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学(LIS、IS相关专业)PhD申请

avatar 53757
kinglongguo
3348
4
[align="left"]在申请的过程中,在地里得到了许多帮助,仅以一篇总结贴作为回馈。祝一亩三分地四周年节日快乐![/align][align="left"]--------------------------------------------------------------------------------------------------------------------------------------------------[/align][align="center"]Kenney2013 Fall申请小结——情报学研究生申请美国信息相关专业PhD[/align]
一、前言[align="left"] 之前还在纠结毕业的去向,做好了各种预案。第一梯度是直接拿到美国PhD全奖,一切省事。第二梯度是拿到美国PhD录取,并申请公派,但这要到3月份申请,5月份才出结果,而且还有归国的各种限制。第三梯度就是3月份参加南大的博士考试了,要开始本科阶段狂轰滥炸的背诵。然后可能在南大再继续申请(公派或其他),这个策略我倒是没想到,是一个好友提供的。第四梯度是签个工作,如图书馆,来年再申请。但是当1.9号马里兰给我第一个offer的时候,后面的三个策略就自动取消了。之前的纠结和抓狂终于告一段落了。所以非常幸运,感谢马里兰给了我一个定心丸,这是我申请的第一所学校。[/align][align="left"] 这篇个人的经验贴主要是针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和图书情报相关专业申请LIS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和ISInformationScience)相关专业的PhD的参考,目前网上相关的帖子还比较少,希望能够对申请该专业的童鞋有所帮助,有什么问题也欢迎和我讨论交流(Email: kinglongguo at gmail.com)。[/align][align="left"]
[/align]二、个人背景与申请结果[align="left"]硬件:[/align][align="left"]学校:本科信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985+研究生情报学专业(985[/align][align="left"]GRE: 156+164+3.5550+790+3.5[/align][align="left"]TOEFL: 29+28+23+24=104[/align][align="left"]GPA: 本科3.67(专业3.72 研究生3.79(专业3.84[/align][align="left"]软件:[/align][align="left"]科研项目:主持校级大学生项目一个;联合主持核心期刊出版社基金项目一个;参与国家社科重点项目一个;参与国家社科青年项目一个[/align][align="left"]论文:10CSSCICSSCIE),其中第一作者5篇,第二作者3篇,第三作者2[/align][align="left"]推荐信:本系老师[/align][align="left"]文书:DIY[/align]
[align="left"]申请结果:[/align][align="left"]offerUIUC Syracuse UMD IUBUWM(威斯康星密尔沃基)(除了IUB无奖,其余都有全奖)[/align][align="left"]waiting list: Rutgers Drexel[/align][align="left"]RejUmich UW UNC[/align]
三、时间规划篇[align="left"] 出国读PhD的想法早就有了。由于我是三年制的研究生,所以时间还是相对比较充裕的。但是由于拖延症等各种病症,还是出现了赶在deadline之前熬夜写申请材料的悲剧。有拖延症的孩纸伤不起!我的出国准备时间大致规划如下表,仅供参考。想要说的是,从来没有绝对完美的计划,完美的顶多只能是总结。任何事情都是在不断摸索中前进的。我的留学规划还没有真正意义上彻底完成,我的申请已经宣告结束了。我在写这篇申请小结的时候只参考了当初一点手记,上面才零星地记载了很少的内容。[/align]










[align="center"]学期[/align]
[align="center"]月份[/align]

[align="center"]出国[/align]

[align="center"]读博(本来想着申不到就考博来着)[/align]

[align="left"]研二下[/align]

[align="left"]2-6[/align]

[align="left"]1GRE[/align]





[align="left"]78[/align]

[align="left"]1)文书(psrlcv;证书)[/align] [align="left"]2)选校(排名;位置;学费;难易度)[/align] [align="left"]3)毕业论文[/align]





[align="left"]8[/align]

[align="left"]1toefl[/align]



[align="left"]研三上[/align]

[align="left"]9[/align]

[align="left"]1toefl9.16扬州)[/align]





[align="left"]910[/align]

[align="left"]1)准备成绩单、在读证明、存款证明等申请材料[/align]





[align="left"]111212[/align]

[align="left"]1)网申[/align] [align="left"]2)材料寄送[/align]



[align="left"]研三下[/align]

[align="left"]34[/align]

