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EB1A经历和感悟

ElianCam
7947
34
我是19年底过来美国做博后的,鉴于当时排期不算短跟其他因素,没有决意办绿卡留下;21年夏天时在一个华人活动上遇到一位前辈跟我聊起绿卡的重要性,很受触动,再一看发现排期current了,于是开始着手准备。当时主要欠缺的是审稿,虽然脸皮有点薄但既然决定了补上审稿,也就顾不得太多了,给本领域很多期刊的主编/副主编发了邮件表示愿意做审稿工作,大部分都表示感谢说加到库里了,然而事实证明这并没有什么用,两三个月下来,一篇审稿邀请都没有收到🤦。最终在审稿上取得进展是靠了两点,一是联系了一位有一面之缘算是认识的老师(他是一个期刊的副主编);二是放下身段找了mdpi并且很勤快也很认真的帮他们旗下的期刊审稿。

到21年底时已经有了20篇左右的审稿,文章方面是有十二篇,共有300多点的引用,但一作较少只有四篇。找几家移民律所做了评估,虽然基本都愿意接我的case甚至有两家给了approve or refund,但还是觉得心虚。加之在地里对eb1a申请的学习,以及在官网读了不少aao,深感不自信,觉得靠律所的行活儿机会可能会偏低,靠diy深入挖掘打磨自己的case成功率更高些。

决定diy之后,主要的努力方向是:1)凝练总结自己对研究贡献;2)继续积累审稿。在发掘自己研究的notable citation时,发现了意外之喜,我有篇文章在一个很出名的国际组织发布的官方报告中得到了高度评价。这让我信心大增,并打开了思路,进而发现一篇二作的文章被联合国的几个机构在其报告中引用了。接着就是找最合适的推荐人并针对性的拟定和打磨推荐信。两封非独立的推荐信找的是博士和博后的老板,独立推荐人找的是同领域的有过邮件来往或是一面之缘的大佬教授,为了突出被那个国际组织和联合国报告的引用,我特意找了那些报告的作者,并且重点找在政府任职的作者。虽然各项工作都在推进,但进度非常慢,最终收齐推荐信已经是22年12月了。原本计划精益求精好好的花上一个月打磨pl和准备材料,但突然迎来了1月即将开始排期的暴击,于是狂飙推进终于在28号弄好了140和485的材料,29号一早走ups最快的快递提交到移民局。如我在另一篇帖子里写到的,这个极限操作终于还是没能成,ups拖拖拉拉的在23年1月3号才给投递到 TSC。然后1月10号收到的receipt notice,马上追加了PP,移民局是12号收到了我的PP。20号中午吃饭时收到approval的email notice。

总结下来,感觉我的在申请方面的思路和相关准备其实是对路的,但各种操作都太拖拉。对此固然要blame自己拖延症太严重,但事情可能也不那么简单。说到底自己在这件事上的拖拉还是源自对eb1a能否成功底气不足,对I140 的pl和整个package到底长啥样不甚明了。而如果找律所做,这两点可能都不是问题了。对于想要申请eb1a的坛友,我的建议是,如果你有强大的决心和行动力,diy绝对可行并且可能效果是最好的;否则找律所可能还是更合适一些,但即使找律所,也不可以当甩手掌柜,自己在挖掘亮点和pl撰写上要花大工夫做到最好;当然,如果你case很强,那直接忽略以上,随随便便按着律所的流水线操作可能就足够了。

最后,祝大家🐰年大吉,一切顺利!
  • 52
  • 分享至
34条回复

发表回复