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CEE名校非典型DIY申请之路

avatar 466743
kkjj1350
10398
61
写在前面
留学DIY申请是一件非常个性化的事情,尽管Master的录取大部分情况下是参考三维,但是总有一些个例。因此,我的经验只是基于我个人的背景和经历的,并且极具个人色彩,可能还有一些运气的成分。一亩三分地在我的申请的整个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看到了很多干货帖子并且自己有了一定的理解,问到了很多热心学长学姐获得了很多重要的信息。感觉地里劝退学科的内容还是比较少且大佬较多,所以特开一贴详细分享,这篇经验也是提供一个参考给后来人。

国际惯例先简单介绍一下背景,gap year,1pub,某近年来断崖式滑坡211,申请时三维85+101+324,很弱。选校及录取结果如下,斜体为未录取:
彩票:UT,Berkeley,Umich,IDEA (ETH和Delft双学位MS),Penn State (PhD),WISC( PhD)
主申:UC San Diego,UW,Rice,Duke
保底:WISC (MS),Columbia
其中,Rice到现在还未出结果(这学校好像很多专业没出来结果)。Penn State的PhD是AD然后有面老师,但等老师通知奖学金情况前我已经收到了其他好学校的MS,提前说不去了。WISC是可以申请三个,因此PhD和MS都申了,给的MS。最后决定去Umich。(有趣的是在Umich认识的一个学姐目前在Penn State老师那读博)
接下来我将从多个方面展开,第一部分是gap的缘由及历程,第二部分是申请经验分享,主要是选校、文书和offer选择三部分,最后是一些个人感悟和给学弟学妹的建议。

一、Gap的缘由及历程:


这个是多因素的,主观上是对申请结果不太满意,没有申到dream school;另外就是自己身体的客观原因,十字韧带和半月板大伤要歇,牙套也没摘。还有一个原因是自己仍然没有想清楚是工作还是读博,所以也打算探索一下。进一步分析原因,申请结果不满意的主因是语言没考出来,不够dream school的分;身体是在华西进行定期治疗,限定了只能留在成都;职业规划方面,主要是大四时突然得知此前几个交流颇多的热衷科研且有不错产出的学长学姐研究生毕业之后直接工作了,并且主要去了地产,对我触动很大。我自认为自己不够这些学长学姐优秀,他们都弃坑科研了,我是不是也需要考虑一下呢?加上地产当时的热度很大,作为一个有点人类观察的兴趣的人,我也很好奇地产到底有什么吸引力,毕竟这是一个看起来技术含量不高的行业。分析完这些之后,便有了明晰的目标:刷高语言、养好身体、找份实习。语言就不多说了,我语言方面的经验前面单独讲过,这主要是堆时间集中突破的事情。考虑身体的因素我把实习地区限定到了学校所在地。虽然一开始很担心作为应届生会很难找到实习,而且我此前没有任何正经的实习(寒暑假都在竞赛/科研/学校的辣鸡实习),但很幸运最后找实习的过程还算顺利,在学长的指导下,通过三轮面试拿到了保利观营计划的offer。(吐槽一下地产是真的卷,找个地区公司的实习都是几百人竞争个位数岗位,多轮面试)

不得不说保利的实习体验还挺好的,公司的氛围不像传统的央企国企,比较年轻化,工作风格激进,这点我还挺喜欢的。同事们也都很优秀,有同济的、川大的、重大的、交大的、美本的,都来自土木很好的学校,学习了不少人生经验。由于观营计划是类似于管培生的计划,公司每周还会举行一次培训,由不同的部门展开,可以让大家了解公司每一个职能部门和条线,对行业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建立一个big picture。培训的时候领导们也都比较真诚,感觉也没有把我们当成外人,纯粹的是在分享知识介绍行业,真的是受益良多。可惜我最后还是觉得自己不喜欢地产,主要还是觉得技术含量不高,而且每天和乙方撕逼真的影响心情...地产其实还是属于商业,作为下游的工程个人感觉和公司其他部门比较割裂,话语权也较弱。但工程作为一线也有一线的好,那就是晋升空间大,毕竟工程也是地产中技术含量最高的条线了,而且非常综合,基本啥都要懂点,上至几百万的资金计划分配,下至五厘米的钢筋割不割。这里很感谢我的带教师傅和项目经理,给我讲了很多真实的故事,让我对地产和实际的工程行业有了更全面的了解,这些是学校里学不到的,也让我对未来科研方向有了一些思考。所以,实习结束后,我便回到了本科老板的组里继续科研了,坚定了继续科研的想法。工作的经验让我想清楚了很多问题,看到了我在象牙塔里难以窥见的风景。非常感谢保利的HR那时候可以捞我,我以后一定买你们的房子。

