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手册】非牛人非牛校申请总结

avatar 99
formatting
3319
7
申请过程中从文书修改到选校,都受到了Warald的鼎力帮助,感激之余,感觉自己也应当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写出来,不求别人模仿,但求从中找到可借鉴之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应Warald的要求贴出这个申请总结,是在刚拿到offer的时候写的,时过境迁,现在看来有些地方可能还有漏洞,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正文如下:

申请接近尾声,把自己的经验教训分享一下,以供后来人参考。希望后面的师弟师妹们少走弯路。这里的内容仅代表个人意见,大家还是批判着看吧。

学过控制理论的人就这么一个毛病,什么东西都喜欢从框架上先搞清楚,然后慢慢的往里填东西来充实。这一次,就把申请从头至尾重要的环节说一下,附带自己的经验教训。另外,和别人重复的东西我不会说,因为别人已经总结的很好了。

step1:决定出国

不要奇怪,别以为申请的第一步就是拿出单词本开始背单词准备考试。因为那样的话,很可能你拿到了一堆成绩之后,或者还没考试之前,就拍拍屁股参加招聘会了。有多少人在准备出国的过程中,常常访问的网站渐渐从“寄托”“太傻”变成了“中华英才网”,多少人拿到了offer,甚至是dream offer之后发出心底的呐喊“我为什么要出国”。。。如此种种,都是因为第一步没有做,那就是决定出国。这个决定,绝不是拍拍脑袋,然后告诉自己要去泡洋妞做出的决定。那么如何做决定呢。我说一下我觉得最合理的决定流程:听别人说出国很好--询问出国的好处--自己通过查资料来求证道听途说的东西,充实不全面的信息--在这些信息中找到自己要的东西--衡量付出和所得以及成功率--决定是否走上出国路--如果干,那就往死里干!

step2:GRE和TOEFL考试

个人推荐的顺序是先G后T,原因是,G的单词覆盖了T的,而背单词是一个tough enough的事情,所有的成就感都是苦中作乐。所以,和申请出国一样,能一次干完的事情,绝对不要分成两次!

G综述:
G我推荐不要报班了。如果你实力和我一样一般般,或者比我强很多,那你别在新东方耽误时间了,自己按杨鹏17天的方法做下去比什a么都高效(是方法,不是一模一样,一天被好几千个单词,你以为我是畜生啊!理解方法,适当调整策略最重要)。如果你实力比较差,甚至很差,那都无所谓,我不是想安慰你,因为确实在浩瀚的GRE词汇海洋里,你以前的那点小基础会立刻被淹没在人民战争的汪洋里。G考的是词汇和逻辑,最最最重要的就是词汇(逻辑出问题了我觉得这不是小问题,我没办法了-____-!)。所以搞定了词汇,至少保证你不会低于1300。我就是没彻底搞定丫的,1280了。。。总之,沧海桑田之后,GRE存于我脑中的就两个字,“词汇”!
G详解:
考试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作文机考(AW),上机写两篇作文,分别叫argument和issue。argument就是给你一篇描述性文章,让你挑出其中存在逻辑不严密的地方,我们可以形象的称之为“大家来找茬”。有的同学可能不太适应,尤其受过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人之初性本善”教育的中国考生,很多都是以宽容谅解的心态面对陌生事物的,从来没想里面还有不对的地方,因为所以之间还可能存在错误。没事,不适应是暂时的,老美弄这个考试的目的之一,就是让你知道,坏蛋和sb到处都有,全世界都一样。issue部分就是给你一个话题,说说自己的观点。这部分最重要最重要的,不是观点是什么,而是你到底能不能说明白你为什么持有这个观点。也就是,老美看中的不是你的view是否是对的,因为世界上很少有绝对的对错。老美想看到的,是一个雄辩的Chinese,就算是说美国是坨屎,你只要能强力supporting your view,他们也会点头给你一个pretty good。简单总结一下作文,argument你要尽全力无比刻薄的找出所有的文中的漏洞,他们都存在于因果关系之间(有例外,很少,自己总结吧)。issue就是要表明自己的观点,最重要的不是观点对不对,而是你能不能雄辩的证明他!
作文部分说完了,到了G的第二大部分,笔考。科目有两科,Verbal(语文....)和Quantity(数学^o^)。Verbal包含有类反、填空、阅读。类反考的是词汇量,词汇牛逼了类反就牛逼了,别着急做真题,就背单词,你听我的没错。填空和阅读都是考逻辑。这里推荐两本参考书,填空是陈圣元的“GRE句子填空”,阅读则是“花儿阅读”。如果你有足够的时间,这几样东西吃透了足够让你500+。我就是没时间,没吃透,有的都没吃(-__-!),导致最后没上500...(我发现我怎么都是反面典型,晕)。语文简单说完了,再说说数学。不了解文科生,如果你是理工科学生,那么我觉得一般的情况下,只看一下“陈向东数学高分快速突破”就足以了。提高阅读速度,保证准确率,800分满分在向你招手。有些东西我说的很简略,因为他确实没什么需要提及的地方,但并不适用于所有人,如同开篇所说,别人讲过的,我不会再重复说,那是剽窃,我说的就是我独特的感受和自己的经验。取精华,去糟粕,求同存异,再好不过了。
G总结:这是一个不能偷懒的任务,你想拿到好成绩,你就必须100%努力。100%努力是拿到好成绩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有一阵子,我最烦那种轻描淡写的show一个超牛逼分数然后说“我也没什么经验啦就准备了两个月”这种人,你自己背专八词汇哭的满脸鼻涕的时候你怎么就忘了,基础打完了在这边显示自己多么牛逼俯视其他人么?莫装逼,比你牛的人有的是,如果要崇拜,你差的还远呢。

