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Fall MSCS 全球申请总结

avatar 675168
Y.Y.
78268
127
申请季总结

本人亲历了21Fall的全球申请,深感疫情年的魔幻,现记录之,以飨后人。大家觉得写得还有点用的话麻烦加米(加米不扣自己米的~

1. 个人背景
- GPA: 89.5/100 (末流985) + 4.0/4.0 (UC某校一学期交换成绩) | T:105(S23) | G:327(157 + 170) + 4.0
- 三段科研,一段本校,一段UC某校,一段港三。申请的时候一篇1作顶会在投 + 一篇3作顶会在投 + 一篇4作顶会accept + 一篇1作顶会在写(...)
- 一段startup的实习
- 推荐信就是科研老师、企业mentor、学校老师写的。科研老师给的是不是强推未知。
- 一些其他没啥用的乱七八糟的奖。


2. 申请院校与结果

失学焦虑下在全球范围内申请了一票项目。有些大佬是只申了10个就中了9-10个,我bg不如,故策略就只能是多买多得:) 事实证明,今年这种CS hard申请模式下,我的申请结果尽管没有很亮眼,但是策略上来看大致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申请院校
我共申请了美国、加拿大、德国、荷兰、瑞典、瑞士、新加坡、澳大利亚、英国 九个国家。申请项目如下:
- 美国(15个学校,24个项目):CMU@{MSR, MSAII, MRSD, MSML, MCDS, MSCV, MSAS}, GaTech@{MSCS, MS-Robotics}, UT-Austin@{MSCS, MS-ECE(DICE)}, UMich@MSCSE, UIUC@MCS, Brown@ScM-CS, Dartmouth@MSCS, UCSD@MSCS, NWU@MSCS, Purdue@MSCS, DUKE@MSCS, JHU@MSCS, NYU@{MSCS(Courant), MSCS(Tandon)}, USC@MSCS, UMass@MSCS.
- 加拿大(5个学校,7个项目):UofT@MScAC, UBC@{MSc. CS, MEng. ECE}, McGill@{MSc. CS, MSc. ECE}, UAlberta@MSc. CS, SFU@MSc. CS.
- 德国(1个学校,1个项目):TUM@Info
- 荷兰(1个学校,1个项目):TUD@MSCS
- 瑞典(1个学校,1个项目):KTH@MSCS
- 瑞士(1个学校,1个项目):UZHD@CompNeuro
- 新加坡(1个学校,2个项目):NUS@{MComp(CS General), MEng(Thesis base)}
- 澳大利亚(2个学校,2个项目):ANU@MSCS, UMerb@MSCS
- 英国(1个学校,1个项目):Bristol@MS-Robotics

共计28个学校,40个项目。

申请结果
结果如下:
- AD(10个): GaTech@MSCS, NWU@MSCS, NYU@MSCS(Courant), USC@MSCS, UMass@MSCS | TUM@Info | TUD@MSCS | NUS@MComp(CS General) | ANU@MSCS | Bristol@MS-Robotics.
- WL(2个): Dartmouth@MSCS, NYU@MSCS(Tandon).
- Pending(1个): NUS@MEng(估么着会被Rej)
- Rej(27个):剩下的那些项目

关键信息整理
1. AD:Rej ≈ 1:3
2. 加拿大全聚德
3. 美国彩票中1,主申中1,保底中3。

3. 申请感悟

一些主观感觉,看看就好,勿要较真。且现在国际局势风云变幻,明年什么情况没人清楚,所以这些感悟对后面的申请者可能帮助也没那么大。

一、 今年真的好难啊!!!
申请前(抄底抄底抄底):
- 既然大伙好多去保研了,油漆(七子 + 北邮)被限制申请量肯定少,那么今年陆本少那么多申请人,该不卷了吧。
- 美国高校缺钱,MS该扩了吧。OK,抄底!

