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G1440+4.5经验

avatar 60609
skyphantasy
1705
0
先报分数:
V. 640 92% Q.800 94% AW 4.5 67%

虽然显然这成绩根本没好到可以拿出来炫耀,但对于一个红宝从list20往后至今还是全新的人来说,这个成绩让我感觉已经挺不错的了,写这篇文章与其说是讲自己的什么经验,不如说就是把这一个学期准备GRE的经历作一个回顾,也算给这段日子留下一点回忆。

致谢

首先是致谢,在英语培训界优秀的老师中要感谢的有:

李笑来老师,他的博客绝对是中国出国英语考试界最最靠谱的一个,从托福到GRE,他的书和博客文章都给了我特别大的帮助;陈琦老师,强化班我只听了录音,没有见到您的真身,之后有幸上了五一的类比反义单项班,类反单项班的录音和要你命3000在我看来是我能在词汇量超差的情况下类反答得还不错的唯一原因;葛志福老师,简单朴素但效果显著的七星大法把阅读这个很多GRE考生眼中的噩梦项目变成了我的强项,更重要的是“阅读速度与阅读量有关,并且似乎只与阅读量有关”这句话直接消灭了我的侥幸心理,让我开始毅然爬着看完了几本过去一直拖着不肯看的原版书;罗永浩老师,出于个人崇拜的原因填空课我全都听得异常认真,不管是讲授解题方法的部分还是闲篇扯淡,老罗说的东西总是挺有营养的,很高兴坐在前排帮您改善了一点授课体验,可惜没考到能去退钱的分数…如果有下一次的话我一定会尽量努力;杜冠宇老师,当年没有好好背单词,上课抄的单词有大多数过了三四个月我才能看懂,都说类反是扯淡最多的课程,您讲的故事让我看到了跟我之前见过的完全不一样的人生,即使听起来不励志但是一样精彩的人生;赵晴老师,没能上到您的AW课让我感到特别遗憾,感谢您分享的课件和阅读材料;许可老师,您在微博和校内上带领我们做的讨论对于各种思维训练非常有帮助,您推荐的学习资源也对我特别有助益;孟庆伟老师,您的“品经济学人,习上乘英语写作”专栏和推荐的诸多优秀写作指导书籍都极其靠谱,向您致敬;杜昶旭老师,您的文章帮我坚定了若干信念,避免了若干特别流行的错误观点;韦晓亮老师,您的书只看了题库分类部分,课程内容也有点不靠谱,不过在去大连的飞机上是个不错的解闷的东西;杨鹏老师,17天搞不定GRE单词,但是长难句教程是个好东西。

致谢的同时也要忏悔,除了李笑来老师和老罗英语培训的各位老师之外,其他的老师的各种资源我都或多或少有侵权使用的状况,我知道这个行为挺无耻的,我错了。

然后是我身边的同学们,感谢橙姐、伊琳姐姐给我最初的启蒙指导,感谢非哥常年忍受我各种关于英语的愚蠢问题,感谢马哥和宇哥平时跟我就各种犄角旮旯的问题不厌其烦的讨论、抬杠与反抬杠,感谢刘旭和殷实在寒假上课时带来的种种欢乐,感谢昱林、铮哥帮忙提供作文的范文并帮我作批改,感谢健驰、驹神平时跟我一块进行讨论、抱怨、吐苦水等必选动作,感谢沛凡借我韦老师的作文书,感谢万旭同学把黄金座位的类反单项班转给了我;还有在网上结识的同学们:不辞辛苦录制大3k串讲的热娜古丽同学,极富分享精神的Liam同学,考G的前几天把做题的感悟拿出来与我分享的唐沁学姐,素不相识但祝福过我的处男大神,以及万泉河群里的诸位牛人:调调、流氓猪、川等等。

下面我会按照题目分类的顺序讲讲我的复习经历。当然,我考的是最后一次的旧G,这是类反部分的绝唱了,关于类反的那部分只当回忆录看看就好。

分析性写作

这部分我做的准备工作好像是最非主流的,我的主要参考资料是以下这些:《学会提问——批判性思维指南》、《超越感觉——批判性思考指南》、《Elements of style》、《Boston Legal》

前面两本书都是很出色的批判性思维书籍,Argument中所必须的对于论证的前提、过程、假设的分析在这两本书里面都有非常系统的阐述。即使那些不考GRE的同学,这两本书也非常值得一读,补上中国基础教育里面缺失的基本的批判性思维训练对于至少可以帮人把自己的头脑变得更清醒,看事情更加有逻辑。

