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内三本到美国Ph.D的辛酸之路

avatar 362117
biyuda
27594
44
写在前面的话:
前几天,我在知乎上回答了几个有关三本学生未来出路的话题。我认为,在这段看似传奇的经历中,最主要的困难并不是学业上的差距,而是内心中的孤独与寂寞。今天我就给大家分享一下我大学四年的心路历程。

从一份套瓷简历说起
由于一些原因,我并不想在佐治亚大学完成自己的博士生涯,想要换到其他的学校。因此昨天我向一位佛罗里达大学的教授寄出了第一封套磁信,其中包括了我花半天时间完成了简历。回想起简历里提到的各种经历,我就像完成了一本冗长的人生回忆录。其中的经历,在一些牛人看来可能根本没什么,而我这个曾经的三本学生,却对它们寄予了无数的心血和汗水。


最初的软肋:英语标准化考试

还记得那是五年前,还在上高三的自己,由于对高考极度反感,尤其是对英语学科的反感尤为强烈。我多次因不完成作业与任课老师进行周旋,并宣称:“学英语枉为中国人”,把英语老师气病在家躺了三天。我高考的英语成绩,还没有自己的托福成绩高,150分的试卷只得了90分。

最初,当我走进三本院校的大门,第一次想过要赴美留学时,我最先想到的是自己苦逼的英语成绩。当时,我们整个专业,历史上TOFEL iBT就没有人超过80分。学校的学习环境也让我十分发怵,所谓的晚自习实际上就是集中玩手机的时间;宿舍到了熄灯时间,舍友打游戏依然打的火热。因此,当我最初决定走这条路的时候,我很难下如此不切实际的决心。记得一天傍晚,那天我被喜欢的女生抛弃了,伴随着内心中的煎熬我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也不知哪里来的勇气,我想,这半年我拼上了,一定要打破托福80分的历史记录,因此,我毅然决然地报考了四个月后的一场托福考试。

我如今回想起自己备考托福的那段时间,对自己真的是由衷地佩服,如今的我再让我拿出当时的劲头备考,也许我永远都达不到当时的那股韧劲儿。还记得当时我给自己定下目标,一天背1500个单词,之后我便依然搬离了宿舍开始了我长达三年的租房生涯。每天我都点灯熬夜到下半夜一点,白天上课的间隙也拿着一本单词书不停地反复记忆。让我激动的是,我的第一次托福成绩就打破了所在学校的历史记录,我以82分的成绩彻底堵住了私底下一群议论纷纷的老师的嘴。

有人说 ,一定是当初被那个女生抛弃给了我奋发向前的动力。我想说的是,其实这只是一部分原因。当你决定要做到跟周围的人不一样时,难免地就需要一定程度上脱离这个群体,把自己孤立起来。大家可以想象,如果我每天沉浸在宿舍同学的网络游戏世界中,或多或少受到他们的影响,我都不会有最终成功的一天。虽然当我大三时第一次走进新东方,告诉老师我托福考82分的时候,甚至遭到了部分师生的嘲笑,但我依然觉得当初的这个分数给了我巨大的勇气,这和脱离集体,为自己创造一个适合的学习环境密不可分。

科研:打破名校的桥头堡
三本学校真的是没有科研氛围的。

举一个最为简单的例子,当时我正在去往教室上课的路上,偶然听到电梯中两个老师之间的议论,其中一个老师不耐烦地说:“哎呀,学校整天让我们搞科研,真是太烦人了。”另一个老师马上迎合上去:“就是,能搞个什么出来?一点用没有。”2015年进行数学建模竞赛时我也听到了同样的话:“咱们学校啊,每次数学建模都是在那胡诌,我们老师也不会啊,只能胡诌。”

偶尔这些老师也会召集一部分好学生去他们所谓的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例如虚拟现实研究、三维图像设计等,但与其说是科学研究,更多的像是在做一个项目,走别人已经走过的路,实现别人论文中已经存在的东西。

而对于本科生,尤其是二本三本的学生,能复现一篇发表在国际期刊或会议上的论文,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了,这也是走向科研道路的第一步。而作为申请北美高校的博士,也无非是提供各种科研经历,而复现他人论文,就是科研经历中的一种。

