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60到103的挣扎之路,最后一个月从93冲刺到103分,有详细的训练方法!

avatar 170470
neonbing
23377
31
文章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我最想总结出的我长时间(快2年)没刷出托福分数的原因,如果有同学和我一样不是英语学霸,一直没考出来,也许可以参考我的经验;第二部分是各科的准备方法及对应的资料分享。
首先是我总结出我一直没刷出分的三个原因:
1. 在刚开始准备托福时过度自信,每次考完都觉得是当天发挥不好,但其实一个人的英语水平是比较稳定的,不可能在考场上有非常大的偏差。你可以试试用中文回答一下口语题,你就会发现即使是在完全没有准备且比较紧张的情况下,你也可以答得流利、完整且有内容。所以第一步是要认清自己的水平,花足够的时间准备。
我个人的经验是:像正式考试一样,测一套45之后的TPO,口语和写作可以交给线上的培训班打分。测两次,基本和实际考试分数相差不会太大。根据我的经验,每门课的高分水平是这样的,你也可以以此作为对照衡量自己的差距。
阅读28分的水平是,看完一段文章后能马上反应出段落的结构和主旨以及与前一段的关系,每一题能准确找到文章中对应的位置(托福阅读文章每一题都能在原文中找到对应的句子,如果没有找到,说明同意改写能力不够熟悉)。
听力27分的水平是,听力材料能完全听懂,并且依靠笔记可以复述出文章内容,包括每一个论点,使用的例证。
写作28分的水平是,综写能分清文章类型,听力能听出所有重要信息(什么是重要信息在下文会展开讲),基本没有语法错误,至于语言水平不重要;独立写作,论证得有道理,有细节,紧扣主题,用词准确且花样多。
口语我最高也只有23分,所以并不了解高分档的情况,我只能说23分的水平是回答有观点,有展开,要流畅,基本没有语法错误,可以没有高级词汇,可以有口音,但是单词发音准确。
我确实觉得我在最后备考的一段时间达到了以上的标准,除了听力以外也都获得了相应的分数。所以其实TPO前几套难度是否不准确这不是问题,考场上状态不好也不能成为借口。

2. 第二个原因就是没有刻意训练,吃透内容。最简单的例子是在前期备考时每天给自己规划要做一套阅读,写一篇文章,然后完成了这个任务之后就赶着做别的事了,没有回过头去分析错题,重听听力,矫正词汇。其实,我们在高中都被告知过,要订正错题,老师也会布置大量易错题作业帮助我们巩固薄弱之处,只不过在之后独立学习时,就失去了回顾错题的决心。

3. 第三个原因是在口语和听力这两门输出学科上没有获得及时的反馈,仅仅靠对比自己的文章/录音和满分文章/录音对比事实上不易发现自己的错误,而其实以托福这样的难度,自己每次犯的错误也不过几种,对症改一改就能提一档分数。所以我觉得写作和口语上2-3次一对一课,找老师批改练习3-4套是能大大提高备考效率的(不含一对一矫正的课效果一般)。

第二部分是我总结的各科学习方法。在我漫长的两年备考-考试-放弃-再备考的循环中,我上过不少培训班的课,换过很多种方法,以下是我尝试过最适合我,提分最快的方式。虽然有个体差异存在,但我觉得是具有一定普遍参考意义的。

首先,阅读。
我的词汇量一直不多,断断续续没有动力坚持背单词,单词不熟确实是会影响阅读速度。每次考试前我都会背词汇题词汇,这个分数不能失。我用的材料是TestDaily的大漠点词,每一期其实差别不是很大,在公众号后台免费取一个往期的pdf就行。

我看过朗播、新东方、各种帖子里关于阅读的方法,我试下来对我提升最有效的方法有两个,第一个是《文勇的新托福阅读手稿》,每一种题型都有深刻的分析,边跟着做题边看下来,对做题有很大帮助,我所说的“每一道题都能在原文中找到对应出处”和“不用太在意用的TPO是不是跟不上现在题目难度”也是从这本书中学到的。

