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精神与生活

avatar 2338
enigmabird
3087
13
如果把学术这两个字去掉,那么就是精神与生活。生活需要情调,情调需要有思想,思想来至于精神上的追求。这样的推论有一点点的合理性,虽然不一定都正确。扣上学术的帽子后呢,自然就是用学术的态度来面对这些问题。学术到底是如何的呢?
搞学术的一般都离不开数学,数学是一种逻辑的科学语言。所以,学术也跟逻辑有点关系。逻辑的特点自然是严谨。当然,逻辑也是很霸道,这一点在于逻辑的结论,很难用逻辑的思考去证伪。逻辑还是辩论,亦或诡辩的天然工具。在一个事情,能跟你讨论个没完,最后还是得不出有效的结论。因为逻辑需要很多的前提。有些前提是限制逻辑的应用范围,但是我们却很难知道这个范围在哪里。比如经典的牛顿力学,以前不知道它的实用范围。所以,光的波粒二相性,是从牛顿以前到牛顿,然后到爱因斯坦才得到的解决。这个争论的时间够长的,涉及的天才人物也这么多,逻辑是够霸道的,霸道在于让人看不透。
把学术精神贯彻于生活会是什么样的呢?
最明显的自然是《生活大爆炸》里的谢耳朵啦。让人又爱又无语,因为他活在自己的逻辑里。学术精神,其实也就是逻辑的贯彻到底,坚持到底的进行逻辑推论,这中间要做很多结论与事实(很多时是要通过实验获取事实的)之间误差的矫正(error function)。
本来,写这个帖子,只是想讨论,如果用学术精神来追女孩子,是不是每个男生都可以成为追女高手。如此,真的有点侮辱学术精神了。
枯燥的说了那么多,写几个例子来调节一下。

一个人和另一个人相遇需要走过多少的弯路?
有人说,前世1000次的回眸,才能换来今世的相遇。
这当然不是这里想讨论的。最近在学diffusion,看到了一个相当有意思的方程(random walk)。一个电子移动一个晶格的走过的距离的平方=跃迁的次数的平方(大约是德拜频率X时间)X每次跃迁的距离。经过计算,电子移动过10纳米,大概需要走过一公里的距离。也就是10的11次的比例,也就是1000亿。

这跟两个人相遇是什么关系呢?
如果这么想,两个人相遇,其实只要往前走一步。这也只是随机的一步,你不知道你随机的一步会遇到那个人。那么,你遇到这个人之前走过的路就可以用这个公式来算,跃迁频率就是人移动的平均速度/移动的总距离。这是可以估计出一个具体值的。比如,人的移动方式,有步行,汽车,地铁,飞机,自行车。这些都是有平均速度的。人移动的距离,这个也是很好估计的。那么下来,两个人相遇的概率也该可以得出。鉴于太累而又没有动力去估计这个概率,只能参考电子的1000亿来感受下,这会是让人吃惊到珍惜两个人相遇的数字。

有的时候,用学术的东西来理解生活,一方面,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到事情,我们也得到了另外一个角度欣赏事情的奖励。另外一方面,我们也把学术的东西血肉化,不至于总是那么的与生活有距离感觉。借用别人的话来说, 先让人会心一笑,再引发我们的思考。
13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