两个不同的意思吗?它们描述的不同事物特性之间有一种内禀的联系,这种联系在对一种语言足够熟知之后就可以很自然地察觉,而这种能力我称之为“词感”。

由“词感”决定单词背到什么程度
一定的”词感“在单词运用时可以弥补单词记忆程度的不足。
前面提到过,虽然我的单词背的不多,但对于我基本够用了(当然,只是“基本够用”),因为“词感”可以很大程度上弥补单词的不足。
词感包括以下几点:①顺利成章地理解绝大多数词的引申义的概率。②眼熟但不认识的词在有具体上下文时能够回忆出意思的概率。③不眼熟甚至没见过的单词能够推测出意思的概率
第③点有必要解释一下。任何一门语言,它的构词都不是随机生成的,而是有规律可循的。背多了单词之后很容易发现,有些意义相近的单词在构成上是有一定的规律的,词根词缀是很重要的一方面,除此之外还有些微妙的规律。而对于构词规律的体会是个很自然的过程。我以前试着根据词根词缀背单词,但并没有什么显著的效果。一个更健康的理解词根词缀的方式应该是在积累了很多具有相似特点的单词后情不自禁地去找寻它们的规律,在此过程中理解了词根词缀。

由记忆曲线决定背单词的策略
对于像我一样记单词非常困难的人来说,背词法是非常重要的。
为什么杨鹏可以17天搞定GRE单词,我就不行。因为记忆曲线的不同。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只是一个统计规律,找到适合自己的背词法必须先寻找自己的记忆曲线。杨鹏在书上说,5分钟背完红宝书一页,然后回头复习,这时候都能记住。很可惜,对于我来说这时候已经忘光了。。。每个人的记忆特点真的差距很大,就我自己而言,1秒钟可以记住一个单词,然后背到第三个单词时第一个单词已经忘了。糟糕的是,每个单词多花些时间记还是会很快遗忘,就算是花5分钟记一页的单词,记忆率还是很低。不过杨鹏有一点说的非常有道理,那就是在遗忘点进行复习是最有效率的,遗忘点大致就在将要忘记时或刚好忘记时。所以根据自己的记忆特点,我记新词的时候每3个单词就循环一遍,一页内的单词已经循环了好几遍了,这才勉强在一页过完后短期记住新词。
举自己的例子,只是想说明每个人记忆特点的迥异,所以寻找自己的记忆曲线是尤为重要的。

填空
包括text completion和sentence equivalence.
对于像我一样记不住单词的人来说,填空题的训练应该和背单词同时进行的,在实际运用中体会刚刚记住的单词。
ets有资格出GRE题,princeton,magoosh等只能出模拟题,因为ets水平确实高。ets的填空题,大多都是很自然地表达一个鲜明的观点,然后很自然地挖了几个空,有时又会有一些很自然的误导,有些做完后甚至是会忍不住回味一下。不过princeton,magoosh我也只是做了很少一点,不敢妄下定论,不过就做过的这些题来看个人感觉和ets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所以向来被人诟病的新东方红皮书其实真的是个不错的材料,老g改新g,改的不好的地方也就只可能是干扰项,而干扰项其实只是一个minor factor,重要的是句子的逻辑关系。况且红皮书绝大多数题也都没什么问题,不过我只做了潘晨光写过解析的那部分。
而og,ets官方练习册,pp2,这三个仅有的ets出的新g题,其珍贵程度更是不言而喻。
个人觉得,填空是一个开窍的过程,开窍了之后会感觉很容易,这时候单词就变成做填空的主要拦路虎了,所以在做填空的过程中会不断对背单词有新的认识。

阅读
阅读被大多数人认为是gre最难的部分,绝非是浪得虚名的。然而,对于英语基础还可以的考生,慢慢读懂是完全没问题的。所以gre阅读的关键问题就是没时间慢慢读。
20分钟以内一篇长阅读加3篇短阅读加一道逻辑题,要是填空碰到障碍留给阅读的时间还会更短。我开始时觉得这速度简直不可思议。我干什么事都比较慢,所以速度方面也向来是薄弱的,薄弱到什么程度呢,高中英语考试写作文的时候一般剩余时间在10分钟以内,而这个时候考场大多数人已经开始东张西望了。
做陈虎平36套第一套的时候我一题都没定位,看完文章就选,连蒙带猜对了一半。第二套我想试试慢慢做能到什么正确率,于是很开心地只错了1题,鉴于当时我的填空还在借助有道词典练习的状态,当时就决定阅读先放着不管了。
等到填空问题不大时,我开始决心突破阅读。其实我一直知道自己的阅读速度并不慢,做题慢的原因是因为太喜欢纠结了。于是核心问题归结到了减少无用功上。

