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普通学校申请美国top10 phd经验(适用于 stem专业)

3895
4
(论坛新人,在找工作,求大米,发一篇以前写过的申请phd的经验总结):
我是13年的毕业生。本科是一所国内普通985院校, 后来在Columbia读的数学phd。这是我当年发在学校bbs上的一篇申请总结(现在回头看了看,在不准确的地方加以修改),希望对现在的申请者还有帮助。

------------------正文----------------

虽然从大一开始就决定了要出国,但是那个时候对出国申请一无所知,除了知道一些英语考试,和PS写作之类的细枝末节以外,申请似乎是个很遥远的事情。就在一年之前我第一次申请的时候,我仍然把握不住申请中最为关键的东西,错误的估计了自己的申请成功率,直接导致惨败…知道今天回头看看,才发现那个时候对申请的无知确实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如果我能早一点知道我应该如何做才能拿到名校的offer,可能这个过程会更加流畅和简单一些。自己也能在这个过程之中少浪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在我看来,我身边的很多同学都很优秀,很勤奋。他们都具有在top10 的项目中实现自己的实力。(事实上,我觉得中国大部分的优秀学生相比美国学生而言还是有优势的…)然而他们的申请结果并不理想,很多人甚至没有申请就因为GRE之类的事情放弃了,我觉得并不是因为实力问题,而是他们把大部分的时间花费到了并不重要的事情上,而忽视了最为重要的因素。我希望我能把我在申请中的一些经验分享给大家,让大家知道至少应该向哪个方向努力。 我虽然是数学专业,而且申请的方向也是纯数学,但是我相信我的经验对于工科也较为适用。不过,我的经验显然仅适用于希望进行理论研究的,打算申请PHD的同学。

我的背景:
学校:XJTU 本科
申请学位: PhD
本科专业:数学
GPA: Overall 93.7/100, Major 95.0 /100
TOEFL_ibt: 104 (R30+L26+S23+W25)
GRE: General 160+170+3.5 Sub-math: 890 95%
科研经历:最重要的一次是在Gatech交换半年,期间跟教授科研,得到了一个还算不错的结果。准备和advisor一起发一篇论文。
其他可以忽略的经历和奖项:两次科研训练(一次在美国 U Iowa),两篇中文期刊(全是水…),美赛一等奖(对我的申请应该可以忽略…),辩论赛,模联,志愿者…
推荐信:两封gatech牛推。

美国共申请10所学校,全部是纯粹数学 PhD:
Offer: Georgia Tech, UC Berkeley, UCLA, Umich, Columbia U
Waiting list (未转offer): MIT(top3 in the list),. Princeton
Rejection: Harvard, Stanford, U Chicago
还有两所法国非主流顶级牛校:ENS-d’Ulm (first-round rejection)Ecole Polytechnique (interview-withdraw)

本文Outline:1. 澄清申请中各个因素的重要性。2. 应该怎样做?3. 怎样看待申请经验。



澄清申请中各个因素的重要性。
典型的申请经验总结都有这一项,这里再写一遍绝不是以前问题的重新叙述。我将所有的申请因素分为三类:决定性因素,有影响的因素,可以忽略的因素。(每一个大类中排名不分先后)

1. 决定性的作用(大部分专业都一样):名声(牛校+牛GPA, 牛paper,牛推)
在申请中能够起到力挽狂澜,起死回生,扭转乾坤的作用的只有一个:就是名声。他具体在申请的材料上体现为推荐信,有没有过paper, 和出身。名声之所以这么重要无需多言。毕竟每个人都喜欢自己熟悉的,知根知底的东西。

i) 牛校+牛GPA是名声的一个体现。 国外的很多名校之中都有中国背景的老师在录取委员会里边。对中国学生的录取基本上就是这些老师来主要负责。事实上就算是美国的老师,也会多少对中国大学有所了解。(比如我的advisor, 一个纯粹的美国人,他只知道中国有两所好大学:Peking University and Tsinghua University)如果能在这些学校的学习中拿到一个很高的GPA和很靠前的ranking的话,自然会成为中国大陆学生的首选。应当注意,对于我们学校来说,至少在数学这个方面不算是名校…(其他方向是否是名校,请申请的时候自己判断,据说大部分专业都已经不是名校了…)不是名校的牛GPA基本上没有太大的用处。95和85应该没有什么区别,只要别太差就行。Gatech的录取委员会主任就跟我说过:“我们不清楚每个学校给分的高低,也许他们给的都很高,也许都很低,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而GRE sub math则是一个统一的标准,我们更多的时候会看中后者。”

ii) 牛paper,指的不是在中文期刊上随便发的paper…我认为至少至少至少得是SCI,最好是顶级期刊,能有reviewer的积极评价。顶级期刊,也是那边学校公认的一种认定方式,能在上边发paper,自然是对申请者能力的肯定。不过大部分的期刊,尤其是牛期刊他们的审稿周期很长,而且难度也很大。如果想要在申请的时候就有牛paper的话,对申请者的要求是高的。对于我交大部分的本科生来说,据说这一点也是很难做到的。当然研究生的话另当别论。所以牛paper在性价比上远不如第三种名声的体现方式:

