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本EE渣标化,**,非典型性18Fall申请之路

avatar 278503
FrozenFace
2776
9
[align="left"]本科背景[/align][align="left"]
[/align][align="left"]当年本科的时候由于一心热爱单车,申请了一圈学校全在中西部和五大湖区,ME。最后去了个WI的小学校,存粹的Engineering College,按照同学们的话来讲,这学校不就是个技校么...[/align][align="left"]圈子太小,系里面一届也就几个中国人,就不放学校名字了。这学校的宗旨就是将近70%超级高的录取率,来了之后大一开掉25%,然后玩命的push劝退,达到四年毕业率44%的惊人数据... 本科学校没有PhD,但由于Quarter制,以及教授没没日没夜的Push和压GPA,好歹也能在这类的Engineering College里面常年Top 10守门员。在本地的reputation简直就是横着走的地步,但学校太小,到了东西海岸,根本没人知道......回国被问到在什么学校还得解释半天,也就导致了大多数中国人的妄自菲薄,和追求人认可的心态,也间接的为我下面的选校买下了伏笔。至于美国人,啊??他们毕业了就欢欢喜喜拿着一年六七万刀的offer工作挣钱去了,顺便还能嘲讽一下边上学校的文科生毕业只能在星巴克卖咖啡,谁关心外面的世界啊{:4_105:}[/align][align="left"]
[/align]
[align="left"]去了之后发现专业选修连着几个学期的热力学、材料……感觉自己花四年就是学一堆理论,到时候不继续读书拿着本科学历上哪儿找工作......于是就头也不回的转了EE。现在想起来可能是这几年做过的最正确的一个决定了。[/align]
[align="left"]由于转专业off track了,也就上了一门专门开给off track学生补进度的Control Systems I,有幸被这门课的兼职教授相中,主动伸来橄榄枝,去了他公司里的部门intern,由于他的部门更多的是偏向于科研而不是产品,期间也学到了很多关于optimization的东西,认识了一群大佬,也拿了一份非常有分量的推荐信。这时候就有点心水读研要往Optimization/Control/Robotics这类方向发展了。因为部门的原因,同事就没几个本科生,算法研究和实践基本一大半PhD,进去了之后就真的有一种自己什么也不会的感受了。[/align][align="left"]
[/align]
[align="left"]
[/align][align="left"]标化/三维[/align][align="left"]
[/align][align="left"]GPA 和地理的比起来应该是相当低了,cGPA只有3.3/4这个样子。 这主要是因为大一大二比较迷茫,再加上和美国人混一起,按照他们的话来说就是GPA不重要,找到工作就行了,再加上学校压分比较狠,校平均就2.7左右,所以前两年刚好凑了个平均水平。大三和Advisor长谈未来的计划后发现,完了,不刷分以后就要失学了。于是做了Study Plan,开始天天泡图书馆,后两年基本全拿到了A(也带来了我第一份工作这个副产品{:4_110:}),虽说和4/4还有差距,但是也算把总分拉到能看的水平了。现在想起来,这两年真的是最压抑的一段时间,有时候午夜图书馆关门被赶回家,走在威斯康星-20C大雪纷飞的夜里,还得担心着明天的考试,后天要上的班,未来的压力,真的会有种生不如死的感觉。[/align][align="left"]
[/align][align="left"]GRE考过好几回,但是实际上真的一心一意脱产复习也就只有一周不到的时间。之前几次都是被19个学分的课和每周10小时的intern压榨着,五个小时睡眠,晚上挤时间能背上一个小时的单词。刷题什么根本不存在的。所以数学直到最后才考上了168,语文一直在143左右盘旋。最终成绩是V149 Q168 AW3.5,算起来也不到320。那段时间也抽空看过几眼论坛,失学的阴影一直徘徊在我头上,看着那么多第一次就320,还各种Rej的,觉得这辈子大概是不会有学校要我了… [/align][align="left"]
[/align][align="left"]所幸美本托福可以waive,否则真的没地方上学了…{:4_86:}[/align][align="left"]
[/align]

