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内转学转专业的一点感受

avatar 79870
wc9
1296
3
[align="left"]有点失眠,来写个征文攒攒积分。[/align][align="left"]然征文是写海外本科的故事,但是有必要介我在国内那一半的大学学生活情况。高中理科凑合吧,不是特差,我当时对生物比较有感觉,加之“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拿着一个不高的分数,去了一所还不错的农林院校学习生物。大学学习生物本来什么都要学一下,外加我又在一个所谓的理科实验班,大学前两年修了100多学分。有些苦逼,难免会厌学。学校有一个2+2项目,我本来都有出国愿望,然后我的父母特别支持我走这个项目,转学出去完成后两年的学业,于是我就来到了美国一所很一般的公立大学继续学习生物。当时还没有特别的感觉,只是觉得也许申请研究生会有优势,但是现在觉得这是一个很明智的决定。要感谢父母在经济上和精神上的支持。[/align][align="left"] [/align][align="left"]在详细说明这为什么是一个明智的决定前,先简单概括我目前的海本经历吧。大三,也就是出来的第一年,我继续学习生物,同时听说有学姐minor统计,我也就开始minor一个统计。第二年,大四上的时候准备申请学校,没有发现生物里的任何领域特别吸引我,外加上了些应用的统计课,感觉比较有意思,于是就又加了一个统计的major。现在,我大四下,正式开始上一些基础的数学和统计,预计2014 spring毕业,目前倾向于读统计的研究生。[/align][align="left"] [/align][align="left"]一句话总结,美国的本科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平台。好处是各个方面的,下面我想到什么就说什么。[/align][align="left"]1. 在美国我从来没有修过超过15学分的课程,但是我觉得我真正的学习到了知识,开阔了眼见。这面教授水平一般比国内老师高,上课很有意思。在这面我从来没有上课睡过觉或者因为无聊而翘课。其次这面的老师或者学校的制度对学生很负责,进行的是过程性评估教学,有很多midterm,作业,和project。在国内,我所在的三流学校,80%的分数来自于期末考试,如果不是学霸,特别爱学习,我们都是快期末了才开始“预习”课本的。[/align][align="left"] [/align][align="left"]2. 美国大学课程开的很多,而且选课灵活。我在这面上过最棒的生物课是“进化学导论”。国内大多数一般的学校都不开这课,或者开了也很水,至少我国内的大学这门课水到家了。要知道nothing make sense in biology except in the light of evolution。[/align][align="left"] [/align][align="left"]3. 有了选课灵活作为基础,转专业也很灵活。我所在的学院,对于院内的任何专业,只要修够那个专业的学分就能毕业,不需要任何申请。我很感谢这一点。[/align][align="left"] [/align][align="left"]4. 说说我的转专业这件事吧。第一学期,我上了一门针对生物类专业的统计课(是必修),对统计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外加minor不是很难,有学姐修过,于是我就踏上了minor统计的路。我庆幸我没有把国内的数理统计转过来了,国内的我们使用浙大那本教材,太理论,加上我们学时不够,到后来连regression和anova都没讲(正是anova吸引了我),结果什么都没学到。后来知道国内的同学还要修一门“生物统计”的课,但是我所了解情况,不仅很水,而且是生物老师教,很多时候误人子弟。[/align][align="left"] [/align][align="left"]接下来两个学期,上了applied regression analysis和experiment design的课,很应用的课。上完了觉得统计是个好东西啊,虽然现在发现了因为自己没有扎实理论基础学的很水,稍微变化一下或者多问我几句,我就不知道了。[/align][align="left"]这学期,开始转型,从概率论和real analysis学起,目前对数学以及统计的状态是不懂觉厉,感觉入门还远着呢。可是下学期就要申请学校了,现在有点慌,还要求教地里面的众牛人。[/align][align="left"] [/align][align="left"]除了学习方面,生活方面国内外也有很多不同,如果现在我在国内就不可能在上网了。早熄灯停电了。但是熄灯停电,不代表有一个健康的作息时间。一个宿舍六个人再怎么弄,也得折腾到两三点。在这我住的一个学校单人间宿舍,拥有了高中住校以来难得有的个人空间。大把时间独处,意味着我有机会静下心看书和YY(恩,我最烦YY的时候被打断了)。此外再也不担心打飞机被室友发现啦XD[/align][align="left"]但是大把的时间也可能带来孤独,特别像我这样不擅交际的。我可能算闷骚型的吧,写这个东西并贴到网上来,即使是匿名的但都有点out of my comfort zone了。[/align][align="left"]从小我基本上只和同一班级同学的玩,最好的哥们的是同桌,舍友。于是现在这面校园里,能打招呼的没几个人,更谈不上朋友了。这是一个不太好的状态。[/align][align="left"]特别上学期异国恋结束了之后,发现这个情况有点严重。我现在努力的交朋友。[/align][align="left"]虽说我英语,特别是口语烂的一逼,但是觉得比较能聊的竟然是几个老美。原因可能是中国人总体来说本来就比较内向拘谨,相对不易靠近。此外,我个人觉得,同样是二三流学校,总体来讲,我感觉国内我所就读的学校的同学比这面的中国本科同学的学习风气,思想境界强得多,也有趣得多。[/align][align="left"]总之,我在努力改变“一个人的状态”(我不是在那种“征友”啦),是这篇知乎回答中所指的“一个人的状态”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151457/answer/14141658[/align]
  • 1
3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