申请后(抄个der):
- 各个学校申请量不减反增加。个人判断原因如下:1)其他国家申请者数量增加(e.g. 印度)。 2) 大家都失学焦虑,每个人都申请的比往年多(最后就算是decline了也没见多少wl转正,可见各个学校超发的AD/Offer数量差不多刚刚好cover住decline的人数)。 3) defer的同学今年继续申。
- 坑位减少。去年defer的同学确实占了很多坑位,而学校也确实有capacity的限制,想扩也扩不了多少,所以总的讲坑位少了很多很多,不少学校和去年相比可能一半不到(这一点到offer.1point3acres.com的录取曲线去看就知道了)。
- 申请结果时间延后。今年各个学校出结果的时间都很靠后,说辞也都非常统一:我们今年收到太多的申请啦balabala :(

二、 申请MS的话GPA还是硬通货啊
科研(出paper的那种)、实习(出项目的那种)等等肯定是有用的,但是我主观感觉都不如一个好的本科(当然这个也改变不了了)的很高的GPA有用。。。如果你的均分是(92|93|...)/100,那么你的申请会简单很多,就算没有科研实习结果也不会差,不少学校还是很青睐高GPA的。

本人大一刷了个还行的GPA,想着之后差不多弄弄也能有个91、92的GPA吧,于是大二进实验室搞科研,GPA这边开始浪,导致在申请季的时候本校GPA都没上90 (Final: 89.5/100)... 再加上本科是不知名末流985,所以感觉在GPA这一块就没占到什么好处。

三、 等结果的时候一定做好情绪管理
等申请结果不同于一些升学考试(比如高考),就一个固定的出结果的时间点。申请结果各个学校都不一样,每年也没有固定的出的时间点,所以如果心里的彩票(主申)校迟迟没有结果就会是一件非常折磨的事情。相信这种状态很多今年的申请者都有:中国时间每周二(美国时间是周一,也就是工作周开始了,这一天也很有可能出结果)就是满怀希望和紧张的,中国时间每周六就是很丧了(美国时间是周五,也就是一周结束了,意味着要再煎熬过没有消息的两天)。

这一段时间可以很漫长,比如本人一直到4.6日有了GT的AD才算是有了比较圆满的结果,在此之前经历了漫长而折磨的两个月(2月 & 3月)。也可以很短暂,比如有些朋友1月就拿到了UPenn的录取。尽管希望后来者都能有短暂的等待期,但是大部分人还是无法避免这一时间段。所以个人有以下一些小建议(虽然我本人履行也不好):
- 申请一些能接受又挺早出结果的保底项目,早早的拿到保底校AD意味着一部分的心安。
- 学会去熟悉并热爱你拿到的保底校。因为彩票、主申、保底的划分只是项目bar的划分,与项目质量不是完全匹配的,与未来人生道路更不是强挂钩的。因此就算最后只录取了保底项目,不意味着未来不能在该项目中过的充实而幸福,更不意味着未来职业道路的失败。而且很多保底校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值得去欣赏。比如本人2月底拿到UMass的录取,这对本人是一所保底校(主观判断,勿喷),然后我个人就去研究了这个学校的教授、课程等等,发现还是很合适的项目。因为UMass的CS科研非常强,有些Prof的方向我也很喜欢,小镇上挨着著名的Amherst College,安全而安逸,食堂也是全美第一。这样子,就算之后没有收到任何AD,也可以说服自己心安理得地去UMass并会为之自豪,这也是本人二三月心态没有很崩溃的一个重要原因。
- 学会倾诉,不管是和任何人。与父母也好,与高中大学同学也好,甚至与网友也好。交流是人类的必需品,合作与分享也是智人获胜的原因。在这样艰难的时间段,多去吐槽一下而非自己憋着是很重要的。如果找不到人分享或者不想传播负能量,把想说的话写下来也行(树洞什么的也是很有用的)。
- 找其他事情填满自己的时间。人闲下来才会瞎想,忙起来才会忘记痛苦并充实。多去找些事情做,特别是找一些群体的事情做,自学这些个人行为并不可行,因为自学着自学着就会想到申请的事情,然后学也没学好(指的就是本人)。。。建议去找一些志愿组织、实习等,参与进去就会忘记。或者就放开了去玩,去旅游,也能忘记。

四、 尽量早的准备好申请材料
本人因为被辣鸡中介拖延导致11月中旬才开始重新写SoP这些。。。压力真的很大,因为12月开始不少学校陆陆续续就截止了(11.30、12.1、12.10、12.13、12.15都是ddl)。可以的话诸如SoP啥的早就可以开始准备起来了,写完后慢慢找人看然后自己慢慢改吧。

本人比较推荐的时间流程是:6、7月思考好要不要申请PhD(要的话可以开始套磁了) -> 9月选好校 -> 10月写完申请材料 -> 11月打磨修改。有充足的时间就会气定神闲,没事还可以多看看曲线救国的项目,不要像我一样都头铁的申MSCS。

