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磁威力无穷】写给想拿全奖又不想读phd的朋友(非强背景逆袭之路)

avatar 45395
zaqq
40849
100

背景一塌糊涂还能另辟蹊径回天有术吗?能,陶瓷。

你觉得自己硬件背景分数化了以后一切胜算都已失去的时候,我给你讲个故事吧:赤壁战时东吴粮草紧缺,周瑜令鲁肃征借粮草以备战时之用。鲁肃不敢怠慢,筹集粮草之时问周瑜道:“都督,我想请问此战有几分胜算?”周瑜用长茧的右手拂过没洗的长发,黑眼圈凝眸天空,流露出沧桑的忧国忧民,说了一句传诵后世、具有极强的指导性和建设性意义的话:“给草10分,不给草0分。”

问题的关键在于,令你枯木逢春的草你找到了吗,它就是陶瓷。

此文写于11fall申请结束之后,当时对本庄稼并不了解;我觉得也有必要在正文前友情提醒一句:现在的情况有一些可能会和当时不完全相同,请斟酌。如果您觉得时隔两年发帖奇怪,我实不相瞒:现在真是穷的没米了所以出来卖艺(不卖身)了--看帖权限制就如同一夫一妻制一样值得探讨。由于我这人总是不紧不慢,喜欢吃喝玩乐讨厌卧薪尝胆,所以到大三了才考虑要不出个国吧,匆匆考了个雅思就完了;如果你对我的行乐观不屑能早作准备当然一定会有更好的效果。也许本文尤其适合那些无G、想拿奖、不想读博士的朋友--码了这些字,概括说就是:科研加套磁。我就从我的背景和申请结果、申请时间安排、怎样拿offer这三个大家关心程度比较高的话题来谈吧。

【申请结果和背景】

如果不先说这个,可能有人就会想了:这哥们谁啊?我凭什么在这儿听他磨磨唧唧讲这么长时间啊?所以就先不怕丢人的po张老脸吧。由于暂时不想读phd,又没考G,我申的是清一色的ECE专业master,从欧洲到加拿大,一共11个。

[Offer] UBC、Dalhousie、Victoria、Manitoba、MUN。这些都是加拿大的。
Twente。这个是荷兰的,他家给了我HSP,虽然不用干活很爽,但当时已经决定去加国了,就早早的放弃了。

[Ad] TUD、TUe。这两家是荷兰的。
MERIT。这个属于欧盟EM项目,五国五校联培,包括皇家理工、鲁汶、卡斯鲁厄、都灵理工、UPC。

[Rej] Alberta。加拿大。

[Pending] Waterloo。加拿大。

背景大致是:985&211学校应届本科生;overall GPA 83,major GPA 87;主要研究经历3个;雅思 7(GRE无);IEEE会议;竞赛小奖;其他(实习、学生会、地震志愿者)。
地里有信心出国的同学大多数背景应该都比我好,所以权当给大家励志了。在申请的过程中,经常有人关心“哪一项最重要”“某项分数够不够用、用不用重考”,关于这些内容,我在后面会把我的想法和大家交流。

【申请时间安排】

[语言考试+GPA:申请前一年,甚至更早] 我是申请前一年的5月考的雅思。想刷GPA的同学也最好早点着手,越拖越不利。当你把这些硬件早早弄完,心里会很踏实,会给后边腾出更充分的时间来搞申请。当然事事无绝对,也有人先收录取,再后补语言成绩,这里我们就只讨论大多数情况了。这几种标准化英文考试一般的顺序都是先G后T,现在G改革了,如何安排也可以自己斟酌。关于托福和雅思的区别,现在基本上都是世界通用各洲承认可以互换的。至于“T多少分对应I多少分”,我只能说,您不用研究这么细,按照学校官方要求的线来就行了,这上边操心不值,还有更多的事情值得操心。有点意思的是,由于T是美国人出的题,I是英国人出的题,所以有种说法是:水平差不多的情况下,欧洲人更愿意相信雅思,而北美那边更喜欢托福。
这里提一下刚才说的申请中各项硬件因素的“重要程度”这个话题。网上有不少“排序”,例如GPA>G>PS等等。我认识的人中,有所谓的背景很好的最后没有拿到一个offer,也有相反的,所以背景这东西难有定论。我一直有一个感受,很多朋友也这么说,就是:申请就像找对象。这其中的道理几乎相同,如果你问“我GPA85,有研究经历,G1400,能不能申到某某学校?”,这就像在问“我180,180,180,家里有三辆车,能不能追到某某女生?”一样。能不能追到,你试过才知道,谁也不知道这姑娘的口味如何,也许她就喜欢帅的,也许她就喜欢有钱的,也许她就喜欢人品好的--因人而异,同样地,学校与学校的口味、教授与教授的口味也是截然不同的,这里边有太多太多的不确定因素。据传说耶鲁曾因校乐队里正缺一个吹小号的而录取了一个会吹小号而其他条件和别的申请者差不多的学生。所以说,不要太苛求一个统一的标准和排序,只能说,你在这一项上是否还能做的更好;如果还能,那么把它再提高一些需要付出怎样的时间和精力上的代价?这些时间和精力能不能用来做其他的更有意义的事情?我当时就是权衡之下,最终放弃了GRE,把时间用来专心搞科研和套磁,当然代价就是不能申美国了。尽力了就行,当你走过申请这一段回头再看,肯定会感觉当时特别在意、纠结的很多事情其实都没那么大的意义。