人生是个做减法的过程,确定了以后是研究导向的职业路线之后,做事情也就更有动力了。10月杀托之后回到学校,开始跟着老板搬砖。团队的师兄人都很nice,老板基本上是把我当研一的带,平常自己按照需要自学一些课程,帮着师兄做实验。我们老板也是本科就出国了的,很年轻,虽然脾气有点差比较push还单身,但确实还是对我很上心的,培养科研习惯,带着我出去开会,让我做pre,跟我科普国内青椒生存现状,吐槽国内学术圈的一些事情,以及传授一些人生经验(误)。不得不说,这些经验对我后面选校和文书的创作有非常大的帮助,对于专业的认识,不管是深度还是广度都有增加。恰好这半年又赶上了老板评Prof的关键时期,异常的high productive,最后结果便是跟着挂了两篇水文,水了一篇顶刊(这个申请完了才投出去)。老板也如愿以偿拿到了Prof,并且认真找了个女朋友(这个好像更重要lol)。可惜的是本来已经和老板确定好下一步的研究计划了,打算做个实验就开始灌水的,不巧碰上了疫情。

总的来说,除了牙套没摘,我的gap目标是完成了。从我的经历也不难看出,gap的同学一定要做好规划,并且强烈推荐如果是有标化考试需求的同学不要在家里学,到学校、图书馆去学习,不要过于相信自己的自制力,很多时候还是要氛围的。我个人觉得学校的氛围对我目标的实现帮助很大,因为呆在学校我就想学习,呆在家我就想玩(疫情在家写文章进度10天1页lol)。而且学校身边都是同学,大家都是同龄人,要学习、要搬砖、要写文、要运动、要嗨皮,更能够相互理解,帮助你保持状态。至于工作的同学,早点找、努力找,还是可以找到不错的工作的。但是我同样建议在工作之前把标化考完,工作以后真没啥时间学,能有足够时间学的工作干货可能也不多。如果是想做科研的同学,除了留在本科学校,有能力的话其实出国去做research或者去交换也是不错的选项。我若不是因为身体原因,应该会去参加Berkeley Extension的或者去Buffalo做research的。另外,新加坡和香港的高校一般也有本科生可以申请的RA职位,大家可以尝试一下。最后再强调一遍,切记要分析清楚自己gap的核心需求和目标,并且想办法逼迫自己去尽快完成,不然很容易gap之后没有一点长进反而还退步了。我自己身边就有鲜活的“一gap就不止一年”、“从美国gap到澳洲”的例子。

二、申请经验分享:


选校策略
首先要说一下我的选校,看起来和其他CEE的同学大相庭径,Gatech和UIUC这几个传统强校没有。我选校的出发点是:1.科研/读博机会;2.项目选课灵活度;3.地理位置;4.老师connection/专业reputation;5.安全程度;6.综合排名。排名不分先后。针对1和4,我咨询了很多学长学姐以及我们专业的老师(中美都有)。出去参会和ASCE美国赛的时候就随身带着简历骚扰了不少老师,所以对各个学校的情况就还算有了解了,也顺便刷了脸熟。这里顺便介绍一下可能是美国老师心目中的传统岩土强校(排名不分先后,来自UT、Michigan State的几位老师):Berkeley,Purdue,UT,Umich,TAMU,Gatech,Virginia Tech,UC Davis,UIUC。在读学长学姐的感受也和这个差不多,可能要补上UW和Northwest。对于想读博的同学还必须考虑funding情况,这个其实非常重要,很多时候你申不上PhD可能只是因为老师没钱,而一般公立都比较穷。而关于2,这个就主要来自于调研项目网站和咨询在读学长学姐了。很多学长学姐都说项目自由度非常重要,因为可能到了以后发现跟想象的不太一样,如果不灵活就换不了课了,会导致自己学的难受。至于3,我prefer东西海岸或者德州,气候比较好,不读PhD找工作也没问题。5和6的话自己上网调研就行了,不再赘述。因为想的是以后教职回国,所以综合排名也是要看的。所以我最后选出来的这些学校就是要我了我都一定会去的,不存在为了保底选一个自己不喜欢的学校。最后,详细解释一下几个热门的没有选的(声明只是基于我信源的主观想法)