[align="left"]1)陆续收到录取[/align] [align="left"]2)确认最终学校[/align]

[align="left"]博士考试[/align]



[align="left"]567[/align]

[align="left"]1)签证[/align] [align="left"]2)体检[/align] [align="left"]3)机票[/align] [align="left"]4)住宿[/align]





[align="left"]89[/align]

[align="left"]1)出国准备[/align] [align="left"]2)航班与接机[/align] [align="left"]3)入学报到[/align]



四、研究篇[align="left"] 申请PhD,研究是最核心的部分。对于硕士研究生是这样,对于本科直接申请PhD其实也是这样。只是本科的话,会更看重研究的“潜力”。我将从我的专业、研究兴趣、研究技能三个方面介绍我对这个专业的看法。[/align][align="left"](一)我的专业[/align][align="left"]本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align][align="left"] 本科的专业有偶然选择的成分,也听到了太多关于本专业的抱怨之词。然而或许是我随遇而安的本性,我对本专业没有讨厌,相反还是比较喜欢的。[/align][align="left"] 本科的时候,对专业没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一方面由于认识能力尚有限,另一方面本专业的历史背景确实朴素迷离。[/align][align="left"] 尽管如此,4年的专业熏陶还是让我对信息、计算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不但系统学习了信息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还对相关知识领域有了广泛的涉猎,包括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经济学等。本校的信息管理隶属于商学院,因此让我接触了信息在社会经济与管理的众多领域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使我看到了信息科学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的巨大价值。我萌生了投生于信息科学领域的念头。[/align][align="left"]研究生:情报学[/align][align="left"] 我顺利保送本校研究生后,对信息科学的众多分支领域有了更多的认识。在国内,情报学的研究领域外延和内涵一直不甚明确,我也一度淹没在众多的“研究方向”中。经过多年的文献阅读与参与科研的实践,我逐渐明确了情报学的技术路线。即,尽管情报学与众多的学科有广泛的交叉融合,但是情报技术一直是情报学不可或缺的基础,也是提供其他情报和知识服务的基石。因此我在研究生阶段基本明确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即以知识为核心,围绕知识的获取、组织、检索、发现的一系列技术。[/align][align="left"](二)研究兴趣[/align][align="left"] 研究兴趣是个很难讲清楚的话题。一方面你对专业的了解是有限的,另一方面你的研究兴趣总是在变化的。但是在撰写相关申请材料的时候,你必须对你的研究兴趣和研究领域进行界定。[/align][align="left"] 我从9月份开始寻找匹配的导师。寻找的方法就是你申请名单中各个学校主页的faculty介绍。在看了各种导师的介绍后,对相关领域如LIS、MIS、IS、CS等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和认识。10月份,与UIUC的fufu聊他们学校的老师,以及他们的研究方向,并初步整理了自己的“研究兴趣”“研究经历”“研究技能”。10月中旬的时候,着手推荐信的撰写,罗列与各个老师交往的事迹。[/align][align="left"] 关于研究兴趣我的建议是不要太纠结于研究兴趣,做的实实在在的东西才是关键。基本每个学校都有我感兴趣的研究方向相关的导师。根据我的研究兴趣和研究经历相结合,我把自己的研究兴趣分成以下几个方面:[/align][align="left"]1)文本挖掘、文本分析的应用(尤其是在科学研究领域):[/align][align="left"]l 在科学研究领域,大数据环境下,科学研究范式的转变,变成数据驱动型的研究。我已经阅读过e-social-science、e-humanities、digital humanities、e-science等领域的相关文献。[/align][align="left"]l 具体实证与应用如:风格计算、文学文本挖掘[/align][align="left"]l 网络领域:优化搜索引擎,网络信息挖掘,用户行为等。