T综述:
个人认为,TOEFL是一款非常能锻炼英语能力的考试。价值并不在于考试的本身,而是在准备考试的过程中,由于很难偷懒耍滑,有些能力是确确实实提高了的。我推荐,即使不是为了出国,在外企混,也可以试试TOEFL。(GRE就算了吧哈,真爱生命,远离自虐)
T详解:
考试分四部分:阅读,听力,口语,写作。具体讲解四部分如何准备的我不想说了,网上很多资料,我当初没时间自己查资料,所以报了新东方。自己感觉有收获,所以不能说钱白花了。但是,新东方始终是一种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东西,你别指望着他帮你考出一个120来。对于考过G得人,阅读和写作那都是mini case了,直接无视,考前模拟的时候做做就好。我G的作文才4分,考T之前就写了两篇模拟作文,最后考试还是28分(满分30)。不是偶然的,而是作文就那么点道道,搞明白了一通百通。我想详细说说听力和口语。这两个东西我算是栽了。考托福最怕什么?一个是最怕出冤案,就是某一单项出现个位数分数的情况,另一个就是最怕出个恶心分,比如其他都还好,口语弄个19...就像是生日蛋糕上趴了个苍蝇,你不但想把她弄下来,还想把它拍死然后鞭尸然后把蛋糕也扔了!我就是第二种情况。。。要不是忙的实在没工夫跟他斗智斗勇,我还真就再考一次T,nnd为啥每次的大家说的不要去做的事情我都会做得很顺其自然,难道这就是我小学和幼儿园的时候不听老师话的代价和报复么。。。。说了真么多,我就是想告诉大家,好好练习听力和口语,你可能一直没有效果,甚至越来越差,但很多人都是在某一天,突然发现自己仿佛从失聪中恢复了一样能听懂老外说啥了。这就是量变到质变吧。每次想到这我都是带着口水的,因为我没做到,我一直在做的事情是量变,还没等到质变,考试日期就到了。(不好意思,这次失败我又笑纳了,见笑。)。至于口语,你能听懂了,真正的障碍就解决了,多准备一些段子,我保证你能拿到高分。事实证明,我口语中拿到高分的那几道题都是我精心准备的,哇哈哈。我想起了一个道理,那就是阴谋绝大多数都会成功的,因为他是阴谋;阴谋最终还是会失败的,因为他是阴谋。哈哈。我的建议是,找30个高频题目。自己每天练20个,反复练习说,就跟正式考试一样,不出一个月时间,你的口语表达不会有问题。如果此时你的听力问题也解决了,那你的T就妥了,准备迎接自己成为牛人的那个神圣时刻吧。

