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大厂留学生的心路历程

avatar 758275
bonafire7
1189
1
CS,工作,我的大学

最近父在家庭群里,想让我帮一个朋友的儿子推荐一下工作,以为我学的是数学,我也就貌似也遇到了传说中的,“老子不知道儿子大学专业是什么”。2022年了,弹指一挥间,大学毕业已经第三年,读高中已经是十年前的孩童一般的回忆。这三年真的是每一年都在见证历史,新冠席卷全球,美国国会山被占山头,俄乌开战...依稀记得2020年初美国对中国封关当天,我降落在奥黑尔,还庆幸从疫情震中的中国来到依旧空前强大美帝,对将要开始的职业生涯一脸懵逼,恍若隔世。经过这快三年的磨砺,我对自己,对职业,对行业,和对未来都有一些思考,在这里想记录和分享一下。

高考完了,怎样选专业才能月薪八万关于大学选专业,之前分享过一篇很不错的文章《》,我现在想写的,也借鉴了这篇的整体思想,算是根据自己切身经历,以及身边的朋友、同事和前辈的第一手资料汇编起来的,因此我还是比较自信是客观,真实,有参考价值的。

关于IT/科技

关于IT/CS 的就业前景,我同意《高考选专业》的观点:在可预见的未来,会有越来越多,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阶段的人,涌入这个行业。但程序员,尤其是好的程序员,并不会饱和。

互联网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起步,到目前为止在全世界范围内高速发展了20多年,大家可以基本达成一个共识,那就是这波浪潮会持续下去,这个风口还没有到达最高潮。尤其是后疫情时代,整个社会将越来越虚拟化,数字化。物质世界,人的线下消费是递减的,比如一个正常人一年就那么十几几十件衣服,也不可能隔几天就换套房子换台车;但在虚拟世界,人的线上消费可以是无穷的,一个游戏周期下来就能氪掉几十套装备,一年能来回来去玩上百个游戏;美国这边的几个大的科技公司都宣布大部分员工可以选择永久/混合远程办公;“元宇宙”,“虚拟货币”的概念也正朝着浪潮之巅突飞猛进;全自动驾驶/物联网/AI制药这些几年前还出现在科幻卡通的产品也正在加速落地。

而实现这些技术突破,需要的是前赴后继的优秀的科技人才。一位伟人告诉我们,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所以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激动的时代啊!

但很不幸,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学计算机学CS,也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当程序员,比如曾经的我,和很大一部分现在的我。

关于CS

仔细想想我的求学经历,从上高中,我就觉得我骨子里始终是个文科生。我学的最好的是英语,课外活动参加的也都是模拟联合国,辩论社,英语文学社之类的,而不是什么机器人小组或者各种学科竞赛。高中印象最深的,是读完《苏菲的世界》这本书,未经现实磨砺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第一次有了灵魂出窍的奇嗨体验,一度立志要当一个货真价实的哲学家;后来也深思熟虑过当高中老师;和别人介绍自己大学最想读的专业,分别是心理,然后是历史和创意写作。

原因种种,我和父的交流从小就不甚顺畅,所以受学修中国文学,一直从事文字工作的母的影响和浸染更大,这也让我青春期后逐渐变的多愁善感,敏感柔弱,优柔寡断,也就是俗称想得多/逼事儿多。但另一方面,我也继承了父骨子里的一些倔劲,总是攒着一股劲儿想证明自己,成为强者。除此之外,我也不知道是被环境灌输还是自己的执念,总觉得文科/社科,甚至金融/经济,都是些虚头巴脑的东西,没有创造或者证明出来什么实实在在的东西,因此我最敬佩,同时也最惧怕和渴望击败的,就是学校里那些聪明而又无理的/别扭的理科技术宅。人就是这样矛盾,确实是这样的。

凭借着还算不错的判断力,不同人及时的指点迷津,以及不可或缺的运气,我一路走来,磕磕碰碰,走了不少弯路,但也算能在美国在硅谷能有了一叠立足之地,我也确实要感谢自己一路上的坚持。