4. 本人的时间线 & 申请材料的准备

本人的时间线
1. 大一大二: 上学(中间考了次TOEFL,为了大三交换做准备)
2. 大三上: UC某校交换
3. 大三下 & 大三暑假: 疫情家里蹲,远程科研
4. 大四上: 考GT & 实习科研 & 搞申请
5. 大四寒假 & 大四下: 等结果

我最后总的申请材料有以下这些:
- TOEFL
- GRE
- Transcript (GPA)
- SoP (Statement of Purpose) [有的学校也叫Personal statement / Motivation Letter,反正我都视作一样的了]
- PHS (Personal History Statement)
- CV
- Essay
- APS (德国申请要用)
- Other (作品集、拍视频等等)

TOEFL
本人考TOEFL的时间线大概是:
1. 大二刚开学(2018年10月)[97分] -> 为了交换而考的
2. 大四开学前后考了3次吧[101分、92分(?)、105分] -> 就是不断刷分

我自从大二考那一次之前认真学过TOEFL,之后就没咋学了。原本计划美国回来过个春节再回去Spring交换,春节期间把GT考了,没想到碰到疫情。导致下一次考试一直拖到八月底。因为交换期间听力水平提升比较大,所以大四上很自信地去裸考了三次TOEFL,结果也比较凄惨🤦;♂️,最后混了个105就不想考了。读者不要学我,要是想申请ivy这些,TOEFL最好搞到110以上比较好。
因为之后没咋搞TOEFL,也没啥好分享的。总的来说,听力练好了,TOEFL的基本盘(100)就有了,想上110,就好好练一练口语吧。

GRE
本人考GRE的时间线大概是:
1. 318(149/169) + 4.0@中国矿业大学(徐州)
2. 320(153/167) + 4.0@苏州大学(苏州)
3. 327(157/170) + 4.0@中国矿业大学(徐州)

疫情在家(2月、3月)学了一段时间,也没有很高强度地学,只陆陆续续把250篇阅读刷完了,1000多道填空只做了两三百的样子,单词也没背熟(现在想想当时心真大🤦;♂️)。然后大四上就去考了。除了写作比较有心得(感觉很套路),感觉Q确实简单(只刷了一两套),V是没啥心得的。

小插曲,最后一次考试考前去徐州兴化禅寺拜了拜,第二天考试状态极好,V混了个157哈哈哈。去徐州考的朋友都可以去拜拜hhhhh

Transcript
提前找学校开好,我因为还有个交换成绩,就是把以下几个pdf按顺序合并起来:
1. 本校的成绩单
2. 本校成绩的百分制证明(因为我们学校是5分制,需要换成百分制否则很吃亏)
3. 在读证明
4. 交换的成绩单
5. WES证明(我做了,但是全程没用,因为感觉转换出来成绩不是很好看。好不好看多去问问之前的学长学姐吧,不同学校不一样。)

SoP
之前让中介写的,一塌糊涂,建议大家都不要找中介真的没啥用。我找之前就知道没用,但是想着他好歹可以提一点建议,给一些文字润色吧,没想到还不如我自己用grammarly改呢。最后还是自己写的,然后找PhD改,找学长学姐同学朋友看,反复改吧。

我因为不是找工向,所以SoP写的都偏科研向。找工向写法估么着挺不像的,建议申请纯找工项目的话就算做了很多科研也侧重点放在实习&实践经验上吧。否则申请纯找工项目SoP都说自己之后想做科研如果bg不强很可能被全聚德。

写法的话,我就是仿照着Philip Guo@UCSD po出来的SoP写的,结构如下:
1. 基本介绍,说明读这个项目以后想干啥,说下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
2. 科研经历1
3. 科研经历2(其中有三个项目,长的版本就分别罗列说,有字数限制的SoP就写一段就行)
4. 科研经历3 & 实习
5. 自己对研究问题的一些看法,对未来发展的一些看法
6. 吹学校吹项目,提一下自己感兴趣的prof
7. 总结,表达很希望为该校添砖加瓦

最好的话能有一条线把这些经历串起来,很可惜我实在找不到(我科研经历2和另外俩差别挺大的)。所以我没有写任何的故事,也没有强行去穿,就这么罗列了。这样确实不太好,有点像CV++。所以我感觉我的SoP在申请过程中没啥正面帮助的,只能说中规中矩没有犯错吧。

因为申请的项目多,所以我也很偷懒。由于CMU的ddl比较早,所以我在写CMU的SoP的时候就写了三种风格的SoP(科研向、创业向、找工向),之后对应的项目用对应的风格就行。我基本申请的是科研向的项目,所以大多是用的科研向的SoP,申请其他不同学校就是改一下学校名字,改一下POI的名字和研究方向(这个其实也挺麻烦的,不过也算是去了解这个学校了),然后就万事大吉了。