在准备GT的过程中,如果能有一个人和你一起,双方互补一下,那是最好不过了,不过千万不要动机不纯,最好找同性的。在准备G的过程中,感谢某两位同学的一路相伴,在准备T的过程中,感谢另外某位同学的一路相伴,没有你们,我可能就挂在GT路上了。敬礼,礼毕。

今天先写到这。没想到时隔两年多,我还能写出这么多体会,我真是佩服自己的记忆。GT路辛苦,但很单纯。就如同社会上的人会羡慕学生间的恋爱,那么单纯。它可能不够完美,但却少有杂质。走过了GT这一步,同学们,我们就要跨入申请的“社会”了。和单纯的语言考试说拜拜吧。

待续......

接着上一篇的说,语言考试和北美硕士生入学考试我们都拿到成绩了,现在我们就正式开始五彩缤纷的后半段申请之路。就如同开车一样,考完了驾照不等于你就成了有车一族,他只代表你通过了一次考试拿到了个照。回头想想拿到满意的GRE成绩之后,拥抱二姨告诉她我一定能出去,还是有些冲动的,也可以反映出当时的自己对申请困难估计不足。

重要声明:我只申请了Ph.D. 所以我对于申请的经验只适用于要去美国读Ph.D.的学生,如果你是申请Master的,就只能批判的继承了。

申请后半段的任务主要包括:准备文书(personal statement, resume, recommendation letter),选校,陶瓷,申请进度跟踪。我们一项一项说。

step3:准备文书

文书包括上面提到的ps,resume(有人也叫他cv),rl。

ps的作用顾名思义,把你自己该说的话,该让招生委员会知道的东西写在上面告诉他们。作为申请Ph.D.的学生,我觉得在ps中应该出现如下东西:以前做过的项目和研究,在项目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的对于未来的研究兴趣(当然是和这个学校这个专业方向match的,即使不是也要这么写!除非你就是不想去),对于这个学校这个专业的理解(最好写一些,可以浅显,但不能装x),自己的未来目标(研究领域,职业方向)。

resume就是简历,把自己从大学开始(高中就算了吧,除非你获得了奥林匹克竞赛云云)获得的各项荣誉写一些,自己目前的学位和正攻读的学位写一下,以前才加的项目,竞赛成果等等,所有应该在简历里出现的东西,只要不是为了找工作,全部给他罗列上!简历的作用,就是招生委员会想要了解你的背景但却不想费太多时间的时候,能够通过看你的resume轻松搞定它,你就帮帮他们吧,哈。

rl。人家老美规定rl都是推荐人自己写的。结果无奈中国人太多,导师时间又太少,所以现在就变成了学生写,导师签字就ok的事情了。如果不是申请top级的学校和专业,那么rl的作用我持保留意见。今年我申的一个学校(实在想不起来是哪个了)竟然在网页上通知,由于处理推荐信过于麻烦,浪费了申请审核的大部分时间,因此今年我们学校的推荐信不作为申请者的申请材料被处理。也就是,不用推荐信了...直接被雷倒了...但是!!别人不重视归不重视,你自己没权利不重视。那么rl怎么写比较好呢。我的看法是,rl和ps应该是互补的。既然时代将写rl的大任交给了你,你就要承担起这个责任为自己充分负责。ps写的是从自己的角度描述自己的长处,那么rl就应该从别人的角度描述你的长处。这时候,没必要三封推荐信都写这个学生多么聪明,没必要啊,一封就够了,老美默认中国导师都是诚实的好人的。所以,每封推荐信都应该反映你的一个甚至几个重要优点,都能映射在你的ps里面。比如,我的推荐信,一封写我研究能力很突出,一封写我适应能力超强,自学能力超牛逼(因为我是转专业申请,这个能力我觉得有用),另一封写我是举世罕见的智力超群的儿童(1岁开始背唐诗,三岁开始考GT)。总之就是每封信你都要充分利用。只要你别把自己吹得太牛逼,和你的GT成绩以及GPA以及paper数量不符,就没有什么不可以!

