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北邮人 女生)申请总结

avatar 67421
VICHUGO
2719
6
申请总结

出国与否?

出国是一个艰难的选择,其背后的艰辛不是只言片语可以道清的。因而,对于这个选择需要极其慎重。
决定出国是大一就开始的。因为想着大学毕业后无非就是在国内读研,出国读研和工作三条路。工作是首先被我抛弃的,从来都觉得起码要有硕士的文凭才比较好。而在国内读研的话,不是考研就是保研,当时幼稚的我觉得考研不太靠谱,保研太过遥远,这条路也就被我放弃了。思来想去,就只有出国这条路。现在想来就是当时那种年轻傻傻的冲劲来能使我坚持到现在。但也是到大二上报了寒假的新东方gre班之后才深刻觉得我开始走上这条漫长而艰巨的道路了。

虽然大四也有了保研的资格,但考虑到三年的努力,觉得还是出去看看比较好。我知道如果这次不出去,我有可能再也没有机会出去了。关于保研还是出国总是一个让人头疼的话题,对于这个我的建议是考虑清楚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有舍才有得,不要妄想什么都得到,不要因为一时的利益而让自己后悔。当然考虑清楚后,该放弃的就放弃,也是为后面攒人品啊。

GRE&TOEFL&GMAT

GRE、TOEFL、GMAT都考过,但都不是什么好的成绩。爸爸就嘲笑我说你怎么都是考到刚刚够用的成绩呢?对于这些考试我的建议是尽量往高了考,越高越好。当然如果实在不想考了,够用也就行了,当然也不要留下硬伤。

我是先考的GRE再考的T,最后考的GMAT。

准备考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大二寒假了上新东方一直上到了大年二十九。每天往返新东方的时间要2个小时,加之刚考完期末考就开始培训,身体不堪重负,那个寒假真是在各种感冒中度过,除夕夜是连发短信的力气也没有,早早地倒头就睡。而大三寒假初三就到了北京。这就造成了我假期在福州时间少得可怜。
算上被迫重考,我被GRE折磨了两次。那段经历是痛并快乐着。终于在那段时间里有机会比乔丹丹同学早起啦,这对于我这个爱睡懒觉的同学来说是多么的不容易。作息时间调成了早6:30到晚11:00,GRE再加上大三上繁重的专业课,图书馆简直就成了我生活的中心。最后那个无语的GRE成绩真是狠狠伤了我的心。

对于TOEFL,其实考完GRE后,TOEFL的阅读和写作已经不是太大的问题,主要就是听力和口语。在第一次TOEFL考试失败后我就狠练听力,各种听写,虽然最后听力还不是很高,起码比第一次有了大幅提高。至于口语,我只能表示很无奈。

对于GMAT,我只能说我经历过,不过最后申请时都是用GRE成绩申的,GMAT就这样被我抛弃了。

关于申请

八月中间考完GMAT后,心如死灰,本想着再考一次的。但爸爸极力反对,觉得要尽早开始申请。刚好考完试的第二天也得到埃森哲的实习,虽然心里对GMAT还是很不甘心,抱着想再考一次的态度,最后还是开始了我的申请和实习之路,之后随着实习的深入也再没有心情再考了。

Ps,申请过程完全DIY。我个人是DIY。对于需不需中介,中介好不好,由于我没有用过中介,所以无从评论。从我同学的情况来说,中介属于无功无过的类型。我个人建议是DIY。首先,我的专业就是MIS,而关于信息分析和获取整合本身就是MIS专业的一个部分,申请过程就对自己专业素质的一个历练,如果我连申请都弄不好,未来还怎么在这个专业上发展下去。其次,DIY是对自己的负责,如果你自己都不对自己的未来负责,把自己重要的事情都交给别人做,那谁还对你负责。最后,把中介省下来的钱多申几所学校,去旅游一下,吃吃喝喝不好吗?如果选中介的话,一定要注意时刻督促中介,还要在签合同时要注意不能让中介把你的邮箱信息,网申系统信息给垄断了,导致你和学校之间的沟通都要通过中介,这样就会变得很被动,且会产生信息延迟。

