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参加交流项目的同学的一点建议 和UCSD学校情况分享 ECE

avatar 78978
kakarctic
10376
53
因为扯的太远太长,因此我觉得有必要写个提要啥的。觉得我太罗嗦的,可以看“总结”后面的部分。

为什么我要写这个文章?

要说我为什么会写这个文章,那就必须说一下我的录取过程。首先我个人的申请经历和大部分人比起来一点可以说是历尽磨难。直到今年3月中旬的时候手上还是一封录取都没有,更不要说offer了。一度甚至萌生了直接找工作的想法。我的申请结果很大程度上是导师给的。在我3月底结束交流回国的时候,ECE的录取办公室小米暗示过我其实所有的Ph.D.的录取已经结束了。在那之后我跟几个教过我课程的教授进行了联系,希望他们能够考虑录取我到M.S.项目当中。当天就有一个教授回复我说他愿意尽他所能保证我至少被M.S.项目录取,也许我满足Ph.D.项目的录取条件,但是他当时不能保证。过了几天,另一个教授也给我回复了邮件说他和同系里另一个教授商量了我的情况,他们愿意给我做research advisor并且已经向系里进行了提名。一个星期以后我收到了系里的正式录取函以及departmental fellowship。
我必须得承认,我今天能够有让很多人羡慕的申请结果有90%要归功于我在大四上半学年的交流经验。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个交流经验,那么我就什么都不是,现在要么在国内工作,要么就是在一个自己不那么喜欢的学校上课。
因此我觉得我有必要把我的经验分享给更多的同学。毕竟大部分的交流项目要不然就很难申请,要不然就需要很高的学费,我希望能通过我的经历帮助大家make the most out of it. 其实在4月份的时候我就想要写一下经验分享,但是当时人懒这个想法只是在脑子里过了一下就放弃了。
但是这两天到了学校之后,见到了自己的research advisor和来自各地的同学,在和他们的聊天和交流中我对于自己的交换经历的重要性有了更多的认识,同时也发现在中国学生的传统套磁观念中的一些误区。再加上这两天orientation完了教授又不着急让我到实验室工作,我实在是闲的无聊,因此就决定着手写这篇文章。希望能给以后申请的同学,以及部分还在找自己的research advisor的新生提供一些帮助。

我的申请背景和结果:
无M.S., 无研究经历, 无重大竞赛获奖, 无牛实习, 一次国家奖学金。 本科Top30 211 通信工程专业 56个人里面有时候在第一,有时候在第二(大部分时候第二)。
UCSD ECE Communication Theory and System (CTS) Ph.D. Departmental Fellowship (Tuition & Fee waived, monthly stipend for first academic year)

给参加交流项目的同学的建议:
第一,我的经历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借鉴价值或许不够大,但是我认为对于那些想要留在参加交流项目的学校的同学来说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尤其是没有啥研究背景又希望争取到好的学习机会的同学。
第二,我个人写这种东西的逻辑不是很好,基本上想到啥写啥,所以请忍耐..具体要是有问题可以问,不过我不保证能回答(有可能我没法回答,更有可能是我好几年也不上一次一亩三分地因此看不到...)
下面是建议的正文...