《Elements of style》在英语世界被称为“写作圣经”,书里对于上乘写作的描述可以直接破除许多在中国学生中流毒甚广的错误观念(比如那句一看就是缺心眼的“我们的终极追求是每一句都是语法复杂的长难句”),何况其实这本书本身就是简洁、准确的语言的良好范本,无论是要准备AW还是单纯要提高英语写作,我觉得这本书都是非常值得读的。(顺便,这种讲语言本身的书最好还是看原版的吧,好像有中译本《风格的要素》,但是怎么想都觉得别扭。)

最后的《Boston Legal》是一部曾经非常火的律政剧,我是看到何帆(《大法官说了算》的作者、《九人》的译者)的推荐才开始看这部剧的,当时已经是离考AW只有半个月的时间了,但是看着看着就发现写issue和律师们做closing的套路本质上是一样的,我们都要围绕某一个中心的话题发表逻辑上没有漏洞、语言富有表现力的观点,目的是让读者(陪审团)信服,而不得不承认Boston Legal中几乎所有双方律师的辩词都写得非常精彩,律师们切入正题的角度各有不同,对话题的论述侧重点也不大一致,但是都自成逻辑,让人觉得有些道理,更有价值的一点是,每一个案子中双方律师都要做一个closing,于是看一个案子总是可以看出从正反两个方向进行的论述,这就给我们充分展现话题的复杂性、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提供 了很好范例。仅从自身内容来说,Boston Legal也是非常有意思的一部律政剧,如果没有耐心的话,可以去找有人专门整理的五季所有closing的集锦,如果耐心足够,强烈推荐把把它从头到尾看完。

其实备考AW的时候也借来韦老师的《GRE作文大讲堂》看过,但是只是拿着题库分类自己琢磨issue题目思路来着,后面的提纲只看过几个(其实我觉得质量不怎么样);大一的时候还买过一本《GRE写作》,真正准备GRE的时候一次也没翻开过,现在看来似乎不是什么坏事。

关于模板和高频:我清楚地记得王伊琳严肃地告诉过我,“用模板的就是3.5的命”,其实考前我还是很认真地背过argument的模板的,不幸(其实是有幸)的是,我碰到的那道题怎么也套不进我最熟悉的那一套模板,于是我就照着官方那几篇范文的套路天马行空地挑毛病了,最后的结果说明,考场上写出来的那一篇似乎还不错;至于高频,我觉得杜昶旭老师的观点最有道理,大家热衷于统计、准备高频题目的前提是一个人写他曾经写过的话题会有更好的表现拿到更高的分数,但事实是,即使我们看到很多很多人高兴地说自己撞到了高频,中国学生AW平均分还是在可怜的3.5,这说明真正影响作文结果的并不在于遇到的是不是没见过的题目,而在于文章的思维方式、论证体系是否符合要求,如果整个作文准备过程中的思路就是错误的,那么即使碰到了写过的题目也一样于事无补。

最后是一个无关以上话题的事实:我考前只写过5篇issue,没有真正写过提纲,考场上碰到了一个之前random到的issue题目(但其实我的运气是好在这个话题我碰巧很熟悉,举起例子也很方便,事实上第一次写这篇的时候我用了35分钟写了790字…哦,对了,字数其实也是bullshit——记得官方Awintro里面那篇290字的五分issue吗?)。

类比反义

因为之前单词背得不好,上课的时候收获其实不大,靠杜爷反复重复记了一些,之后又懒,没怎么背过了。直到五一去听了陈琦老师的类反单项班才开始真正认真鼓捣类反,那时候我拿着已经买了三个月的3000去找琦叔签名,琦叔问了我一句,“才买的啊?”给我凌乱得不行了。五月到六月里我的shuffle里一共有三个play list,一个是热娜古丽同学的大三千串讲,一个是类反单项班的洁版录音,还有就是剪去废话的老俞词汇串讲,为了节约时间,我把这些玩意都搞成了1.7倍速,结果就是后来我听到这三个人正常语速的声音都开始不习惯了…总之最后我比较认真地看过的单词书只有3000这一本,而且也都是听着录音扫过去的,真见到题目的时候倒确实是像陈琦老师说的一样“秒杀”——考过的、我见过的组合直接就能选出答案,我不认识的组合根本没有回忆单词含义机会,几秒钟之内随便蒙一个就拉倒。在考场上,我差不多也发挥出了“不背词的学生不吃晃”的优良品质,考完之后才听说考了红宝上面没出现的单词。

类反这部分最后拿到了还不错的成绩基本完全要归功于琦叔的存在,在自己的词汇量和英语水平并没有实质变化的状况下类反的正确率有了这样的提升,这不能不说是应试教育的极致——当然我自己知道这样做是骗自己的,那些单词如果有机会我会尽量好好学学,现在这样玩闹着过了GRE有点太糟蹋这个考试了。