[选校和套磁:7月-3月] 这个战线拉的有可能会比较长,这部分也是我认为拿到offer的关键所在,放在后边详细加以讨论。

[写文书:9月10月] 尽量别找中介,非找不可的话也尽量自己盯着点,身边朋友被中介耽误事儿的例子真是太多太多了。分开来说。
PS:重在构思,关键词就是unique,有人用全篇的I...but...句式打动了常青藤的教授。注意要有针对性,不要一篇文章改都不改就海投;字数上看要求,像我当时写TUD的PS,要求2000-3000字。如果对自己没信心或是实在太忙,一定要找人帮着写的话,那么我建议找认识的老外(要有文化的那种,教授最好,不是来东方热土喝酒泡妞的那种),我当时是找了一个认识的英国教授帮着改;或者,上网找那种文书修改机构,像EssayEdge、ShineWrite这些,起码也比找留学中介强。
CV:我们申的都是硕士博士,CV重在描述科研经历,或是竞赛,数据化的内容略提。我在CV里GPA和语言只写了一笔,社会活动经历甚至写都不想写,虽然大学花了大量时间在这上边,但这不是吸引眼球的内容,而且文化差异下有些东西很难说清。
RL:说起推荐信,作用最大的可能是它,最没用的也可能是它。最牛逼推荐信是:“要了他!”“OK!”然后看看材料直接就录了。。。虽然老外看重推荐,但对中国一般的申请者来说,可能推荐信不是那么重要,因为对面不认识这些推荐人。有个现象是:越牛的推荐人写的越短。我当时找一个教授签推荐信,他挺认真的,改了一遍又一遍,我发现越改越短。注意不要写的太假太神,让人一看就是编的。推荐人的头衔也不必过于纠结,学院名师固然好,不愿意也无妨,作用都差不多,老外现在甚至不怎么看中国学生的推荐信了。所有的推荐信基本都是要核实的,有的推荐信是需要在线填表的,所以提前联系好老师,一定不要作假。
其他:Research Proposal、Description of Subjects等等。按要求写。听说印度的申请者的材料极其厚,他们觉得竞争力=实力*展示率,实力是确定的,展示率却是可以控制的,这个大家可以斟酌,不必强求。不过有一点,如果你的硬件差的实在太多,一心想靠几篇文书胡吹乱侃来和别人竞争拿offer,估计还是行不通的。别的就不多说了。

[准备官方材料:9月-11月] 成绩单,在读证明,获奖证明:原件,翻译,是否需要公证,按对方学校要求来做。推荐信的修改和签字:记得要预约,老湿很忙的。护照:一般10个工作日左右办好,10年有效,可以尽量提前办,因为迟早要弄,赶早不赶晚。

[网申:9月-1月] 根据各学校的开放时间决定。我的深刻体会就是:早申的优势非常巨大!第一,funding充足,利于拿奖,有件事你可能不知道:对面这帮老白给钱不见得永远是成绩高的拿钱多,背景差距不是天壤的时候很可能就是先到先得;第二,人手正缺,教授饥渴,过一段可能就角色互换了;第三,即使不谈钱,审材料时竞争也小;第四,有可能免申请费,像我申的TUD和TUe都是,11以前免申请费,11月以后50欧。加拿大的申请费更贵,都是100刀左右,而且很少有免的。早申的案例很多,我一哥们9月申请,11月offer就到了,接下来无压力,自然就很顺。我自己也是12月拿到的第一个ad,还有一个口头offer。这直接利于后边工作的继续开展,心理上有了极强的安全感。
浏览器的选择:有的不支持;有的需要调语言。
个人邮箱:在稳定的前提下,edu的优先,国际通用大品牌其次,那些对老外来说偏怪的要慎用,否则会spam。在套磁的时候也是这样的原则。
信用卡:Visa和MasterCard现在区别不大。现在好多新卡禁止学生注册,则可以试试母子卡,你花钱,你爸替你还,但注意有明细哦亲,不要乱刷。