通过遍历各大申请的论坛,查看了很多申请总结的帖子,我也摸索地走上了申请的道路。我觉得在申请过程中,我所扮演的角色就是一个中介,而爸爸才是那个真正的申请者。

选校

选校其实可以早早的开始。选校是个漫长的过程,不可急于一时,也不是一天可以完成的。通过选校,在一方面可以增加对申请整个过程的了解,比如申请一个学校需要的基本条件,需要准备的材料;另一方面,通过对program的研究,可以加深对专业的认识,确定自己的方向。

在选校过程中,最基本的就是访问学校的主页。在访问过程中,主要注意的内容是program的时间长短、申请的截止日期、对于GPA、GRE、托福(特别注意是否对单项有限制)的要求、关于CV、PS的字数、格式、内容方面的要求、推荐信的数量、有一些学校对本科的专业有所限制(属于少数)或对本科学习过程的课程要求等。个人建议是列出一个表格,来总结学校关于这方面的要求,当然表格中还可以包括学校主页地址、专业排名,综合排名,地理位置、GRE和托福的送分编号等一系列内容。

通过这样一张表格,基本上就可以免去傻傻的去问前辈,这样的GPA、GT成绩够不够(你说你这样的问题让别人怎么回答你)。表格中的申请截止日期也可以告诉你,申请进度大概的安排(也免得问人家,我XX月份再考一次托福来不来的及)。当然,其实托福和GRE成绩可以在截止日期后迟一点给学校,前提是你跟小米沟通过。

简历

申请的简历分为CV和Resume两种,这两种也有较大差别。但显而易见的差别就是CV可以超过一页,Resume必须在一页内。简历的初稿是在实习的空闲期间完成的,现在看那份初稿真是青涩的可以。当然完成初稿后,我就开始对着申请简历的书籍,各种帖子看,查看书中提到的问题我有没有犯,书中提到的重要点我有没有突出。根据不同书籍改了几遍后,才觉得简历初具规模。然后再找了英国的教授,中国的英文教授改了一改。最后再找文书修改机构修改了一下,简历就基本完成了。

对于不同学校,简历基本一致,如果经历丰富的话,可以根据学校的偏好,突出某段经历。

遗憾的对于简历的排版,我一直是用word这个傻傻的工具来编辑的。据说latex编辑出来的简历非常漂亮,可惜一直没有尝试。

PS

PS是申请中不说最重要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项目。虽然现在学校也会有面试,但对于申请者最初了印象除了简单的GT成绩和CV,更多地来源于申请者的PS。做一个比喻,GT成绩,GPA,CV好像是一个申请者的容貌,而PS更多体现一个申请者的内涵。虽然美国学校中不乏外貌协会者,但更多学校还是关注内在,从而综合考量的。

不要妄想一遍就可以写成ps,真正的ps需要深思熟虑,多次修改。刚开始写时,可以把大学三年到现在为止做过的事都列出来,权当是对三年的一个总结。可以将每个事件都展开描写。之前看到,很多前辈的经验说,美国申请者擅长讲故事,从而使自己的PS生动。我写PS时就试着将每个事件描写成生动有趣的故事。一般来说,需要充分挖掘自己每个事件,从每个事件中能体现出自己的哪方面特点,能力亦或是特色,从事件中自己等到怎样的成长,这个事件对自己(比如职业规划)有怎么样的意义。之后在组成ps时,针对不同学校的要求,选用合适的事件,以此体现自己的个人特色。