当时,学校的某老师沉迷于“机器学习”,经常在我面前鼓吹机器学习的发展前途,并把他自己经常学习的网课推荐给我。后来不知不觉地,我也开始迷上了机器学习,整天逃课在家研究机器学习,因为我的本科专业与机器学习毫无关联,因此与很多老师起了冲突。而这些研究机器学习的经历,最后全部被我详细地写在了文书中,虽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成果,但我相信那段经历一定打动了招生官。

虽然,我们没有那些“少年班”学生的天赋,但我们依然可以用自己的勤劳和汗水为自己在名校争取一席之地。但这个过程中充满着难以想象的孤独与寂寞,你要牺牲掉太多地与同学交往的时间、参加课外活动的时间、甚至自己娱乐的时间,来把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科学研究事业当中。如今,我在佐治亚大学的一个以华人为主的实验室中,就被那些博士学长惊人的战斗力所折服。我的一位学长几乎每天都在实验室里埋头搞研究,据我导师说他已经在这个领域花费了数千小时的时间,如今在国际主流的会议和期刊上发表了十多篇高水平论文。

所以,想要从三本逆袭到名校,最关键的是当别人在谈情说爱、玩网络游戏、看武侠小说时,你在做科研。

与贵人相遇:通往成功的加速剂
2016年,我遇到了此生的第一个名副其实的贵人: 美国佐治亚大学兽医学院终身教授——傅振芳。

作为国际上一流的狂犬病研究专家,傅振芳教授与我的相识相遇可以称得上具有一定的传奇色彩。因为与傅教授的相遇,我第一次感受到了自己离贵人、成功人士的距离,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

傅振芳教授听了我的故事后,给我推荐了佐治亚大学的与我科研方向相同的教授,并让我成功拿到了大牛推荐信,所谓的“牛推”。如今,我在傅教授任教的学校上学,时不时地可以造访他的办公室,随便聊聊天,谈谈今后人生的发展,我内心中十分满足,也十分庆幸。虽然上天不会掉馅饼,但它一定会给你带来一些幸运。永远不要埋怨自己所放弃的太多,因为它们终究会以另外一种形式展现在你的面前。

一个人的成功,有时候离不开贵人的相助。如果当初我遇到的是一个冷冰冰的教授,他根本不会在意你的任何事情,那么虽然我之后也可能通过自身努力达到所谓的成功,但这个过程可能会因此而变得非常漫长。遇到贵人,有时是靠运气,有时也得靠自己的内心:我相信,若换作那些整天玩游戏、从不学习和科研的人,他们想要遇到傅教授这样的贵人,可能性微乎其微。

致孤独的四年青春
很多人说,如今的我相比四年前的我,变得有些木讷,不合群。

其实,这也是我不可避免的“不幸”,也是我难以逾越的人生障碍。四年的孤独生活让我偶尔会焦虑症、抑郁症发作,甚至严重时需要用药物维持。

但我依然不后悔曾经的决定,在那个漆黑的雨夜,我第一次拥有了与现实对抗的勇气。或许,我被抛弃是由于自身性格问题,但我从不恨我的性格,正是我这样所谓孤僻的性格,才让我真正地脱离三本的苦海,有了追求成功的机会。

虽然,我不推荐任何人将自己完全封闭起来进行科研,其实一些牛人在做科研的同时,也同时有精力从事其他娱乐活动,但至少以我的智商来说,边玩边学是永远不会取得成绩的;我想绝大多数的人,都不是什么绝顶聪明的人,想要获得某个领域上的“成功”,就必然要放弃一些应得的东西,这也是追求成功不变的真理。

所以,永远不要吝啬自己的青春,也不要抱怨自己的孤僻。

因为,你比那些贪图享乐的人有理想,有魄力。

以梦为马,孤筏重洋。

个人信息:

男,1995年生人,现美国佐治亚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在读。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计算神经科学、医学影像分析和深度学习。2017年毕业于山东省某三本院校,获管理学学士。2016年曾在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从事过科研助理相关实习工作。

技能:C, C++, Java, Python, MATLAB, Oracle, Linux, Numpy, Pandas, Keras, TensorFlow, ITK, Spark

科研经历:基于深度学习的fMRI图像数据的处理、人大脑皮层DTI图像研究、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图像分类和细胞图像分割问题(U-Net)相关研究、大型文本信息检索系统的实现、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在人体健康数据中的应用等。

其他兴趣爱好:旅行,写作,唱歌,看电影
  • 17
44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