[寄材料:10月-1月 ] 根据你的申请时间来决定。航空平信:不推荐,速度极慢,1个月左右,更关键的是不可track,且据说偶尔会寄丢。EMS:有时比国际快递略便宜,当然也比其稍慢。国际快递:推荐,主要有DHL、UPS、FedEx等,一般3至5天寄到欧美,可在线跟踪。欧美各地价格不等。语言成绩送分,一般比寄材料还贵,因为不打折。

[收&拒offer:12月-5月] 相信人品守恒定律,早拒攒人品,waiting list上的朋友会受益,会感谢你的。各校发offer速度不等,最迟6月发的也有,一定注意不要误签证时间。

[签证&机票&住房:4月-6月] 资金和移民倾向是王道,搞定此两点即可。有人拿offer很轻松,却倒在签证上,确实是真实的案例。假如真的倒霉地出现了,不用慌,抓紧联系学校和导师,看能否稍微推迟入学。有的导师甚至乐于亲自电联VO来替你解释和担保。

【怎样拿offer】

这也许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这个问题对每个走过飞跃路的人来说答案都不相同。正如开头所说,我的答案是:科研加套磁。有人可能说,我这条件,就算了吧,不在教授面前丢人了,还是搞好成绩单考好GT直接寄过去吧--哥们,你越是对你的硬件没信心,你越应该去套磁!那些硬件极其强悍的牛们也许不套磁就能收到可以接受的结果,但是你不套你就真的傻逼了。我们经常说的硬件,包括GPA、科研、竞赛、GT等,这些毫无疑问是体现实力的,但它们之间经常是可以相互颠覆的。所以不要急着给自己定位,申请结果出来之前,一切皆有可能。刚才也提到口味问题,教授们的口味确实是非常复杂的,有GPA控、GRE控、科研控、面试控,同理,you never know。申请说白了就是展示,你得时刻记住申请的目的是什么--是让学校录取你!勿忘!你会说,当然啦,这tm还用你说?可是,当你后边每写文书中的一个句子、每填一个表格的时候,也许你就会不记得这个原则了--从始至终,你的目的都是说服对方录取你,论证你就是他们要的人选,而不是写你平时那文学价值很高的文章、填你平时那中规中矩的表格!

[选校] 先从这儿说起吧,选校的成功与否能很大程度地决定你最终的申请结果。我认识一个人,选校花了几个月的时间,从主页到在校生的评价到近年的招生情况,详细调查,胸有成竹,最后只申了5个学校,弹无虚发。我们学院前两年有个学生会的前辈,申了八九个欧洲的,除了有的材料没看清的出了小意外,其余也是全中。中国大陆的学生很多都是申个二三十个,不管愿不愿意去,先申了再说,鸟枪法海投。欧美那边的学生,很多是联系好学校和教授,然后聊,也就是面试了,靠谱以后再寄材料,总共也就申几个,然后早早的拒掉不想去的,既省了精力也攒了人品。我在选校上也下了不少功夫,世界七大洲四大洋的学校翻着地图基本看遍了,这也没办法,谁让那么懒没考G呢。。。(注:以下只代表个人看法)

US:学术水平无疑是最强的,即使所谓的“世界排名”不高的也一样,整体气氛和实力摆在那儿。多数学校都需要GRE;master基本无奖;PhD奖多,但竞争显然也是最激烈的。应该作为有G的同学的申请首选。地里飞禽走兽种类繁多,我没申,就不班门弄斧了。

CA:流程和US的学校类似;多数学校工科不需要GRE;英语国家,比起欧洲少了语言问题;与US同属北美贸易圈,部分工作资源共享;移民大国。好学校有Toronto、McGill、UBC、Queens、McMaster、Alberta等。加国的学校想拿奖多数要套磁,我当时有一个老乡在Alberta做教授,当然专业和我不对口,我电话给他询问了一些情况,他说如果套磁套不到教授的话基本可以说申不到博士和研究型硕士了,只能申授课型了。我那时没太在意,感觉今年他家funding充足,还缺人,应该有机会,所以没套到人就强申了--结果看来,唯一的一个rej就是他家来的,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我一共只有两个学校没有套到教授,另一个是Waterloo,现在依然pending无结果,由此可见,套磁对于加国申请至关重要,套不到强申的话也许就是拿申请费打水漂。注意授课型不用套磁,因为没有导师。