第二个方法是做完后精读翻译长难句及分析文章结构。很多人提到《杨鹏GRE长难句》这本书去训练长难句,但是里面的单词真的太难了,做了一大半感觉效果甚微。因此,基础薄弱如我还是用TPO材料,把一眼看过去并不能完全琢磨明白的句子翻译成中文,如果写下来浪费时间,口述也是没有问题的。
分析文章结构这一点我觉得阅读、听力是相通的。学术类型文章结构固定,如果在脑中有一些文章的结构类型,不同的文章只不过是在结构树中填充了具体主题的内容。如果能熟悉结构,可以更快梳理文章逻辑,不会读了下句忘了前一句以及在听力中预判材料的走向。
举一个例子,一篇现象-理论类型的文章,开头铺垫背景;第二段提出了一个不同寻常的现象,并且用了一个例子类比;第三段A提出了理论1,用了什么方法证明,第四段B发现理论1有一个缺点,第五段B创造了理论2;段内的逻辑用类似的方法梳理。
我用过TestDaily的阅读练习计划,每天带着精读一篇文章,难度不高,适合前期18-24分时打基础,建立阅读习惯。后期的提升靠词汇量、长难句、阅读速度、仔细、文章理解速度等等综合实力,相信24分以上的选手都能认清自己的薄弱之处,然后重点突破就好了。
关于训练量,我推荐前期精读为主,一天精读1篇,然后后期每天限时2-3篇,然后有难段落或文章再着重精读即可。

第二,听力。
听力当然是要记笔记的,但是得先以听懂为主,然后再记笔记。如果在记笔记的时候就听不明白,那一般就是两种情况,可能是没有熟练建立自己的简洁的笔记系统,比如因->果,尚不明确??,但是^ 这样的指代;或者是听力能力还不够,难以分心,一个简单的例子是如果有一个人用托福听力语速说“I have an apple. It is on the table, but I can’t get it.” 这样难度的句子,你能记下来吗?肯定是可以的,所以还是要继续练习,每次练习都要记笔记,但是都以听懂为前提,逐渐地,你会发现能记下的东西更多了。

听力和阅读是类似的,无非就是背单词(听音识词),理解长难句(难度比阅读低),抓住文章结构(反映在笔记上,也就是说笔记上的内容都是主干信息,没有无关紧要的细节),懂题型/考点(分析题型就知道听力该听什么内容)。首先要背单词,听到单词的瞬间要反应出单词的意思,这种音频+文档有很多,我记得 quizlet 上或者无老师都有,选一个坚持背就行。同样地,我也是比较推荐前期少量但彻底吃透地精听,后期加大训练量但有重点地精听。

文章的结构根据题材有所不同:
1. 社会科学(例如历史考古),结构是 theory -> evidence(+/-) -> new theory
2. 艺术,结构可能为 a. comparison: 两个艺术家/流派的对比 b. 时间轴 c. 艺术家受什么影响,产出了什么风格
3. physical science, 结构是 step in a process
4. live science, 结构是 a. cause and effect, 即特性+原因 b. adaptation(生物)
那么当听到不同题材时,脑中就可以浮现出一个结构枝干,在听的时候把内容放上去。
前文提到了题型/考点,听力中一共有八大考点:并列,对比,举例,评价,因果,强调,流程及人名/学科词。了解考点的意思即在听力过程中出现了这些点,就首先要认真听明白(永远先听明白)及做适当的笔记,例如,lecturer 对这个艺术家/理论评价了一句,尽管可能很短,但一定要记下来,这种句子通常在段末,很容易被遗忘。然而当你有了考点意识时,就会更关注了。现在我们有了结构的大概,知道了哪些是重点,就能清晰的知道笔记上该记什么,不该记什么了。

另外,关于精听的方法有无数种,我最后总结的比较省时间且高效的做法是
1. 听文章,记笔记,做题
2. 拿着自己的笔记口述文章的内容(中文即可)
3. 对答案,重听文章,修改笔记
4. 逐句精听,每放一句,就口述该句意思,直至能完整口述(超过4遍还是不行就不要勉强了),然后影子跟读(这很费时,但对口语和听力都有帮助)
5. 最后重新听文章,记笔记。此时,你的笔记应该是包括了所有重要信息,没有无关信息

我上过TFT小组的听力课,和纽约课NYK的听力享听团,都有所帮助。前者推崇1.2倍速听TPO以及Sixty Second Science(科学美国人)来拉高难度,我觉得可以穿插在训练中,用在精听夯实基础之外的适应高难度听力。我在最后一次考试前几个月没有再听1.2倍速的听力了,导致在考场上有些懵逼,现在托福考场上听力的难度飘忽不定,非常大概率会遇上巨难的题,还是需要做一些适应性准备的。