iii) 牛推。这里的牛推和牛paper是紧密相联系的。都指的是申请者在进行本专业方面的科研时获得了成果。牛paper是这种成果的一种学术界公认的肯定,如上所述,难度大的同时,时间周期很长,所以几乎是不可能的。而牛推,不论在难度上,还是时间上都有明显的降低和减少。并不是只有顶级期刊才能获得顶级牛推的,所以牛推难度略小。而且牛推是在你一出成果的时候就立刻可以获得的,不需要等待审稿周期什么的。换句话说,牛推是由大牛对申请者科研潜力的肯定。他在申请是发挥的左右与牛paper几乎不相上下。在这里也在强调一次,申请的时候只有科研的实力(paper)或者潜力(科研方向的牛推)才是最重要的。除此之外对于特定学校的招生习惯(牛校+牛GPA)也会固定招录若干名学生。因此,学习方面的牛推(如代课老师是大牛,然后你这门课表现得非常好),的效力不如科研方面的牛推(当然这也跟推荐人牛的程度有关系,要是Tao愿意给学习的强推的话,我想就是为了给面子,大部分的学校也会给offer的…)。

2.起影响的因素(各个专业有明显的不同):
这一类因素,不如决定性的因素可以达到横扫的效果。不过在这些因素方面的良好表现,会明显的提高申请者的竞争力。对于数学专业的话,我认为有如下几点:

i) 完整深入的数学课程:这一点在我交也是无法实现的,因为受众比较小(数学系),而且圈里的人对这点已经形成了强烈共识,就不多言了…

ii) GRE sub math如上所说,GRE sub是美国的标准化考试,具有统一的标准。有理由相信他比GPA发挥更大的作用。如果你有一个80的GPA,不要着急,一个95%的sub成绩足以抵消GPA低带来的所有负面影响。相反的95的GPA,80%的sub我认为是更加危险的…如果本科学校不出名的话(比如我交),这可以说是一个重大硬伤。至少我知道berkeley是明确表示很少收sub 80以下的申请者。然而值得注意的是berkeley没有对GPA有过任何限制。因此我认为,之前的所谓GPA很重要的说法,至少在很大的程度上不准确。Sub就明显可以弥补GPA,甚至更重要。我认为在交大一个90以上的GPA就不会有任何区别了,大家大可不必为了分数斤斤计较。有时间还是要多提高数学能力。

iii)与数学相关的竞赛:数学方面,现在特指丘赛,他也可以理解成为丘成桐的推荐信。强度由竞赛中获奖的高低而定。这几年的最高奖基本上都是全中,其实这也与丘成桐的强推作为决定性因素横扫一切的观点一致。另外一个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我就忍住不吐槽了….

iv) 性别: 有一定的证据表明,数学申请,同等实力,女生比男生更有优势。具体有多大就不好说了…

3.可以忽略的因素(大部分专业都一样):
这些材料只要是完整的,只要是说得过去的,我猜测这些因素上的表现不会对申请结果产生可观测到的影响。而对于名校申请,将上句中的”猜测”改为”强烈认为”。

i)GRE general 和Toefl已经被人说过无数次了,只要过线就可以了。当然不是说过线以后大家都一样,只不过这两门考试成绩的影响实在是优先级太靠后了。注意,请回忆我的经验只适用于PHD,如果是MASTER的话,据说这个因素很重要!

ii)PS和CV我觉得只要不是文科专业或者艺术专业(CV排版什么的),这个东西的重要性非常不高….从内容上说,PS这种自我陈述很难对申请者有实质性的帮助,谁会相信一个人的自吹自擂呢…CV也是一样,只要你把内容都写到了就可以了。作为国际学生,美国人知道我们写的东西肯定不地道,不会认为你有语法错误就觉得你态度不认真什么的。我的PS全部只写了一遍,没有大的改动,所有学校都是一样的版本。很多同学注重这些文书是因为觉得到了最后的时候,往往认为自己的其他背景都已经无法改变了。事实上大错特错,我的两个牛推全是大四上争取来的,我很清楚的记着我在11.20号证明了一个定理从而获得了advisor的牛推之后赶紧几乎从零开始准备申请,那个时候最早的harvard截止日期就在12.10。这也没什么可怕的,申请无非就是填写表格,准备准备一些自述之类的吗。这些事情做起来都非常的快。