我在写ps时,充分利用选校时的表格,关注学校对ps的要求,用一个主线(一般选择职业规划)将前列出的事件排列组合串联起来,每个事件成为一个段落,再加以段首的承上启下,段尾的总结,总算写出了ps青涩的初稿。初稿洋洋洒洒地写了1000多字。但根据前辈们的经验,其实如果学校没有特殊要求的ps在800字左右,篇幅在一页半左右为好。

对于初稿必然需要反复的修改。不过依据我自己的水平,也就是对着各种关于文书撰写的书,修改一下。但这样的修改必然不足够的。如果有条件,最好请学长学姐看一下,提一些意见。但很遗憾,申请当时没有这样的资源。只是请了在英国非本专业的教授看一下,修改了一些用词。当时我就清晰的认识到这样的修改远远不行的,我需要的是对ps文章结构的意见。之后就找了文书修改机构。我找的那家叫做helpyouapply,是一家国内的修改机构。修改的感觉不错,它对我的文章结构提了比较多的意见,我与修改人也讨论很多。之后在我根据它的意见修改结构之后,再由编辑进行深入修改,最后再请国外的编辑进行进一步修改。之后本来还想用essayedge对语言进行进一步润色,但看网上对其评论参差不齐,而且感觉PS的语言已经不错了,所以就放弃了。

PS写成后,有一些学校对PS的页眉页尾有要求,就需要按要求设置。如果没有要求的话,注意设置一下PS的页眉页尾,让自己的PS更加professional,让学校感觉到你的用心。PS最好是将word转成pdf,这样可以保证在上传过程中不会发生格式变化。

网申

在选校完成后,就可以进入网申阶段。网申是一件相当麻烦的事,是需要耐心和细心的。基本上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网申系统,可以先拿一个试试手,后面就知道怎么填了。填的时候记得要保存哦!
在网申的时候,给每个学校建一个文件夹,将针对每个学校的ps和cv都存在这个文件下,方便管理。可以建一个excel文档,来保管每个学校网申系统的账号和密码。或者可以在每个文件中单独建议个文件,来存储该学校一些列的信息。

曾经看到申请总结中有说网申系统分为3种,注册一个账号后,基本资料就不需要重复填。但很悲催的,我怎么也发现不了这个功能,所以就傻傻地填了一遍又一遍。当然你可以试着去发掘一下这样的功能。

网申可以与写ps,cv同时进行,有一些学校会将对ps,cv的要求写在网申系统中。个人非常不建议等到deadline之前的几天来填网申系统,这很可能忙中出错。比较推荐的做法是利用各种闲散的时间,将网申系统填好,最后针对每个学校写好的ps,cv上传。

推荐信

我觉得推荐信这个环节是我申请过程中最纠结的一个环节。不过还好,遇到的老师和boss都很nice,所以虽然道路曲折,但也称的上顺利。

我推荐信选择的是两位教过我的老师,和一位实习单位的boss。

在请老师写推荐信一定要赶早,写给老师的邮件一定要真诚,在邀请过程中需要耐心等待,厚着脸皮不断发邮件骚扰。

赶早指的是提早跟老师说请她帮忙写推荐信。我就有遇到过,给我写推荐信的老师后面拒绝了很多同学的请求。所以早一点总是好的。当然赶早也有另外一层意义就是你看准帮你写推荐信的老师后,就要在她的课上好好发挥,最好能让她对你有一个印象,实在不行你也得把这门课的分数考的高一些吧。我觉得那个老师最后同意给我写推荐信很大一部分因素就是在于我在她的课上尽量的表现了自己,最后考试的分数也还不错。
中国学生的推荐信大部分是自己写的,请老师签一个字就完事。我的推荐信也差不多是这样的。3个推荐人中,有2位是我代笔,她们过目点头同意后签字,而另外一位则是亲自帮我写的。

现在网申系统比较方便,一般需要纸质推荐信的地方其实很少。只需要在网申系统中填入老师的邮箱,系统就会自动将推荐信的链接发送到邮箱中。很有意思的是,我的3位推荐人填写推荐信的方式各不相同,这也让我有东西说道说道了。

