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学校MBA的就业办Career Service与欧洲就业。

我之前已经写了好几篇关于欧洲MBA的文章了,欢迎点击观看。MBA是一个贴金至上的产业,你在网上看到的文章、以前毕业的校友、学校招生办、乃至MBA申请行业的从业者向你提供的信息,很大部分都是经过精心裁剪的假象。我的系列文章会揭开所有的表象让你看到中国学生在欧洲读MBA的实质。为了防止该行业从业者、拿学校奖学金给学校做宣传的校友之类进来浑水摸鱼,这个系列的帖子全部锁住不能回帖。那些利益相关者数量庞大,简体中文网络已经有太多他们的强势存在了,我们这里不需要他们。你可以看看我帖子没发多久就被点踩了,当时还没锁贴。
instant.1point3acres.cn
instant.1point3acres.cn
instant.1point3acres.cn
欧盟工作签证的基础知识
instant.1point3acres.cn
以及欧洲职场攀升是否存在bamboo ceiling
instant.1point3acres.cn
想看更多的职场攻略和情场攻略(…并不是)可以点击我的全部主贴
1point3acres.com

这次决定单独写一下欧洲学校的MBA就业办,因为实在是很有意思。
Financial times的MBA排名通常是选择MBA学校时被认为最权威的排行榜;但我认为这个排行榜里的各种排名因子对于没有欧盟护照的外国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只有一个: Career service。
FT排名里weighing最重的因子是工资和工资涨幅,但是是根据国家做了指数调整的,没有什么意义。毕业生工资是要把雇主为你付的各种医疗和失业、退休保险都算进去的,所以FT说一个学校毕业生毕业三年后平均拿130k美金的工资,实际上欧洲的毕业生可能税前也就拿到100k欧(分哪个国家,因为每个国家的雇主承担的保险比例都不一样,但是欧洲你的工资肯定达不到FT所说的你校平均数:假如雇主为你承担了25k欧一年的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那么你必须要上报你的税前工资+25k欧给FT的调查表;这样的计算方式就导致欧洲的MBA毕业生工资被大幅吹起)。FT排名调查的是毕业满了3年的人,一个MBA年级里只要有20%的人填写了答卷即可。一些精明的学校就业办会自己制定一个名单,并自行或者让毕业生里的志愿者联系他们,尽可能确保在学校体验最好、毕业前就找到了工作、毕业工资最高的那群人填写FT调查问卷,以增加对学校高评价的答卷比例。

在我之前的贴子里,我已经详细地解释过了为什么没有欧盟护照的外国人想通过读欧洲的MBA留下属于高风险低回报的选择,那么现在我就来分析,为什么虽然欧洲公司招人主要看你过去的经历是否对口,Career service的业务质量仍然对留欧洲有很大的决定作用。
一个学校的Career service主要有以下功能:
1. 就业培训。这个功能负责的是联系专业的就业coach来给学生讲课,有些时候他们自己水平也够讲课。
2. 企业关系。这个功能无比重要,也是大多数欧洲学校做得最差的部分。
3. 模拟面试。这个功能相对简单,只要过去有专业recruiter背景的基本都能做。
4. 心理辅导。在你找工作屡屡受挫的时候鼓励你,启发你。这个欧洲学校一般是不提供的,只有一门课请个motivational speaker来给你探索人生哲学,等到你真找工作的时候就没了。

相对MBA的讲师,Career service团队的工资是比较低的。由于欧盟的学校设置,大多数时候他们也是拿死工资没有提成或绩效奖金。因此做career service的一般是两种人:Recruiter背景的想找个稳定的职业方向(普通recruiter一般两三年换一个中介公司做),业界政治斗争失败或者想提前进入半退休的HR或小经理,以及乱七八糟背景的人(例如创业失败)凭着一张嘴、一张脸混进了学校。在这种躺平为主的申请人面前,招聘这种没有什么硬指标、硬技能的岗,真是件很头疼的事情。
就业办的主管的水平决定了团队的水平:在绝大多数欧洲学校每年MBA扩招的事实面前,就业办的团队人数数量要随着扩招学生的数量增长,同时又要有足够的水平和敬业度来给学生提供符合学费标准的服务。但是因为学校工资不高,招到水平合理的团队成员的难度可想而知。精明的就业办主管有时候只能退而求其次,挑选外形最有魅力的俊男美女供学生yy,减少抱怨。垃圾一点的就业办主管可能是校董的家属,随便糊弄工作也没有人敢怎样。

