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fall材料类申请总结——“与美国有缘无份”之一(又臭又长,请慎入)

avatar 38744
金卯刀
10854
42

今天是五一劳动节,图书馆不开门,实验室貌似又发生了爆炸,不能去。所以我就想把申请总结写一写。一来是对自己近一年申请过程的回顾;二来是为地里今后想要申请材料方向的同学们一点经验和教训,因为毕竟地里以EECS为主,材料类的消息本来不多,前有Landoniq28版主的文章,但还是不多的;三来是抛砖引玉,我发现地里和我同届申请材料类的同学有不少,而且结果比我的好,但是却没见申请总结出来,我就先写一个吧。准备分成三部分写:“硬件和软件”,“选校失误”和“心与七龙珠”。


背景:同济,GPA4.56/5.00或者90.64/100G690+800=3T29+28+23+25=105;两篇中文水文,一个SCI的,一个中文核心的;中科院上海有机所实习灌水2个月,混了一封推荐信,无牛推;套磁有过,面试也有,多数失败。


结果:

欧盟EM-Nano1point3acres.com

RejPHD_ 1point3acres.com, Akron, 1point3acres.com,VT, USC,(这两所估计是默拒)Lehigh(坑爹学校,从415拖到420再拖到427再拖到今天,还是没结果)1point3acres.com, UConn, 1point3acres.com

MS_ 1point3acres.com, 1point3acres.com

Pending: MS_ OSU(奇葩学校和奇葩的录取方式), MSU

Withdraw: 1point3acres.com, 1point3acres.com

申请的唯一一个欧盟的结果还不错,美国的全军覆没,所以题目叫“有缘无份”。


下面开始第一部分,选校问题放在第二部分讲。


硬件与软件


先说一下我申请出国的历史。高三的时候开过一个节目貌似叫“世界著名大学”,那一期讲UCB的,讲的天花乱坠的。顿时我就被吸引了,开始YY自己被UCB录取。但是随着高考失利(河南省,你懂得),GPA屡战屡败,UCB也成了镜花水月。选校时我压根没看她,事实证明这个选择很正确,否则自己shi都不知道咋shi的。这部分里我就说一下我对硬件和软件的看法吧,大家随意喷,随意探讨。


GPA:绝对的硬件,越硬越好,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不过从地里的投票来看,90+的就不多了。我觉得90分是个分水岭吧,大家尽可能的超过90分。不但要自己努力学习、考试,还要从老师处下手,和老师搞好关系呀,多去答疑呀等等。当然,如果像我一样遇到极品老师就认输吧,比如只看结果是否正确的,出原题的……还有就是思政课,虽然不想学,但是权重太大;虽然老外可能会剔除思政课重新算,但是我们自己不能抱有这种侥幸心理,还是要学,忍字头上一把刀嘛。我只有马哲是平均分以上的……所以,无论学校如何,GPA一定要高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不排除有的学校和老师只看GPA的,比如PSU的老师面试我时,就说GPA看得比较重。可见我的帖子1point3acres.com。综上,大家一定要把GPA抓住。

本科出身:这个是自己从高考开始就不能改变的,其实我觉得这个因素占的比重很大,但是我的这一观点曾遭到地里同学们的“猛拍”。我还是坚持我的观点的。就拿我们学校来说,土木建筑很好,材料一般,在美国的名气也不够响,就是一个鸡肋,甚至连鸡肋都不算……所以出美国的氛围并不好,倒是去欧洲的比较多,各种合作项目,这对我来说就有点悲剧了。另外,我们学院的学术氛围太差(我不怕跨省……),教授不是忙着挣钱,就是不重视本科生教育,上课灌水。反观一些好大学,对本科生的培养是很重视的,提前进实验室呀等等。就是在一亩三分地,虽然大家不说,本科出身的重要性在地里的汇报比较过程中也有体现,否则为什么要分“北清科、中科院”,“985211”,“非211”等呢?所以本科出身还是有很大影响的,尤其是对申请PHD的同学,因为还有牛老师或牛学长学姐在前面开路。那些本科学校一般但是申请结果超好的人,毕竟是凤毛麟角,我认为是不具有统计意义的。可以看看这篇日志,一笑而过:blog.renren.com