PHS
因为没申请UCLA,所以就UMich的申请要用。PHS就是要讲一讲和学业那些没关系的事情作为补充,比如小时候的故事,志愿者经历啥的。我也没好好写,就东拼西凑了一份,所以也没啥经验好提供。

CV
我因为大二就开始套暑研,当时就弄了一个,之后不断地往上加东西,所以申请的时候CV的内容就是只多不少了。

申请季的时候,主要就是删去不重要的经历,合并相似经历,突出比较好的经历,找PhD帮忙改改格式和细节,然后就搞好了。我的CV最终是2页,Section如下,仅供参考(找工向的也要改一改,比如最好加个skills什么的):
- RESEARCH INTERESTS
- EDUCATION
- PUBLICATIONS & PREPRINTS
- RESEARCH EXPERIENCE
- PROFESSIONAL EXPERIENCE
- OTHER PROJECTS
- AWARDS AND HONORS

CV建议弄的学术一点,不要太花里胡哨了。就去overleaf的template里面找个学术风的就行。

Essay
美国申请没碰到,就整德国TUM的时候要写,挺无语的。就是个小paper,我就是东拼西凑,也没啥好分享的了。

APS
申请德国必备。一般APS是需要面试的,但是去年疫情APS免面试了,赶紧搞了一个。手续很复杂,要邮寄材料啥的,要挺多乱七八糟的材料。要搞的朋友去公众号直接搜,有很多总结和介绍的。

Other
比如Dartmouth要交代码,我就弄了个科研代码上去(这个对大毛申请似乎还挺重要的,后来申请的朋友还是重视一下吧)。CMU的LTI要拍视频啥的,可以去YouTube看看别人上传的,然后自己模仿着弄弄上传YouTube就行(这个对申请似乎基本没啥影响,就是有个好处是可以看到CMU的committee啥时候查看了我的视频,这样就知道他们啥时候开始审核了...)。

5. 非美国申请介绍
中美关系长期来看必然有不少不可调和的矛盾,日后的留学选择也一定会越来越多元化。从前些年ETH等校被当做备胎而今成为炙手可热的申请热门来看,往后非美国的留学申请竞争会越来越大。

考虑到今年错综复杂的局势,本人申请了很多非美项目。由于本人研究也不是很深入,只能做大致的介绍。

加拿大
加拿大可以说是最完美的美国备胎。和美国相似的文化,更稳定的ZZ环境,更多元的社会,同样也有不少top校,且这两年拿PR(枫叶卡)容易,入籍之后更可以很容易地住加拿大去美国赚美金,主要的缺点是工资待遇比美国少不少(当然还有医疗教育等差异,具体地可以去看专门的加拿大留学介绍帖)。所以想在北美生活的人都不会错过加拿大的申请,也直接导致今年加拿大申请卷翻天,本人更是全聚德(sign)。

我加拿大申请的基本都是研究性硕士,加拿大的研究性硕士都是全奖,而因为时间跨度短,导致其申请难度比不少美国PhD还要难,有比较严重的bar不配位的问题(i.e.,申请难度比跟该学校差不多的美国学校高),之后的申请者还请多多套瓷。我只套瓷了SFU也拿了面试,聊得挺好可惜没给我发Offer哈哈哈。

至于找工硕士的bar自然低不少,但是看了下周围同学的录取今年似乎也不乐观(我自己也被UBC的MEng Rej了),虽然钱比美国少,奈何枫叶卡香啊,所以还是挺卷的。

如果想最快拿卡,建议申请BC省的学校(比如UBC、SFU),因为有BCPNP走,会快很多(虽然其他省也慢不了多少,就是条件高一些)。如果单纯考虑就业,安大略省的就业机会是最多的,BC省其次。加拿大很多找工项目带有coop,目标是找工&移民的建议申请这些项目,因为有coop的话上岸率高不少。

新加坡、澳大利亚、英国和香港
这四个地方(香港出于个人原因我没有申请)应该是申请非北美的申请者最了解的了。

新加坡一般就是申NUS、NTU,还有一所SMU(不申请PhD的话好像很少有人考虑)。这两所(NUS&NTU)的话,MS毕业没本科生好找工作,但是肯定比美国简单多了。听说拿PR也挺容易的。有移民倾向又想离家近的话,SG是不错的选项。这两校的MS作为北美PhD的跳板也是足够了的。