什么叫做无用功?如果考生所分配的时间并不足以改变最终选项,那么这段时间所做的事就是无用功。举一个例子,一个读完后记住的细节,看到选项直接选了出来,可是不放心,于是又回文定位,得到的答案还是同样的选项,于是进入下一题。这样,回文定位和不回文定位直接进入下一题并没有对考生做出的选择做出实质性的改变,于是这个回文定位的时间就做了无用功了。
可有些人会说,万一回文定位后选的不一样呢?确实,有记忆偏差的时候,即使是比较有把握的记忆。但是gre考生需要权衡的是这种改变选项的概率值不值得你去花费哪些时间,很可能因为多花费的这些时间导致题目做不完。
要减少无用功,首先要辨别无用功。这又是一个因人而异的问题了。有些人需要充分理解文章才能做题,而另一些人跳读略读文章把握之后再回文定位。对于前者,读文章的几乎每一句话都是有用功,因为它们是充分理解文章的必要条件。而对于后者,读文章的非主干句并且没有出题点的句子就是无用功。
我属于前者,曾经试着用后者的方式做题,根本做不了。。。在尽可能地避免无用功后,我发现我不但不会做不完,很多时候还有时间安心的把读不懂的句子读两遍。有些奇怪的是,这种速度的提升竟是一个突变的过程。

数学
在熟悉了基本题型,认识了主要的数学词汇后,找一个不会做的gre数学题真的很难。。。
gre数学大多数题目比较像小学稍难的应用题或初阶小学奥数,以及部分简单初中或高中题。我做的数学题主要就是og题加pp2模考时的题,猴哥112难题做了一半,然后就觉得没什么做的必要了。
虽说gre数学简单,可是我每次做题还是都会错,考前只有自我安慰真正考试时候精力集中些可能不那么容易粗心。总之能考满分还是运气好。

4.考前情况
在阅读速度水平质变后(考前两周时),我做了ets官方练习册剩下的set3,正确率19/25,当时我就觉得我verbal有希望冲击160了。不过之后却并不是那么顺。pp2第一套是在阅读水平质变前做的,第一套14/20,出了hard,hard只有9/20,最后verbal分是154,不过根据网上流传的评分方式,大概会高些吧。虽说pp2第一套有一两题是见过的,可是第一个section却也错了几个真正考试集中精力怎么也不可能错的2b错误。所以当时自我感觉良好,心想阅读又有了质变,这次考试有希望冲击个高分了。可是考前一周被pp2第二套彻底打击到了,9/20出medium,medium13/20,verbal评分153。虽然只是退步1分,但对gre评分有些了解的同学可能都会知道,真正的考试这样两种正确率其实是会差很多分的。我的第一感觉是pp2评分是不准的,可转念又想,这可是ets官方模块软件啊。。。于是第二种假设很自然地产生了,那就是pp2第一套的评分和网上的说法相差这么大,这不是因为评分有问题,而是pp2第一套的难度系数和正常考试比是偏低的,也就是pp2第二套才是和考试难度相仿的试题。于是当时对gre的目标又降回320了。。。
由于心情不好,做完pp2第二套的那天下午,我在自习室打了一下午风暴英雄,但愿没有影响到别人。。。。
考前一周,把留下来的og两套笔考模拟题刷了一遍,正确率大致在16/25,再也找不到当时做官方练习册set3的感觉了。
考前最后一天又被pp2第二套吓到了。我对着答案做第一个section,弄出verbal hard和easy,hard居然只对了7个,easy好像也就对了14个,而最让我害怕的不是正确率,而是单词!!hard里面text completion和sentence equivalence加一起只对两个,而easy里面阅读就错了一个,也就是说其他的错误也都来自填空。而这些填空题错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单词不认识。。。所以我当时就在怀疑我这种只能把红宝核心背掉的单词量是不是足以应付考试,还有,我所谓的“词感”到底靠不靠谱。。。
所以,背单词不是那么困难的话还是多背些单词的好。
不过4.11的考试填空单词基本都认识,而pp2第二套难度也确实是略高于真实考试的。。。

5.其他
关于加试
加试是v还是q影响的主要有两点:心理和体力。1.心理:①gre的难度自适应是个common sense了,可是一个不知道在哪个section出现的v加试会导致考生无法从难度自适应判断自己在前一个section的答题情况。②而当一个v做的很好时,另一个v做的不好时,考生可能情不自禁地去想到底哪个v是加试的问题。2.连q加试已经让我体力不支,很难想象3个verbal会带来怎样一场恶战。3个小时45分钟高强度加上2点不吃午饭,体力真的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而verbal耗费的精力也确实不是quantity能比的。

关于难度自适应
①ets的难度系数对具体考生的适用性还是会有所差异,也就是说有些难度是因人而异的,有些难度系数高的题对具体考生来说未必难。②有些题做错并不是因为难,而是因为粗心,而当一个section中不会做的题比例增加时,粗心看错的题就的概率就更可能落在不会做的题的概率区间内,而不会做的题粗心了也并不影响,因为反正都是不会做。。。
如果你相信ets是一个足够严谨的考试机构,把以上因素都考虑进难度系数的算法模型的话,那么出hard和出medium应该就可以同等程度的反映一个考生的能力了。而就算hard可能会更容易考出同等条件下更优异的成绩,这也只是一个概率问题,不是绝对的。至少这次的考试我觉得出medium还是蛮好的。
  • 5
6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