说回CS专业。申请大学的时候我选的是物理学,也不是觉得自己物理天赋有多高多聪明,是因为高三前暑假读了《时间简史》,感觉脑门又被雷劈了一下,心中的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又被唤醒,觉得能探索联系万物理论和遥远的星系实在是太不枉此生了。然后经历了高中最后一年的磨练,对自己的智力能力有了一些清楚的认识,磨平了棱角,还没进大学就换了专业,捯饬了个听上去高大上的应用和计算数学(Computational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CAAM) 但是很不幸,上了一节课我就决定还是溜了,原因是没有编程基础的我被入门课的Matlab编程蹂躏的又犯怵了,对debug深恶痛绝

不学应用数学了,学个亲戚,统计学吧。我高中上过统计课,学的还不错,所以一开始学的还可以,而且用R语言编程,也比较简单,画画图什么的还挺直观方便,GPA保持的都不错。然而,我的野心又开始作祟,听说machine learning火的不行,是CS + 统计的结合,那就再多学个CS吧!殊不知,一回头,做这个决定时已经是大三,别的大一入学就读CS的同学早已磨刀霍霍刷题找实习了,我却还沉浸在对自己往日光辉的自欺欺人和自己真实能耐不切实际的幻想中。

我的大学

都说美国大学前两年可以不定专业,我是真的卡到了大三才踌躇满志但又隐隐不安地投入了CS+统计的双专业大业中,于是既报了统计学的高阶选修课,又继续死磕CS的硬核专业课。然而实际上到了大三这个节骨眼,除非想一门心思读博或者搞研究,应该把火力集中在刷题找实习上。但我就像明治维新前的日本,和鸦片战争前的大清,整天闭关锁国,孤芳自赏,只盯着眼前的一点课业和几个due,完全没有职业规划。等意识过来,发现两头都顾不上,全盘皆输,为时已晚。在一个又没赶完due的休斯顿异常寒冷的11月凌晨,心态,身体,情绪都被自己给压垮了,一度觉得头20年功夫都白费了,兜兜转转半天连一份像样的实习都找不到,而且还是在据说“最好找工作,最好留美国”的CS专业。之前求学生涯“一路开挂”的我终于品味到了什么叫前功尽弃,有心无力,不破不立。

稀里糊涂混完大三,同级甚至低一届的同学们都踌躇满志的去各家大厂实习了,我一个宇宙鸡娃中心--北京海淀--的顶尖高中的荣誉毕业生、大二时候还是top 15大学工学院奖学金获得者,到最后连一份像样的实习都没有捞到,几乎铁定没法按时毕业。暑假放了快一个月,才在旧金山一个初创公司找到了个月薪3位数的暑假实习;这在湾区算上吃住,每个月大概倒贴4位数。

你大概可以不把这个公司称为公司:这是一对夫妻领头的小团队,全职员工只有他们两个人,其他全是一周去一两天的合同工/freelancer,因为请不起别的人;本来要带我实习的公司的唯一的工程师兼tech lead兼data scientist,在我加入两周后,就觉得这个公司干不下去了/新来的(我)太菜了,直接辞职了。老板为了避嫌,禁止我和他有私下的交流。后来我们交不起共享办公区的租赁费,差点被租户给连电脑+椅子+骑自行车扔大街上赶出来。再后来这对夫妇的家还被break in过一次;再再后来他们家的小狗生病了,医药费掏不起,只能上gofundme(美国版水滴筹),怎一个惨字形容(如果没记错我还捐了半个月工资的样子)还好这个暑假正值2018世界杯,我支持的法国队一路过关斩将勇夺世界杯,所以尽管经历了种种drama,在市政厅前的夺冠狂欢,我还是对旧金山留下了不错的回忆。