[/align][align="left"]2)信息检索:主要关注基于知识的检索,语义检索等。[/align][align="left"]3)知识组织:本体、关联数据;知识的表达;逻辑表示;知识技术[/align][align="left"]更广泛的兴趣包括:[/align][align="left"]l 数据挖掘/文本挖掘/知识发现[/align][align="left"]l 信息检索/语义检索/元数据[/align][align="left"]l 语义网/本体[/align][align="left"]l 自然语言处理/ humanlanguage technology[/align][align="left"]l 信息管理[/align][align="left"]l 机器学习[/align][align="left"]l 数字人文[/align][align="left"]l 社会计算[/align][align="left"]l 网络社区、社会网络分析[/align][align="left"] 那么在材料中怎么写自己的研究兴趣和经历?我以“知识”为主线,进行了一个组织。[/align][align="left"] 我的研究兴趣是以“知识”为核心的。一方面我对“知识”的本质很感兴趣。对知识本质的研究包含了非常广泛的研究领域,包括哲学上对本体论的研究、心理学上对认知能力的研究等。我对“知识”本质的兴趣包括知识与“概念”“语言”“文本”的关系,如概念如何形成知识、语言如何表征知识、文本中如何发现知识等。另一方面我对“知识”相关的技术很感兴趣。这包括了知识的获取、组织、检索、发现等一系列技术。因此总结起来我的研究兴趣包括几个方面:[/align][align="left"] 知识本质:语言、文本、概念、知识——情报哲学——本体论——哲学与人工智能、知识工程——情报、信息的本质[/align][align="left"] 知识表示:描述逻辑;本体[/align][align="left"] 知识组织:包括知识获取技术以及不同知识组织体系的应用等;不同的知识组织方式的比较与应用;skos;分类——主题——叙词——语义网——本体——分众分类——主题图[/align][align="left"] 知识检索:如何实现语义、知识层面的检索[/align][align="left"] 知识发现:如何从海量文本中发现知识、文本挖掘。文本挖掘(人文社科领域)(网络媒体:微博;博客;新闻);从文本中挖掘知识:规则、模式、模型[/align][align="left"] 知识获取(知识抽取):本体学习[/align][align="left"](三)研究技能[/align][align="left"] 我仔细总结了我整个本科和研究生的信息专业到底学了些什么。听烂了对我们这个专业持续的定义性的解释:研究信息的采集、处理、组织、检索、分析、挖掘。但是我们到底会什么?我觉得就两样东西是有价值的。一个是工具,一个是编程。我按照我们专业应具备的核心技能对我使用过的工具进行了一个总结。信息采集:我用火车头采集过网站;也用C#编程实现过抓取新浪和百度的搜索结果。信息处理:我使用过ROST内容分析软件;调用过中科院的ICTCLAS分词。信息组织:我使用protégé构建过本体;也用GATE实现过语义标注;信息检索:我使用lucene实现过全文索引;使用KIM平台实现过语义检索;信息分析与挖掘:我使用过共现分析;擅长社会网络分析工具UCINET。编程方面,我学习过的语言有:Java;ASP;VB;C#;PHP。但是熟练程度,你懂得,就是打酱油的程度。最终我决定选择Java作为深入学习的一门语言。[/align][align="left"] 在参与研究项目的过程中,我的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长足的提高。研究能力本身比较抽象,我从几个具体的能力谈谈自己的收获。[/align][align="left"] 1)学术论文写作能力[/align][align="left"] 在参与系里多个老师的科研项目的过程中,我有机会完成了多篇学术论文的写作,既包括调研类论文的写作,也包括实证性论文的撰写。学术论文的写作不仅锻炼我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也让我养成了做事严谨认真的好习惯。因为学术论文从构思、写作、投稿、编辑到出版中间的过程是一种心态的考验和习惯的磨练。在研究生期间我一共撰写了10篇左右核心期刊的学术论文(包括合著),因此学术论文的写作能力得到很大提高。[/align][align="left"] 2)文献阅读能力[/align][align="left"] 做研究需要阅读国内外相关领域大量的文献,因此在独立承担老师的子课题期间,我阅读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在项目研究期间,我撰写了调研性质的论文4篇,因此阅读了大量的英文文献,学术论文阅读能力得到了显著增强。