  • 进实验室 or 上课?
在我的印象里中国学生到了美国为了最大限度利用自己的交流机会往往是一到学校就拿着自己的CV和paper,到感兴趣的导师的办公室敲门去跟导师套磁。最好能够早早的进实验室干活,并且有好的表现,以便给教授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样的套磁方式当然没有问题,实际上这是几乎所有的申请者都会采取的套磁手段。但是这样的套磁操作起来难度较高,尤其是对于没有研究经验的本科生来说,想要out shine那些MS学生和研究背景深厚的学生实在是太难。
其实对于有交流机会的同学来说,你们有一个更好的套磁的办法,那就是上课。很多有名的教授都在教授本科生的课程。而他们在做他们的教学计划的时候,会仔细衡量,加入那些他们认为你因该知道的东西,同时删掉不重要的部分。这也就是说,几乎每一个教授(不排除个别无心教学的情况)在教课的时候都会受到自己的研究经历的影响。你在他的课上表现优异,他就知道你能够很好的掌握他所教授的内容,至少具备了一部分跟他做research所需要的知识。此外,在课堂上拿到优异的成绩也是证明自己的学习能力的最好的办法。除了experience之外,教授也非常看重potential;如果一个教授认为你具有潜力,那么缺少经验可能也就不是那么大的问题了,毕竟不管是经验也好,潜力也好,都只是你的学习能力的一个表现而已。
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想要在一个美国大学的本科课程中拿到很好的成绩并不是什么难事,稍微用一点心就可以得到很好的结果。在课堂上拿A或者A+要比跟教授侃他们的paper要容易很多(个人观点),因此对于没有多少research经历的学生来说,还有什么比在他们的课上证明自己更好的呢?
再拿我的经历来说,最先告诉我愿意帮我争取录取的教授(现在是我的advisor之一)后来跟我说:“I know you are a great student. You are the best student in my class. And there is a big gap between you and the person who comes next. This means you are better than all the othe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here and it is not just a little bit better. I never held any doubt about your ability.” 并且在聊天中我还发现他显然和其他一些教过我课的教授聊过天,甚至包有几个并没有教过我课,但是有过几次交流的教授也被提到了。所以这也就意味着你不仅要在想要套磁的教授的课上表现优秀,还不能在其他课上表现太差。越多的教授认为你能力强,你就有越大的机会拿到录取。
不过大家也不用有压力。在选课的时候你可以问一下其他学生,选择一、两门较为轻松的课程。甚至不妨选选傅立叶变换,随机过程这种自己修过的课程。因为这些课程本身是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而教课的老师并不会知道你之前在中国有没有修过类似的课程。他们所能看到的只是你在专业核心基础课上有着优异的表现,只会认为你有扎实的基础。当然这样做之前要先确认这些学分在你回到中国之后是可以得到认证的,不然影响了毕业就不好玩了。另外,选课的时候也不要乱选,尽量按着自己的研究兴趣去选择。比如你想做Comm,那在模拟电路和DSP之间你就应该选择后者。教授们往往跟自己研究圈子里的教授联系的更多,你在模电课上有很好的表现可能并不会被在做Comm的教授注意到。
总结,对于有能力和经验的同学去跟教授套磁,要求做research是很好的办法。但是对于没有研究背景的同学,更要好好利用交流的机会,踏踏实实上好现在的课程,在每一门课程中都尽量做到出类拔萃。告诉教授你比他们自己的本科生要强,他们自然会愿意录取你到他们的研究生项目中去。