1.UIUC和Northwest。我校与他们有3+2项目和4+1项目,所以很早就了解过这俩学校的情况了。UIUC的专业很强,系也大,但华人太多了(中国伊利诺伊大学lol),另外玉米地太村了,还有个很重要的缘由,同学告诉我UIUC很穷,而且老师们都了解中国很多人都是CSC。至于Northwest,学校和专业都挺不错的,也和我的研究方向match,但是Chicago太乱,家里人很担心,所以也没考虑了(家里人隔三差五给我转发枪击/暴力事件新闻lol);
2.CMU。主要是两点,一是去了的同学告诉我不转码别来,CMU21世纪就没有人做传统土木了,转码选课也有蛮多限制;二是tech氛围浓厚,压力很大,workload也大。我个人还是想去一个有人文气息点的学校的,另外也不想转码(但我prefer做interdisciplinary的东西,有基本coding能力);
3.Gatech。其实Gatech还是挺后悔没申的,又便宜气候又不错,科研环境也好,选课也灵活,还有亲戚在ATL...最开始没选的缘由是我一个学姐经常吐槽Gatech太村找工一般,学校无聊,氛围堪比中科大(非黑,指的是大家都在学习),听得我一阵后怕。结果后面12月底问我亲戚说其实还好,可惜就已经过了申请时间了;
4.Purdue。太村。“在Purdue没有人会抢钱因为钱买不到什么东西。”同学如是说;
5.UC Davis和LA。老师恰好和他们那边老师认识,说我们方向最近都没钱,比较穷,留下读博看运气,因此就免得交UC昂贵的申请费了(其实我还很喜欢Davis的,之前去过,是个很美丽安详的小镇,感觉很适合学习,可能到时候PhD会再申请);
6.Stanford/MIT/Caltech/Princeton。Do not daydream。

现在回过头结合申请结果来看自己的选校list感觉还是比较合理的,彩票也中了不少。虽然说劝退学科的申请难度要小一点,但是还是希望大家好好的利用各种手段去调研、咨询,综合判断进行选校。个人觉得最后申请成功和选校合理有很大关系,可以说选校选好了申请就成功了一半。我的信息主要是来自三大方面:
1.网络:留学论坛一亩三分地、寄托天下各种精华帖,LinkedIn看项目的学长学姐去向,Reddit,Quora和知乎等问答论坛,以及最重要的学校官网。必须要说官网上信息其实蛮多的,只不过可能有些数据有滞后性,但是大家好好看看还是很有用的。比如说Umich的官网就有很详细的学生就业数据分析,以及学校近些年老师们详细的funding情况。通过这些数据和文本我可以判断出来Umich是比较适合接着读博的。另外在看学校官网的时候你也会慢慢感觉到这个项目需要招的是什么样的学生/培养目标是什么,也会帮助你选到更理想的项目;
2.本校具有海外背景的老师和往届出国的学长学姐;3.同专业的美国同学朋友和老师。这个首先你得有出国机会,我自己是通过ASCE美国赛和开会认识了不少人,获得了很多宝贵的信息和connection,比如知道了Berkeley有收**的先例。(美国赛的时候疯狂social真的是累死了)其他方式还有暑研、暑校和交换项目等。好好利用这三个方面去搜集信息,相信你的选校会比较合理。