第三,写作。
综合写作。
我曾经相当长的时间内疑惑为什么我明明看懂了文章,听明白了听力,综合写作始终是fair。因为我套用的模板就是阅读说了xxx,然后听力不同意,它认为xxx。事实上,听力和阅读的关系并不是这么简单粗暴。听力对阅读的“反对”可能是直接驳斥,即“你说的什么玩意儿,我不同意”,或者部分承认,即“你说的这个有点道理,但是那个没啥道理”,或者提出新证据,即“几年前是这样的,但是我有了新证据,就不是这样了”。

具体题型有几种
1. 利弊类即阅读说吃苹果好,听力可能反驳吃苹果有坏处,或者吃苹果未必有好处
2. 是非类阅读说小学生每天都吃苹果,听力可能反驳小学生每天都不吃苹果,或者小学生没有每天都吃苹果
3. 方案类阅读说有人吃苹果死了,听力提出解决方案;阅读说有人吃苹果死了,有几种解决方案,听力说这几种方案都不行
4. 假说类阅读说有人吃苹果死了,提出现象/理论,听力提出理论解释/认为这个理论不能解释
有这么多种情况,自然不是一句 the lecturer disagrees with the writer 就可以概括的。具体的情况有不同的写法。
以及关于重要信息是什么。首先,听力里出现的内容几乎都是重要信息。我之前经常会遗漏听力里使用的例子、具体罗列以及新一层的递进关系。这些都是需要写到作文里的。

独立写作。
之前我也纠结过字数,但是如果仔细去研究托福写作的评分标准,会发现其实字数根本不是关键因素。首先,切题,尤其是在现在托福题目越来越长的情况下,需要看清题目。每一段的主旨句都支持总观点,每一段的分论点都支持段主旨句,举的例子也必须要支持分论点,总之环环相扣的切题。
比如说,有一题是:家长陪伴孩子时,陪孩子做作业还是和孩子一起玩游戏哪一个更好。
论点:做作业比玩游戏更好;
分论点:因为做作业能帮助孩子学习进步,所以做作业比玩游戏更好。孩子容易分心,所以家长得盯着孩子做作业,这样ta成绩会好。
写到这儿,我们就发现论点、分论点都扣题了,然而论述没有比较,这就是不切题的,需要进一步阐释为什么和孩子玩游戏对孩子学习进步没有和孩子一起做作业对孩子学习进步帮助大。

其次,语言质量。不能有语法错误,尤其是固定搭配、介词、冠词的使用,这些需要复习与强行记忆。
第二,对于我这样的写作苦手,要短时间内提升语言质量真的很困难,我用了一些讨巧的办法:
a. 使用更准确的动词及名词。同样是完成,有finish, accomplish(过程的完成), complete, fulfill(较大的事物,dream),多种表达;
b. 罗列。在段内论证的时候,需要有细节,不能光讲理,那么这个时候,用罗列就能又有细节,又不会重复单词,同时还很好写,比如为什么要赚钱,因为赚钱能提高生活质量,你就可以住别墅而不是住公寓,用扫地机器人而不是自己打扫,打车上下班而不用挤地铁,这一串罗列下来就有细节;
c. 准备常用的好词好句/固定搭配。比如“对…有好处”的五种表达方式,“导致”的三种表达方式。如果能做到切题,展开有理,论证充分,语言质量高,字数重要嘛?

关于训练方法,可以找人批改,然后改,不断修改才算完成。我曾经一年多写完就扔,不回顾,分数是永远的22分,没有涨过。我曾经在威学托福的椰子老师和纽约课NYK的Miya老师学过,前者有一个70个万能短语非常好用,后者非常强调语言准确性与逻辑,帮助非常大。

最后,口语。
我其实只有23分,没有什么可讲的,练习不够多。之前的训练量是每天背两个段子,然后练5道独立口语和两道综合口语,录音,然后听自己的录音,记下自己的语法错误和发音错误,然后再说,录,听,直至满意.

现在托福有了拼分新政策,看上去是会更方便一点了。祝福各位。如果能投喂一些大米就太感谢了!
  • 474
31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