  • AP or Professor?
不知道是出于套磁容易程度的考虑还是处于资金的考虑,很多中国学生在套磁的时候喜欢找AP,尤其是华人AP。
的确,很多AP由于在学校没有很广的人脉并且急着用人出成绩,往往会倾向于寻找和自己有相近文化背景的学生收入麾下,并且往往出手大方,就算不给奖学金也往往能够保证每个月支付给学生一定金额的工资,还经常会送Mac或者是昂贵的办公椅给自己的学生。而且不止中国人这么做,据我所知有很多意大利和西班牙的教授也有这样干的倾向(当然他们找的是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学生)。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问题的另一个方面。 由于这些AP在学校的根基并不是很深,影响力也不够大,因此他们往往没有办法给你很好的录取保证。很多情况下AP想要录取某个学生也需要通过跟他们关系好的教授,让他们帮忙疏通关系。而这些被请求帮忙的教授,由于录取的不是以后给自己干活的学生,或者不是自己了解的学生,能为你出多少力往往很难说。如果你本身有很强的实力,只是由于出身学校不好或者是G,T成绩上存在小小的瑕疵,那么这些教授往往是会愿意帮助你的。毕竟对他们来说这只是卖给新来的同事的顺水人情。但是如果你的背景比较普通,那么就很难说了。我认识的人里面,套AP成功的,失败的和半成功的人都有。有GPA大牛也有实验室大牛。有对自己的结果很满意的,也有被AP坑了的。情况相当复杂。
再说Professor,他们在学校往往有一定的认可度和人脉,在系里说话有分量,要提名录取哪个学生也容易很多。向他们套磁也许不会获得太多的财政上的好处(比如很高的RAship或者是笔记本电脑),但是他们往往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对于你的录取请求会给出明确的答复。如果他们说会录取你到某个项目,那你基本可以放心。但是如果他们告诉你有一定的困难也别灰心,只要他们没有一口否决录取你的可能性就还有努力空间,你可以通过跟他们交流,让他们更多的了解你,同时如果你给他们的同事留下了好的印象也可以提。教授之间的交流其实是很密切的,来自同事的意见会对他们的决定造成一定的影响。
说到同事,不得不提醒大家一点那就是教授之间的关系也很复杂。要是俩教授互相之间看不顺眼,那你肯定不会希望成为他俩争斗过程中的炮灰。比较安全的方法是看你的教授的网页,弄清楚他们经常跟那些其他教授合作,或者和他们现在的研究生一起喝个咖啡交流交流。你会发现有些教授跟很多其他的教授都有很好的合作关系,另一些教授只是跟几个同事有比较密切的交流。一般当过系里的chair的教授会有很好的人际关系,同时他们也极有可能对学生很nice。当然他们也都是系里的大牛。
同时,跟Professor干活的另一个好处就是他们的Networking,这个东西的重要性估计不用说大家都明白了。Professor们在这片水里混的时间长,教过的学生也很多,他们就好像是网络中枢纽性的节点,可以把你和无数个其他终端连接起来。并且,由于混的时间久,什么样的学生也都见得多了,因而往往能够更好的发掘和利用你的优势,为你之后的研究提供更好的建议和帮助。
说完好处说说跟Professor的不好之处。虽然Professor手上的funding很多,但是他们手下的项目也多,带的学生也多。再大的蛋糕一分也就小了。因此跟了Professor可能就不会那么滋润。虽然他们会给你funding,但是也只是resonable,个别情况下可能会出现 under-fund。当然他们会帮你一起找outside funding,帮你申请一些公司的scholarship。不过很多很好的fellowship都要求U.S. citizen或者Permanent Resident,对于国际学生来说选择少并且竞争激烈。不过你要跟我一样是个女生的话,那么恭喜你,有不少奖学金的唯一要求是women。
总结,AP们对学生大方,急于跟学生搞好关系,也希望你多干活,并且套磁难度较低;但是在系里说话分量小,可能会出现开空头支票的情况。Professor说话有分量,人际关系广;不过每年都有很多本校的学生申请跟他们做项目,因此在不了解你的情况下套磁比较难。
虽然套大牛不容易,但是对于在参加交流的同学来说也不是无法可循。如前面所说,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在他们的课程中拿到优异的成绩,让他们不想认识你也不得不认识你。我甚至听说过一些例子,教授会主动联系在他的课程中表现优异的研究生,邀请他们参加自己的research team。

  • 研究经历到底有多重要?
我在进行申请的时候遇到的最大的硬伤就是啥研究经历都没有。因此我也就这个问题跟很多教授进行过咨询,也得到了各种各样的结论,但是整体的论调显然认为研究经历并不是十分重要的元素。极端的有直接说99%的本科生发表的论文都没有太大参考价值的;客观一点的也会说经历丰富自然好,但是基础知识更重要。对于非大牛来说,各种经历最大的作用让你的CV看起来不那么空,留下一个好印象。所以在做CV的时候请不要有所保留,把自己的什么大作业课程设计全都包装一下写上去就对了!在我们学校Career Center上给出的一个sample CV里面甚至把在实验室里洗试管这种经历都煞有介事的列上去了。
总结,有经历总是好事,但是没有研究经历也不是啥大事。如果你跟教授聊过天就会发现他们对于本科生没有研究经历这件事是有多么的宽容。因此也没有必要为了满足条件而想方设法的去弄一个对你自己未来发展没有太多帮助的论文。在我看来把这些时间和精力放在课程学习上可能会有更高的回报。当然如果有一个很好进实验室的机会,去做自己喜欢并且的确能学到东西的事情,这样的机会还是要争取的。

  • GRE, TOEFL, GPA到底有多重要?
如果你都读到这了,估计你也能猜到我要说GPA是最重要的东西了。几乎我每回这么说的时候都会听到有人感叹说自己的GPA硬伤。
我问过的所有教授都表示,看申请材料中的数据时第一眼看的是GPA。你的总体GPA低?没事,算一个专业课GPA放在CV上。就算是专业课也有拖后腿的课程?也没事,在PS里面highlight自己申请方向的相关课程。比如你申请电路,就把你的数电,模电成绩专门提出来;你申请Comm,就多说自己的数学成绩,随机成绩,通信原理有多么的好;学信号那就多说信号与系统,DSP。总之就是要保证自己的优势能够让教授注意到。要是这招也不行的话,还可以试着指出你的成绩的趋势,比如大学头两年贪玩成绩不好,后面的成绩越来越高,那就写出来,让人觉得你正处在上升趋势。

