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铁卢大学统计PhD萌新一只求小伙伴!求组织!

avatar 446982
WLJ001
7555
24
[align="left"]写在前面:跪求滑铁卢大学的小伙伴~~有认识水卢的师兄师姐,师弟师妹或者申请群,班群神马的筒子,求告知啊,感激不尽!可以私戳我啦~萌新急需找到组织~求帮助,求私戳![/align][align="left"]
[/align][align="left"]我打算写个长篇把我的申请经历分享出来,希望能够对未来的师弟师妹们有参考意义,后面的分享主要是按照时间经历。[/align][align="left"] [/align][align="left"]大二大三:做出决定转专业读统计PhD。做出这个决定的主要原因,那还用问,当然是我头发够多啦!除去头发多这个因素外,可能剩下的就是职业规划吧。当时本科的时候读的经济学,但是读着读着就发现,我对于经济理论其实并不是那么感兴趣,反而我更感兴趣的是数理统计,计量那一堆。再加上现在做数据这一块儿又火,不谈理想情怀那些不能当饭吃的,起码从事这相关的好找工作,能挣钱填饱肚子嘛。(暴露了吃货的本质~)于是当时我就想转专业到统计这一方向。后来更大概了解了一下,发现做data这些,最近的门槛也是越来越水涨船高(比如datascientist,目前在新加坡,基本都要求PhD,即便没有写明PhD也是PhD更有竞争优势,当然这是后话);再加上data这些科学,确实是博大精深,没有点儿硬知识积累还真玩不转;并且即便不走学术路线,统计的PhD也出路很广泛,于是思虑再三,决定鼓足勇气试试在这条路上走下去。[/align][align="left"] [/align][align="left"]大三大四:付诸行动,考语言,做申请,同时改变直接申请PhD的决定。做好打算后的下一步就是开始行动了。有了这个目标以后,我大三大四就开始刷语言,刷GRE。遗憾的是,我比较笨,而且又懒,托福雅思GRE始终刷不到特别理想的成绩(p.s.超级佩服那些能够考T,考G,烤鸭都很牛的大神,一定是很努力,容大佬收下本渣的膝盖。插一句后话,因为实在实在不想再受GRE的罪了,并且能有预感再怎么考也不一定能考出理想的G,进而决定把未来PhD的申请重点放在了对G要求不太高的加拿大上)。于是,鉴于这种情况,加之深知统计PhD的申请难度,我决定先不申请直播了,转而申请Master,有个统计的Master再做打算。但是读Master期间一定要想办法做科研,凑科研经验。刚好香港新加坡有Mphil或者Masterby researchprogram,并且这两个地方的性价比很高,离家也近(家长希望先找个离家近的地方适应一下国外环境再进一步往国外走),于是决定申请香港或新加坡的Master做个跳板,刚好也借着读个Master检测一下自己是否真的喜欢这个学科,是否真的想继续读书。如果喜欢,那么踩着Master的跳板再进一步读PhD也方便,如果不喜欢,那么就拿个Master回家找喜欢的工作,也没吃什么亏,反正性价比高。于是我就开始按照我的计划一步步执行,开始申请,等offer[/align][align="left"] [/align][align="left"]研一:进一步行动,找科研机会,发文章,读博士课程,和教授搞好关系。这里还有个小插曲,我当时真心低估了统计的申请难度了,不要说PhD了,就是HKUNUSMasterby Research或者Mphil我都没有申请到。不过还好,最好我决定即便授课型的项目也先去吧,到了国外再做进一步打算,再想办法找科研经历吧,无非就是试试看嘛。抱着这样的心态,我接了NUS统计coursework项目的offer,并且入学第一年我最主要干了两件事:疯狂给院里的教授发邮件询问有没有机会做科研,是否招募researchassistant;选了PhD level的课程并且拼命刷绩点。皇天不负苦心人,我在研一第一学期快结束的时候成功拿到了Biostatistics那边一位教授的RAoffer。新加坡这边,感觉科研压力还是蛮大的,很多教授会招募researchassistant帮忙做科研,但是RA的工作压力也确实不小。就这样,研一的第二学期,我的任务就变成了:好好做RA这份工作,尽可能多发paper;读PhD课刷绩点。现在回想的话,研一这一年真心是我人生到目前为止非常辛苦灰暗的一年(尽管我能肯定未来PhD的生活只能更可怕),我那时每天的状态是:早上7:00起床去工作室上班做科研,直到晚上5:30下班结束一天的科研任务(科研进度不够,加班更是经常的事儿);匆忙吃过晚餐后,晚上7:0010:00去上课,去读Master的课程;晚上11:00到家后,写作业,复习或者做科研没干完的任务,弄完再睡觉。