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那些事儿——咪咪鬼的申请总结

avatar 46065
mimighost007
4691
12

今天早上去DHL那里寄了财产证明和response form,12 Fall的申请也基本告一段落了。想想从大二开始一路走来,申请之路也是颇为坎坷的,觉得有必要记录下来,一是对自己两年来的日子有个交代,二是如果也希望对于后来的同学有些帮助。


先上背景和结果:

北航SE专业小本

GPA Overall 3.5,Major 3.7

G: 1390+3.0

T:108(S20)

清华实验室水实习大半年,1 Top Conf Poster(1st Author)不过是申请之后出的结果,所以没用上。



申请(6MS + 6PhD)结果:

AD:CMU-VLIS(accepted)

Rej:Rutgers(PhD),UCSB,RPI(PhD)

Pending: PhD:UNC,OSU,Northwestern,Utah,MS:UCSD,UCD,Brown

Withdraw:USC


从结果上来说,并不好看,只有CMU-VLIS一个AD,但是这program是最想去的花费了最多的心力,所以,就我自己来说,今年的申请是成功的。虽然美中不足,但是结果皆大欢喜。


文章可能会比较长,所以在此先谈谈章节的组织:二章主要谈GT以及英语;三章将会重点讲一下我眼中的申请的定位和选校;第四章将会着重于研究背景;第五章关于文书准备方面的心得体会;最后一章将会谈一下自己在DIY申请过程中的,心路历程和对于明年申请形势的展望。

1.GT的重要性

对于GT考试,我先大家关心的问题主要是:GT成绩到底在申请中是一个什么地位?对于这个问题,一个比较权威,我也很赞同的说法,来自于Stanford一个committee的揭秘申请审核过程的文章74.125.71.104,其中提到GRE和Tofel的作用主要是作为一个筛选申请者的negative filter,也就说只要上线就可以高枕无忧。但,这是否代表着申请者可以不重视GRE和Tofel的成绩呢。答案是否,理由有二:


1.申请人数剧增,形式严峻:其后果是,GRE和Tofel成绩水涨船高,以前那个1350+3.0的金科玉律已经失效,考上这个分数并不能对于你申请起到多大的保证。毕竟像AW这种最不被重视的环节,都被堂而皇之拿来拒人。由于申请人数剧增,学校应该会更加频繁的用GT刷人,也就是说以后低GT会极大的拖累你的申请,尤其是在MS的申请中。

2.GRE和Tofel可以真实的提高你的英语水平:没有经历过GRE和Tofel准备的申请是不完整的,每个人都有一段关于GT的刻骨铭心的经历。挑灯夜战背单词,被各种题目虐的体无完肤信息全无,依然得咬着牙做下去。但是,这样过来之后,英语水平会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最主要来自于词汇量的扩大。如果没有GRE的词汇量的辅助,你在之后的研究与申请上也会寸步难行。读paper和写paper,高中水平的英语肯定无法应付。而且学好英语也会带来一些好的副产品,比如说可以无障碍的看美剧,听英语的podcast,去论坛和美国人唠嗑,这些对于开阔眼界也是很有好处的。


就今年的形式看来,我建议大家把GT的期望提高,应该冲着老G 1400+3.5,T 100+的水平去准备,这样才能在申请的过程中处于一个比较有利的位置。对于个别的学校,比如Brown,主页上面显式的要求了需要105以上的T的,如果你中意这类GT控的学校,那么就要在GT上下一番功夫了。

强调了GT的重要性,接着就是如何准备的问题了。这里谈谈自己的情况。我自认英语底子比较好(大二六级考了600),花在背单词的时间大概有2个月,用了杨鹏17天的方法背单词,用红宝的遍数来衡量大概有20遍左右。接着花了1个月的时间来做各种的题目,现在新G好像已经没有类反了,所以就不考虑这一块,填空用的是宋浩的那本GRE教材,做了一遍。阅读靠的是平时的积累,素材就是我用google reader订阅了各种英文的博客。托福的话,大概用了2周的时间,准备主要准备了一下口语(虽然还是悲剧了。。。),单词和写作神马的吃的都是GRE的老本。如果目标申请PhD的同学,那么务必要把口语考高一些,因为口语在评TA的时候有很重的分量,而TA又是最常见的一种奖学金的形式,口语务必要达到23+的水平。最后,新东方的课还是有用的,至少可以消除一些新手对于GT考试的畏惧感,当然他们对于GT考试作用的“神化”要有自己有数,不要被忽悠了。