要是你的GPA实在没办法包装了,那就把你的GRE里面的数学成绩考的高高的。虽然说中国人的Q都有很高的分数,但是在你的GPA不是很好的情况下,有一个很高的Q还是有一定帮助的。V的重要性相对就低很多了,我聊过天的教授里有一些,包括Caltech和UCSD的教授,甚至直接说自己几乎不看V的成绩。除非你有个低的离谱的V,否则都没有大碍。至于AW,一般的工程学院都没有什么太多的要求,公认的接受底线大概是3分。不过个人认为AW的分数不如TOEFL中的写作部分分数有分量。
至于TOEFL,我只能说这个分数越高越好。一个很高的TOEFL并不一定给你的录取加分,但是一个很低的TOEFL毫无疑问会给你的申请减分。我自己就有过在student lounge看书的时候听到教授讨论申请学生的TOEFL成绩太低的经历。当时我跟一个美国学生在做group assignment,两个华裔教授就在我们对面用中文讨论起来了刚面试过的学生。我到现在都记得其中一个人的原话:“他的研究经历看上去挺不错,不过托福都不到90,不能用。”
我说这话不是耸人听闻,很多学校的Graduate Student Office都对于国际学生的TOEFL和雅思成绩有这明确的规定。如果你的成绩低于GSO规定的统一的标准,那么就算是department给你发了录取,这个录取也会被作废。何况,TOEFL反应的是你的英语水平。你的英语不好,上课听不懂,读课本读得累,跟教授交流不好,写paper写的文不达意,受罪的都是你自己。所以为了你的申请和你日后的幸福生活,请一定好好的进行TOEFL的准备和英语的学习。
总结,GPA是你在申请过程中最有说服力的数据。好的GPA需要你从大学第一天就用心的经营,它反映出的是你长期的学习积累,也是你在单门课程上的学习能力。很高的TOEFL成绩不一定能给你的申请加分,但是TOEFL成绩过低却有可能直接导致你的申请失败,因此请一定要保证自己能有一个过得去的TOEFL成绩!至于GRE,Q的分量远大于V,至于AW如果学校网站上没有特别要求(我知道一些学校对AW有单独的要求),那就不低于3就行。

UCSD ECE情况分享:
先是大家都非常关心的数据:
Preview
这个是在2013 Spring的ece.ucsd.edu上公布的数据,鉴于被录取的人里面有一部分会不报到(在ece orientation的时候就有几个文件夹没人认领),以及在summer的时候还有少量Ph.D.学生会完成答辩毕业,因此最新的统计数据可能会有所变化。不过可以给申请者提供一个参考。从发出ad的比例来看,Ph.D.是17%,M.S.是21.6%。不过MS中的大部分人都决定不来了。估计是觉得La Jolla的生活太过安静无聊了吧...也不排除是因为UCSD把录取发的太晚了!

再说ECE的录取。
在网站上你们会看到Ph.D.有两轮,实际上如果第一轮你没有收到录取,4月中旬之前又没有套到教授的允诺的话,那就基本可以放弃了。UCSD会在2月左右邀请一批人来参观,一月到二月之间会发出一批录取,到这个时候他们其实就已经把自己想要的学生都挑完了,只是出于未知的原因不给其他的人发rej而已。不过只要还没拿到final decision,就还有努力的空间,因此请不要因为没有拿到第一轮的offer而放弃!!!我就是个活生生的逆袭的例子......
至于M.S.的学生..非常抱歉,他们非常喜欢让你们等。UCSD的ECE不仅是所有的EE里面放决定最晚的一批学校,而且也是UCSD所有的department里面放决定最晚的。这直接影响到我们EE学生的住房问题(后面会说)!
另外,对于M.S.的学生,你们的申请材料在UCSD有可能会受到跟Ph.D.申请者差不多的待遇。你们的申请会依照你们的申请方向分配给各个方向的教授们审阅。而各个不同的方向往往又有不同的内部办事做法,有的方向的教授会选几个代表来审查资料;有的会把所有申请者分配一下,每个教授审理一部分;还有的会把所有的数据都放在网上,每个教授都有条件进去看所有申请人的资料,并且独立做决定(据我所知这也是Caltech的做法)。不过每一个被授权的教授都可以查看所有申请者的材料,这也就是说,如果Comm的教授愿意的话也是可以看到Signal方向的学生的材料的,不过一般没人专门去查。
此外,对于CTS的学生,我知道的是他们选了几个教授来审材料,然后中国学生是按照姓氏首字母被分配给不同教授审核的。