[align="left"]推荐信[/align][align="left"]美本说起这个推荐信真的是一把泪,找Advisor,他说你上我的课都是2开头,不够Strong,还是另请高明吧{:4_104:}……然后找了三个任课教授,都上的是4开头的研究生级别课程,以及公司老板。[/align][align="left"]
[/align][align="left"]三个教授基本都是我申请方向的课程,ANN、Decision Theory、Control System。其中两个副教授,一个是是刚入职的助理教授。[/align][align="left"]老板和我非常熟悉,自身是IEEE Fellow,PhD拿到手后工业界混了大半辈子,在他手下intern了也有一年,所以可以说是一份非常Strong的牛推了吧,舔着脸上去让他给我写了所有十个学校的推荐信。[/align][align="left"]
[/align][align="left"]其他几个任课教授只是成绩都是A,并没有特别的项目,所以也没好意思多要,一个人6份的样子。 有趣的是,期间和Decision Theory教授聊到他PhD的时候,说到他在CalTech那段时间,有幸和费曼在同一个实验室,实验室里一大半都不是美国人,他很不理解为什么GRE一定要考语文,那么多母语非英语的,凭啥用英语来考人家学术能力呀...然后两个人一起骂了ETS长达半小时僵化和应试应的和学术能力一点关系也没{:4_92:}[/align][align="left"]
[/align][align="left"]说起来推荐信可能是我所有背景里面最强的一部分了,不是这些教授的推荐信,可能现在都不会有学校要我…[/align][align="left"]
[/align][align="left"]再说起来也有点对不起老板,他极力想推荐我到边上一所学校熟悉的教授那边读PhD,AI方向,这样的话就能一边实验室里打工,一边公司打工了,毕业了还能直接入职Sr. Engineer。奈何那所学校排名实在是低了一点……为了这个还纠结了好久,是不是要找他写推荐信...[/align][align="left"]
[/align][align="left"]
[/align][align="left"]
[/align][align="left"]选校[/align][align="left"]
[/align][align="left"]由于之前提到的转专业的原因,导致排完课表发现自己不能四年准时毕业了,只能往后延一个学期。所以作为2017er本来应该是17Fall的研一入学,现在被拖到18Fall。[/align][align="left"]
[/align][align="left"]选校的标准就是,宁可专排比较靠后,综排也必须是靠前的学校。这里就要提到另一个东西了,学校的知名度。在地里可能大家都不是特别关心这个,大部分都是MS和PhD,也基本都是两海岸,所以最低也应该只是SIT,GWU这类学校的CS。[/align][align="left"]实际当HR拿到大量简历的时候,最保险的做法就是把没听说过的学校毕业生的简历扔掉…因为让你外州去面试,还得给你买商务舱机票,也是要钱的啊…[/align][align="left"]这导致了我认识的基本所有本校的中国人,在本州经济一般,也不是CS相关而是别的Eng专业的时候,想要向外州跑都遇到了简历关的问题,基本全是海投百来份。好在自己的背景都不错,他们的结果也都不错。[/align][align="left"]
[/align][align="left"]换成有名的大校的话,不管别的怎样,企业都好歹会给个面试,来看看你是什么货色,拿到面试后才到看自己能力的阶段,但对于这种全校一共3k人都不到的学校来说,就挺尴尬了。[/align][align="left"]
[/align][align="left"]而且还要考虑到将来可能的回国,所以至少学校要不得是被听说过的,要不就是得校友比较多的。这个思路对于完全没有工作经验,或者一心想走学术路的可能并不太适用。老板说读研读完,或者PhD毕业后还随时欢迎回来,那就干脆换个远点的地方,看看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吧。[/align][align="left"]
[/align][align="left"]虽然说自己并不担心工作的事情,但按照这个思路下,选校就成了下面这个样子,方向无非就三个,Robotics、ML/DS、Optimization/Control:[/align][align="left"]