G/T:这个更不用多说了,我考的是老G,面对现在的新G没有发言权,但是作文一定要好,4+吧;T的话,我觉得108吧,我自己的105我也满意了,毕竟只看了1个月。TPO是绝对应该认真钻研的,到处都有下载的,而且做的很逼真。

科研:我看过不止一篇描述科研与GPA的关系的帖子,众说纷纭。地里也有,但是我找不到了。不过我同意这个观点,就是水科研不如高GPA。要在保证GPA的情况下提高自己的科研背景,这一点我做的不够好。也是因为学院不给我锻炼的机会。我的两篇文章都不是在我们学院做的。

PS/CV:文书的写作是软件中的重中之重。PS一定要自己写,什么中介都是扯淡。写好以后可以让同学,亲友修改。比如我的就让我在UMN学法律的表姐改的。另外,那些文书修改机构也不错,比如essayedgeshinewrite。当然,大家对他们的修改也要批判性的采纳,博采众长嘛。至于CV,强烈建议用Latex写,虽然我不会。我发现自己对这种涉及编程啊、语言啊这类软件,完全不行,C语言学的跟shi一样,as well as word 的排版。CV我觉得一页最好,最多两页。我见过一个三页的,内容很多,但我没心思看的,毫无重点和亮点。地里那个修改CV的帖子非常好,但是最近不搞了,很费解的。

推荐信:我觉得大多数学生是搞不到牛推的,而且对牛推的定义大家都不尽相同。这里我还是觉得“适合的就是最好的”这一观点。不必为了牛推刻意去搞,关键是推荐人要认真去帮你写。我也知道这在中国简直就是奢望,都是自己写的。这是大环境,想要改变,蚍蜉撼树谈何易?所以只有接受现实了。但是,一定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有所突出,有扬有抑。上传推荐信时要督促老师,要掌握方法问题,省得老师烦。自己上传时我觉得还是注意一下ip为好。

套磁:我觉得套磁这一步一定要做,就算没有结果。文章一定要看,无论是心仪的老师还是其他类似的文章。套磁时间的把握我觉得也很重要。申请季以前可以问一些文章中的问题。因为如果这时候问老师要不要人,他可能会以funding没出来为由搪塞。而针对他近期文章的提问一般是会回答的。那么如何知道这个老师近期有什么文章以及你所关心的领域有什么新的研究呢?我觉得google reader的针对著名期刊的RSS订阅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我就在上面发现过好几次要套的老师的最新文章和同一领域其他人写的文章。这样做有几点好处:1.老师觉得你真的对他的研究很关注,最新的文章都有看(其实就是很关注);2. 可以看看其他人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可以运用到自己的套磁邮件中,使自己的想法有据可查,更严谨,甚至可以激发自己的新想法;3. 如果想偷懒,可以用A老师的观点和问题去问B老师,再反过来,不过这样有风险,不提倡。这种学术套磁一定要贯穿始终,当然我没有做得很好,很惭愧,尽是纸上谈兵的。申请季开始后,我觉得先申请再套磁比较好,这样老师就不会说让你先申请再讨论了,因为我已经递交申请了。这时候我觉得就比较主动了。这就要求申请的早,我大概11月就结束了,这样做的不好在于,等结果的时间比较长。


以上说的都是理想情况,万一教授没看到邮件呢?有两种可能,教授假装没看到,教授就是没看到。前者的话,有可能教授不回,但是对你有了深刻印象了;后者的话,推荐大家一个网站spypig,貌似是,可以知道自己的邮件有没有被读。如果以上情况都不是,那就打电话吧,不过我的口语太菜,没脸打。再说一下套磁邮件的写作,一封学术套,我写了近一个月。所以学术套很伤……万一老师不看就更伤了我发的学术套磁,UMass一个老师回了一次之后就不理我了,PSU的老师给了我一个面试的机会,其余的全部悲剧了。题目要醒目,内容要简练,因为言多必失。我写的套磁邮件有些长,不太好。最后说一个段子,貌似是SJTU的,学长对学弟说,我当年套磁看了4G的文献,你现在套磁,要看8G的。结果学弟真的看了8G的文献。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我只看了80MB的。


我自己对硬件和软件看法就有这么多了。大家觉得好的,就看看,不好的就华丽丽地无视我。下一部分我主要讲一下自己选校的失败是怎样葬送自己的申请的,等我吃完午饭回来酝酿一下,下午写。不过,对于欧盟这个结果,我想说的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to be continued

  • 5
42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