最后说说UCSD的ECE。
UCSD的ECE其实很强大。
在电路方面实力就连MIT, Stanford也不一定能比。我认识的一个加拿大ECS 今年新招的Ph.D.告诉我,他唯一想去的另一个学校是UCLA,但是UCLA给的钱不够多,所以他就来了UCSD。
至于UCSD的Communication则是ECE传统的强项。Prof. Milstein说从他在学校教书的那年起Comm就一直是ECE里面最庞大的部门,直到这两年新开了CE之后,Comm的学生数量才不再是最多的。奇怪的是我个人的经历是,不论是在本科的Comm课堂上,还是在Grad student orientation上,能看到的Comm的学生都寥寥无几。不过如果你去看各个research area下面列出的教授,可以发现Comm的教授数量比其他方向要多,并且很多Prof. 和Assoc. Prof.,由此可见Comm的实力之强。当然这也意味着年轻血液不太多。
SIP(Signal)是ECE里面另一个受到广大学生欢迎的方向。基本上不管是本土的under还是中国学生都非常喜欢这个方向。UCSD的这个方向有很多相当不错的教授,不仅教学、研究水平高,而且跟学生关系也非常好。比如Prof. Ngyen就非常喜欢跟他的学生进行交流,我上过他的一门课,课上所有的TA都是华裔...
对于想申请信号方向的Ph.D.的同学请注意,UCSD的信号方向和Comm的交叉非常的多!有一些教授本身就是在信号和Comm两个方向下面都挂了名的。如果你希望以后跟这些做research,那一定要先调查好这些教授要求自己的研究生上那些课程。搞不好他们要求的课程中80%都是CTS的必修课而不是SIP的核心课程。虽然说UCSD对于转方向这个事放得很宽,除了CE之外都没啥限制,你可以爱怎么转怎么转,不过要转方向毕竟还是一件麻烦事,不必要的paperwork能避免则避免。不过已经有M.S.的同学可以不考虑这个问题,你们不受选课限制。
同时信号的同学在套磁的时候也别只盯着自己方向的教授,有一些Comm的教授其实也会找一些信号的学生加入自己的group。这一方面是因为Comm的很多教授所做的研究性质,像video image compression, image and speech coding这些本身就是跨越在Information theory和Signal Processing之间的课题。我知道的在Comm里没有明确被列在SIP之下,但是招SIP方向的学生的教授有两个,Siegel和Javidi,当然我觉得还会有很多。
至于其他的方向...因为我实在不懂,因此也就不评论了。 今年ECE还新开了一个Medical Devices and Systems (MDS)的方向。这个方向的选课限制相对较少。考虑到UCSD医学院和Bio本身的实力,以及周边的工业资源,还有电子医学这个话题的热度,想要以后做生物电子仪器的同学可以考虑报这个方向。毕竟是新方向,所以人少,也因此会比较需要招学生。

UCSD对研究生的福利也很好。
首先Grad housing条件很好,价格相对周边自己租的房子也要便宜,并且提供各种不同的风格。从fully furnitured的单人宿舍到海景套房,有各种价格实惠的宿舍等你申请,研究生可以住上两年,有小孩的可以一直住到毕业。但因为房子便宜,所以会有很长的waitlist。Ph.D.学生一录取就赶紧申房子肯定没啥问题,但是M.S.的同学们,因为ECE的办事风格可能在申请的时候要有点技巧不然在开学前就申不到了。
然后学校的recreational center每个quarter都会给grad student专门留16个位子,提供免费的专业训练。喜欢去健身房的人可以免费享受私教服务了!
最后对于Ph.D.学生,ECE立志于给每个学生funding。虽然funding的形式和funding的多少很难说,但是至少诚意是在那里的。不会像Stanford给一堆Ph.D.的ad.(不过Stanford要是给我ad我也肯定欢天喜地的就去了...)

此外至于La Jolla 的环境多么优美,我们有多么靠近海边,周末去爬山和hiking有多么方便 etc. etc. 大家都说的他多了,我就不说了。
UCSD本身建校才53年,和很多其他的学校都没得比。但是学校本身发展速度很快,对研究生教学也很重视,再加上周边环境和气候,我想大部分人来了这个地方之后都会喜欢的。
最后希望大家的申请过程能够比我的顺利一点,结果能够比我的好一点。只要尽自己的能力把眼下能做的事情做好,机会会找上你的。
  • 20
53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