澳大利亚没啥好说的,MS的话985去申请理论上GPA85以上稳稳地录取吧(虽然本人因为专业不匹配莫名其妙被墨尔本拒了。。。)。前些年还挺好拿卡的,这些年不方便了,而且其ZF和天朝的不对付,导致现在去澳大利亚留学性价比有点低了。如果没有这些幺蛾子,是很适合移民的地方了,有风景好、离家近(同时区)等优势。

英国本人就申请了Bristol,因为不要申请费🤦;♂️,而且似乎是全年开放申请,所以本人第一个申请的这个,用来熟悉一下网申界面的,感觉这样不太好,大家不要轻易模仿。其他的UK学校听说今年也非常卷,尤其是AI相关的。UK现在工签很给力,但是UK的工作机会太少了,去UK找工的要做好心理准备。

香港毕业极大概率回国找工,而且就算是港三的MSc.也会被扣上水的帽子,且算不算留学都另说,所以大家慎重。当然MPhile和PhD就完全是另一个维度的事情了,在此不表。

欧陆
欧陆的热度在去年和今年(尤其是今年)变得很高,可以预想之后会有不少去欧陆留学的朋友。欧陆的高校学费低廉、教学质量与要求高、欧洲文化底蕴深厚、风光多变绚烂、移民相对容易(瑞士除外),优势很多,缺点主要就是国内名声不扬了。

因为欧洲学校很多,而且学校好坏的评判标准也和北美不太一样,不能单纯通过排名来比较,所以本人也不是都了解的很清楚。以下的介绍只是一个guidance,具体的还请自己去查看熟悉。btw,欧洲申请没有保底校没有保底校没有保底校,请不要因为学校名气不大就小看它,欧洲学校都还是很高冷的,否则一个不小心可能就欧洲全聚德了。

瑞士:ETH、EPFL、UZH。申请瑞士基本就是这仨了,前俩的CS若GPA不满90且本科不是top,就没啥必要尝试了,这俩是很明显的绩点控。UZH虽然名气不大,但是录取其实也很高冷的,其和ETH门对门,有俩双学位项目,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瑞士工签相当不好拿。ETH和EPFL转博的话似乎主要参考MS期间的GPA,考虑到相当大的workload,高GPA也没那么容易拿。想去这两所读PhD,也可以考虑MS的毕业论文拿到这俩实验室来写(我看TUM这么干的挺多)。

德国:德国TU联盟的工科都很强,但是考虑到回国名气以及语言问题等,大部分朋友还是去申请的TUM(英文授课)。其实CS方面,似乎RWTH和KIT还更强一些。所以申请德国建议考虑这仨就行了。德国申请的材料准备极其繁琐麻烦,要申请德国请提早准备好APS。德国学校的录取主要参考课程匹配度,然后才是GPA,要是目标就是德国读书,本科选课尽量选和德国比较匹配的那些。

荷兰:大部分都是去申请的TUD,其实TU/e还有屯特都挺不错。阿姆斯特丹大学的CS实力也很好,但是其MS似乎是只有和UVA合办的项目,且青睐有工作经验的。

其他:比利时的鲁文的CS也很不错,比利时也要APS,而且和德国的似乎还不太一样,不过本科若有美国的交换经历似乎是可以免APS的。北欧也有不少不错的学校,比如KTH、CTH、哥本哈根、阿尔托等,其中KTH的bar蜜汁高,本科如果不是和KTH的合作院校量力而行吧,说实话CTH和KTH实力差不多,找工作CTH可能还更好点(有和沃尔沃的合作)。意大利有米兰理工,其CS也不错,申请开的特别早,可以用来熟悉下申请。

补充内容 (2021-05-18 20:30 +8:00):
写的比较赶,可能有些误打(比如sigh),也可能有些事实错误。特别是后者,因为不少也是我自己看别人帖子记忆来的,难免会有误传or记忆偏差,欢迎大家指出,lz都会在补充里面修正。

补充内容 (2021-05-19 13:37 +8:00):
大家有什么问题都可以问,我尽力答。但是lz也本科刚刚毕业,限于经验肯定有偏颇。大家最好还是多问问师长前辈为好哈(逃
  • 618
置顶回复
收起
avatar 2
Warald
非常感谢楼主的分享。非常精彩!干货十足!

150大米奉上了。

2021年申请是前所未有的局面,欢迎各位同学来分享你的申请总结。都有大米!
127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