UK:master基本无奖,即使有也是很少一点象征性的;学制一般一年;工签改革后,留英不容易;学校名气大,门槛低,硕士但申无妨不用怕。博士项目还不错,想申的可以好好选选学校和导师。

欧陆:德国:工科强大,学风严谨,有亚琛工大、慕尼黑工大、卡斯鲁厄、柏林工大等。法国:工程师学校,出来的待遇据说不错。荷兰:推荐3TU(TUD、TUe、Twente),我曾拿着荷兰的课程培养方案和英国的一般学校作对比,荷兰的(非全部学校)包括上课、研讨、设计、流片、论文,有的还管实习,同样的花销下我觉得荷兰的学校更对得起这个价钱。而且据说荷兰90%以上的人能说英语,比起其他语种的国家英语普及率要高一些。瑞士:ETH和EPFL,工科名校,ETH是爱因斯坦的母校,实力不容小觑。瑞典:KTH在中国已经声名显赫了,也许都是冲着翻译过来的“皇家”两个字,但其实瑞典的其他好学校还有不少,像斯德哥尔摩、CTH、隆德、乌普萨拉,都不错。芬兰:TKK,现在好像合并了几个学校然后改名了,实力大增,是诺基亚的故乡,想学通信的可以考虑。挪威:奥斯陆和挪威科大,但挪威申请的时候就要提供资产证明。丹麦:哥本哈根、DTU、奥胡斯等,当时我见了一个来中国开会的哥本哈根大学的postdoc,互留了邮箱,后来聊着感觉确实也是有500年底蕴的大学。EM项目:这是欧盟的联合培养项目,硕博都有,硕士是两年走几个国家,有点像游学,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它的优点是多数项目申请无成本,网上完成,所以可以试试,不过竞争压力也不小,拿当时我申的MERIT项目来说,11年是1000取50,这是我后来问了小秘得出的结论。欧洲大陆的学校普遍费用不是特别高,尤其是芬兰和挪威等国直接免学费。收费的国家也都是提供奖学金的,也许不多,但每年都有不少中国学生拿到,像TUe这种和浙大合作的基友学校更是大批大批的收人。欧陆的学校教学质量大多都还可以,工科实力强劲,有产业支持,不过语言和毕业去留是两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AUS:8名校,整体情况类似英国。移民的话相对欧洲容易一些,最近也在收紧。

JP:教学质量不错,工科强,主要存在语言问题。

SG:NUS和NTU,一年制授课型硕士对于我们学校的学生来说不难申,但希望仔细斟酌值不值得。研究型硕士比较难,所以很多人申PhD,很多专业PhD需要GRE成绩。经费比较较足,应该会过的比较舒服。当地工作也应该不太难找。有联合办学项目,像和MIT的、和Stanford的、和TUM的。地方小,可能对发展不利;当地人英文口音也是一个问题。

HK:整体情况类似SG。要考虑留港的难度,phd留校的话我们专业比较难,香港的学校更喜欢招北美回来的faculty。很多人以此作为跳板去北美。香港的学校内地企业还是比较认可的。

学校的主页、院系的主页、导师的主页是一定要看的,即使你找了中介。刚开始看全篇的英文也许会头大,但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你想拿几十万的奖当然就不能怕吃这点苦。从主页中记录开设的专业,留意教授的头衔和数量,查找下载导师的paper,关注组里招人的信息。之前说了,套磁对授课型硕士的申请没有用,因为授课型没有导师;有人也提出了一种有趣的假设,就是授课型也可以套磁,去套招生的coordinator。。这个假设是否可行有兴趣的可以去验证。。。

[什么样的人需要套磁] GPA不必太高;有研究经历;有idea可说。

[套磁的对象] AP(副教授、助教);主页信息里能看得出组里缺人的;组里的人快要毕业的;刚刚从外校转到这个学校的。这是比较饥渴型的,正好我们也很饥渴,情投意合。大牌教授也可以尝试,但成功率相对低。另外,研究方向match与否也是决定因素,当时有个教授实话跟我说其他学校优秀的申请者还有不少,但就是因为做的方向对口所以优先考虑了我。

[套磁需要准备什么] 兴趣最重要,没有兴趣只是为了骗得录取最后自己会在大洋彼岸的实验室里痛苦n年;research background;自己写的paper,有最好;读教授的paper;专业前沿知识,推荐ScienceDaily网站,上边很短时间更新一次,是世界科学动态的浓缩;稳定的邮箱;分类的记录笺,记录和哪些教授联系过,进展如何;不要脸的精神(此项具有较高优先级)。