step4: 选校

选校包括两条主线:主线1,你适不适合这个学校;主线2,这个学校适不适合你。两条主线并行进行。要知道你适不适合这个学校,其实就是看你的GT分数和GPA是否满足学校的要求。所以你可以登陆学校的网站,找有Admission或者Prospective Students字样的链接点进去,你会在那里找到针对international students的详细而苛刻的要求。另外提一句,大部分学校都采用的“网申”系统的入口链接都在这个下面找。而对于另一条主线,要知道这个学校适不适合你,其实用白话文说就是看看这个学校你申请的专业有没有适合你的老师和项目。查找方法是在主页上找Academic字样的链接,然后找College字样的,然后找Department字样的,找到你要申请的Department点进去就到了系里的主页了。在系里主页里,你可以找到如下信息:Faculty(老师列表,进而可以找到他们的主页,上面有个人的详细信息,各方面的),Research(系的研究领域,就是大的研究方向,名头都很大,从排名第一到排名200的学校,你会发现他们研究方向都是一样的,其实就是名字一样,具体做的项目和研究内容是千差万别的。),Staff(教职员工列表,你可以在这里找到谁是招生秘书,以后申请的进度查询和结果询问都要找他),Admission(有些学校和专业会在学校的招生要求基础上,另外附加一些要求,比如推荐信直接寄给系里一份等等,这些要求都写在这里面)。什么叫适合的老师和项目?越牛越适合。当然不是!多少小牛被成年牛踩死在乱蹄之下,多少小小牛被小牛踩死在乱蹄之下,多少mini牛被小小牛踩死在小蹄子下,多少....我不废话了,我的意思就是你能申请的上,符合你的实力档次的导师和专业才是最适合你的。别以为你可以撞大运申请到一个超级牛逼的老师,而别人都没听过他。在信息足够对等的时候,一切的投机都是要死翘翘的。另外,如果你说,你不知道申请什么专业,那你问别人用处不大,主要还是靠自己,在学校主页里查每个系都是研究什么的,你喜欢什么,哪个方向你有基础。选校选导师都是要陪功夫的事情,和考G是一样的,一份付出一份收获。他不会保证你成功,但可以最大程度的增加你飞越成功的概率。

我当时的选校,也是梦想过uc-Berkeley这种dream school,可是越来越多的信息告诉我,花七八十刀去满足一下自己可怜的幻想,还不如买双新款阿迪穿着顺脚。人要有梦想,但不能幻想,把握一个度。现在我要提一下,在初步选出了符合自己要求,自己也符合学校要求的学校之后,我们如何进行进一步筛选。我们要考虑的问题包括:学校招生传统,学校和教授的口碑,未来出路。对于招生传统,我们可以简单的从寄托和太傻上的往年录取榜上查出来,虽然样本数并不是很足,但是也可以管中窥豹了。如果确定了某个学校,也可以直接发信问小米(秘书),问问他们以前招不招中国人,这个没什么可非议的,老子问问不行么,你不想招中国人,就别骗中国人的申请费。你不在乎那点破钱,中国广大劳动人民在乎,再说了,你不在乎,你收什么费啊!这里我要提一个问题,那就是大众情人与冷门的辩证关系。比如U of Florida还有TAMU还有Ohio State U这些学校,都是是个申请的人都会申请的学校,这种极热的学校,你等于和牛人拼刺刀,你觉得你行,那没问题,你觉得悬,那你就该想想该不该选了。人家喜欢中国人是事实,但他们没有能力把所有申请人都录取也是事实。那位嗑瓜子的看官你说什吗?你说美国哪有学校竞争不激烈的?我觉得,1000个人竞争10个名额和500个人竞争10个名额这两种激烈程度还是有区别的吧,提示到此,其他的看每个人各自的理解了。我不赞成选极热的学校的同时,也不赞成选冷门,就如我说的选校首先要看的招生传统,如果他以前都没有中国学生去,甚至没有国际学生被录取,那么我很负责任的告诉你,你被录取的可能性可能还不如在极热的学校。他们的区别可能就是可能录取和不可能录取之间的区别了而不是录取的可能性多大的区别了。这里给出我自己总结的一个小tip,就是找一个大家谈论的少的学校,在论坛上搜索关于他的帖子,如果数量很少,那么证明这个学校不是大众情人学校,不热,然后发信问小米收不收中国学生,有没有financial aid,如果是肯定的答复,那么基本这个学校就ok了,被录取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了。成功的案例就是Florida State U, 我就是按这个思路来的,我也一直感觉他会给我offer,最终结果也确实是这样。当然了,这个思路知道的人多了,也就不叫tip了,也就失效了。所以啊,人生最重要的能力,不是你掌握了一项巨牛逼的技能,而是你掌握了正确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前者只能给你带来一时的利益,人外有人,你迟早会被别人淘汰,也很可能被时代淘汰(车工钳工再牛逼,能做出汽车么),后者则可以让你克服重重困难,虽然过程很痛苦很费神,但往往结果不会很惨淡。第二个要关注的问题是学校和教授的口碑,这个问题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猫有猫路狗有狗路。我的方法除了看寄托太傻,然后询问前辈之外,还上老外的论坛去看看他们谈论的话题。我们有寄托太傻研学,他们必然也有。这里推荐一个我找到的College Disscusion,觉得上面的人讨论的还是挺有深度的,至少是针对我的学校如此。 还有City-Data,对于了解一个城市还是很有帮助的。 当然肯定还有很多有价值的网站和论坛,我只想说,善用google.com,虽然效率低一些,但正是因为这个,你才会发现别人很难发现的东西。第三个需要关心的问题是未来的出路。如果你想学出Ph.D.然后直接当老师,那么你需要关注的就是这个实验室牛不牛,导师的network怎么样,如果你想还有很大可能进Industry,那么你还要关心所在地是否有能接住你的行业和企业。我觉得最高效的方法就是直接问你的导师(if you have),或者联系那边的前辈,或者自己利用搜索引擎。

