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3个实习offer:2020秋招碎碎念

avatar 542311
JazonJiao
16773
47
原帖被抽(instant.1point3acres.cn ),重发一波:

大家好,我现在是一位CS研一学生,2020秋招申SWE intern,战绩还算不错,收获了3个offer(Amazon,TuSimple,DoorDash),现在已经接TuSimple了(求组织!!)。这篇帖子里,我想分3个部分谈谈我的心得。Part 1描述了我求职观转变的历程,以及一路上遇到的帮助;Part 2是我对比研究生申请,总结的求职潜规则;Part 3是我经历了求职季,对互联网行业需要的技能的重新思考。 帖子较长(2990字),关键词我标记了出来,希望方便大家阅读。
【1】心路历程:从害怕投简历,到“求职老司机”

从小我一直被灌输的思想是,好好学习就行,学习搞好了,机会就会自动找上门来的。于是我大学期间刷出了近满的GPA,但去年(2019)秋招却被重锤,一个面试也没收到。

那时,虽然我刷了350多题Leetcode,但对求职真的一窍不通,知道的公司基本上只有FMAG。看着本科学校不少学长学姐纷纷去了FB、微软,我天真地以为我哪怕没有实习,也能轻松上岸,却没有意识到幸存者偏差。

后来转向申研;拿了研究生offer以后,春招才被腾讯幸运地捞起。更幸运的是我被允许跨国远程参与实习,感谢鹅厂爸爸,让我2020夏天有了着落。

今年秋招开始前,我辗转加入了一些求职微信群,这些群组为我秋招顺利上岸,提供了超级大的帮助。8至9月是这些群组最活跃的时候,每天都有人问“有人申xxx吗”,“有xxx群吗”,到处都有人在拉各种公司的申请小群。有时新加一个朋友,会发现我们有二三十个共同群组…

虽然处于quarantine,但那却是我人生中,社交最活跃的时代之一,群聊和私聊都疯狂爆炸。在这些群里,我认识了形形色色的战友,有软件行业最杰出的大神,也有从零开始曲折转码路的大哥大姐。我似乎在这个群体里找到了归属感,和这帮最熟悉的陌生人有了战友意义上的感情。

我申公司的策略,基本上就是看群里大家申啥,我就申啥。有时想知道哪家是不是sponsor,在大群聊天记录里搜关键字就行;想知道哪家的面经,打开那个公司的申请群就行——尤其值得再提一遍的是,面亚麻的时候,邮件里说只考technical,要不是群里小伙伴提醒我要准备BQ,我亚麻必挂…

一开始投简历的时候,我还有些害怕的心态,有时得花好久才能鼓起勇气,打开申请界面。之后随着越来越娴熟,这种畏惧才烟消云散。面试我倒从不紧张,因为Leetcode练得比较扎实。

其他求职的过就不赘述了。现在回想,感觉我时间线排得有些问题,一开始收到面试,想着要抢hc,就每次都面得很急,结果发offer早,ddl也早。10月我只收到1家新面试,没想到11月接TuSimple以后,有2家大厂才突然开始给我发面试,这时已经没法面了。(当然TuSimple也很不错啦。)

题外话:
FB一直是我最想去的公司之一。这次从拿到面试确认(9.30)直到一面(10.14)的两周里,我狂刷了近100道题,LeetCode上FB高频题都非常熟练了。最后面试考了比较冷门的两题(LC上都没有原题);每次做完以后我想验证一下代码,面试官都说“没事不用了,我觉得挺好的,我们继续吧”,于是我就没管了。后来和同学讨论,才发现我第一题解有点小bug。一周后收到拒信;我终究还是无缘FB了。

【2】求职“潜规则”

今年刚开始找实习的时候,我每天忙着看求职群里同学们的讨论,消化大家的聊天。我花了不少力气,思考、适应公司招人的逻辑,感觉对社会和人性的理解,每天都在迅速加深。以下节选自我8月末的日记,是我总结出的一些看法(尤其是和申研的相通点、不同点),欢迎讨论:

(1)找工比申研的稳定性更差,随机性更高。公司的多样性远远超过研究生项目之间的差异,同时招人的数量也可能每年都有大得多的起伏。另外,申研要交申请费而找工没有申请费,而且研究生学校招人的回报可能更高,因此找工更需要申请人去主动联系公司。

(2)学校招生办一般是在截止日期之后统一开始审材料;实习申请时,HR则是滚动地看申请。因此最好岗位一放出来就申请,那“岗位放出”这个信息怎么实时获取呢?这个就五花八门了,有零碎的同学聊天、HR放广告,也有成体系的实习信息网站如Pitt-CSC。目前我获取信息的渠道主要还是看求职群里同学聊天。

(3)第一关审简历的HR通常不是专业技术人员,而是专业招聘人员。她们可能看不懂CS简历里的技术细节(研究生招生官也会出现看不懂技术内容的情况),但都有自己的一套评估申请者的方法

(4)一般只要过了简历关,面试时只会问到项目经历,不会考察Leetcode以外的编程技能。所以简历上尽可以写自己实际上不会的技能,什么Hadoop、Node.js全都往上扔。

(5)名校学历的有用程度和公司有关,比如trading公司是学校和GPA控,大多数公司似乎没那么看学校。求职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非“名校”出身的同学,他们的努力程度不亚于我们。当求职靠抢的时候,再牛学校的学生把握不了机会也无济于事,这也让我总是思考读名校到底是为了啥。

(6)有的公司(尤其是小公司)会问why us问题,甚至Etsy必须要写cover letter,我很怀疑招人的人是否真的会看,如果想认真看的话肯定很快就吐了,这种题大家都会写废话,我们作为求职者难道不都是没感情地海投,哪家要去哪家吗。最近我写这种屁话的水平提升了不少啊。

(7)公司们暗地里或许知道网上到处都是OA面筋、大家都会看面筋,那OA的意义何在呢?考验我们社交能力?如果公司觉得一个人看了面筋才通过OA就拒了,那这公司没法招人了,反过来如果一个大神因为没看面筋而没做好被拒,那同样挺不公平的。

(8)一方面,中国人之间团结地互帮互助——包括报dp、报面经等等信息共享,是有益于我们的集体利益的,正如某FB员工号召的那样,在三哥根基稳固的情况下要扩大国人的基本盘。另一方面,我们间当然也存在着竞争,大家对于是否分享信息,可能也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9)实习比申研的时间线还要提前小半年,这就带来一个问题:严重削弱了候选人的区分度,加重了选拔的随机性,导致找工靠吹逼多于靠实力。拿研一的同学来说,大家还没开始上课就要面试,所以大家都没有GPA,对面试的准备也都相对不足。

【3】未来道路:算法VS开发

大家知道,按国内的行业黑话,算法岗指MLE,开发岗指SWE。大学的时候我一心搞AI,错误地认为非AI的软件开发没有前途(当然我搞AI也没有搞出啥名堂来)。这次秋招颠覆了我这个观念。
本帖隐藏内容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
祝大家求职顺利!

PS:原帖里很多小伙伴问我怎么找到组织的。一开始是CMU研究生录取群里qiu老师建的秋招群,我之后加的群都源自这里。
  • 142
47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