亲历了这出浮世绘,我离开后不到2个月,这个“公司”就宣布解散了。只不过,紧接着下一个夏天,我又在旧金山实习时,晚饭后踱步的时候居然还在小区旁边遇到了同样在踱步的前老板,相会拍肩,也算“一笑泯过往,相忘于江湖”。上次逛linkedin,夫妻俩似乎已经分道扬镳了,老板娘留在硅谷做Instagram的Designer,老板回老家加拿大继续做startup。这段经历到底对我意味着什么,我现在也不知道;但每每忆起,苦涩中也带着美好,这也许就是生活和职场原本的样子吧。

到了大四,我也算是端正了对自己的认识,肯踏踏实实的刷题,不再自己在那胡思乱想了,但还是历经了超出常人的困难,在扑街了大约30~40次面试后,几十次无功而返的痛苦和再次启程,总算在大四下学期,大学毕业倒数一个半月(!)的时候,收获了一个招聘网站的实习,整整比同期同级的同学们晚了一年半的时间,比我低一届的晚了半年有余。

我的工作

回首完这段经历,我自己也忍不住有一些感慨。是的,计算机是新时代的万金油职业,你就算是起步再晚,你甚至不需要大学学历,也可以步入这个行业;是的,计算机是可见未来的高薪职业,的的确确应届生的薪资水平就可以达到传统行业最top的水平;是的,计算机给你带来很多令人羡慕的能力和经历,如果有幸进入大厂,你写的代码有机会部署在上百万台服务器上,给数以亿计的用户带来影响,公司文化衫穿在身上能让业界同行和收银员小哥对你刮目相看。

但是!这也是写给前赴后继继续想投入这里的同胞们,如果你是和我一样,逻辑思维不是那么那么发达,容易忽略细节,容易想当然,容易想得多,或者做过职业规划测试,或者上过编程课,不是那么热爱/匹配/适合这个行业,但只是和我一样半跟风,半憧憬地进入这个赛道,请务必做好智力上、身体上、思想上的的准备,接受和我(差不多,取决于你有多走运)同样量级挑战。

回到现在,我还是不能说我喜欢我的工作,甚至有些抵触, sometimes don’t give a flying fuck. 也许是修行还欠火候,也许是技术不够精进,也许是心态不够平稳,也许是在家办公太久没有外力约束,我是真的很难自主的长时间的专心工作,总想听听音乐,抠抠手机,上网冲浪,逛逛amazon买个杂七杂八的小玩意儿,总之我是基本没有经历过一些程序员所说的“in the zone”的状态。除了开会,坐不超过20分钟就觉得浑身不舒服,如坐针毡,需要站起来四处踱步。甚至开会时我也吊儿郎当,经常不是在查邮件,就是在高中基友群里口嗨。以上种种,我真真切切地,证据确凿地怀疑,我患有ADHD/注意力缺失。

回过神来,已经走过了四分之一个世纪。诚然,我现在还是有一些很深很深的执念。但相比以前,我似乎开始认真地思考和认识自己是谁了。下一步是要慢慢接纳自己,这是个极其漫长的过程,大部分人花了一辈子也没真正做到。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也会放下当程序员,甚至科技工作者的执念,追寻自己真正憧憬的东西。当然了,人的自我认知不总是那么靠谱的,比如我的这种自我认知还是经常会展现“我真牛逼”和“我真傻逼”的二像性。然而常照照镜子凝视自己,就会发现自己尿尿时尿出的距离也落在正态分布人头最多的那个区间,就知道自己真的和一普通人没什么区别,我所经历的,大家也都在经历,这也许就是写这篇文章的初衷吧。

尾声

回望过去,走过的路蜿蜒曲折。注视当下,脚下的路别有风景。展眺未来,前方的路好似有光。还是希望大家能珍惜虚无缥缈,一瞬即逝的快乐,能找到时间停下来用心呼吸,感谢身边的人,也千万别忘了,要感谢自己。
    • 8
    1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