文书创作
文书这方面我个人觉得还是挺有发言权的。但是详细我不在这里谈了,以后专门开贴介绍。简单讲讲心路历程。
因为我去年申请是请了中介的而且我觉得文书写的还行,一开始打算直接改改用去年的。但是当我有了进一步的工作和科研经历、对专业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对研究生申请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之后,我11月底看着去年的文书差点没气死......语言还不错,但是内容太模板了,没有什么深度和层次感,一点都不attractive和impressive。然而那会儿已经11月底了,12月中ddl,我还有科研任务,当时心态都要崩了。最开始我打算求助之前的中介让他们一起来改一改,然而中介说还要继续收钱,而且我之前的那个文书老师没空(后面来看,幸好没空),这下直接断了我找中介的念想。本来想着是水一水拉倒,反正申请不怎么看文书,这时候我妈又打个电话来过问我的申请情况,甩了一句“你去年申请还可以怪罪中介、怪罪语言准备晚,今年gap year的计划和申请全是你自己一个人操刀,你的未来就完全在你自己手中了”,直接激发了我的斗志:中介英语水平讲道理也不会比我好到哪里去,至于专业方面,他们能有我懂?再怎么样我也是水过SCI、paper拿过奖、在meeting做过pre的人!干他丫的!
决心已定,我很快便制定了一个文书速成计划,采取三步走战略:先花2天时间收集各种文书写作的经验和资料,仔细筛选选取有用的资料;接下来花5~7天仔细研读和学习这些精华材料,做笔记;最后将学校需要的文书分类,按类别确定核心写作思想和套路,按ddl计划文书时间,同时考虑好文书修改需要的富余量。考虑到学校不会马上开始审材料因此推荐信是可以延后交的,因此我把推荐信的创作放到了后面,先集中攻CV和SOP。最后终于是压哨把ddl在12.15的几个学校都搞定了。在第一步我主要是参考了一亩三分地论坛、知乎、寄托、chasedream论坛、各校飞跃手册、各个项目的官网、学术大佬们的个人网站,在第二步我主要使用了Donald Asher所著的Graduate Admissions EssaysCMU、UIUC、MIT、USC和Rice等学校的career guideline、筛选出来的精华经验贴(文末附),第三步我在改文书时使用了fiverr和upwork(普林大佬强力推荐的好东西)的服务以及邀请了很多本专业的同学、学长学姐和老师帮忙提意见,有美本美硕美博,中国人和美国人都有。虽然我一篇文书可能只花了几天的时间,但是前前后后改了几十遍是有的。这里要说一下Graduate Admissions Essays这本书超级棒,里面有很多范文,最重要的是有点评,而且非常系统的告诉你如何创作文书,如何避免常见的问题,什么是优秀的文书等等。这本书有300多页,我当时一周要精读完压力还是蛮大的。记得当时我和耶鲁巨佬推荐说这本书挺不错的,写文书可以看看,他还以为我一定是在逗他,离ddl还有10来天看一本300多页的书。由于我真的觉得这本书写的太好我还是坚持把这本书肝下来了,make impossible。后果就是肝到睡工作室把椅子搞坏了...
最后大功告成看着中介去年的文书,那真的是看小学生作文一样,不夸张。现在去给中介们上上文书课感觉问题不大了lol。虽然大家都说文书没什么用,但是我觉得我的申请结果文书还是起到了很大作用的,尤其是后面给我认识的美国老师看得到了很大的认可算是吃了一颗定心丸。所以,申请的每一个环节大家都要上心啊!
Offer选择
选校的过程当中,参考了很多意见和消息,最后集中到Umich、Berkeley、ETH、Duke和Columbia(藤校title还是让我把他放进来了),把pros和cons列成了一个表格,具体如下。但事先声明,我没有重度名校情结,有名校情结的同学建议直接下拉。
Preview
Preview
Preview
Preview

最后我选择了Umich,项目实在自由,人也不多,专业实力很强很富,科研资源多,安村也很安全,还有同学朋友在那边,另外dual degree实在太香了。以上就是我的offer选择经验,大家可以看出来我是从很多维度和信源来进行比较的。最重要的是,搞清楚自己要什么想回国的,直接按综排名校冲锋。想留美工作的,看地理位置、校友、专排。想学术的,搞清楚学校有没有钱和research机会。对于土木来说,如果没有大S,找工作强烈建议Berkeley,一年时间短平快,湾区工作机会多,专排强校友多。


三、一些个人感悟和建议

  • 139
61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