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手册】胡侃CS top school申请(三)——萝卜和坑的问题

avatar 2300
psyence
11702
15
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于一亩三分地论坛:1point3acres.com,否则,就是剽窃

所谓萝卜和坑的问题,其实这就是一个信息收集和分析的过程。

找出你target的坑

其实这一步也就是一般所说的选校。但是很多人把选校这个问题理解得太机械了。

比如说,一般选校就是dreamschool选几个,正常的选几个,safeschool选几个。然后很多人就对着usnews ranking随便选选,或者简单粗暴的划个范围选上20多个学校。稍微好一点的会参考下以前学长学姐的选校名单。如果你是一top20的水平,你这样是申请top30的学校没问题,申请top20的学校要点运气,申请top10的学校那简直就是撞大运了。我估计大部分人还没有nb到诸如MIT往下只申6个学校或者直接Cornell保底的水平——当然我认识有几个是这样搞的,而且他们选校比我仔细多了。

在选坑之前,一个非常重要的大前提是

重视申请传统的力量

很多申请top学校的申请者所在的学校都有一定的申请传统。比如说princetontheory可能要留一两个坑给thusjtu的某个lab的人喜欢用UIUC保底,wisc基本给中国几个比较好的学校固定的quota的坑。

我写这个系列的文章在于八卦一些让申请取得突破的方法。研究传统并不是我这篇文章的重点,但是请做好基本功。

讲如何选坑之前,我们先明确一点

真正要选的不是学校,而是faculty member

很多人都认为对于PhD来说,导师比学校重要很多,其实选校也是一个道理。比如cornell今年db组唯二的faculty某德国人觉得天气太冷(?)缩回EPFL了,你这次要是申请cornelldb方向基本上就是向committee申请把自己的材料扔进垃圾桶——虽然cornell号称把area作为secondary consideration

一般说来,好的faculty不是一窝蜂的挤在top4。所以,如果是targettop 20的申请者,可能你需要把top30faculty member都看一下。

在选择faculty member时,一个常见的问题是到底是按照兴趣选择还是按自己的经历选。我的观点是

对于CS而言,请尽量选择跟自己经历matchfaculty

CS是一门很实际的学科。实际的意思就是如果你对某个topic有兴趣的话,那么你应该在一个星期之内对它有比较深入的了解——CS可能是免费literature最多的学科,半个月之内有自己的可能并不十分smartidea并且实现一个prototype——大部分情况下你只需要一支笔,一张纸和一台计算机,以及一个月之内有初步的结果——而大部分人的申请时间跨度绝对在一个月以上。

所以说,对于CS的申请者,如果你对某一个你从来没有涉足的area或者topicseriousresearch interest,我不知道你自己觉得是不是convincing

在选好了一堆faculty member之后,一个更重要的事情是

请确定你targetfaculty在今年还有opening

但是很多人在写PS/SP的时候常常犹豫到底要不要提prof。最常见的问题是要是提了prof那个prof刚好不招人怎么办。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再简单不过了,直接问问不就得了。据我自己
www.1point3acres.com/bbs的经历而言(MIT,Cornell, UIUC, UT Austin, etc),如果你表示你对某个faculty很有兴趣并想了解他是不是有opening的话,一般faculty都是会很乐意回答的——甚至他们的主页上直接就有。我也遇到过一个对于学术以外的问题一概不回信的faculty——那你还可以问问他的学生,甚至可以问问其他的faculty

关于prof这个问题上,很多人还担心的一件事是会不会因为自己目标明确,反而抹杀了被别的faculty看上的机会。说实在的,如果你对萝卜和坑的分析到位的话,这个可能性是非常小的。今年uw一共1100多个申请者,其他top10的学校也相当,top4估计还要翻一倍。难道你真的相信在你的strongpoint都不能打动committee的情况下,你会因为某些你自己都不confidentpoint拿到offer?

其他需要注意的一些杂项

= 如果一个学校有一个相当matchfaculty,就可以准备把它放到选校list上了。

= 如果有matchfaculty,尽量在你的application里面明确这一点。我所问过的所有prof(Stanford, Cornell, CMU, UIUC, UT Austin, UMD,
etc)都表示你应该在statement里面提到你对我的兴趣。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你的application有很大可能被这个faculty审到——如果你的application又正好是针对这个faculty写的话,效果会相当好。二是这样显示了youdo your homework

= 不要在application里面exclusively的表示对某一个faculty感兴趣。这也是我问过的所有prof的意见。可以放一些同一area或者相关areafaculty,也可以防止上面所说的目标过于明确的问题。

= 我所了解的学校里面,WiscStanford可能是少数不大适合这个strategy的学校。Wisc基本固定在中国几个比较好的学校招生,而且可能就按GPA排一下,这个算是相当localization的学校。Stanford既是committee制,又不分area审材料。但是这次给我interviewfaculty是我SP里面提到的faculty之一,而我之前并没有陶瓷。如果target准的话,即使是committee权力很大的学校,也不会造成负面影响。

谈完了坑的问题,我们再讲一下萝卜。

了解你的竞争对手

申请实力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比如如果一个学校每年从thu录两个人,那么如果今年的申请者和去年的申请者水平没有相当离谱的差距的话,那个学校可能还是要在thu录两个人。
一般来说,和你产生竞争关系的有

同一个推荐人推荐的申请者

现在已经有不少同学能够拿到所谓的牛推了。但是我认为,牛推最关键的一点是你在你的推荐人的心目中是什么位置。据我所知,一所top的学校几乎不可能录取一个以上由同一推荐人推荐的申请者——除非那些申请者还有其他的亮点。那么,如果你不是你推荐人心目中的no.1,你就几乎不可能去你的推荐人能推荐到的最好的学校。今年的一个例子是某个比较牛的推荐人的熟人推,他今年就推了两个人,一个是UCLA一个是UMass。那么,如果你不是那个人心目中的no.1,就算你的推荐人能推UCLA,也不会推你。另外,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喜欢直接联系你的推荐人了,我知道的有torontoaustincmu等等。那么,如果你的推荐人在第一时刻想要推荐的人不是你的话,你申请top school的希望就会小很多。

同一个学校的申请者

这个不用多说,大家都明白。最好能够了解到其他申请者的背景、申请的area、选校名单和陶瓷名单等等。

其他学校同一area的申请者

对于top school外,除了申请传统的考虑之外,thu以外的学校基本上会形成跨学校的竞争。最好能够了解到一些和你level差不多且尤其是申请同一area的申请者的背景选校名单和陶瓷名单等等。

在你掌握了不少坑和其他萝卜的信息之后,大家心里对于自己的定位已经差不多了,也能进行一个比较中规中矩的申请了。但是,如果只到这一步就结束的话,我也不会写这个总结了。在做完这些准备工作之后,我们终于可以开始八卦一下各种突破申请的方法了。

  • 10
15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