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Fall Ph.D. DIY过程分享

avatar 603271
charmainewuu
3880
10
疫情时隔离时思考了人生,然后决定了要申请Ph.D.,由于决定的比较晚,整个过程都比较仓促(11月底才考完语言,12月初写完文书),但是还好最终得到了想要的结果。过程中在地里得到了很多信息,所以也想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大家。

1. 背景:本科中流985,水了两篇会议,GPA 3.7+,无出国经历。硕士上流985,用心写了一篇SCI,水了两篇会议, 无出国经历。

2. 语言
关于托福:我个人口语和听力非常拉跨(首次模考20),作文拉跨但有一种迷之自信(首次模考20),阅读相比之下好点(首次模考24)。所以托福对我来说其实比较困难。我中间上过听力和口语的班课,搞过收费的训练计划,也上过写作的一对一的课。我个人的经验是:功效的话,一对一>训练计划>大班课。

阅读和听力这种有客观答案的,就直接刷题,精听就完了(我最开始是不信这一套的,总觉得别人或许可以通过刷题提升,但是我应该不行,后来发现人类的学习过程或许是相通的)。阅读这个 我觉得课上喜欢讲的一些技巧其实没有什么用,就一条心刷题(刷题里面有一些小技巧,我当时是买了一个飞跃阅读计划,大概100rmb),刷完TPO前40我基本29-30。然后听力的话,我也是买了一个计划,然后照着自己做,做完听力基本稳定在27+,精听一段时间后,其实慢慢就会在听全文的时候开始在脑内划分结构,结合题目脑子也会自动抓重点,笔记其实不用专门学,我记笔记不是为了做题的时候回来找,只是为了防止走神。

作文和口语这种没有客观答案的,我觉得盲目刷题其实没有用,只是在自我感动(我自己就这样浪费了很多时间)。口语的话,我上过课,然后背过素材(一本书差不多都背了,还很熟),只能说上课没有什么用,与其上课不如直接上网看一下别人的答题点,但是背素材还是有一点用的,只是口语到最后我也只有23分,所以没有什么发言权(但是通过最后上写作的一对一,我觉得如果最后时间允许,我上了一对一的话,说不定会有突破)。写作的话,由于我内心的迷之自信,导致我一直相信,只要背了模板,往里面堆背好的素材就行,虽然素材倒背如流,字数都是500+,模考e-rater每次都是5分,但考试分数并没有很高,就是22的成绩,到最后由于迫近了申请的ddl(只剩十几天),托福仍然没有上100,我下狠心报了个一对一,上了四节课,然后最后考了26。一对一由于是对症下药,其实指出了我很多的不足,然后有一些问题,其实只要知道了,改正是很快的(比如他们说我的句式比较单一,然后跟我说了几种让我尽量用上;另外就是说我由于注重字数,忽视了逻辑,经常写出循环论证)。

后来想想其实这种过程就类似有ground truth的时候不断训练直到收敛吧,阅读和听力的ground truth是容易获取的,而写作和口语的ground truth,可能因为过于主观,更需要人参与,提供即时且精确的反馈。

关于GRE:我是160+166+3.5,只考了一次。3000词背好,历年的题目刷到看到题目能马上反映出答案verbal应该能160+的,数学和作文我的分数都比较平凡,没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只能说如果只想要一个看得过去的分数,做一些题,背一下模板即可。

3. 文书
文书的话,我是自己先和老师同学讨论一个大致的框架,看怎么能最大化自己的优势,然后写完再找老师同学修改,最后找国外的文书平台润色其中部分文字,一共只花了三天左右。

4. 套磁
我其实非常社恐,这导致我内心一直在将套磁这件事往后拖,最后在十月中旬才发出了第一份邮件。最开始的几封邮件每一封我都花了大量的时间,我会一个个看老师的文章,总结研究方向,然后想办法自己往上靠,所以效率并不高,再加上基本没有得到什么正反馈,心情一直比较低落。后来某一天觉得自己不能在这样下去了,就改变了模式。我的方法是首先锁定国家、学校和院系,然后列出所有的老师名字,做成一张表格,每天晚上定量发10个。所有的都用的一个模板:我来自哪个学校,我发了几篇文章,我对你的研究方向(用一个词总结就可以)很感兴趣,如果你还需要其他信息请联系我。我感觉这样做有两个好处,第一个是由于有了明确简单的任务,帮助我改掉了拖延的毛病;第二个是提高了数量之后,得到正反馈的几率大了很多。总的来说,我觉得比起以导师为中心,以自己为中心更重要(这可能就是舔狗不得house),努力展示出自己的发光点,会有更大的成功率。

套磁的时候有的老师会问你有没有proposal或者对他的研究方向有什么见解之类的问题,我觉得一种比较高效的方法是以不变应万变,就是你联系的导师应该有一些共同性,只要以这个共同点为中心写一个比较详细的proposal,之后就可以通过改这个proposal回答各种问题。对于面试,可以准备一个slides,包含自己的基本情况,自己之前的研究,之后期望的研究方向等。在面试前可以找同学演练一遍,上场时会更加自信。对方常问的问题应该也不会跳出基本范围。比较抽象的问题一般就是,未来你想做什么工作,具体做什么方向。具体的问题应该就是问研究内容的细节,而且据我的经验,老师们的问题一般不会很深,也都很相似,只要面试了一两个人,就能大概掌握范围。最后,在面试的时候可以不用太过紧张,毕竟是双向选择,对方可能也觉得你在面试他,最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导师。

5. 录取之后
录取之后就是其他的问题了,包括确定自己funding的来源(当然套磁的时候也可以问)。一般来说有fellowship,TA和RA三种,fellowship属于不用做事的那种,一般需要先提名,所以可能比AD晚一点才会下正式的资助文件(当时我等到头秃,以为自己拿了无奖AD);RA需要确定导师,然后给老师干活,一般是导师来发;TA的话应该是院里或者学校给助教。我了解过有的学校会发无奖AD,所以一般还是要和院里或者导师确定好再决定要不要接offer。

再之后的工作就是签证,体检、机票和租房之类的事情了。具体的流程地里都有很多帖子进行了讲解(可前往签证的分区),在这里就不在赘述。但是值得说的是,这三样尽量都要尽早办理。一般办了签证之后就可以免费体检,房子一般会在6月底开始大涨价,所以早点看房会更好一些(可以现在Zillow等网站上查看房源,然后联系virtual tour,需要注意的问题可以参加B站的一些租房视频)。

6. 过程总结
回首整个申请,其实是前期比较慌乱,后期逐渐镇定的过程。可能是因为在国内又读了一个硕士,我不断告诉自己,就算没有好的结果,我也可以找个看得过去的工作,过上安稳的生活。或许让自己逐渐镇定的方法,就是为自己留好另一条退路(我甚至想过,申请的时候我一定要熟悉每一个细节,要是没申请上我就去留学中介应聘)。我越来越觉得好的心态是成功的基础,不过练就好的心态,我还在路上。

想写的很多,记下来的很少,如果大家有其他问题,也欢迎来问,忙完了这一阵一定尽量回答~
  • 28
1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