[/align][align="left"]Duke ECE/ Boston ECE Robotics/ Brown ESCE/ WUSTL DAS/ OSU ECE/ NCSU ECE Robotics/ NEU ECE Control/ WISC DS/CSWU EE Robotics/ Pitt ECE[/align][align="left"]
[/align]

[align="left"]结果[/align][align="left"]
[/align][align="left"]AD:BU/Brown/WUSTL/NCSU/NEU[/align][align="left"]Rej:None[/align][align="left"]WL:None[/align][align="left"]
[/align][align="left"]我应该是第一批拿到Brown的AD的吧。[/align][align="left"]从他家网申刚开出来就订阅了申请季的通知,实际交材料也是最后一所交完的,因为根本就没觉得这个级别的学校能要我。每年全系就手指头头能数得过来的中国人,要我就有鬼了啊。[/align][align="left"]那天晚上四点多回家,收到邮件让我去网申系统查录取信的时候,就心态挺好的,反正彩票嘛,不中也没什么…………然后点开,看到第一个单词是C开头的,不太敢相信,又确认了几遍,发现真的是录取后可能心跳都蹦到了200,几乎是从凳子上弹起来的,一路候着跑去楼下告诉室友我被Brown录了,他当时专心的码着代码可能都被我吓傻了……[/align][align="left"]
[/align][align="left"]对我而言,我的申请季在这个时候就已经结束了。其他剩下的学校,来不来,是AD还是Rej其实都没有什么意义了。后来陆陆续续的拿到了另外几所。剩下没来的可能也都凉的差不多了吧,也不去关心了。[/align][align="left"]
[/align][align="left"]关于中介[/align]
[align="left"]中介真的不是必要的一个东西。除非是像我这样,完全一点时间都挤不出来的,否则完全没有必要找中介。中介不可能能够帮你申请到比你自己申请更好的学校,因为他们对于绝大多数理工科专业的专业程度都低的令人发指,可能连某个学校是不是有某个专业,这个专业有几个方向都不知道。所以PS、简历,还是全得自己来写,因为只有自己才能知道自己到底想要表达什么,而非套模版。一般中介能做的,也就是帮你开个网申账号,修改一下文书的语法。对于我这样,那时候一天连半个小时都挤不出来的人来说,的确是帮了大忙了,自己只需要了解好自己想去的地方,评估好,每所学校的文书全都自己写好,然后告诉他们让他们去完成填表、改语法这些琐碎的东西就可以了。实际上,全权扔给中介的,据我所知的结果都不太好。当然如果你的目标只是能来美国,那倒也无所谓。其实最好的就是雇一个秘书,只是你让他干什么他就去干什么,琐碎的东西统统帮你解决,决定权全在你自己手里。{:4_101:}[/align][align="left"]
[/align][align="left"]总结[/align][align="left"]其实对于美本的同学来说,推荐信真的非常重要。按照这次的经验来看,推荐信的权重几乎就是碾压别的一切,特别是当你的推荐人是申请校的校友,或者本身在行业内非常杰出的情况下。[/align][align="left"]我的硬伤是前两年的GPA,以及可以说是一塌糊涂的GRE,这也基本决定了和HYPMS、以及专排特别高的这几个无缘了。不过话又说回来,在公司里见到的事实是,除非你是PhD,否则谁又来关心你学校的专业排名是多高呢?大家讲的都是Target School,而有时这个Target School可能就是边上一个不起眼的、综合一百来名的都不屑于去的学校,这些公司其实占据了非常大的一部分市场,而在现在人人CS,人人FLAG的时候都被意无意忽略了。[/align][align="left"]不管怎么样,申请季算是差不多了,也祝还没拿到的同学们好运吧{:4_86:}[/align][align="left"]
[/align][align="left"]
[/align][align="left"]
[/align][align="left"]
[/align]
  • 3
9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