step5:陶瓷

学校和导师选好了,你就要陶瓷了。陶瓷的作用就是在正式申请之前,知道老师要不要招人,自己的实力能不能打动老师。对于这个我不想多说,因为我实在是没有成功的经验,发了无数封的陶瓷信,给我回复的就一个老师,告诉我background sounds interesting,鼓励我申请。最后这个学校把我rej了,晕。而我认识的一个南大毕业的大哥,春季走了,陶瓷信回复率100%。如果有机会,我让他帮忙写篇陶瓷心得发上来,以飨后人。

step6:申请进度跟踪

大部分学校需要进行网上申请,简称网申。算是申请事业由手工操作转向信息化管理的一个进步。你把申请的信息都在网申系统上填好,以后学校更新你的申请状态都会通过这个系统反映给你,当然大部分学校还是会再有消息的时候给你发email通知你的。申请进度跟踪这一步,需要做的工作就是从你材料寄出的那一天起,通过email和小米联系,确保材料齐全,询问何时出结果,有结果了询问自己是否能拿奖,如果在waiting list上询问可能性大小,拿到奖了询问如何进行后续操作。总之,就是通过email询问你申请这个学校的所有相关信息。这一部很重要,因为有些学校给你rej是不会通知你的,等待消息的过程也是很煎熬人的。我就曾经几度崩溃,杀人放火坑蒙拐骗,虽然都没干过,但也感觉自己不太正常了,有强迫症的痕迹。

如同师兄所说,选校和申请如同一个系统工程,复杂得很,岂是我一句两句话回忆得起说得明白的,所以暂时把感觉要说的东西说出来,以后再想起什么在用单独的专题补充上来。在整个申请的过程中,师兄,还有张震等人,给了我莫大的帮助和鼓励,陪我度过了一个个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尤其师兄,我帮助别人的经验都来自于师兄的传授,我只是一个媒介把他总结出来传承下去,加了一点点自己的经验。在这里,在申请的尾声,向你们致以最真挚的感谢。人生路途短短,此间真情无限,愿意一人火焰,赠与众生温暖。太傻上有人说过一句话,大致意思是,你成佛了,也要把别人度成佛。我没修炼成真身,但不影响我把自己总结的告诉其他人。我没经验,我还没教训么?!
  • 1
7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