iii)普通学校GPA

iv) 各种无关的竞赛,表彰奖励(如奖学金,优秀学生…),各种经历(志愿活动…)这里重点说一下:数学建模竞赛。这是我交的一项传统热门参与的竞赛,我也曾经追风参加过…现在回想起来,参加数学建模那4天不让睡觉的日子真是….(此处省略一万字)。据说对于工科的同学们,这项比赛既能增长专业相关的技术水平,也能在申请中加分。不过对我个人而言,也许是我的专业方向太过特殊,是的,数学建模竞赛对机械,电气,计算机等等各个工科方向申请都有帮助,唯独对“数学”申请没有什么太大帮助。如果问起专业技术方向,我也只能说我个人看不到这个竞赛对我的技术水平的提高…所以对于有志于数学phd的同学们,我不建议你们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因为他不数学。同样的,对于其他专业的同学也是一样。不要仅仅因为他很流行,就去参加一个对你们没有帮助的,并且令自己感到痛苦的竞赛。ACM竞赛,同样的这个竞赛对数学申请没有太大帮助。这个竞赛我没有参加过,据说这个竞赛对编程水平和申请背景都有极大的提高。各种奖学金,表彰奖励。这些非常带有中国,学校特色的奖励不会带来很大的印象。外国人谁能知道Pengkang scholarship是个什么东西…

志愿经历:小的时候经常听说美国大学很看重这些经历,这是体现社会责任感的云云。事实上,他们也是聊胜于无。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的东西。没有也不必要太在意。

具体的行动
这里边可以说的太多了,尽管不太重要但是连PS的写作方法我都颇有可以分享的心得。不过这里只说决定性的因素。牛校是不行了,牛paper之前说过,被牛推优超。所以应该做的就是争取牛推!!方式当然很多种,简而言之四个字:走出交大。不是黑交大…既然交大不是牛校,自然也没有什么牛人,牛推自然是要找牛人写的。所以要抓住一切可以和牛人接触的机会。牛人也有国内的和国外的之分。下边我只就我了解的数学的情况简单的举几个例子:国内的机会,数学界的牛人主要集中在北京。包括北大,清华那些享誉海外的教授,更重要的是很多国外的中国教授都会在暑假的时候参加很多在北京地区举行的活动。比如北大,清华的夏令营啊,青年会以什么的。只要留心观察,能找到很多这样的信息。还有北大的强化版什么的,数学的同学应该都记得10年前后一个烟台大学的同学,就是拿了北大强化班的机会,最终获得牛推,去了princeton。国外的交流机会,这个学校有很多,大家关注一下自己的学校,学院即可。这里强调一下,交流机会指得是能够跟牛人进行科研,有拿到牛推可能性的交流机会。量化的说,就是交流时间至少得有2个月,并且是学术为目的的。我们学校我知道的比较好的项目只有UCLA的那个CSST。当然其他的以上课为主要内容的交流活动,我知道的由国际处的berkeley extension还有我们学院班的gatech的交流也是非常好的。只要有2个月以上的时间在美国学校里呆着,就完全可以自己去找老师,跟他们做科研,从而获得牛推。(具体的做法见下)

看待申请经验
第二部分的内容我相信每个人都能体会到他的含义。但是事实上我给出的“具体做法”很不具体。就比如说在交流期间拿牛推这么一个过程,虽然一笔带过,但是事实上是最为关键也是最为困难的部分。这里推荐几个我知道的经验贴: (级别太低,不让发url, 不过就是warald以前发过的 题目为[推荐]利用美国交流项目机会,增强背景+当面套辞 by wpqmanu 的一篇申请经验)

我自己不打算把我的经历写出来了,尽管我的经历与他们都不相同,但是我不认为我的经历会增加更多的内容。相信正在准备申请的同学也一定会有和我当年一样的疑虑:他们的经历都太过特殊了,有很多机缘巧合,我们又怎么能够复制。的确,比如我写的很多内容都是数学系的经验,我的交流机会也是很多同学现成没有的。而我当时看的经验贴大部分是工科的,也不适用于我。特备的3,就是一个EE的申请总结,而且他的经历更是让我感到十分惊讶,拍案叫绝。我正是一边在试图复制他的经历,而又一边担心自己无法复制他的经历的同时,走出了一条我自己独特的道路。其实很多成功是无法复制的,很多机会真的只是一个小概率事件,我在一切结束的时候跟老板说起了自己刚来的时候:“I contacted 30 professors when I came here, they all rejected me, you are the last one I tried.”老板诡异的一笑“I didn’t know why I said yes at that time, since I was extremely busy this semester, but I am glad I did.”我们也没有必要去尝试复制别人的成功,别人的成功始终是别人的。如果真的有一个程序告诉你一步一步怎样做就能获得成功的话,那么成功也太索然无味了,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去尝一尝,也许同一个梨在我们每个人的口中也有不一样的味道,尽管我们都知道它是“甜的”。 本文也是一样,需要用自己的逻辑来判断对错(本文其实就是我自己的逻辑展示)。不过我相信大的方向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错误,当然很多东西细节还不够“具体”,这个就需要各位自己的灵活运用了,不可能从任何经验贴上照搬照抄。祝大家申请成功,都能尝到那一颗最甜的果子。

补充内容 (2019-4-5 23:22):
第一次发帖好像还搞错了标签,现在也不知道怎么编辑更改了... 大家觉得有用的话,求一波大米,谢谢~
  • 18
4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