填空

在强化班的时候老罗把黄皮上的前56个练习全都讲完了,并且要求大家回去之后要复习三遍,这个要求我大概完成了,上课听得比较认真也让我对找重复找对应的思路比较熟悉,填空里面最大的障碍也成了词汇…不过还好很多高频的词也是收在3000里面的,到后期看起题目来稍微舒服一点了,考前几天唐沁学姐一直在拿02到10年的填空新题跟我讨论,也让我保持了相当不错的状态。个人觉得如果词汇没有问题的话,填空部分不需要什么额外的参考书或是训练,好好看看黄皮教材就好,如老罗所说“ETS死也不会想到世界上会有一群学生为了准备GRE考试把过去二十多年的考试题全都拿出来做一遍”,如果黄皮教程看得够熟练了却还是搞不定填空,那问题一定不会是出在训练量上,只会是英语水平、词汇量等其他的因素导致的。

阅读

我从托福到GRE的阅读老师都是葛志福老师,我觉得从他那里我最大的收获就是两点,一个是非常朴实但极其有效的“七星大法”,另一点就是一个击碎我各种幻想的事实“阅读速度与阅读量有关,并且似乎只与阅读量有关”,从强化班开课时起我就坚持每天用“七星大法”处理一篇文章,起初很痛苦,但效果很快就显现出来了:最初每篇文章按照要求重读七遍要花近90分钟,后来就只要不到一个小时了。大概坚持了二三十天,我发现整体英语阅读的速度也有了不小的提升,这个让我感到分外高兴,因为其实我学GRE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阅读各种书籍的时候障碍小一点、速度快一点的,有了这样的进步当然让我感觉很有成就感。不过这种成就感也带来了一个副作用,每次我想要背单词但是没有心气的时候就会跑去做阅读,从做阅读里面寻找虚假成就感,最终的结果是我两个section阅读最终能在22分钟内做完,错题在5个以内(其实这个水平也不怎么样),但是单词直到最后也没过上一遍。

说实话,比起我们高考里面碰到的那个完全没有道理的短篇现代文阅读,GRE阅读是非常严谨、优秀的,真正读懂了一篇文章,文后的题目就确实没有道理做不出来,很多所谓的“细节题”所考察的细节往往都是文中逻辑发展的关键点,如果读文章的时候理解了作者的思路,就一定会对这个细节有印象(这部分想法我跟唐沁学姐不谋而合);很多时候出现的其实是 这样的状况:作者的逻辑是A,而做题的时候你在脑中却有另外一个逻辑B与文章多少有点相合,于是你就理所当然地认为B是对的,好吧,我发现我的汉语愈发不灵了,咱们来看看笑来老师是怎么说的:

“人类的大脑有个重要功能叫“模式识别”。大脑不是把每个信息点全部处理过后再进行识别的——而是迅速抓住几个重要特征,然后与大脑中的已有模式对比,只要差不多,就套用……如果考的是TOEFL,SAT,GRE,GMAT,就肯定不会那样了。那些题目都逻辑非常严谨, 每道题都可能要有10万人次以上的测试才变成“Final Edition”。 文章看懂了,题目不可能做错,题目做错了,就是文章没看懂。
其实他们没看懂。文章中的一部分看懂了,另外一部分没看懂。但是,那些被看懂的部分构成了某个模式,与这些学生大脑里既有的某个模式相符,于是,大脑告诉他们,嗯,我看懂了,这不就是——魔鬼的脸么!”

总之,在我看来,阅读一方面要通过阅读量的积累提高速度,另一方面要注重作者的论证思路,理解文章的逻辑脉络,这两方面做得足够好的话,阅读成绩不可能差的。

数学

这部分基本没什么需要讲的了,主要需要的就是认识所有题目中的词汇,足够耐心、细心,掌握初中数学知识。我最初根本没有打算准备这一部分的,但后来发现词汇可能会多少形成一点麻烦,于是就抄了一遍Liam同学的《数学手札》,熟悉了一下常用的术语词汇等等,在这里再次感谢Liam同学。

结语

最后想要说,没想到考G的这个学期真的成了大学至今为止生活相对最规律的一个学期(由此可见之前的生活到底有多么不靠谱),杜冠宇老师给大家励志的时候说“这是一个你付出了不一定能有什么收获的时代,但是GRE是这个时代里少有的只要付出就一定能有收获的一个考试”。我觉得,GRE留给我最珍贵的,不见得是那些逻辑规律、英语知识,更多的是与别人的分享、对自己的自律,还有这样一群不只在英语方面可以为我提供指导的老师,一群共同走过困难迎接挑战的战友。

感谢GRE。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