[/align][align="left"] 3)学习新的工具的能力[/align][align="left"] 在信息处理与分析研究领域,需要学习和掌握多种工具,如信息采集工具、数据分析与挖掘工具、文本处理工具等。快速学习现有的开源工具和框架是必备的能力。我学习和使用过的相关工具包括信息采集“火车头”、文本挖掘工具“clementine”“rost”、知识建模工具“protege”“Jena”、语义标注与检索工具“GATE”“Lucene”“KIM”、自然语言处理工具“ictclas”“lingpipe”。其他数据分析工具如UCINET;SPSS等。[/align][align="left"] 4)编程技能[/align][align="left"] 很多时候工具并不能满足我们的要求,因此在信息科学研究领域,编程是必不可少的技能。我在本科有一定的编程基础,在研究生阶段,又系统学习了Java语言,并且在研究中多次用到了Java实现相关功能。[/align][align="left"] 我使用C#实现了新浪与百度搜索结果的爬取。[/align][align="left"] 使用Java实现了基于叙词表的查询扩展,实现了本体的处理与展现。[/align][align="left"] 使用JSP实现了检索平台的开发。[/align][align="left"] 5)文本处理技能[/align][align="left"] 分词;词频统计;查询扩展;共现分析[/align][align="left"] 6)系统全面的信息科学知识结构[/align][align="left"] 本科的信息管理+研究生的情报学[/align][align="left"] 7)丰富的研究经验[/align][align="left"] 参与并主持了多个研究项目[/align]
五、选校篇[align="left"] 图书情报学专业是个小学科,这里的一个链接(lib.hebust.edu.cn)给出了世界主要图书馆学情报学院系名录,非常全面,但是太多了,反而不具备参考价值。我选择的时候其实没有费太大力气,这也是小专业的好处。因为我们专业比较好的学校就那么几十所。我选校的大框架是38所iSchool联盟,外加美国图书情报专业排名前20的学校。这两个名单大部分是重叠的,因为美国该专业排名前20的学校大都在这38所的名单里。最终的申请名单里,前20的学校里不是iSchool的我都没有申请。[/align][align="left"]之前还在纠结要不要申请商学院,毕竟我本科和研究生都在商学院。但是后来想想,自己对商科压根不感兴趣,只是莫名其妙地就在一个叫商学院的地方呆了7年,所以果断不考虑了。[/align][align="left"] 但是专业方向还是小纠结了一下。到底是偏LIS(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IS(InformationScience)还是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呢?和许老师讨论下来,MIS那一块的研究套路我们好像是完全不沾边的。LIS和IS也倒没有截然的界限,IS可能更偏技术一点。不过申请的时候,问题也不太大。因为我申请的方向Information Retrieval, Text Mining等在LIS和IS领域都是有人研究的。[/align][align="left"] 38所全球iSchool联盟里美国有23所,英国有3所,加拿大2所,其余的德国、丹麦、爱尔兰、芬兰、澳大利亚、日本、中国等各有一两所,就不予考虑了。我只考虑English-Speaking的国家,懒得再学习语言哎。另外是研究水平和综合国力要比较强的,尽管我不认为留学美国才是出国留学的代名词,但是目光还是只局限在了几个大国:美国、英国、加拿大。[/align][align="left"] 加拿大的iSchool有两所,分别是英属哥伦毕业和多伦多,两所世界顶尖的大学。不过在我敲定学校名单的时候,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已经过了截止日期了(11.1)。多伦多大学的截止日期是1.6号倒是挺晚的,不过他们需要先有导师接受你才能申请。我大概在圣诞假期才给他们的一个老师发了邮件陶瓷,结果1.8号才回复我,说要我申请,但是要自己带funding。我就直接不回了。而且他们的研究方向跟我不是特别match。[/align][align="left"] 英国的三所iSchool,分别是CollegeLondon,Glasgow,Sheffield。这三所中College London是世界顶尖的大学,研究经费号称全英第一;Glasgow没有PhD项目;Sheffield的研究方向是比较偏技术的,感觉不错。另外从biyang处我还得知了英国图书情报专业排名第一的拉夫堡大学(之前没听说过。。),也考虑了一下King’s College London,他家好像是第一家提供Digital Humanities博士学位的学校。不过英国的学校截止日期都很晚,而且据说奖学金很少,所以最终一所也没有申请。[/align][align="left"]最后说到美国了,这是重点考虑的对象。