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一在读,考虑半年内极限冲刺23fall,求指点

1324
7
个人情况
教育背景:CS科班本硕,本科某国内top15,GPA 3.9/4.0(rk前2%),硕士保研到某华五,AI方向(非CV/NLP),目前研一在读。
Award:本科期间有校一等奖学金;有些数学建模相关的奖,估计没什么用
科研&实习:拿得出手的,目前为止一段清北RA经历(无产出,估计也拿不到强推),一段大厂research经历(已经实习将近半年,预计今年暑期能投出去一篇一作)。
推荐信:目前不太乐观。如果公司的mentor以及目前的advisor愿意等到投稿结束之后给我强推的话还好,否则可能就是裸奔了
GT:还没考,不过本科六级600+,自己也试了一下TPO模考题,阅读听力两项丢分基本都能控制在5分以内,感觉备考成本可能不会很高
求助背景:
当初保研时选择读硕而非直博的一个很重要的考量就是为自己保留一个出国读博的可能性。现在,一方面疫情政策的收紧令我对出国前景感到担忧,我一直非常想出去看看另一种生活的可能性,很担心如果现在不尽早出去的话可能以后就再也没有机会了;另一方面因为自己对目前在做的课题并不很感兴趣,本身也想换一个环境;另外也考虑到如果硕士三年没有什么像样的成果的话可能会让自己更为被动,所以我目前在认真考虑冲击23fall并提前从国内退学的可能性。
求帮助定位
目前的想法是硕博混申,主申美国,也会考虑加拿大、新加坡和欧洲的合适的教授;主要考虑PhD项目,硕只考虑thesis-based master(工薪阶层出身,授课硕太贵了实在读不起)。因为quit的想法是五一期间才决定的,所以之前没有做过相应的准备,包括语言和陶瓷。所以主要求教两个问题,一是在不到6个月的时间里,在不脱产的情况下冲刺23fall的可行性(尤其是考虑到目前陶瓷其实已经很晚了,好的坑位很可能已经没有了,我比较担心现在套到暑期RA的可能性),二是以目前的bg如何进行学校定位(不考虑四大;初步考虑冲刺的几个学校是UIUC、UMich、Duke、UCLA、Harvard,但感觉希望很小;主申top30,如Purdue、Rice)
  • 17
7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