2.定位和选校

其实定位这个工作是申请里面最最重要,但是也是最最困难的一个工作。重要是因为定位工作贯穿你整个申请,定位如何直接决定了你申请的难度以及你应该如何提升自己以达到你定位的标准。但是定位也是困难的,因为本质上定位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通过和前一年的申请者和自己周围的人进行对比,综合各个信息来源,来最终界定自己的位置。但是困难在于,你很难把握整个申请者群体的水平,仅仅依靠网上信息和别人的评论是很难准确定位自己的。比如就今年的申请来看,之前地里的定位帖子有很多“用upenn保底”和“哥大大水校”这种言论,但是在今年的结果基本上已经出来的今天,可以负责任的说,全部都是错误的。由于申请者人数的剧增,“水校”这种慷慨的存在,会来越来越成为一个美丽的传说。这是一个残酷的现实,因为比起你的师兄师姐,你的背景可能不输给他们,甚至还超过他们,但是由于申请大势的原因,被当年的他们所轻视的矮戳穷,就是你怎么也指望不上的高帅富了。


那么定位应该依靠那些因素呢,对于master的申请来说,如果目标top 30的话,我认为以下几个因素的作用递减:GPA(or rank) >= 本科学校的名气>研究经历> CV&PS>GT。这里的GT当然是指你的GT成绩在当年的所有考生中处于“看得过去”的水平,也就是我刚才在上一章里面提到的水平。如果离那个标准太远,那么GT可能就会成为你申请的阻碍了,你就得放弃申请一些有GT情结的学校,比如今年的Upenn。


其他因素,首当其中的就是你的GPA,因为这是一个学校评价你学习能力水平的主要依据。不消说,GPA自然是越高越好,专业课85+应该是申请top 30的一个比较基本的要求。在你本科学校不大知名的情况下,GPA或者是Rank的重要性还要凸显。接下来是本科学校的名气,它在定位里面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对于某些学校甚至要大于GPA。我一直提及的申请者剧增的大背景,就是因为在这种条件下,学校审核的标准发生了变化,至少对于master申请而言是这样的。Master的申请的特点就是,比较注重“硬”的标准,而对于文书这些材料则不太重视。因为大多数学校的Master并不是学术向的,对于master要求也不如PhD高,加之申请者众多,以上这些因素结合,就注定committee分给你的时间不会太多。如何短时间内筛选出合格的申请者呢?对于很多热门的学校而言,特别是UC系统的,直接选择有reputation的大陆本科就是一个省事的选择。毕竟,这些学校的生源质量是有保证的。而且这些学校的学生早在这波出国潮之前,就已经有很长的出国留学的历史了,很多faculty和在读PhD就是这些学校走出来的,偏向自己的母校也无可厚非。总结来说,在目前的大背景下,学校即使采取这种不大负责任的策略,依然可以招到足够多的好学生,那么他们自然也就缺乏去主动发现申请者亮点的动力了。虽然很无奈也不不公平,但是本科出身确实会越来越成为Master申请中的一个显著因素,除非申请美国大学大规模扩招或者大陆生源大规模缩减,两者看起来近期内都是不大可能的。然后就是研究经历的问题,如果目标期望是top 30的MS的话,去实验室或者企业实习还是比较重要的,毕竟可以充实你的经历,让你的PS和CV不至于无话可说,还能顺手拿到除了任课老师之外的推荐信。CV和PS就如上面提到的,在Master的申请里面占的分量不大,如果有相关经验当然更好,总之把你认为你想让学校知道的关于你的亮点写进去就可以了,但是不要期望他们能起到决定的作用,理由前面已经叙述了。


上面谈了很多定位里面的决定性因素,下面谈谈具体的工作如何进行。首先选校应该依据什么排名。一般而言,比较权威和受到广泛认可的是US News的专业排名。然后,通过评估论坛前一年的申请结果,和向出国的师兄师姐询问背景和建议,在US News的排行榜上给自己划分一个粗略的定位的区间。就像我前面所说的,由于人数的激增,保守一点儿不是坏事。然后按照定下区间范围后,就去每个学校的主页去寻找有用的信息,比如项目的设置(持续时间、课程安排等)是否对你的胃口,对于GT、GPA的要求如何,,每年的申请者的数量和招生数量,他们在读学生的本科学校是什么,PhD和Master是否是在同一个Pool里面审核等等。地里的院系帖子里面也有很多宝贵的内幕信息,要多多注意收集。了解了这些信息以后,针对一个学校,你就可以大致平局一下自己录取的概率。一段时间下来,你对于自身的定位就会有个认知了。此时,潜在选校的list也基本出来了。接下来就应该结合地理和就业的信息,把这些学校划分出档次,哪些是Dream School,哪些主申,哪些是保底的。注意这里的“保底”的前提是录取了,你也会去,而不是纯粹申着玩儿的。根据我和周围的人的经验来看,最后剩下的学校可能不会太多,12-15所足以。



待续~~~~~

  • 5
12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