图书情报专业,美国是当之无愧的领头羊,iSchool联盟就是他们发起的。23所iSchool的学校既有传统图书情报院系的转型如UIUC,UNC等,也有比较新的如伯克利的iShool,CMU的iSchool等。我把这23所名单与专业排名前20的名单进行对照,最好在两个榜单上都有名字。[/align][align="left"] 首先是Berkeley,这个神一样的学校之前从来没有出现在我的世界里过。但是他家的School of Information是iSchool成员,是不是意味着是我们专业的最高水平?在前室友的蛊惑下,我斗胆把这所学校列入了初选名单,准备圆满一下我的人生。我在faculty的名单里发现了一个方向很喜欢的导师,就发了第一封套磁信。一个星期后那个老师才回复,大致是对我感兴趣,而且确实她现在有个项目需要用到我提到的文本分析方法,要我申请,但都是committee决定录取结果的。后来我想来想去,决定不浪费我的100美金了,这样神级的学校我肯定是炮灰啊。现在想想还是有点后悔,好歹圆满一下人生的。加州还有两所iSchool,一所是UCI,一所是UCLA。前者是信息与计算机科学学院下的,后者是教育与信息研究研究生院下面的。UCI感觉太偏CS,而且截止日期也太早,就不予考虑了。UCLA也是个牛校,在20所的榜单上也有他家的,但是据说他们奖学金很难,加之研究方向也不太匹配,就放弃了,但是GT成绩已经送了,又白白费钱了。CMU也有iSchool,不过他家更偏MIS的,而且似乎是中国人喜欢扎堆的学校,要求也非常高,果断不申请了。其他的非传统图书情报院系转型的iSchool如佐治亚理工、宾州州立、印第安纳信息与计算学院也不予考虑了,这三家都是偏计算机的。另外,学校综合排名太靠后的也不予考虑了如北德州大学、马里兰大学巴尔的摩县分校、肯塔基大学。这样一排除23所名单里就只剩下13所了,分别是威斯康星密尔沃基、华盛顿大学、德州奥斯汀、雪城大学、罗格斯、匹兹堡、北卡、密歇根、马里兰帕克、印第安纳、伊利诺伊、佛罗里达州立、德雷赛尔。这13所里,匹兹堡大学明确要求需要成绩公证,果断放弃;德州奥斯汀截止日期过得太早了(11.15),果断放弃。剩下的11所里基本都是20名的榜单中的。20名榜单中排名靠前的还有一所威斯康星麦迪逊,不属于iSchool但是研究方向我实在不喜欢,果断放弃。这11所本来都是打算申请的,但是马里兰1.9号就给了offer,导致我纠结1.15号以后截止的四所学校还要不要申了。最终果断放弃了2.1号截止的两所,德雷赛尔和佛罗里达州立。这样我总共只申请了9所学校,比预期的要少很多。后来发现Drexel不要申请费,就又提交了一下材料…所以总共是10所。[/align][align="left"] 申请的过程中,学校名单会不断删减。因为各种原因,如截止日期过了,专业方向不符,学校不给奖学金,对国际学生不友好,需要WES成绩认证等。所以该放弃的时候就果断放弃吧。申请很多所的目的,最终只是为了一所。这比找工作其实简单多了,找工作的范围太大,如果是我的话我就毫无头绪的。[/align][align="left"] 关于iSchool和图书情报院校的相关资料可以参考:[/align][align="left"] ischools.org ischool联盟。[/align][align="left"]《英国图书情报专业十强院校之比较研究》,严贝妮[/align][align="left"]《iSchools:为21世纪信息挑战做好准备——iSchools发展历程及最新进展》,曹海霞[/align][align="left"] 在选校的过程中我参考了其他学长学姐的选校名单。感谢德雷赛尔的杨学长,分享了他的选校名单和详细的学校记录。[/align]
六、准备篇[align="left"](一)情报[/align][align="left"] 申请的初期还是各种焦虑的,这有好多原因。一、没有以前学长学姐的例子可供参照,所以对自己能不能申请成功,申请到什么样的学校完全没底。二、这个专业的非主流性。我在网上各大留学论坛和网站上都很少见到有情报学专业申请PhD的相关经验贴。三、我们系还没有完全海龟背景的老师,也没有参照。但是跟申请有关的情报是很重要的,一方面是直接对决策有用的信息,另一方面是让自己稳定军心的信息,让自己心里有底。所以我的建议是:一、找到一个申请成功的人向他请教。我今年的申请就得到了北大信息系的学术女神丁丁的大力帮助。她去年申请的,现在在Drexel师从胡晓华老师做数据挖掘。她不单给了我她的申请材料做参考,在申请的过程中也一直鼓励我坚持下去。二、找到一个一起申请的人。我的另一个幸运的事儿是在申请过程中认识了另一个学术女神,南开信息资源管理系的YBY。跟成功申请的前辈可以讨教经验,但是具体的申请细节,有人可以一起讨论交流,真的是非常开心的。中间的过程我们也常常鼓励对方。她给我提供了很多有用的信息,也让我重新燃起对这个专业的希望。我们这个学科比较小,所以可以借鉴的案例,参考的信息都不多。这也是鼓励我写下这篇经验总结的原因。[/align][align="left"] 还好我们本身是学情报学的,信息意识还是比较强的。在申请过程中,大家要充分利用各种可能的信息源,并且时刻注意其时效性与准确性。这应该是我们专业的强项。