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瞎说】现阶段我海归的思考

31718
109
贴主13年研究生来美,毕业在加州工作至今,去年年底回上海。当时远程工作的同时在北京上海找工作,经过与家人讨论和个人抉择,拿到这边的offer决定放弃美国工作,开启自己的人生新篇章。因为事关重大,想分享一些自己当时的“决策体系”,供参考也供喷哈哈。。
首先,我认为中美生活孰优孰劣是纯个人很主观的一件事,任何分析都要基于自我认知。经过多年的野蛮生长,本人是一个
1)容易被小确幸小物欲满足 2)家庭观念偏中国 3)对两边政治体制都不认可,但对民族文化有认同感 4)轻度社交牛逼,定期有文艺扯淡需求 5)小虚荣,需要社会参照系和别人认可

如果你也是这样的人,可能会找到一些有价值的思考点。首先我快速列了一下对我来说物质幸福感比较重要的几个方面:

1. 天气 no winner
三番 空气洁净,阳光强烈,内陆干燥海边风大,无四季变化。。。
上海 空气质量一般但有所改善,潮湿日光温和,四季变化
2. 吃喝 上海
三番 各国移民美食
上海 各国汉化美食+国内正宗美食,餐馆选择多更新快,超市多,外卖方便
3. 购物 上海
三番 传统品牌便宜质量有保证,款式老不符合亚洲人
上海 国外品牌贵,国产品牌价位选择多,网购方便
4.服务 上海
三番 都很贵,老墨居多
上海 按摩家政医美便宜
5. 周末选择 上海
三番 空闲时间多; 湾区几俗循环往复
上海 活动选择多适合亚洲人(真心没那么喜欢滑雪。。)江浙沪高铁圈;可回家
6. 收入 no winner
三番 科技公司DS,工资中产底层,上升空间有限
上海 国企券商VP,工资中产底层,上升空间大些
7. 房价 no winner
大家了解情况的都会计算,简单来说就是优质学区房负担都很大

接下来是比较走心的一块儿,就是精神幸福感的问题。很难量化分析,但是我也尽力列了个框架:

1. 家人 上海

中式家庭重视团圆和传承,回国给节假日团圆带来的便利还是重要的,父母已年老,想利用有限的时间给他们也给我创造更多美好的回忆;相比来说美式家庭更多注重的是小家庭,一夫一妻孩子大狗,后院种花房车远营,优点是脱离了国内七大姑八大姨的纷纷扰扰,但这样的生活对于我来说觉得有些冷清。另外,在中美日渐割裂的今天,如果没有极端事件,中美之间穿梭容易,我的选择也还有回头路;一旦有极端事件发生,爸妈属于体制内,我不想让自己的家庭也成为被割裂的那一个。

从下一代的角度讲,如果躺着上美国一般大学,每天三点下课玩耍,体育优秀是好教育的必要前提,那美国是无脑的选择。但我认为,前三点并不是必须,另外抗压能力,吃苦精神,数理思维和记忆能力都是很重要的。国内教育的高压是事实,但一来双减之后有向好的趋势,二来上海和三番鸡娃都不容易,我只想陪着孩子开心成长,不会为了所谓的“赢在起跑线上”“孟母三迁”。另外作为留学生,我的观察是中国孩子对于美国文化接受学习的很容易,也有很多机会,但ABC对于中国文化却很难了解,更别说认同了。这不只是文化强势的问题,东方文化里很多概念在美国都找不到准确翻译,比如气节,格局,君子,恩情。

2. 工作状态 no winner
三番 wlb好,可远程工作;同事关系比较淡,工作内容技术为主
上海 965,与人沟通为主要工作,必须去办公室;需要一定办公室斗争

3. 圈子与参照系 上海
美国的圈子是码农高知阶层,大家生活背景同质性很高但比package比房比孩子动不动就觉得自己落下了;中国的圈子其实差不多,但外展比较广,更有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上不封顶下不兜,发小在家乡开小卖部,朋友裸辞去当DJ,穿着破烂的出租车大哥跟我吐槽老婆离世给自己留了两千万,整天张嘴闭嘴九庐911的妹子浑身上下假名牌,说实话回国我更体会到了人生海海各有活法,比的心反倒没那么重。

4. 孤独感 上海
湾区华人多也不是没朋友,但是能推心置腹的老朋友比较少。朋友一来可以陪我聊天听我吐槽,而来也满足了我除了家人另一半之外被人需要的虚荣心。另外,身处海外属于自己圈子的文化活动也少得可怜。自己其实做过一年多的湾区周末活动推荐,感觉作为移民已经非常了解local喜欢的生活方式,不得不承认尝鲜可以,但去过一次就都不太感兴趣了。