亲自帮我写推荐信的那位老师可以说是我大学中遇到的最好的老师了,不仅亲自帮我写推荐信(实际上之前我也帮他拟了一封给我的推荐信,结果他不满意,在和我聊了一个下午后,没过几天就帮我写了一封推荐信,更重要的是我觉得他写的比我写的还要夸张那么一点。)而且网申系统的推荐信都是他自己填的。后面我再帮其他推荐人填的时候,发觉填一个推荐是多么的麻烦,而他帮我填了19个!!!(好吧,我承认我申的学校有点多)他还通知我网申系统中填错的一个地方,真的好让人感动。

另一位老师则是直接给我邮箱的账号和秘密,让我自己完成。在这种情况下,有的老师懒着将推荐邮件转发给你,就让你自己注册一个新的邮箱,通过老师的授权,这个邮箱就可以你自己管理使用了。或者这个老师之前有帮上一届学生写过推荐信,也是用这个邮箱的,可以请老师将邮箱信息给你,你自己完成。我的建议是在老师有推荐用的邮箱时,最后能让老师把推荐邮箱信息给自己,而不需要自己再注册一个新的邮箱给老师。因为有些学校的系统中会对写过推荐的邮箱进行记录,如果之前给其他学生推荐过,这样推荐的可信度和权威性就增加了。

最后一位实习的boss的推荐方式是比较常见的那种。在网申系统中填入boss常用的邮箱,系统就将推荐链接发送到boss的邮箱,之后请boss再将邮件转发给你,让你自己完成。利用这种方式完成的推荐信,我的建议是一次性在所有网申系统中填入boss的邮箱,免得人家一次又一次的给你转发邮件,而且这样也不容易弄错。

网申系统中的推荐信链接进去后,与网申系统一样各具特色,最简单是只需要填推荐人的信息,上传一封推荐信就可以完事。而有的则比较复杂,会需要推荐人对被推荐人进行全方位的评价,这时候不要太离谱就行了。关于上传的推荐信就比较随意了,你可以选择请推荐人签字后扫描的版本,或者你可以直接上传未签字的版本。我的建议是,不过哪个版本最好将文件转成pdf格式,方便上传。点击submit前特别确认一下推荐信有没有传错。传错你就悲剧啦!之前我还不信这种傻事也会有人干,后面我自己就干了。。。而且我发现我身边的同学也犯过类似的错误,所以需要特别的小心!

录取

在网申结束后,要勤快地查询网申系统,看推荐信是否都完成了,看自己的材料是否都寄送到了。如果等待了两三周后材料还没有寄送到,就需要与小米联系了,确认一下是寄丢了,还是小米未及时更新系统,以免因为材料的缺失而耽误审查。

等待录取的过程是漫长的。在前文提到过,各个学校的录取制度不太相同。有些属于先到先得型(rolling),而有些则属于deadline之后统一审理的。所以,可以先申请一两所rolling类型的学校作为保底,这样等待录取的过程就不会那么艰难和烦躁了。偶尔还可以骚扰一下小米,问问她什么时候出结果。

择校

录取拿的差不多后,就要开始选择你最后决定去的学校了。我在择校过程中也是列了一张excel表,对各个学校进行对比。

将自己关注的学校属性赋以不同的权重,对其进行量化比较,最后得出总分,这样做可以对自己的择校也是一个参考。当然最后的选择还是由自己决定,不是单单一张表格能够帮助你的。

在进行量化时,就需要发挥自己的沟通能力,多多询问不同人的意见,最好能够找到上几届在这个学校学习的学长学姐,对学校进行全方位的了解。毕竟择校就和高考报志愿是一个道理,对未来不说有最重要的影响,但也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