[/align][align="left"](二)硬件[/align][align="left"]【GRE】GRE我的分数不高不低,够用。考完之后,也没太大感觉,资料也一直懒得整理。GRE是整个出国计划的起步阶段,当时对资料的甄别能力还较差。下载了很多的资料,但是并没有好好整理和利用。每个人都有一套搞定GRE的方案,网上的经验也是汗牛充栋,大家需要从中汲取自己需要的,形成自己的套路即可。[/align][align="left"]【TOEFL】托福考了两次,想告诫大家的是托福不难但是也不能掉以轻心。每个人的英语水平不一样,自己试过了才知深浅。[/align][align="left"]【GPA】不必太过纠结,成绩单上有算好绩点的就按照成绩单上的。没有的,按照学校的标准计算。学校没有标准的,按照最高的算法选择一个即可。[/align][align="left"](三)材料[/align][align="left"]【成绩单】成绩单及其翻译件、学位证、毕业证、在读证明及翻译件尽早弄好,根据申请学校的数目准备足够的分数。申请PhD全奖的,一般不需要存款证明,也有需要少量金额的,比如UIUC就要了1067$的存款证明,但是这一般是在录取之后了。材料电子版和纸质版都需要。电子版的扫描要注意系统要求,包括大小、灰度等。可以用Acrobact将图片转换成pdf,也可合并pdf文件。压缩pdf文件的大小等。[/align][align="left"]【信用卡】9月,爸爸用妈妈的账户给我办了一张交通银行的子母信用卡,用来支付申请的费用。也可以借别人的信用卡支付,就是比较麻烦。[/align][align="left"]【WES认证】有些学校要成绩公证,比如WES提供的。这个东西办起来比较麻烦,最好准备一个月的时间。而且费用比较昂贵。我果断不办这个玩意儿,太坑爹了。所有要这种认证的学校,我都直接pass。还好我的学校名单里必须要这个的只有Pitts一所,果断放弃了。不过对于那些有dream school的人儿来说,如果需要的话只能去办了。为了dream school也许一切都是值得吧。反正俺们从来没有什么dream school。[/align][align="left"]【电话卡】申请过程中需要经常与小秘们打交道,包括申请要求的解读和材料的寄送等问题。邮件不回是很正常的,申请人那么多,没空理你很正常。有紧急问题可以直接打电话过去问,注意时差。Skype据说不错,但是我一直充钱没有成功。另外手机开通一个国际电话的服务也就能打了,据说也就4毛钱一分钟,但是我开通之后就没打过。[/align][align="left"]【邮寄】纸质材料的寄送一般都要用国际快递。我们学校的大学生活动中心有DHL的服务点,所以材料基本就在那儿寄了。一般要寄送的纸质材料也就是official scripts。DHL速度还是挺快的,寄送到美国只要1.5-2天,价格是125RMB。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过什么邮件丢失的问题。[/align]
七、申请篇[align="left"](一)文书[/align][align="left"] 文书是对个人经历的一个整理。你需要一个完美的呈现。比如中文的论文可以写一些英文摘要,让老师更多的了解你。做一个个人的学术网站,展示你的成果,以后也可以用得到。YBY的个人学术网站我就觉得做得很好,但是我自己就很懒。从别人的文书中可以学习到很多经验。[/align][align="left"]关于每一种文书的具体写法网上独有详细的经验贴和经典的作品。我只简单介绍下我的经验。首先是PS。对于PhD的PS,研究兴趣和研究经历的组织是最关键的。研究兴趣在前面讲过了。研究经历主要根据自己的经历选择一种较好的组织方式。最好能有一定的体系性,体现了你的工作的系统性,你要完成的长期研究目标和领域是什么。比如我的研究经历分为:文本挖掘、语义检索、社会网络分析、知识组织几个方面,然后描述一下具体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果。CV (Resume)的模板也有很多,建议让别人多帮忙改改。RL,我没有牛腿,都是自己写的,都是自己系的老师。请老师帮忙批注了一下。中国老师一般不会帮你写,不过给你批注一下还是愿意的。WS(Writing Sample)花了一晚上翻译出来的,请英语系的室友帮忙润色了下。RS(Research Statementl)网上可以参考的资料也很多,有些老师也会把他们的RS贴出来。这是他们自己的长期研究目标,我觉得也是很好的参考资料。[/align][align="left"]关于文书的英文润色,我基本上只是找了英语系的同学帮忙改了改。有一篇IUB的PS由于时间太赶,花费了1000多元请了个文书修改机构改了下。用的是shine write这家机构,感觉修改得还不错。从他们的修改中,本身你就能学习到很多。[/align][align="left"](二)Funding[/align][align="left"] 总体来说,申请PhD都是有奖的这个结论是成立的。给我录取的学校只有IUB没有奖学金。其他学校都有RA,PA(Project Assistant)或者奖励额外Fellowship的全奖。