5. 民族主义(有争议,求轻喷)上海
以疫情为例,双方都把此当成展示制度优越性的机会,这是执政者的天性,没什么善恶高低之分:我们宣扬高效团结实行严厉封锁,结果导致医患资源不能及时到位酿成悲剧,美国宣扬尊重自由依靠疫苗,结果导致整整一百万人丧生(两次世界大战美国死亡人口之和)。。是非功过任由后人评说,但我个人站祖国。如果世界大同我也想做个世界公民,哪舒服哪待着。但中美意识形态斗争加剧,背后是真刀真枪的国力竞争和人才竞争,想起祖国待我不薄还是想回来建设一下它的。。

6. 安全感 no winner
加州的安全威胁:枪击砸车抢劫流浪汉; 中国的安全威胁:信息安全,突发事件

总而言之,之所以地里有争论就说明中美生活各有利弊。更何况人也是会变的,可能n年后的自己看到这篇文章会笑,但谁又能责怪当时的自己没有先见之明呢?真心希望每个人都能在这个混乱的世界中找到自洽的方式,人生选择只会产生一个新宇宙reality节点,并不会毁了什么。遵从自己的内心做选择,最重要的是,勇往直前~

补充内容 (2022-05-17 11:05 +8:00):
补充回应:

贴主去年年底回来,找工作过年休假后回到上海没多久就疫情爆发,没有挨饿没有被拖方舱没有被入室消杀是真的,但行动被控一个多月也是真的。初期也政治性抑郁了(大家看看贴主之前并不在地里混突然发一篇文章就应该能看出来我也是最近开始焦虑的哈哈,润贴越刷越多越焦虑)

写这篇文章也是想把之前思考的内容再捋一遍,发出一点不一样的声音。而且过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偏好没有变。疫情集中暴露了上海基层街道人员素质低商贩唯利是图甚至上层政治派系复杂的问题(跟bj比),但仔细想了下疫情后这些问题会不会长期困扰我的生活,还有需不需要预判政治性黑天鹅事件的发生然后润,我还是选择按兵不动了。

很感谢大家的评论! 大家人多在美国说明很多想法跟我不一样,但还能大度的听我瞎说并不喷还是很有风度的。有些私人信息不涉及文中的讨论点我没有提,可能也是看多了地里某些言论简单粗暴给一个人打标签,有点想呼吁大家从另外的角度看待中美选择这个问题,“倔强”的隐瞒了吧。这个话题不得不说有很多实际的考虑,也确如大家所说冷暖自知。

另女性歧视: 暂时没体会到(可能因为部门领导是女的),面试的时候没被问(可能被无形的考虑进去了)

另关于券商vp官多大:向很多朋友说的并不大。。

另DS在券商做啥:我现在做数据中台,因为有finance和data背景,所以来了券商,国内券商/银行现在都在做转型,背景类似的之前回来都去蚂蚁,现在很多蚂蚁的都去这些地方了

另天气和wlb偏向上海:天气说实话还真没很喜欢湾区,主要是阳光烈空气干(纯个人)。wlb的话,美国是大把时间活动少,上海是大把活动时间少些(我个人965也还好),所以列了no winner

补充内容 (2022-05-18 17:03 +8:00):
有一说一天气这点是说早了,至少等一年哈哈;孩子教育说早了,我还没有娃所以不能体会父母的心情。对我来说评论一片同意当然舒服,但听到不同的声音才是意义所在,谢谢大家!

也感谢有这么一个社区自由交流~

补充内容 (2022-05-18 17:03 +8:00):
有一说一天气这点是说早了,至少等一年哈哈;孩子教育说早了,我还没有娃所以不能体会父母的心情。对我来说评论一片同意当然舒服,但听到不同的声音才是意义所在,谢谢大家!

也感谢有这么一个社区自由交流~
  • 103
置顶回复
收起
avatar 241009
相位疯脸
25岁之前我也喜欢理性分析一大堆,然后权衡利弊做决策。25岁之后我认识到这种“分析”没卵用,因为永远有你考虑不到的“黑天鹅”事件左右最后的结果。

巴菲特不能保证每笔投资都赚钱,但巴菲特知道每笔投资的止损点在哪。留好工签回美国退路,然后勇敢海归闯一下试试就知道适不适合自己了。
大米 11
5
amroth+1赞一个
TB_Xu+1赞一个
schenkerx+1赞一个
warrenlet+1赞一个
怡红公子+1赞一个
109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