[套磁的时间] 7月-8月:总结自己研究经历,查教授的以及相关领域的paper,开始试探性套磁。9月-11月:选校,选方向,选导师,大规模套磁。注意尽量别同一时间段去套同一学校同一院系的教授,这就像你给一个寝室的几个姑娘同时群发了一封情书,如果被发现,换位思考一下你就知道是什么感觉。12月-3月:funding已下,教授也开始陆续面试,双方彼此确定重点人选。如果套磁效果到现在仍然不太好也不必着急,3月份也有套到并最终飞越成功的。申请的过程中心态非常重要,经历这一过程能让人改掉患得患失的毛病。再往细了说,甚至可以去查时差,在对方的午饭晚饭及夜间的时间发信,这个时间段也许他会沉思--我到底缺不缺人呢。。。或是计算好了让自己的信在对方早上起床打开邮箱时出现在收件箱的最上边。但如果是节假日中期,邮件基本发了就是白发。

[套磁的分类] 非学术套:“我很感兴趣”“您招人否”这一类的,不涉及具体专业知识。这种套磁可以达到量大的预期,但是效果差,适合迟迟没有战果的情况下后期进行挽救。学术套:对教授的paper提出建设性的idea;或是自己的成果显著;或是自己的研究经历与教授的研究方向非常match。这种套磁量必然会小,但是效果好,设想如果你是教授你也会对这样发信的学生感兴趣。

[学术套磁的话题选择] 比较难的是对研究的设计思路、整体方法的提问。这种东西是不易质疑也不宜质疑的。稍稍比较简单的是对数据、统计、样本、设施甚至图片的提问和发表想法,这个很直观很容易上手,不过久了索然无味。强荐的做法是:对新领域新方法,以及现象的阐释,结合自己的研究来提出最好是有创意的idea。对于交叉学科尤为管用,因为这帮人不会两边都懂。我当时套的一个教授就是做高频电子和生化交叉的方向,面试聊了一个多小时,好多问题都答得不顺。他后来说,我面了不少国际学生,表现都称得上完美,但专业都偏生化,而我们系里不太缺这方面的人;唯独你,专业偏前者,和我的项目联系比较大,而且在两个方向上都能磕磕巴巴的回答,所以恭喜你。。。T_T 啥也不说了眼泪哗哗的。

[套磁的一般结果] 这个要分开来谈。
不回信的:不回信是最常见的情况,正常情况下回信的能有30%就不错了,如果回信率高于这个数那说明你的选人和发信都很成功。有人问我为啥教授不回邮件啊,还有人发信问人家“哥们是不最近有点忙呀”,同学你真的不知道这帮老板(尤其是大老板)一早上打开邮箱会有多少封未读,看不见或者不想看真的再正常不过。长时间不回信则换人套。
类似模板回复的:“鼓励申请”等,这种可以不温不火发展着,基本是waiting list。
没钱的:若语气肯定,则跳过,除非你愿意先自费。我也遇到过这种,教授说进组没问题,我可以保证你进来,但是第一年恐怕没有钱。其实即使这种情况,如果学校或者导师很强的话我觉得也是值得考虑的,因为和其他研究型硕士培养方案一致,学费远低于授课型(毕竟研究型硕士不是校方以盈利为目的的培养项目,以加拿大为例);况且到第二年可能还有拿到钱的可能。
索要CV的:重点发展!如果你没有在邮件里附CV的话,教授的索要是很值得兴奋的,这以后要适时汇报自己科研和申请进度,保持联系,甚至可以主动预约电面和视频面的时间--面试的意义非常重大!拿到面试的机会,可以说就成功了一半了,因为教授面试是以要人为目的的,不存在海面刷人的可能,他只是精力有限的一个个体,不是某招生组委会。
表示出兴趣的:重点发展!可能你没有完全打动他,继续上吧,这哥们很可能是你未来的导师。

[套磁的消极面] 你可能会问,套磁不就是空手套白狼吗,还有消极面?当然有。本帖隐藏内容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

至此,我也就废话完了。出国这件事儿,给我的感觉,的确工程浩大需要魄力,但只需要两个能力:策划和执行。回头来看,我觉得飞跃的过程其实是进步最大的过程。还是那句话,申请出国就是找对象,就看双方能不能看对上眼,里边有60%实力+30%运气+10%不确定因素,如开头所说,草有没有借来之前不要给自己轻易下定论。这过程当然需要努力,但是以后就会知道,这年头只靠努力就能做成的事儿已经不多了,学习却是其中一件。

很少码这么多字,文中出现了哪些错误,希望长得比较老的长老指正出来,我一定改之。有朋友想交流的话,在楼下跟帖也成,知道的我一定会尽量回答的。
  • 145
10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