当然据我所知也有学校不能给奖的,比如罗格斯,在他们的WL上好像可以自己带funding去读。[/align][align="left"]也有外部的Funding可以申请。比如ALA提供了一个什么奖学金,申请这个奖学金联盟的成员学校都可以进行申请。国家留学基金委的公派也可以申请,不过有归国的限制等条款。[/align][align="left"](三)陶瓷[/align][align="left"] 关于要不要陶瓷的问题也是众说纷纭。我的经验是申请美国这个专业的PhD陶不陶瓷对申请结果几乎没有影响(请注意适用范围)。美国大部分学校的PhD录取流程相对都是比较完善的,基本上是个金子就不会被埋没的。[/align][align="left"]对结果影响不大是一回事,写不写陶瓷信是另外一回事。我的意见是适量写一点是有益无害的。第一、让你了解学校、导师、甚至你自己更多。第二、说不定哪个老师看上你,为你争取录取机会。第三、锻炼英文写作。[/align][align="left"]我自己总共写了不超过5篇陶瓷信吧,还有相同的一篇发错老师名字了…给伯克利、伦敦大学学院、多伦多大学、雪城大学的老师发过email,都回复了。伯克利的老师说有相关的项目可以用到我的技能,鼓励我申请。伦敦大学学院的老师就是发错名字的...悲剧。把我教育了一番“Details are everything!”。不过还是跟我说,她今年不招PhD,明年才招。多伦多大学的老师的email过了好久才回复的,说要自己找funding,而且当时已经过了多伦多大学的申请截止日期了。雪城的老师要了我的CV,但是说需要committee决定,导师做不了主,美国基本都是这样看来。[/align][align="left"](四)网申[/align][align="left"] 网申就是需要不厌其烦地填写写了无数遍的信息,所以有些较长的信息我会copy到一个文档里面,然后每次拿出来paste。[/align][align="left"]网申的时候一定要耐心,尽量将每一个信息填写准确。当然我也遇到过写错信息的,不过工作人员一般会跟你联系。总体来说网申没有出现什么大的问题,所以也没什么可说的。[/align][align="left"](五)面试[/align][align="left"] 在我申请的10所学校里,我总共面试了4家。有两家是没有面试直接录取的(密尔沃基和印第安纳),面试的4家除了Drexel给了waiting之外,都给了offer。感觉自己的人品还是比较好的,因为我自己的面试经验其实很少。[/align][align="left"] 面试的问题基本都差不多那几个。除了Drexel问了比较具体的技术细节外,其他学校都是差不多的较笼统的问题。如:[/align][align="left"]why do you need a PhD?[/align][align="left"]why LIS major instead of CS?[/align][align="left"]who you want to work with?[/align][align="left"]what’s your main contributions of your past publications?[/align][align="left"] 因为一般都是电话面试或者Skype,所以我一般都习惯面试之前将要点记录在纸上,到时候可以直接看。当然据我姐反馈,有时候我“读”得太快了…[/align]
八、经验教训篇[align="left"] (1)拖延症一定要不得。在准备材料的过程当中,完美主义是最大的敌人。西蒙曾经说过,追求完美就是浪费可贵的认知资源。[/align][align="left"] (2)细节确实很重要。网申看似很简单的一件事情,好像只是填些重复的信息。但是有些学校的系统做得还是挺崩溃的,当然大部分学校的系统做得非常好,用户体验设计得很人性化。无论怎么样,填写的时候还是要淡定再淡定,每一个细节都不要忽视。我刚开始的几所学校网申填得还是挺草率的。华盛顿大学的网申我居然把最重要的生日都写错了(网申里生日是很重要的个人信息)。人家还发邮件来问我了,为何GRE成绩单上的生日和我提交的信息不一致。这点小事都办不好,人家直接给了我拒信。当然我知道这可能并不是原因,但是细节确实是决定一切的。我在发陶瓷邮件时写错老师名字的糗事更加赤裸裸地验证了这个真理。[/align][align="left"] (3)绝不贪大求全。无论是准备GT,还是申请文书,资料并不是越多越好,能解决问题才是有意义的。[/align][align="left"] (4)不留遗憾。这里指很多东西能争取的还是要积极争取一下,比如好一点的学校可以冲一冲。比如过了截止日期不要完全放弃,可以问问小秘是否还有机会。以我为例,我比较遗憾的是最终不曾有勇气申请伯克利的iSchool。尽管陶瓷的老师已经鼓励我申请了。[/align][align="left"] (5)保持淡定。申请的过程中,需要的很多材料都是我们以前没接触过的,不过已经有那么多先人成功的解决了这些问题。所以我们遇到的问题根本不是问题,耐心地响应这些要求即可。[/align]
九、申请费用