就这样周而复始,我原本早睡觉的习惯也被改变了,因为每天太忙碌只得挤占睡眠时间。导致的结果就是发际线进而走高了,发量也愈发稀疏了,不过好事儿是申请PhD前照了照镜子,感觉还能够有足够多的发量读PhD,希望我剩下的这点儿能再多撑些日子吧~[/align][align="left"] [/align][align="left"]研二:开始申请,套磁,找教授推荐,外出参会。经过一阵子努力,大概写出1-2篇文章来,也就差不多到了申请季。如前文所属,鉴于我的个人条件以及其他方面因素的考量,我更倾向于申请加拿大。加拿大申请套磁真的很重要!(通过这次申请,我的自我感觉是,加拿大可能毕竟是英联邦国家,和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英国类似,博士申请其实教授的权力相对来说更大一些,这样套磁也就更重要了,更需要和教授搞好关系,人脉也相对来说更重要;美国则相对来说,学术委员会权力更大一些,更看重背景和硬实力吧,主要是数学能力。当然,只是我的主观印象,不一定对,欢迎各位筒子来纠正啦~)加拿大开设统计学PhD的学校无非就那么多,鉴于PhD的录取率,不如就都申请了吧(麦吉尔大学有传言统计项目非常难进去,并且在魁北克我也不是特别喜欢,于是就排除了)。除了套磁以外,反正有论文manuscript写出来了,去参加参加国际会议总归是有好处的,于是我就又去加拿大参加了个会议,刚好在会上会后,借机进一步找之前套磁的教授当面交流。我的感觉是这次加拿大之行帮了我的大忙,如果没有我本人亲自去面对面找教授交流,恐怕不会有这么好的结果。由于是面对面交流,很多邮件上难以说得很细的内容也可以交流的很深入。关于推荐信,如前所述,RA导师最了解我,共事一年,这肯定要算一封,而且共事一年的亲导师,一般推荐信会strong。第二封找的是统计本系的之前询问科研机会时有过深入交流,并且做过一段时间科研的教授,也算了解。第三封则是系里面德高望重的老教授。这一封信在拿滑铁卢大学offer的时候起到了关键作用。滑铁卢大学统计PhD项目的directorPaul Marriott教授之前曾经在NUS任教,并且在10多年曾经与为我写第三封推荐信的老教授是同事,于是看到我的推荐信后,Marriott教授就很有好感。当然,在此期间我把托福重新刷了一遍,硕士申请时候的成绩肯定不够,不过如大家所见,依然不理想,但是托福在申请过程中确实并不起决定性作用。GRE的话,因为时间太忙实在不想再刷了,有刷GRE的大量精力,不如好好做科研争取再搞出文章来,反正我主申枫叶国,G同样并不起决定性作用。最后,根据同学,朋友还有老师的建议,我也申了几所美国的学校。考虑到我的背景,择校的时候基本是从USNEWS的统计专业排名30名到70名学校中选取几所合适的。美国这边我也没有套磁,因为曾经给一位教授发过套磁邮件,教授的回复就是不需要提前联系facultymembers,并且让我直接进行网申,department会进行选择。[/align][align="left"] [/align][align="left"]最后就是面试以及等着拿offer的过程啦!这个过程没什么可说的,都差不多。面试要说起来,我反而觉得PhD面试不像硕士面试,专业知识会问得很详细,PhD面试更多的是询问感兴趣的研究意向,funding问题等等这些大方向问题,专业知识主要是问问大面上的,比如说简述一下MCMC是怎么回事儿,简述简述EM算法的过程等等。我猜原因有两个,一是我之前套磁,包括面谈的时候谈到了专业性的东西,没必要再问;二是反正PhD入学后还要学习,还要有博士资格考,专业能力不行自然过不了。[/align][align="left"] [/align][align="left"]offer发放的情况是与我的印象刚好相反,加拿大发offer的速度明显快于美国,应该是为了抢生源吧。渥太华大学最早,去年12月就有教授联系我并且承诺口头offer了,之后是CalgaryWaterlooWestern这些。UofTUBC都没理我,目测是凉了。美国那边只有GWU今天给了offer,其他学校都没动静。不过也无所谓了,我是决定从了Waterloo了,因为感觉其他申请的美国学校也没啥更好的选择了(欢迎指正),同等情况下,我反而偏向于去加拿大。[/align][align="left"] [/align][align="left"]最后,祝愿申请的筒子们都能有好结果,祝愿大家新年快乐!欢迎大家指正上文中的错误或不足,如果有师弟师妹想进一步咨询统计PhD的申请,也欢迎随时联系,私戳我就好~最后重要的事情,求组织!谢谢。[/align]
  • 6
24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