相对来说,每个地区来的学生在欧洲找工作所需要的career service大不一样:
-欧洲本土学生最需要的是模拟面试,因为英语不是母语,如果打算去国际公司的post-MBA program,通常得用英语面试。
-美国学生和印生们最需要的是企业关系,毕竟对欧洲企业不熟,如果想留下基本要全靠学校和校友的公司网络。
-其他亚洲学生最需要的是就业培训,企业关系,模拟面试,和心理辅导,四项全中,弱势毕现。

为什么亚洲学生四项都需要呢?
1. 就业培训:除了印生大多数本来就是统治阶层的孩子、从小就管一群仆人,其他亚洲学生因为从小都是被教育服从和跟随,除了个别被美企已经培养成为leader人格的角色,绝大多数还需要构建一个新人格才能面对欧美职场对MBA毕业生的要求。这个构建过程从重写CV开始,到审视自己适合的职业路线和行业,以及整个MBA期间课外自学项目选定什么内容来增加竞争力,不是几个月能够搞定的,有高人相助的人实际上在决定读MBA之前就已经完成了,然后去了美国读。据我观察,欧洲的中国学生很多是盲目追求MBA的光环而申请的,虽然CV看着跟印生差不多都是国际知名企业,但自身成熟度的起点就低了。
2. 企业关系:对于所有的非欧洲本土学生都很重要,这个不用解释。
3. 模拟面试:对于母语非英语的学生重要,不光是词汇量,应急时和辩论时的思维逻辑也要符合目标企业的习惯。Behavioral interview里的story都是要精心打磨的。
4. 心理辅导:除了印生对此无所谓,其他亚洲学生尤其是男生会在学习和找工作过程中感受到白人的closet racism以及popular kids的隐形bully,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

接下来上菜。数据来自Financial Times的历年全球MBA排名前100学校里的Career Service因子排名,仅仅选取了比较常见的、总分排名比较高的欧洲MBA项目。(截图底部留空以供一亩三分地打图片水印。)根据近两三年的排名变化,我给他们归了几个类别:Stably horrible,这个不用解释。Comfortably mediocre属于学校觉得自己的就业办服务还行,没有提高的欲望。Stably good和两种improving的都是比较好的,不管是逐步提高还是突然提高了。
Preview

这个图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西班牙的IE没有排名的那一年是因为答卷数据作假被FT踢出排名了,之后始终都是最差的那档。荷兰Rotterdam已经破罐子破摔,反正荷兰有毕业以后12个月找工作的时间,你照顾好自己吧。德国Mannheim和法国HEC都是硕士界的本国顶级商科名校,估计MBA就业是跟他们使用同一个就业办团队的。如果这样,这些学校的就业办应该是习惯了学生出来不愁工作。我以前认为Oxford Saïd 跟Cambridge Judge这两个MBA基本没区别,但从这看来还是区别挺大的。
根据我对大量跟我同级和后几年毕业生的了解,可以认为FT里面Career service排名在50以后的欧洲学校对于除了印生以外的亚洲学生都是属于horrible级别了,属于完成任务式行政人员。他们的亚洲学生并不是没有留欧的,只是大多数都去了startup,能进Amazon已经是运气很好了。考虑到有些学校通过主动联系体验好的毕业生保证答卷来提高排名,那么垫底的几个学校大约是属于比较诚实(懒得整)的。

在这个就业办专项排行上,欧洲学校能够进前50可以认为是就业办的服务对职业发展有一定帮助只是不能帮留欧;而前30名就属于服务不错的了,很可能对留欧有一定帮助(不一定是本国,也有去了其他欧洲国家),而且Amazon跟Startup不是仅有的去处,应该还有banking和传统行业。一般来说,亚洲学生极少能在欧洲做管理咨询,这个我之前的文章已经讲过。
如果就业办排名在两年间跳跃上下很多,一般是由于就业办主管被挖走/挖来,也有时是因为大雇主拂袖而去/捞到一个大雇主。

虽然FT这个就业办排名是完全符合我对欧洲MBA的就业情况的印象的,我还是建议申请前要买Linkedin premium去看一看你目标学校近两年毕业的学生的profile,并且跟成功留下来的中国人connect聊一聊,有些人是因为有欧洲配偶,所以找工作时自身条件上了一个档次。不出意外的话,除了banking界,绝大多数留欧的亚洲学生最后是去了Amazon和其他startup。不要跟学校推荐你去聊的人聊,他们有些是拿了奖学金、不得不说学校好话的,而楼主我是没有拿Linkedin佣金的。
  • 48
6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