[align="center"]项目[/align]
[align="center"]项目明细[/align]

[align="center"]费用[/align]

[align="center"]合计(¥)[/align]

[align="center"]申请费[/align]

[align="center"]网申费[/align]

[align="center"](75+65+85+75+75+90+75+56+65)$[/align]

[align="center"]4098.2[/align]

[align="center"]G寄送费[/align]

[align="center"]25$*7[/align]

[align="center"]1085[/align]

[align="center"]T寄送费[/align]

[align="center"]120¥*9[/align]

[align="center"]1080[/align]

[align="center"]邮寄费[/align]

[align="center"]125¥*8[/align]

[align="center"]1000[/align]

[align="center"]材料费[/align]

[align="center"]成绩单[/align]

[align="center"]469¥[/align]

[align="center"]469[/align]



[align="center"]文书修改[/align]

[align="center"]1372¥[/align]

[align="center"]1372[/align]

[align="center"]考试费[/align]

[align="center"]托福[/align]

[align="center"](360+1500+1400+1400)¥[/align]

[align="center"]4660[/align]

[align="center"]GRE[/align]

[align="center"]1300¥[/align]

[align="center"]1300[/align]



[align="center"]考试资料[/align]

[align="center"]200¥[/align]

[align="center"]200[/align]

[align="center"]总计[/align]





[align="center"]15264.2[/align]


十、后记[align="left"] 申请其实早就结束了,这篇总结帖到现在才终结。人终究还是懒的。如果没有那些压力,我们肯定一事无成。[/align][align="left"] 现在还在等I-20,不过紧张的神经终于可以放松一下了。申请和所有历练的过程一样,就是一段成长的经历。很多年后你可能会忘记当时经历的细节和心境,但有些人却可能让你终生难忘。[/align][align="left"] 在每一个阶段,都会有一些人的陪伴,都会得到一些人的帮助。感谢在申请过程中给予我指导的丁丁、杨学长、fufu还有其他我一时想不起名字的童鞋们。感谢和我一起经历申请的yby美女,我相信以你的天资和实力,一定可以在这个领域大放异彩。感谢在准备GT过程中,一起学习的战友们。[/align][align="left"] 最后,如果说我在学术研究上终于开始入门了的话,所有的荣耀归于我的导师。没有他的悉心栽培和指导,我可能一事无成。研究生三年最快乐的事情有两件,一件是和姚老师讨论学术,一件是和马老师吃饭和玩耍。感谢你们让我度过了三年美好的时光。[/align][align="left"] 愿所有坚持、奋斗的人都如愿以偿。[/align]
[align="right"]Kenney[/align][align="right"]2013/5/9[/align]
  • 19
4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