选择学校后就不要后悔,勇往直前吧!这些只是出去留学的开始,后面的旅途还需要有强大的精神支撑才能走下去。

关于实习

实习不仅是申请中重要的一个构成,更是对专业知识的积累,人脉的拓展,社会经验的积淀。不止一个下一届的小朋友问我,什么样的实习才比较有用。我的回答总是相同的,对于申请来说,只要能让你的ps有东西可以写的实习都是好的。虽然从传统意义上来说,实习经历是为了向学校展示个人在专业知识方面的能力。但我相信,对于大部分申请者来说,现阶段的实习还都是停留在打杂,干一些琐事,或者在项目外围,而不可能完全接触到核心内容(当然也有不少牛人可以,这就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内啦)。我觉得有的时候,学校观察申请者的实习经历,更多看重的是申请者在实习过程中学到什么,有哪些提升。对于申请者来说,在实习过程中有些事情可能不是你干的,但你看到你身边有经验的前辈是怎样完成它的,这也可以成为你的财富。你作为一个旁观者了解了它的流程和注意事项,对于这样的事情和你亲身经历有什么差别,你也可以写进ps中。又或者你从实习中发现这家公司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你对这些问题是怎么思考的,再或者这次实习对你思想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这些都是实习可以带给你的,可以丰富你的ps内容的。

实习的另外一个目的就是要找到合适的推荐人。这个推荐人要愿意帮你写推荐信,同时还要有一定的头衔,这样才能给学校比较强的说服力。在实习过程中,如何找到推荐人,如何向推荐人开口,就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了。

当然在实习选择方面,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来选择。我也有同学不知道自己未来适合什么,就尝试了诸多实习类别。而我自己正儿八百的实习是咨询方面的。从大三上开始开始了解咨询这个行业,然后觉得咨询好像还蛮适合自己的,就一直寻找着有没有这样的机会。总算功夫不负有心人,在byr论坛上看到有埃森哲内推的机会,就赶紧发站内信和邮件过去啦,结果就进啦。其实找实习的过程很纠结,一边在准备gmat考试,一边在看有没有合适的实习,有合适的实习但要求的实习生条件又不太符合,那段日子就在纠结中度过。只能说这次我相信了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致谢

对于出国这件事最感谢的莫过于父母,是他们倾尽所能支持着我一路走下来。三年前,爸爸机缘巧合调到北京,这也给我出国道路造就了许多便利。每周末可以回家吃家常菜,寒暑假妈妈回到北京陪我读书,准备考试。虽然大二大三的寒假上新东方的经历确实很累人,但相比其他孤身在北京上课的战友来说我又何尝不是幸运的。有爸妈陪在身边,每天上午天还没有亮,妈妈就给我准备好早餐,下午放学,回家就有妈妈精心准备各种小吃。大二大三的暑假,有爸妈在晚饭后陪我在小区中散步,聊聊一天复习的感受,聊聊申请的准备,聊聊以后的规划,我那时觉得生活其实蛮美好的。GRE的两次考试都是爸爸陪着我去考场,在外面等我,而托福接近5个小时的考试,也是爸爸妈妈在考场外守着我。申请的道路上,有一个论坛达人的老爸,不能不说是一件幸事。很多东西都是在他的提醒下我才注意到的,而这篇申请总结也是在他的多番催促下才基本完成的。妈妈虽然在申请方面基本一窍不通,但她会向她的朋友询问各种信息,让我有多方位的信息渠道,同时她也在生活上关心着我,照顾着我,让我可以毫无顾虑地走下去。

其次是我的爷爷奶奶,虽然我每个假期回去的时间并不长,但他们总是十分关心我的情况,每次我打电话回去他们总是让我安心学习,注意好身体。

我也要感谢杨硕学长,张鑫学长,黄晟昊学长等学长学姐对我申请的帮助,他们总是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在我困惑时给我帮助。

当然也要一起奋斗的战友们!有了你们的陪伴,这条艰难的道路才变得精彩!
  • 3
6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